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2 足月儿TSB>220.6umol/L(12.9mg/dl)
3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4
TSB每天上升>85umol/L(5mg/dl)
5
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红细胞破坏增多
肝脏胆红素代谢功 胆汁排出障碍(梗
(溶血性、肝前性) 能低下(肝细胞性) 阻性、肝后性)
胆红素生成过 多
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红细胞>6×1012/L,血红蛋白 >220g/L,红细胞压积>65%。 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 带结扎延迟、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亲的新生 儿
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 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
病理性黄疸 病因
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 的败血症多见。病毒:EB病毒、宫内感染如 CMV
同族免疫性溶血,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 合等
胆红素生成 过多
红细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 陷、丙酮酸激酶缺陷、己糖激酶缺陷
红细胞形态异常: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 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病理性黄疸 病因
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血红 蛋白肽链数量和质量缺陷而引起溶血
胆红素排泄障 碍---胆汁排泄障
碍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 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 克氏病、高雪氏病)等有肝细胞损害;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如脑肝肾综合征、家族性进 行性肝内胆汁淤积症,Dubin-Johnson综合征
病理性黄疸 病因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
育儿知识-宝宝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宝宝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生以后总会受到很多的疾病困扰。
黄疸是引起的一种感染,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正常宝宝出生后2—3天即有黄疸出现。
表现为面部、躯干及四肢的轻度黄染,一周内消退,能不治自愈,这是生理性黄疸。
但是,如果小宝宝出现了黄疸,还一直不退,就会令新爸爸妈妈担心了。
多,会对退黄起到一定的效果。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
这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产生较多,而肝脏功能还没完全,胆红素不能被及时代谢出去,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额头、胸部、四肢的皮肤以及白眼珠等部位发黄。
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开始出现,7—10天到达最高峰,2周后可以消退。
父母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黄疸不重的新生儿,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
但要注意几点:要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玻璃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半小时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
在7~10天的时候就会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
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宝宝患上黄疸,父母不要过于担心,而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以上提到的太阳疗法只能针对黄疸不重的新生儿。
若宝宝黄疸很深且持续不退,而且有嗜睡、吮奶无力、肌肉呈瘫痪状等神经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有抽痉、呕吐等症状,这是血中的胆红素进入了大脑,与脑组织结合,严重损伤了脑神经。
宝宝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宝宝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黄疸是比较常见的新生儿常见症状,而黄疸的病症类型也比较多,通常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区分。
那么常见的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有什么区别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宝宝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不同1、出现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
宝宝皮肤呈现浅黄色,巩膜微带黄色,尿稍黄。
宝宝精神没有不适情况,在第4-6天黄疸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12-24小时内。
或者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
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生理性黄疸时间。
2、黄疸出现的程度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面部、颈部,皮肤浅黄或者柠檬色,巩膜微黄,尿黄但是尿布不会染色。
病理性黄疸一般较重,呈金黄色,四肢、手心、脚心皮肤都很黄,尿布上也会出现明显染黄颜色。
3、黄疸消退时间生理性黄疸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足月宝宝大多在7-10天黄疸就会消退,早产宝宝可能要延长至出生后第3-4周才会消退。
若2周还没消退或者消退后又出现了黄疸,则是病理性黄疸。
4、宝宝精神状态宝宝如果是生理性黄疸,精神佳,吃奶香,吃奶有力,哭声洪亮。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精神差,吃奶不香,吸奶无力,甚至抽风。
一般说来,生理性黄疸无须处理,只要让宝宝多吃母乳,多排尿,就可以排出胆红素,黄疸就会逐渐消退。
若宝宝黄疸黄染程度发展很快,黄染范围大,扩展到四肢,甚至手脚心,就意味着病情严重,若延误治疗很可能会造成脑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1、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4、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
疸的鉴别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1)红细胞数量过剩,(2)红细胞寿命较短;
(3)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不完善:(l)摄取胆红紊功能差;(2)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3)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4.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5.新生儿期多种因素可加重黄疸:如缺氧、饥饿、低血糖、寒冷、脱水、便秘、酸中毒等。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疽: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大出现黄疸,4~5天达局峰,5~7大后逐渐捎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4周消退。
血清红素水平足月儿一般<221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 15mg/dl)。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5mg/dl);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可伴有引起病理黄疸的疾病表现。
特别提示:
生理性:2至3天出黄疸,高峰达到4,5天+黄疽持续时间短,足月两周早产三病理性:一天之内重黄疸,持续长达数十天:感染溶血有遗传,母乳药物可黄染.解释:足月两周早产三黄疸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通常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睛组织的黄色染色。
黄疸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区分这两种黄疸类型对于确诊疾病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一些关键因素。
1.发病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或第一周内,通常在第二到第三天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减退,约在第二周消失。
病理性黄疸则没有特定的发病时间,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
2.临床症状生理性黄疸的黄染色是轻度的,主要出现在面部和脸部,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丧失、体重下降或恶心等。
病理性黄疸黄染色更为明显,可能出现在全身,而不仅仅是面部。
此外,病理性黄疸常常伴随其他病症,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
3.胆红素水平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排泄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导致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 mg/dL。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肝脏不正常代谢胆红素或阻塞性胆汁淤积等原因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通常超过10 mg/dL。
4.水肿和腹泻生理性黄疸通常不伴随水肿或腹泻,患者的皮肤弹性正常,尿液和粪便的颜色也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水肿,尿液变深,粪便变浅或发白。
