鲁教版 4.1 投影-(3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初四数学视图与投影复习课件

灿若寒星
如图 30-14,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 几何体的三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B )
A.9
B.8
图 30-14 C.7
D.6
灿若寒星
[解析] 由三个视图,可得俯视图中各位置上的小正 方体个数,如图.
1 3 21 1
∴共有 8 个小正方体.
课堂反思和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
2.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1)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__正__方__形__. (2)圆柱的三视图有两个是__矩__形__,另一个是__圆____. (3)圆锥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_三__角__形___,另一个是_圆___. (4)球的三视图都是___圆_____. 3.投影 (1)定义: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在地面或墙面上留下的影子, 称为这个物体的___投__影___. (2)平行投影:物体在___一__束__平__行__光____的照射下的投影. (3)中心投影:物体在_从__同__一__点__发__出__的__光__线__的照射下的投影.
图 5-2-5 B.6 个 C.5 个 D.4 个
灿若寒星
考点 1 几何体的三视图 例题:(2012 年广东)如图 5-2-6 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图 5-2-6
A
B
C
D
解析:从正面看,此图形的主视图有 3 列,从左到右小正 方形的个数是:1,3,1.故选 B.
答案:B
灿若寒星
1.(2012 年广东佛山)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 5-2-7 所 示,这个几何体是( A )
灿若寒星
考点 2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或确定几何体的个数
5.(2009 年广东广州)如图 5-2-11 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投影(第1课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皮影(pí yǐnɡ),手影
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
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
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
手影
在灯光的照射下,做不同的手势(shǒushì)可以形成各种各样 的手影.
上面皮影和手影都是在灯光(dēngguāng)照射下形成 的影子.
1.举例说明生活(shēnghuó)中的中心投影现象.
2.如图(1),中间是一盏路灯,周围有一圈栏杆,图(2)是其两幅俯视图 (图中只画出了部分情形),其中一幅是白天阳光(yángguāng)下的俯 视图,另一幅是这盏路灯下的俯视图.你认为哪个是其白天的俯视图? 哪个是其晚上的俯视图?
(2)
(1)
第六页,共7页。
第一页,共7页。
做一做 2
中心(zhōngxīn)投 影
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木棒,三角形和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 等去照射,观察它们在灯光(dēngguāng)下的影子.
(1)固定手电筒(或台灯),改变小木棒或纸片摆放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 (yǐng zi)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固定小木棒或纸片,改变手电筒(或台灯)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 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三页,共7页。
例题欣赏 3
“才华(cáihuá)”显露
例 确定下图路灯(lùdēng)灯泡的位置.
解:过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yǐng zi)顶端作一条直
线再; 过另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顶端作一条直线; 两直线相交于点O.点O就是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第四页,共7页。
“挑战(tiǎo
议一议 4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
《第四章1投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九年级上册

《投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投影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几何性质和运用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和利用投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投影》相关概念及基本知识,包括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定义、性质和区别。
2. 完成以下练习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关于投影的描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平行投影的线段长度不会因距离变化而改变。
(2)中心投影的图形大小与观察者的位置无关。
- 应用题:利用投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绘制建筑物的立体图或分析物体的阴影变化等。
3. 准备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或长方体),用铅笔和橡皮绘制其在不同投影方式下的图形变化。
三、作业要求1. 完成预习时,应结合课本与相关学习资料,全面理解投影的基本概念。
2. 练习题需独立思考并认真完成,不懂之处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
3. 绘图作业需准确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概念,并在图上标注出关键点的投影位置和投影后的图形变化。
4. 作业书写需工整清晰,答题步骤完整,如有需要可辅助以示意图或图形分析来辅助说明问题。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对投影概念的理解程度、练习题的正确率、绘图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时,应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解题思路,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批改情况,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应给予个别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绘制房间的立体图、分析日常物体的投影变化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在预习、练习、绘图等过程中全面理解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几何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投影与视图》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章投影与视图回顾与思考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本章中学习了几种特殊几何体-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以及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学生已经具备了将几何体与三视图进行相互转化的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由具体实物作出三视图及根据三视图画出实物草图的过程,初步积累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投影与视图的复习课,内容较为简单,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对于本章的基础知识,学生已大致掌握.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能力提升点,为此,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能够准确画出三种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并画出草图,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抽象、演示与画图、直观与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等能力;通过对投影与视图的学习,体会数学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基础知识重现---典型例题及练习;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畅谈收获;第六环节:达标检测;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其中在第二环节中,主要围绕本章的三个模块知识展开:投影、根据几何体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画出几何体草图,共设置了三个例题。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数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1. 中心投影
例1 在操场上的路灯下,旗杆(线段AB )和竹竿(线段DE )的影子如图1所示,在点M 处有一棵小树,它的影子是线段MN .请你在图中确定路灯的位置(用点P 表示),并画出表示小树的线段.
