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并能够描述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2.掌握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了解离子的产生和性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难点:离子的产生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入今天的新课:什么是原子?为什么离子会有正负之分?等等。
2.简单的调查问卷:举手回答下列问题,但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名字。
(1)您认为什么东西能被分解成微小的粒子?(2)您听说过原子吗?您对原子有什么了解?(3)你知道元素周期表吗?你了解里面的符号、组、周期吗?3.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原子、元素、离子的相关概念,并预告今天的课程设计。
二、概念阐述1.原子的概念(1)原子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介绍原子的结构、原子半径、原子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3)发布原子模型的图示,易于学生理解。
2.元素的概念(1)元素是由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组成的。
(2)介绍元素符号的来源及组成。
(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特点。
3.离子的概念(1)了解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介绍离子的分类,即阳离子、阴离子的区别。
(3)了解离子的重要应用领域。
4.解决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半径和原子量有什么特点?(2)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3)离子是如何形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有什么区别?三、课堂小结1.原子的基本组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元素是由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组成的,其符号来源于拉丁语或其它源。
3.离子是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集合体,它的形成主要有离子化和化合机制两种途径。
【课后作业】1.掌握好以下概念:原子、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离子。
2.了解各种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
3.做好以下练习:P46 1-5。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理解并掌握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悉的分子结构模型初步认识原子的真实存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将宏观变化引向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原子、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1、认识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
2、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并进行体会。
3、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
三、教材分析原子和离子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比分子更微小的粒子。
通过对分子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微观世界已有所了解并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内容,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继续深入。
该节的知识结构以分子为基础,原子为主线,介绍了原子的真实存在,原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等知识。
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许多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分子和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本课题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分子,但是依然主要是宏观的化学思维,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微观粒子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依然存在突出的障碍。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学案(无答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的特性,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3.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5.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内部构成。
难点:认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过程】自学——展示——反馈导言大家学习了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分子,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各自的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原子。
第一步:明确目标,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独学)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教材内容,正文部分细读,其他部分快读,观察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上标识。
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硫化汞的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构成硫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硫原子有无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的物质-----硫和汞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通过上述分析,你能得出以下结论吗?(1)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2)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_______,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进行重新组合,组合方式发生改变,他们重新组合后构成新的。
所以,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些?。
第二步: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_____电的______和核外带______电的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____,中子__________。
电子带。
二、原子不显的原因由于______所带_______和_____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_______,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三、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例:钠(Na)表示及核内__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上容纳的弧线上数字之和圈内数字,因为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教案(新版)粤教版

【归纳】从结构上盾,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在离子中这两个数不等;从电性上看,原子不显电性,而离子显电性。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因为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二、学情分析
本节 学习了分子的内容后,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能确信氧气的存在。这节内容所接触的是抽象的分子,正如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 活现象入手,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及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也为将来化学学习垫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归纳并板书】(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层符号(n):K L M N O P Q电子层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思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遵循哪些规律?【边讲解边板书】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遵循: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电子层:K、l、M、N、„„电子数:2、8、1 8、32、„„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过渡】如何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述】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为例)【练习】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 定?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板书】(三)、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结论】元素的性质,特点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边讲边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He为2),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显金属性;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显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思考】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得到的微粒叫什么?【板书】(四)、离子【讲述】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提问】请回忆一下,原子用什么符号或示意图表示?离子用什么表示?【讲解】 离子可用离子符号表示,即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注明所带正电荷数或电荷数。例如:Na+ 、Cl-、Mg2+、S2-、SO42-。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和离子 学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一.引情激趣,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和原子,那么除了分子和原子,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那么什么是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二.展示目标,学生自学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的概念和形成;2.知道离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三.小组合作,深层探究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如Na+、Cl-、OH-、SO42-等常见的原子团:SO4硫酸根CO3碳酸根NH4铵根NO3硝酸根、OH氢氧根等。