5.胆红素血症生理性黄疸一般是由于胆红素不正常代谢引起的,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
而病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6.相关病史和检查结果生理性黄疸通常没有与之相关的妊娠或家族病史,并且其他临床检查结果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并且相关的体征和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肝脏或胆道系统的异常。
当无法确定黄疸类型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相关病史来做出判断。
如果诊断仍然不确定,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血液测试、超声检查、CT扫描等来明确病因。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1、从出现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
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
即出现。
2、从持续时间上: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从黄疸的程度上: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4、从黄疸进展情况: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 (5mg/dl)。
病理性黄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5mg/dl。
5、从一般情况: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
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
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者;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6、对于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得是病理性黄疸。
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分不清楚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分不清楚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宝宝中比较危险的病症之一,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搞清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一、出现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多是在宝宝出生2-3天内出现,4-5天最严重。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生理性黄疸出现得早,通常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
二、持续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是,足月儿持续7-10天,早产儿2-4周的样子。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远远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超过4周的都是病理性黄疸。
三、出现原因不同生理性黄疸1.血氧分压突然升高宝宝血氧分压的突然升高,使得红细胞破坏过多,致使血清胆红素增加,导致新生儿黄疸。
2.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要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才能被人体排出,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的结合以及排出就会缓慢,致使血清胆红素增高,引起新生儿黄疸。
3.肝-肠循环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肝-肠循环不成熟,排入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过多的被肠道所吸收,致使血清中胆红素增高,导致新生儿黄疸。
4.白蛋白功能差白蛋白运送间接胆红素到肝脏的能力不足,以至于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过高,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出现。
病理性黄疸1.溶血性黄疸因为宝宝与妈妈的血型不合等原因,导致溶血反应,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2.感染性黄疸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受损,使得间接胆红素无法很好的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被排出体外,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3.阻塞性黄疸由于先天胆道畸形使得肝脏转化间接胆红素的过程受到影响,导致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4.母乳性黄疸如果新生儿母乳的摄入量不足,会使得宝宝的胎粪排出延迟,直接胆红素排出减少,引起新生儿黄疸。
当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GD时,会使得肠道中的直接胆红素被水解为间接胆红素,进而被肝脏重新回收,导致肝肠循环的增加,引起黄疸。
四、血清胆红素含量不同生理性黄疸:一般来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足月儿经皮胆红素值小于12.9mg/dl,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值小于15mg/dl。
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

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怎么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两三天左右,用肉眼便可看出皮肤开始变黄,这就是所谓的“黄疸”。
新生儿出现的黄疸,绝大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意思是说,这种黄疸是新生儿理当出现的,婴儿本身并没有毛病。
一、生理性黄疸是如何产生的呢?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之后,所产生的胆红素经由肝脏排泄到肠道内,这是自然的过程。
如果红血球死亡的速度太快(如急性溶血时),或是肝脏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如肝炎或胆道阻塞),这时过多的胆红素无法由血中排除,就会使皮肤发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黄疸”。
新生儿的红血球寿命较短,也就是说红血球死亡的速度较快,而此时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仍不成熟,相对的,排除胆红素的能力较差。
新生儿之所以都会出现黄疸现象,就是因为上述这两个因素。
这种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三四天会上升到最高峰,约一周左右就逐渐消退,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黄疸”。
相对于“生理性黄疸”,有些不幸的新生儿却产生了“病理性黄疸”。
顾名思义,病理性黄疸就是指小宝宝的黄疸并非生理上的自然现象,而是由潜在的疾病所导致。
二、哪些疾病会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呢?常见的疾病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急性溶血性疾病。
当然,一旦罹患这些疾病,黄疸并非唯一的症状,往往还会有其他的线索,引导我们进一步想到潜在的疾病。
譬如有败血症时,小宝宝除了黄疸之外,吸吮力会减退,哭声也变得较小,体温则或低或高。
并非用肉眼观察就可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也不是验个血,测定血中的黄疸指数,据此判断,数值高的就属病态,数值低的就属生理性。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认知,新生儿黄疸并不全然是生理性,有--部分是属病理性的,而这种病理性的黄疸也不是靠肉眼便看得出来。
因此,如果小宝宝的举止或活力不太对劲,就要赶紧带去让医生检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专业文档)
如何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两三天左右,用肉眼便可看出皮肤开始变黄,这就是所谓的“黄疸”。
新生儿出现的黄疸,绝大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意思是说,这种黄疸是新生儿理当出现的,婴儿本身并没有毛病。
一、生理性黄疸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之后,所产生的胆红素经由肝脏排泄到肠道内,这是自然的过程。
如果红血球死亡的速度太快(如急性溶血时),或是肝脏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如肝炎或胆道阻塞),这时过多的胆红素无法由血中排除,就会使皮肤发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黄疸”。
新生儿的红血球寿命较短,也就是说红血球死亡的速度较快,而此时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仍不成熟,相对的,排除胆红素的能力较差。
新生儿之所以都会出现黄疸现象,就是因为上述这两个因素。
这种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三四天会上升到最高峰,约一周左右就逐渐消退,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黄疸”。
相对于“生理性黄疸”,有些不幸的新生儿却产生了“病理性黄疸”。
顾名思义,病理性黄疸就是指小宝宝的黄疸并非生理上的自然现象,而是由潜在的疾病所导致。
二、哪些疾病会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呢?
常见的疾病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急性溶血性疾病。
当然,一旦罹患这些疾病,黄疸并非唯一的症状,往往还会有其他的线索,引导我们进一步想到潜在的疾病。
譬如有败血症时,小宝宝除了黄疸之外,吸吮力会减退,哭声也变得较小,体温则或低或高。
并非用肉眼观察就可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也不是验个血,测定血中的黄疸指数,据此判断,数值高的就属病态,数值低的就属生理性。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认知,新生儿黄疸并不全然是生理性,有--部分是属病理性的,而这种病理性的黄疸也不是靠肉眼便看得出来。
因此,如果小宝宝的举止或活力不太对劲,就要赶紧带去让医生检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