思路点拨:根据中心投影的性质确定点P 的位置,连接PN 并过点M 作垂线即可画出表示小树的线段.
解:
2. 平行投影
例2 一天早上,小茗陪爷爷晒太阳,如图,小茗(线段AB )和爷爷(线段CD )在同一平面上站立,其中小茗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为线段BE ,请你在图中画出爷爷的影子.
思路点拨:连接AE ,根据平行投影的性质,分别过点C ,D 作AE ,BE 的平行线即可画出爷爷的影子.
解:
3. 区分两种投影
例3 如图3所示的分别是两棵树及其影子的情形.
(1)哪个图反映了阳光下的情形?哪个图反映了路灯下的情形?
(2)请分别画出图中表示小丽影长的线段.
思路点拨:根据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很容易确定表示小丽影长的线段.我们可以借助图①,②深入研究两种投影中构造的相似三角形的区别,请同学们在图②中过表示路灯的点作垂线,并小组交流两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哪几对!
解:
参考答案
①
②
图3 图2 图1
例1 如图1,点P 即为所求,线段HM 为表示小树的线段.
例2 如图2,线段DF 即为所求.
例3 (1)图①反映了阳光下的情形,图②反映了路灯下的情形.
(2)如图3,线段AB ,CD 是表示小丽影长的线段. 图 1
图2
①
② 图3。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投影2 教案

《投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掌握并应用平行投影性质,能正确作图;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实验、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投影的性质难点:平行投影性质的应用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学生:预习新课并准备好观察生活中太阳光与影子现象的例子,并收集图片;准备小木棒、矩形纸片、三角形纸片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导入新课问题1影子随处可见,请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关于太阳光与影子的两个实例吗?你能说出太阳光影子对人类应用吗?生:树的影子、窗户的影子,教学楼的影子都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投影的图片设计意图:利用几张图片提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快进入学习状态.生1: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测量物体的高度生2:如测量校园内旗杆、教学楼的高,生3:借助太阳光下的影子来表示时间师:回答非常好师: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projection )现象.(二)、探究合作,获取新知1:实际操作活动一师:问题2(1)固定投影面,改变小棒或三角形、矩形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小棒或纸片,改变投影面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每组汇报课前实际操作的结果.根据实际操作结果,交流讨论, 得出:小棒、三角形等纸片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当它们与投影面平行时,它们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全等.2.合情推理:师:问题3根据实际操作,你认为太阳光线有什么特征?太阳光的光线结合实际操作得出: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成为平行投影(parallel projection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师:(1)固定投影面与纸片,改变光线的投射方向(2)固定投影面,改变纸片的位置与方向’ ’ ’(3)固定纸片,改变投影面的方向与位置师:概括总结得出规律(1)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当它们与投影面平行时,它们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全等.(2)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成为平行投影.探究太阳光与形成影子的规律活动二:师:问题4: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4人一组在校园的篮球场上立一根木杆,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观察这根木杆影子的方向,同时测量木杆的影长,(1)观察太阳光传播方向变化?(2)观察木杆的影子方向和长短变化?(3)总结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生:汇报活动小结从早晨到傍晚,太阳光照射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影子图片生:一天中从早晨到傍晚,不同时刻,同一物体,影子的变化方向为“西—西偏北—北—北偏东—东”,影子的长度变化为“长—短—最短—短—长”.规律:同一时刻,不同物体,大树高度与其影长之比等于小树高度与其影长之比即11影长物高=22影长物高 3.得出新知,回归情景问题.师生:共同总结1.平行投影的概念2.平行投影的性质(1) 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当小棒、三角形等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它们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全等.(2)①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物体1高度与其影长之比等于物体2高度与其影长之比即11影长物高=22影长物高. ②不同时刻,同一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方向为“西—西偏北—北—北偏东—东”,影子的长度变化为“长—短—最短—短—长”.。
秋鲁教版物理八上4.1《透镜》word教案1

第一节透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可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对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相关知识。
三、教具学具准备透镜一组、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浩瀚宇宙中的星星;利用显微镜我们可看见微小的生物;利用摄像机我们可以留下最美的回忆……有些人因为近视或远视而看不清楚东西,可是戴上眼镜就可以看清楚了,为什么?(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有两个实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将点光源放在焦点上,经凸透镜能获得平行光。
凸透镜凸得越厉害,焦距越短。
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教学互动互动1比较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明确它们共同点都是用透明物质组成的,表面被研磨成球面,称为透镜。
它们不同点是近视镜中间比边缘薄,称作凹透镜;远视眼镜中间比边缘厚,称作凸透镜。
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玻璃外,冰、水等其他透明物质都能做透镜。
互动2认识各种透镜,了解透镜主光轴与光心。
明确观察比较:透镜的一面或两面被研磨成镜面。
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如图3-1-1(1)所示凸透镜都是中间厚,边缘薄。
如图3-1-1(2)凹透镜都是中间薄,边缘厚。
互动3古代人就已知削冰取火了,你知道为什么?明确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古代人将冰磨成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而点火。
互动4凸透镜的凸出程度不同,有何区别?明确利用平行光找出凸透镜焦点,引导学生测出它们的焦距,凸透镜凸得越厉害,焦距越小。
