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模拟题

儿科学模拟题
儿科学模拟题

《儿科学》模拟题1

一、单选题: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现惊厥时首选

A.安定

B. 水合氯醛灌肠

C.苯巴比妥钠

D.笨妥英钠

E.氯胺酮

2. 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首选的是

A.复温

B.应用抗生素

C.加强喂养供给热量

D.补液纠正酸中毒及支持疗法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

A.早产儿B.足月儿C.过期产儿D.晚期新生儿E.以上都不是

4. 关于小儿骨骼发育,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前囟最晚闭合的时间是10个月B.后囟最晚闭合的年龄在生后2周

C.颅缝一般出生后即闭合D.腕骨骨化中心开始出现的年龄为2岁

E.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

5. 2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高、头围是:体重(kg)身长(cm) 头围(cm)

A. 9 60 40

B. 10 80 46

C. 11 85 42

D. 12 85 48

E. 14 97 48

6.营养不良儿皮下脂肪消减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 面部

B. 腹部

C. 躯干

D. 小腿

E. 臀部

7..重度营养不良小儿,突然发生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弱,呼吸暂停等。应首先考虑

A. 心力衰竭

B. 低钠血症

C. 低钙血症

D. 感染性休克

E. 低血糖症

8.下列哪项不是母乳喂养的优点

A.钙磷比例适当(2:1),较少发生低钙血症B.含消化酶较多C.乳糖量较多

D.维生素D含量较高,不易患佝偻病E.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

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

A.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B.生长发育过快C.肝肾功能不全

D.纯母乳喂养E.单纯牛乳喂养

10. 5个月男婴,平素多汗,易惊,体查发现前囟未闭,枕秃,血清钙稍低,血清磷低。考虑为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软骨营养不良D.佝偻病恢复期E.佝偻病后遗症期11. 年龄5个月大的佝偻病患儿可有下列哪项表现

A.颅骨软化B.鸡胸C.上肢弯曲D.鞍型颅E.以上都不是

12. 全脂奶粉加水冲成全奶的比例按奶粉:水是

A.按容量比1:4 B.按容量比4:1 C.按重量比1:4

D.按重量比4:1 E.按重量比8:1

13. 5个月女婴,平素多汗,易惊,烦躁,纯牛奶喂养,今日突然抽搐两次,表现为面肌及四肢抽动,约数秒钟,抽后神志清醒,不伴发热及呕吐,体查:精神可,前囟平软,心肺无异常,克布氏征阴性,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低血糖B.低钠血症C.癫痫D.脑膜炎E.低钙惊厥14. 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是

A.腺病毒B.埃可病毒C.白色念珠毒D.轮状病毒E.柯萨奇病毒15. 轻度脱水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尿量稍减少B.四肢末梢凉C.皮肤弹性尚可

D.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以下E.眼窝及前囟稍凹陷

16. 婴儿腹泻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扩容时宜选用

A.等张含钠液40ml/kg B.高张含钠液20ml/kg C.2/3张含钠液30ml/kg

D.1/2张含钠液20ml/kg E.等张含钠液20ml/kg

17. 口服补盐液的成分下列哪一种不正确(1000ml溶液)

A.氯化钠3.5g B.碳酸氢纳2.5g C.枸橼酸钾(或氯化钾)1.5g

D.蔗糖20g E.葡萄糖20g

18.迁延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

A.采取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B.长期使用抗生素C.禁食时间要长,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D.应长期应用脱脂奶E.寻找并解除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积极治疗并发症

19. 11个月患儿,10月份患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有少量粘液但无脓血,有脱水征,考虑引起的病因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白色念珠菌

D.副大肠杆菌E.肠道或呼吸道病毒

20.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为

A.腺病毒B.鼻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流感病毒E.副流感病毒二、填空题:

1、4岁体重_ __kg,身高__ _cm。

2、羊乳缺乏_ __,婴儿长期食用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典型发作表现为_ __、_ __、_ __。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__ __和_ __有关。

5、5岁小儿血压是_ __ mm/Hg。

6、6~12岁血红蛋白低于_ __g/L为贫血。

三、名词解释:

1、新生儿黄疸

2、新生儿窒息

3、人工喂养

4、贫血

5、骨髓外造血

四、简答题:

1、手足搐搦症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3、急性肾炎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五、问答题:

叙述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儿科学模拟题2

一、名词解释

1、原始反射:

2、惊厥持续状态:

3、人工喂养

4、正常体重儿

5、生理性腹泻

二、填空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__1__和_2___有关。。

2、羊乳缺乏___3___,婴儿长期服用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母乳中钙磷之比是_4_。4、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病因分别为__5___、_6___。、

5、乳牙共__7__个,出齐时间是_8__。6小儿闭合时间为_9____。

7、治疗佝偻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是_10__IU/d。

三、选择题

1.营养不良儿皮下脂肪消减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 面部

B. 腹部

C. 躯干

D. 小腿

E. 臀部

2..重度营养不良小儿,突然发生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弱,呼吸暂停等。应首先考虑

A. 心力衰竭

B. 低钠血症

C. 低钙血症

D. 感染性休克

E. 低血糖症

3下列哪项不是母乳喂养的优点

A.钙磷比例适当(2:1),较少发生低钙血症B.含消化酶较多C.乳糖量较多

D.维生素D含量较高,不易患佝偻病E.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

4.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强调

A.合理喂养B.经常晒太阳C.经常口服钙片

D.加强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的保健E.经常口服鱼肝油

5. 5个月男婴,平素多汗,易惊,体查发现前囟未闭,枕秃,血清钙稍低,血清磷低。考虑为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软骨营养不良D.佝偻病恢复期E.佝偻病后遗症期

6. 年龄5个月大的佝偻病患儿可有下列哪项表现

A.颅骨软化B.鸡胸C.上肢弯曲D.鞍型颅E.以上都不是7. 全脂奶粉加水冲成全奶的比例按奶粉:水是

A.按容量比1:4 B.按容量比4:1 C.按重量比1:4 D.按重量比4:1 E.按重量比8:1

8. 5个月女婴,平素多汗,易惊,烦躁,纯牛奶喂养,今日突然抽搐两次,表现为面肌及四肢抽动,约数秒钟,抽后神志清醒,不伴发热及呕吐,体查:精神可,前囟平软,心肺无异常,克布氏征阴性,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低血糖B.低钠血症C.癫痫D.脑膜炎E.低钙惊厥

9. 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是

A.腺病毒B.埃可病毒C.白色念珠毒D.轮状病毒E.柯萨奇病毒

10. 轻度脱水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尿量稍减少B.四肢末梢凉C.皮肤弹性尚可D.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以下E.眼窝及前囟稍凹陷

1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现惊厥时首选

A.安定

B. 水合氯醛灌肠

C.苯巴比妥钠

D.笨妥英钠

E.氯胺酮

12. 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首选的是

A.复温

B.应用抗生素

C.加强喂养供给热量

D.补液纠正酸中毒及支持疗法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

A.早产儿B.足月儿C.过期产儿D.晚期新生儿E.以上都不是

14.关于小儿骨骼发育,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前囟最晚闭合的时间是10个月B.后囟最晚闭合的年龄在生后2周

C.颅缝一般出生后即闭合D.腕骨骨化中心开始出现的年龄为2岁E.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

15. 、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一般情况好,下列可能性大的疾病是

A、胆道闭锁

B、生理性黄疸

C、新生儿肝炎

D、新生儿溶血症

E、新生儿败血

16. 婴儿腹泻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扩容时宜选用

A.等张含钠液40ml/kg B.高张含钠液20ml/kg C.2/3张含钠液30ml/kg

D.1/2张含钠液20ml/kg E.等张含钠液20ml/kg

17. 口服补盐液的成分下列哪一种不正确(1000ml溶液)

A.氯化钠3.5g B.碳酸氢纳2.5g C.枸橼酸钾(或氯化钾)1.5g D.蔗糖20g E.葡萄糖20g

18.迁延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

A.采取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B.长期使用抗生素C.禁食时间要长,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D.应长期应用脱脂奶E.寻找并解除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积极治疗并发症

19. 11个月患儿,10月份患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有少量粘液但无脓血,有脱水征,考虑引起的病因是A.致病性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白色念珠菌D.副大肠杆菌E.肠道或呼吸道病毒

20.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为

A.腺病毒B.鼻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流感病毒E.副流感病毒

21.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鉴别的要点是根据

A.发热的程度B.咳嗽的轻重C.血象示白细胞增多D.肺部固定的细湿罗音E.病程的长短22. 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应首选:

A.青霉素+链霉素B.青霉素C.先锋霉素D.病毒唑E.庆大霉素

23. 女孩2岁,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首先考虑

A.肺不张B.脓气胸C.酸中毒D.心力衰竭E.肺炎加重

24. 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瓣狭窄

25. 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是

A.取胸膝位B.给氧C.5%碳酸氢钠静注D.静脉注射心得安E.以上都是

2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中, 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铁剂宜空腹服用