2. 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______电的离子质子数___电子数阴离子:带______电的离子质子数___电子数3.离子符号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氢离子:,钙离子:,碳酸根离子:4. 离子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意义(数字“2”的意义)。
5.离子符号的意义例O2- (1) 表示1个氧离子(2)2表示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四.教师点拨,释疑解难五.训练检测,巩固新知SO42-:表示六.拓展延伸,涵养智能钛是一种金属,它的用途越来越大,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2,则它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__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_,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它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离子的区别。
教学重点1.离子的概念。
⒉离子的形成。
⒊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难点原子和离子间的比较,会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深入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会触电吗?铁、铜等金属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那么原子是否显电性?交流讨论展悟性原子中存在着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合作交流显身手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内容,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不同类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为例)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近远能量:低高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学以致用资料介绍:一个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它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其中有2个电子能量相近都较低且离核最近,8个电子能量略高且离核稍远,还有2个电子能量最高且离核最远。
这些电子都同时绕镁的原子核运动。
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将以下原子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分析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它们的特点原子最外电子数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4、思 考动画中两 种微粒的 变化
2、建立原子的概念
3、原子的特性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小
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思Leabharlann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氧化汞分解的flash动画,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看分子、原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flash动画,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重点
重点:原子的概念及其特性
难点
难点:能用分子原 子的观点解释某些 现象,
教法学法
指导
演示,启发,自学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引
入
新
课
1、回顾分子的概念
1、提问 :什么是分子?它有哪些特性
教
学
过
程
2、观看
叙述看到的动画中微粒粒的变化
3、阅读课本P45-- 47
4、叙述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微粒有何不同
5、阅读课本
2、播放氧化汞受热分解的flash动画,思考在变化过程中微粒是如何改变的
原子、离子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现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物 质的认识还停留有感性的基础上,通过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粒子,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形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_原子和离子教案新版粤教版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课标依据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内容是离子,本课时的内容是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了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为本节课作好了很好的铺垫,上节课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所以本节对天离子的形成的理解,应当难度不是很大。
三、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通过创设情景,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五、教法学法多媒体展示法比较法画图法六、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设计引入新课: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它原子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引导)学生猜想:请发挥你的想像猜想,这些电子如何运动?(引导)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像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教师讲解:在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同的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
科学家把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向外最多可分为七层,电子就是在这些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即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归纳结论: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的距离,最近→最远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电子不能在同一区域运动?教师讲解: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能量小的电子只能在……,能量大的电子能够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
一、温故导新
1、分子是的一种微粒,也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3、水分子保持的化学性质。
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分子的特性:分子总是不断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的和都很小。
同种分子其相同,不同种分子其不同。
5.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是不可再分的吗?
二、设问导读
【问题一】:什么是原子?
阅读课本P46,回答下列问题:
宏观解释:变化前,物质是氧化汞,变化后,物质变成和,这个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是变化。
微观解释:变化前是分子,变化后生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是变化。
总结:在此过程中,氧化汞分子破裂成更小的两种微粒,这两种微粒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分子,这种更小的微粒叫原子。
整合知识:
1.物质氧化汞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氧化汞分子是由原子
和原子构成的。
2.氧化汞分解时,氧化汞分子破裂成原子和原子;大量原子构成汞,每2个氧原子构成
1个分子。
大量分子构成氧气。
3.在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填“改变”或“不改变”);汞原子(填
“改变”或“不改变”);氧原子(填“改变”或“不改变”)。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填“改变”或“不改变”)。
原子本身(填“改变”
或“不改变”)即化学变化中可分
而不可分。
(填分子或原子)。
这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5.根据上述可知,原子是_______的最小粒子
6.分子能构成物质,也能构成物质,例如金属汞。
【问题二】:原子有哪些与分子相似的特性?
阅读课本P47,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与分子一样,也在不断的,原子也很,原子之间也有。
一、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也改变
2.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A.碘的升华
B.酒精的挥发
C.水蒸气冷凝成水
D.氧化汞分解成氧气和汞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
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4、. 科学家已经可以移动原子“画出”最小的中国地图。
根据这一事实,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体积很小 B 、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C、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 下面有关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汞是由大量的汞原子构成(〕
②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③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
④一个氧分子里含有两个氧原子()
⑤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