《投影》教学设计

《投影》教学设计《投影》教学设计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投影及其有关概念;投影的分类;生活中的投影.2.内容解析投影学问是学习视图的根底.学生对投影和视图的学问已有初步感性生疏,在此根底上,本节通过对实例的观看比较,引入根本概念,归纳根本规律,不仅使学生对投影的生疏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到达更高的水平,更是为学生对后面学习三视图作铺垫、打根底.从不同的角度动身,投影概念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地,有如下三种角度:(1)直观的角度;(2)抽象化的角度;(3)集合的角度.教科书承受的是从第(1)种角度进展定义的方式,主要是考虑了学生的思维进展水平.本节课以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照耀下在地面或墙壁上形成的影子为根底,抽象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等概念,依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不同位置关系,将投影分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两类,再依据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得出正投影的概念,进而争辩这一节的核心内容──正投影的性质.这个过程表达了争辩几何内容的根本思路──从一般定义动身,主要争辩特别情形以下图形的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依据投影线的方向识别物体的投影.(2)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区分.(3)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依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洁平面图形的正投影.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等有关概念.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是依据投影线间的不同位置关系进展分类的,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说明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分.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知道正投影是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一种特别投影,能由此归纳出正投影的性质,并会依据性质正确画出简洁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教学要涉及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学问,对学习本节内容有确定的难度.要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呈现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具体的实例,结合已有的生活阅历,了解这些空间位置关系,并把这种认知迁移到本节课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中投影线不同位置关系的了解,并能依据正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特征正确归纳出正投影的性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洁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问题1 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耀下会形成影子,你觉察影子能反映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影子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师生活动:教师呈现实物及图片,学生观看、思考、争辩,教师结合学生的感受,概括物体形成影子除了物体本身外还需要照耀光线、形成影子的地方,顺势给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影子能反映物体的位置、外形和大小,投影即是生活中物体在光线照耀下,在某个面上得到的影子,照耀光线就是投影线,形成影子的地方就是投影面,感知数学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活.问题2 你能说明下面实例中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吗?师生活动:教师呈现投影实例图片,请学生答复其中的投影、投影线、投影面.问题3 你能举诞生活影子的实例,并指出其中的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吗?【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说明投影的有关概念,把对投影的感性生疏上升到理性生疏,明确了解投影及其有关概念的意义,同时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亲切联系,激发学习投影学问的兴趣.2.分析光线特征,了解投影的分类问题4 分别利用探照灯和灯泡作为光源,在教室的墙面形成教学三角尺的影子,在上面的两个投影中,投影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师生活动:学生观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归纳,给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问题5 你知道日晷和皮影戏所形成的投影分别是那种投影吗?问题6 你能举出一些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实例吗?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呈现日晷和皮影戏的图片,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理解.【设计意图】依据投影线间位置关系知道光线照耀物体分两种状况,了解投影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两类;学生举例说明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辨析概念.通过介绍日晷和皮影戏,感受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数学应用意识,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增加民族傲慢感.3.观看思考,了解正投影的含义问题7 观看下面三幅图中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分?它们分别形成了什么投影?师生活动:教师呈现三幅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看思考,相互争辩,发表见解.【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经过比照,不仅能更清楚的生疏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分,还为引出正投影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问题8 后两幅图的投影都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分?师生活动:教师呈现图片,学生观看思考,相互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答复:两幅图中的投影都是平行投影.图(2)中的投影线斜着照耀投影面,图(3)中的投影线垂直照耀投影面.给出正投影的概念: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并指出这种由特别位置关系产生的投影既是我们争辩的重点,也是实际制图中经常应用的.【设计意图】通过经受观看、分析、比较的过程,抽象出正投影的概念,并从中再次体会争辩几何问题的根本思路——从一般定义动身,主要争辩特别情形以下图形的性质.4.