B.口服铁剂宜选用三价铁盐

C.口服铁剂宜与牛奶、咖啡同时口服

D.尽量使用注射铁剂

E.铁剂用到血红蛋白正常后6~8周左右再停药

27. 有明显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首选的治疗是:

A.叶酸

B.铁剂

C.维生素B12

D.铁剂加维生素C

E.叶酸加维生素B12

28. 女婴11个月, 因喂养不当导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今日开始用硫酸亚铁治疗, 为在3~5天后判断治疗效果, 最合适的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量

C.网织红细胞

D.血清铁蛋白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29. 支原体肺炎,抗生素选择正确的是

A、复方新诺明

B、青霉素

C、氨苄青霉素

D、羟氨苄青霉素

E、红霉素

30.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现双测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时,应考虑

A.正常反应B.脑疝可能C.抗生素剂量不足D.补液量过多E.以上都不是

31. 急性肾炎有高血压脑病时,降压首选

A. 利血平

B. 硝普纳

C. 硝苯地平

D. 卡托普利

E.呋塞米

32. 婴儿腹泻中度脱水累积损失量应给予

A.30~60ml/kg B.50~100ml/kg C.100~120ml/kg D.120~150ml/kg E.50ml/kg 33. 5岁女孩,浮肿、血尿、少尿5天,头痛、恶心、呕吐2天。急诊时突然发生惊厥,随即昏迷。BP21/12.5kPa(160/94mmHg)。除给予镇静剂外,处理应首选

A.20%甘露醇静推B.硝普钠静滴C.硫酸镁静滴D.利血平肌注E.呋塞米静注

34.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发育快

B.铁吸收障碍

C.铁丢失过多

D.先天储铁不足

E.铁摄入量不足

35. 在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中,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母乳喂养

B.及时添加辅食

C.婴幼儿食品适量铁强化

D.牛乳喂养者, 应加热处理

E.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宜从生后4~6个月开始给予铁剂预防

36. 法洛四联症喜蹲踞主要是由于蹲踞

A.增加静脉回心血量B.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耗C.缓解漏斗部肌肉痉挛

D.增大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E.以上都不是

37. 小儿急性肾炎的病因绝大多数与下列那种微生物感染有关?

A. 葡萄球菌

B. 巨细胞病毒

C. β溶血性链球菌

D. 腺病毒

E. 乙肝病毒38. 急性肾炎补体恢复正常一般在病后A.1周内B.2周内C.3周内D.4周内E.8周内

39.下列哪项不是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A.肾静脉栓塞B.原发性腹膜炎C.低钙抽搐D.低血容量E.循环充血

40. 急性肾炎引起水肿的主要机理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B. 血压增高引起急性心衰

C.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 低蛋白血症所致E.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四、简答题

1、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有?

2、急性肾炎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4、小儿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自学内容】 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 (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 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医儿科学题库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2.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 3.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4.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 5.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6.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岁 B .17岁

C .14岁 D .18岁 E .9岁 7.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4周 B .8周 C .12周 D .16周 E .6周 8.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28天 B .1周岁至6周岁 C .出生28天后至l 周岁 D .3周岁至7周岁 E .7周岁至10周岁 9.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 B.28 C .44 D.34 E.20 10.“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著作为明代名医万全所著的儿科专著。( ) A .《幼科发挥》B.《育婴秘诀》 C .《保婴撮要》 D .《片玉心书》E.《幼科铁镜》 2.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下列哪些辨证治疗观点。( ) A .阴常有余 B .阴常不足 C .阳非有余 D .阳常有余 E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A. 春秋战国至两汉 B. 秦至两汉 C. 隋唐 D. 唐朝 E. 宋朝 2. 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的医书是:() A. 《内经》 B. 《千金方》 C. 《颅囟经》 D.《小儿药证直诀》 E.《诸病源候论》 3.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小儿医是:() A. 巫方 B. 巢元方 C. 孙思邈 D. 钱乙 E. 扁鹊 4. 我国什么时候对小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治已有医案记载:()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汉 D. 隋唐 E. 宋元 5. 相传我国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颅囟经》 D.《幼幼新书》 E.《小儿病源方论》 6. 我国最早专篇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颅囟经》 C. 《小儿用药本草》 D.《诸病源候论》 E.《备急千金要方》 7. 首创小儿五脏辨证法则,并对惊风和癫痫作出明确鉴别的医家是:() A. 万全 B. 陈飞霞 C. 王肯堂 D. 钱乙 E. 夏禹铸 8. 我国第一部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专著是:() A. 《小儿痘疹方论》 B.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C. 《小儿痘疹袖金方论》 D.《博集稀痘方论》 E.《幼幼新书》 9. 小儿痘疹用温补方药的创始人是:()