观看探究,归纳正投影的性质问题9 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①铁丝平行于投影面;②铁丝倾斜于投影面;③铁丝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外形?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实物演示或图片呈现,提出问题,学生观看、猜测、测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①正投影是线段,线段长等于正投影长;②正投影是线段,线段长大于正投影长;③正投影是一个点.【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运用正投影的概念,通过试验观看,分析它的正投影,简洁、直观,易于觉察归纳线段(一维图形)正投影的规律,为争辩平面图形(二维图形)正投影的规律打下根底.问题10 把一块正方形纸板(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①纸板平行于投影面;②纸板倾斜于投影面;③纸板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外形?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实物演示,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观看、思考,再相互沟通,大胆猜测,勇于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1)纸板的正投影与纸板的外形、大小一样;(2)纸板的正投影与纸板的外形、大小发生转变,不完全一样;(3)纸板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设计意图】用正方形纸板表示正方形,运用正投影的概念,观看分析它的正投影.由于有了线段正投影的规律做根底,学生类比归纳得出平面图形正投影的规律.问题8 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有怎样的关系?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得出结论.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进展完善,师生共同归纳物体正投影的性质: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外形、大小完全一样.【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线段、正方形正投影的规律作铺垫,大胆猜测,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性质,同时学习过程渗透了从简洁(一维图形的正投影)到简洁(二维图形的正投影),从具体(铁丝、纸板)到抽象(线段、平面几何图形),从特别(正方形)到一般(平面图形)的生疏规律,进一步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力气,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运用性质画出简洁平面图形的正投影练习:依据图中所示投影线的方向,画出矩形的正投影.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观看、思考,按要求完成画图,教师巡察、纠错、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正投影的性质画出平面图形的正投影,稳固所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灵敏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小结回忆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重点争辩了什么问题?(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是依据什么进展分类的?平行投影与正投影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分?(3)探究物体正投影的性质经受了怎样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概念体系,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学问──正投影的含义及其性质.7.布置作业教科书第92页习题29.1第1;2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平行投影中的投影线是().A.一条射线B.一组相互平行的射线C.一组聚成一点的射线D.一组垂直于投影面的射线【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投影线特征的了解状况.2.平行四边形在太阳光的投影下得到的几何图形确定是,当太阳光垂直照耀地面且平行四边形平行于地面时,它的面积与它投影的面积的大小关系是.【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正投影含义及性质的理解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你的进步是老师的微笑!
你的成功是老师的骄傲!
从以上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 在地面、墙壁等处形成影子。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 平面(地面、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 物体的投影(projection),照射光线叫 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P
(五 ·四学制)
山东教育出版社
想一想
观察下列图片,你认为太阳光线有什么特征?
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
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 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 是平行投影。 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 就是平行投影.日影的方向可以反映时间, 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日晷,就是根据日影来观测时间的.
想一想:
你会画出在路灯 下树和人的影子吗?
A1
A
路 灯 杆
B
C
B1 不相似
C1
路 灯 光 可 以 看 成 点 束 光 线
△ABC与△A1B1C1相似吗?
A
1.一天晚饭后,姐姐小 丽带着弟弟小刚出去 散步,经过一盏路灯 时,小刚突然高兴地 对姐姐说:“我踩到 你的‘脑袋’了”。 你能确定小刚此时所 站的位置吗?
D*(C*) A*(B*) (3)
归纳:
不同 位置 物体平行于投
物体
影面 形状、大小不 变(全等)
物体倾斜于投 物体垂直于 影面 投影面
线段
大小变化
点
面
形状、大小不 形状、大小 变(全等) 均变化
线
正方体的正投影
例 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 (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 (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上底面 ADEF垂直于投影面P.
(1)
(2)
答案:图(1)
做一做
“挑战”自我
• (2)下图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你在图中画出形成树 影的光线.它们是太阳的光线下形成的还是灯光下形成的?画出 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并与同伴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 由影子在物体的同侧可知, 是太阳光形成的,此时的光 线是平行的.旗杆的影子如图所示.
图1
图2
一
北
西
东
南
二
如图是一根电线杆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影长图, 试按其一天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例1:(1)下图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 的影子.请你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 光线.
它们 是太阳的光线 还是灯光的光 线?
它们不是平行光 它们是发散光线 线 它们是灯光的光线!
灯光与影子 议一议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 子.你能判断出哪幅图是灯光下形成的,哪幅图 是太阳光下形成的吗?
A* D* F* A*
D*
B*
A
C* E F A
G*
B*
C*
D
C P G B
D
H C P
B
从正面 看
从正面 看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我国古代就能利用日影来观测时间。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 “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 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 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平行投影:像这样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
影叫做平行投影(parallel projection。
B F
C
D
E
2. 如果此时小刚的影 子与姐姐小丽的影子 一样长,你能在图中 画出表示小刚身高的 线段吗?
小结:发光点、物体上的点及其影子上的对应点 在一 条直线上.
某公司的外墙壁贴的是反光玻璃,晚上两根木 棒的影子如图(短木棒的影子是玻璃反光形成的), 请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与一盏路灯相对,有一玻璃幕墙,幕墙前面的地面 上有一盆花和一棵树.晚上,幕墙反射路灯灯光形 成了那盆花的影子,树影是路灯灯光形成的。你 能确定此时路灯光源的位置吗?
照 射
物 体
投 影 面
影 子
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 成是从一点出发的.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 心投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
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例1:
确定下图路灯灯泡的位置.
解:过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顶端作一条直线;
北
从早晨到傍晚,物体影子的指向是: 西→西北→北→东北→东 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长→短→最短→短→长
东
例2
某校靠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某一时刻 甲木杆在阳 光下的影子 如图所示, 你能画出此 时乙木杆的 影子吗?
A
A’
B
甲
C
B‘
C’
乙
做一做
根据刚才的作图,你 能得出AB、A’B’、BC、 B’C’之间的关系式吗?
我思我进步
皮
影
戏
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 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 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表演时,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银幕上, 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是一种投影,那么它的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
只要贝贝的 影子与他爸爸 的影子完全重 叠他爸就看不 见他的影子了!
A
B
贝贝大致活动范围:线段AB
(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①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 是什么图形? 点 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标杆在地面 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并画出投影示意图; 线段MN=如图 (2)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1cm, 左上方有一小灯泡作出标杆的影子,如果标杆向右 移动影子会如何变化?
平行投影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议一议
下图中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 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1)在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 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 的理由。
(1)
(2)
(3)
顺序为:3 → 2 → 1
P110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 ABCD)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况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D
A D A D* A* Q (1) (2) B C* B* C D A B D* A* B* C B
C
C*
灯光与影子 ⑴如果两棵小树的影子方向相同,能判断它们是平行 投影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⑵如果两棵小树的影子方向相反,能判断它们是中心 投影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⑶如果两棵小树的影子方向相同,且树高与影长不成 比例,能判断它们是中心投影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灯光与影子 ⑴小东在一路灯下行走,他的影长怎样变化? 小东在阳光照耀的道路上行走,他的影长怎 样变化? ⑵有人说,在同一路灯下,如果甲物体比乙物 体的影子长,那么就说明甲物体比乙物体高.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M
N
(五 ·四学制)
山东教育出版社
探索正投影的概念
P108 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
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 正投影
P109 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 三个不同的位置:
B
A B A
A
B A* B* A* B* A*(B*)
P
(1)铁丝平 (2)铁丝倾 (3)铁丝垂 行于投影面。 斜于投影面。 直于投影面。
投影线:灯的光线;投影面:银幕。
做一做
把下列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1)
(2)
(3)
(4)
(A)
(B)
(C)
(D)
结论:投影与物体的形状有密切的关系
思考:这是什么光线的投影吗?
皮影戏是利用灯光的照射,把影子的影态 反映在银幕(投影面)上的表演艺术.
灯 光 灯 光与太 阳光线 有什么 不同?
小结:
1.什么叫投影? 一般地,用 光线 照射物体,在 某个平面 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2.投影的分类: 平行光线 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由 (例如太阳光,探照灯光) 由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形成的投影是 中心投影 (例如灯泡)
想一想:
确定一个投影是平行投影 还是中心投影你有哪些办 法?
两幅图表示两根标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 请在图 中画出形成投影的光线.它们是平行投影 还是中心投影? 并说明理由。
再过另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顶端作一条直线;
两直线相交于点O.点O就是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
想一想:
你会画出在路灯下树 和人的影子吗?
路 灯 光 可 以 看 成 点 束 光 线
A1
A
路 灯 杆
B
C B1
C1 不相似
△ABC与△A1B1C1相似吗?
A
A’
AB/A’B’=BC/B’C’
理由:⊿ABC∽ ⊿A’B’C’
B
C
B‘
C’
结论:在平行投影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