A. 钱乙 B. 董汲 C. 陈文中 D. 刘锡 E. 曾世荣 10. 汇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是:() A. 《幼幼新书》 B. 《活幼心书》 C. 《活幼心法》 D.《全幼心鉴》 E.《幼科发挥》 11. 明确指出新生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的蓍作是:() A. 《幼幼新书》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活幼心书》 D.《小儿病源方论》 E.《幼科指南》 12.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起于:()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E. 清代 13. 《幼幼集成》的作者是:() A. 万全 B. 王肯堂 C. 夏禹铸 D. 陈飞霞 E. 沈金鳌 14.“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A.《脉经》 B.《诸病源候沦》 C.《颅囟经》 D.《温病条辨》 E.《山海经》 15.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16.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1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1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指的是:()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m。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18岁)的儿童。研究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科学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儿科到儿童医学(广义儿科学)的历史演变。儿童医学不再是以成人医学为主的医学架构中的一个小小的年龄分支,它是以生长发育为主线的生命过程的医学。 1国外儿科学专业新进展

上世纪医学领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等高科技成果相继呈现,展示了人类科研思路的发展和方法学上的开拓进取,也预示新世纪儿科学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儿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也迎来了深化、提升、发展的大好局面。保障儿童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对儿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儿科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 新诊断技术的涌现 代组学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医学生物学科给医学诊断领域带来新的曙光。进入新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遗传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儿科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更加深入,成为儿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或整体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则通过研究DNA、RNA、蛋白质和代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各种生物信息,从全局反映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

基础班儿科学讲义 (3)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病原体及临床表现 1.主要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感染多为继发。 2.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程度相差较大,与年龄、感染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轻症病例仅有鼻部症状;重症病例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中耳炎、风湿热、心包炎、骨髓炎等疾病。上感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 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寒、热、暑、湿、燥等。小儿肺常不足,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乘虚侵人而发为感冒。外邪客于肺卫,导致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症。因此,小儿感冒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 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①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流涎、咽痛等。体检时可见咽部红肿,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左右。 ②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春夏季,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约1~2周。 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常见兼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 1.夹痰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感冒夹痰。 2.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有饮食不节,致乳食停积,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为感冒夹滞。 3.夹惊 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此为感冒夹惊。 治疗原则 (1)夹痰 偏于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第一章 儿科学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了解西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解放后的发展情况。 2 .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其学术观点、学术著作。了解西医儿科现代学术著作 3 .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l 学时。 一、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目的 1 .近期目的:期末考试 2. 毕业一年后的执业医师考试 3 .日常生活所需 4. 毕业后考儿科研究生 二、中医儿科的研究内容 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年龄上讲 0 ~ 18 岁。 三、中医儿科发展的历史 1 .萌芽时期(远古-南北朝) 人类早期的年龄约 18 岁,因此应该属于儿科范畴。有资料证据是甲骨文中记载,如龋、蛊。《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儿科医生是扁鹊。最早的儿科医案由西汉名医淳于意记载。 此期尚未形成专业。但已有书籍记载儿科疾病等。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时期(隋朝~宋代) 巢元方,不可过暖,数见风日,当节适乳哺。“三分饥和寒”

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体属“纯阳”观点。 北宋年间的钱乙,后人称“儿科之圣”,弟子阎季忠编写成《小儿药证直决》。 其学术思想有:①首创五脏辨证,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观点,根据五脏特点创泻白散、导赤散、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的组成,与地黄丸先后)②将小儿的体质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③对小儿四大症(具体指什么,痧、痘、惊、疳)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提出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用凉泻、慢惊风用温补。疳皆脾胃病等。④总结出面部望诊的经验。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北宋董汲所著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第一部论述小儿痘疹的专书。寒凉派的代表。陈文中是温补派的代表,善用温补扶正,著有《小儿痘疹方论》 其余还有《幼幼新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等。 三、发展时期(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明代的万全《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片玉心书》、《痘疹心法》、《片玉痘疹》。 学术思想:①提出育婴四法;育(生育)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原样),蓐(临产)养以防其变,鞠养(抚育的意思)以慎其疾。②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的观点。③治疗疾病有重保护胃气;④首次提出急惊风的成痫、成瘫、失窨的后遗症。 张景岳,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脏器轻灵、随拨随应” 陈飞霞(复正)《幼幼集成》对指纹的论述。“浮沉分表里。。。。” 吴瑭,提出“稚阴稚阳” 人痘法 四、儿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 消灭了古代四大症,确定了现在四大症: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 第二节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 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二〇〇八年七月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儿科学始终贯穿着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儿科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的出版,我们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本大纲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并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要导作用是做好儿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启发下,不但要掌握“三基”知识,而且能在运用和继续钻研上得到启发,养成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儿科学教学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理论大课和教学见习的方式,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90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44学时;麻醉、影像、预防、法医、眼视光、妇产科等专业总学时73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第二阶段为临床毕业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

儿科学教研室 2008.7.29 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中医儿科学基础试题

中医儿科学基础试题 总论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填空题 1(中国古籍记载的第一个儿科医生是 ;儿科之圣是指。 2(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是、、、。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 3. 相传至今的我国第一部儿科专著是(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 C.《幼幼新书》 D.《全幼心鉴》 E.《活幼心书》 4.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5. 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是( ) A.《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B.《小儿药证直诀》 C.《幼幼新书》 D.《小儿痘疹方论》 E.《博集稀痘方论》 6. 汇集宋代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儿科专著的是( ) A.《颅囟经》 B.《幼幼新书》 C.《活幼新书》 D.《全幼心鉴》 E.《保婴撮要》 7.提出烧灼断脐法预防初生儿脐风的著作是( ) A.《幼幼新书》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全幼心鉴》

D.《保婴撮要》 E.《婴童百问》 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A型题 2 9. 患儿,1岁半。经常患感冒、肺炎。家长诉平时已特别注意多穿衣、不外 出。医生要求其不要衣着过暖,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晒太阳。该医师的观点来源于( ) A.《诸病源候论》 B.《备急千金要方》 C.《小儿药证直诀》 D.《小儿病源方论》 E.《麻科活人全书》 10.患儿,6个月。每闻声响则惊哭不安。其病位在( ) A.肺 B.脾 C.心 D.肝 E.肾 (三)B型题 1 A.春秋 B.秦汉 1 C.隋唐 D.宋 E.元 11.我国古代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 12.我国儿科医案早期记载见于( ) A.《五十二病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颅囟经》 D.《育婴家秘》 E.《医林改错》 13.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痫”的名著为( ) 14.我国最早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名著为( )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二、三、四章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6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4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6 第八章遗传性疾病 1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2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6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6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5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4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 4 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5 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 合计50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 1 总论与维生素D缺乏症 3 2 新生儿疾病 3 3 小儿腹泻 3 4 呼吸系统疾病 3 5 心血管、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3 6 泌尿、造血系统疾病 3 合计18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围、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标要求: 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得范围特点 儿科学:就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得医学科学。 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与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就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就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就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得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得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得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得教养对小儿以后得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得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得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得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得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得习惯。

XX5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1.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 2、掌握体格生长、骨骼发育、牙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 3、掌握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儿童保健 1、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 2、熟悉小儿预防接种。 3、熟悉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第四章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 营养基础与婴儿喂养 1、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与营养需要。 2、掌握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3.掌握添加辅食的原则。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熟悉小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 2、熟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 3、掌握小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标准。 4、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6、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防治方法。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护理 3、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外观与各系统生理特点。 4、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护理原则 新生儿窒息 1.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法和并发症。 2.掌握新生儿复苏处理原则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3、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新生儿颅内出血 (2)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熟悉本病各临床类型特点。 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科学 第七版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婴幼儿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 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 岁才充分发育。额窦2~3 岁开始出现,12~13 岁时才发育。蝶窦3 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 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及咽扁桃体,腭扁桃体1 岁末才逐渐增大,4~10 岁发育达高峰,14~15 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 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 (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则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不畅。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在生后5 个月以前薄而少,3 岁以后才明显发育,故小婴儿呼吸道梗阻主要是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引起。 (2)肺: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 个月:体重=6+月龄*0.25 2~12 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 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 倍。一岁时约为3倍,2 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 岁时87cm。2~12 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 岁时46cm,2 岁时48cm,5 岁时50cm。15 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 1.5~2.0cm,1~1.5 岁(12~18 个月)应闭合。 7、血压:2 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 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 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例如:小儿,3 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体重> 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儿科学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绪论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2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第七版儿科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预习内容】 1、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范围及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儿科学(pediatrics)的任务和范围。 (2)重点讲述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①基础医学方面: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与营养代谢特点。 ②临床方面: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特点。(3)重点讲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fetal period)、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婴儿期(infancy)、幼儿期(toddler’s age)、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学龄期(school age)与青春期(adolescence)。 2、自学内容 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预习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小儿体格生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体格生长、骨骼发育、牙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 3、掌握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重点讲述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 ①体重(weight):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和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 ②身高(长)(height):出生身长、身长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影响身长增长的因素,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③头围(head circumference)、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皮下脂肪的发育和测量方法及正常值。④骨骼发育:头颅骨发育前囟(anterior fontanel)的测量,前囟和骨缝闭合时间,前囟异常临床意义。脊柱(spinal cord)的发育三个自然弯曲的形成。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骨龄(bone age)的临床意义。⑤牙齿(tooth)的发育:出牙时间、顺序、2岁以内乳牙(deciduous tooth)数目的计算公式,出牙迟缓的原因。 (4)重点讲述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规律:结合小儿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小儿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1岁以内按月龄、1岁以上按年龄讲述)。 2、见习内容(1)通过影像学资料展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各年龄期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原则。重点展示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规律。 (2)通过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见习示教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正确测量方法。 3、自学内容 (1)体格生长评价和体格生长偏离。 (2)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了解常用检测方法。 (3)小儿生殖系统的发育。 (4)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包括儿童行为问题:屏气发作、吮拇指癖(thumb suking)、咬指甲癖(nail biting)、遗尿症(enuresis)、儿童擦腿综合征(masturbation)、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和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 儿童保健 (children’s health care) 【预习内容】 1、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2、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 2、熟悉小儿预防接种。 3、熟悉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重点讲述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可在绪论中结合年龄分期讲述保健原则)。 (2)计划免疫:重点讲述1岁以内婴儿各种预防接种的实施程序。(3)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在见习时由带教老师结合病人讲述和示教)。 2、见习内容 通过影像学资料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措施。 3、自学内容 (1)小儿免疫接种的禁忌证。 (2)儿童保健具体措施:护理、心理卫生、体格锻炼、意外事故预防。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 营养基础与婴儿喂养 (nutrition foundation and feeding of infants) 【预习内容】 1、人乳成分,母乳喂养优点、哺乳要点。 2、人工喂养:奶方配制、奶量计算。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与营养需要。 2、掌握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小儿营养物质代谢特点及各年龄小儿对能量(energy)、水份(water)、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维生素(vitamins)与矿物质(minerals)等的需要量及临床意义。(2)重点讲述母乳喂养(breast feeding)的优点,哺乳方法,断奶时间及注意事项。

儿科学基础(一)

儿科学基础(一) (总分:49.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49,分数:49.00) 1.关于小儿的体液特点错误的是 ?A.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 ?B.年龄越小,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C.年龄越小,对失水的耐受力越强 ?D.年龄越小,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越不成熟 ?E.年龄越小,不显性失水相对越多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约为 ?A.350kJ ?B.400kJ ?C.460kJ ?D.500kJ ?E.550kJ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新生儿保健重点在生后 ?A.第一天 ?B.前2天 ?C.1周内 ?D.2周内 ?E.3周内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生理性体重降低发生在 ?A.生后1周内 ?B.生后2周内 ?C.生后3周内 ?D.生后4周内 ?E.生后5周内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2岁以后小儿每年平均增加体重约为 ?A.1kg ?B.2kg ?C.3kg ?D.4kg ?E.5kg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6.关于百白破疫苗的接种错误的是 ?A.疫苗为百日咳菌液、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

?B.每次注射间隔2月 ?C.注射部位为上臂外侧皮下 ?D.1.5~2岁、7岁时各加强1次,用以吸附白破二联类毒素 ?E.注射后一般无反应,个别轻度发热、局部疼痛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7.8个月婴儿体重6.5kg,身长65cm,头围44cm,能爬,肌张力正常,乳牙未萌出,应诊断为 ?A.呆小病 ?B.小头畸形 ?C.发育正常 ?D.营养不良 ?E.佝偻病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8.全脂奶粉稀释成鲜牛奶按重量计算为 ?A.1:4 ?B.1:5 ?C.1:6 ?D.1:7 ?E.1:8 (分数:1.00)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