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肝火吃什么药
肝火旺吃什么药好

肝火旺吃什么药好肝火旺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指肝气郁结,肝经失调,导致体内火气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不适。
肝火旺的表现主要有易怒、焦躁、口苦口干、嘴巴发苦、舌尖红、口臭、头晕、失眠等症状。
那么,针对肝火旺,我们可以采用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具有疏肝解郁,降火明目的功效,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1. 丹参:丹参能活血化瘀,舒肝解郁,对于肝火旺引起的头晕、口苦、口臭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以使用丹参颗粒、丹参口服液等剂型,一般每次服用10克左右,每日2-3次。
2. 佩兰:佩兰有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肝火旺引起的目赤、目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可以用佩兰泡茶或者用佩兰煎剂洗眼,也可以选择佩兰口服液进行调理。
3. 凌脂藤:凌脂藤能疏肝解郁、降火明目,对于肝火旺引起的焦躁不安、头晕目眩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以选择凌脂藤泡茶或者使用凌脂藤口服液进行调理。
4. 菊花:菊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对于肝火旺引起的眼干、目赤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可以选择菊花泡茶或者使用菊花口服液进行调理。
5. 夏枯草:夏枯草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对于肝火旺引起的口苦口干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以选择夏枯草泡茶或者使用夏枯草颗粒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服用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药是通过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来调理身体,因此疗效较慢,需要长期坚持。
同时,肝火旺的发生也与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服用中药的同时,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规律。
除了中药外,还可以通过一些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来帮助缓解肝火旺的症状。
比如,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黄豆芽、芹菜等,可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番茄、青菜等,可以降火明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等。
综上所述,肝火旺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有丹参、佩兰、凌脂藤、菊花、夏枯草等。
降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降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肝火旺盛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我们通常不说肝火,而是说上火,其实两者是一个意思。
当肝火旺盛的时候,不光是影响到了食欲,而且会有口腔舌燥、乱发脾气的情况。
治疗肝火的方法有很多,中成药是比较有针对性,并且快速的疗法。
那么,降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这些药物吧。
1.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头晕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小便发黄等症状。
2.黄连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有黄连,大黄,栀子,连翘,甘草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等症状。
3.舒肝散
舒肝散可疏肝理气,散郁调经,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药之一,用于口苦口干,头晕目眩,两肋疼痛,月经不调,心烦意乱等症状。
清肝火的蔬菜篇:
苦瓜:性大凉,味苦,泻六经实火,是一味苦寒清热食品。
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热润肺滋肝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诸症均有疗效。
芹菜:性寒凉,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肝火旺者常食有益。
莲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捣汁,功效是清热生津、滋肝润肺,若与梨汁和匀同服其效更佳。
茭白:性寒凉适合心经有热、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症状者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莴笋:性微寒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
适合肝肺有热者食用。
有关降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的介绍,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中成药虽然治疗肝火旺的效果非常不错,但也不是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方法才食疗,好的食疗不仅能够解决肝火的问题,而且能够预防出现肝火。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补脾胃去肝火吃什么药

补脾胃去肝火吃什么药补脾胃去肝火是中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因为在中医中,脾胃被视为人体的“中枢”,其功能对于整个人体的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肝火的产生,则是因为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方面都越来越不健康,导致人体湿热重、气血不畅通,最终导致肝火旺盛、脾胃功能衰弱。
因此,如何补脾胃、去肝火,让人体重新恢复健康状态,也成为了现代人注重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一、药物1. 苏子仁:苏子仁即芫花子,可燥湿、行气、宣肺,常作为治疗痰湿、气滞的药物。
常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佳、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
用量:每次3-6克,一天可服3次制作方法:将苏子仁炒干磨成粉,用开水送服即可。
注意事项:苏子仁味辛、微苦,且性温,故孕妇慎用。
2. 陈皮:陈皮是干橙皮的内层白色果皮,味辛、温,具有燥湿化痰、行气解郁、开胃消食的功效。
常常作为中药材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问题。
用量:每次3-10克,一天可服3次制作方法:将干净的陈皮洗净,待晾干后切成小块,用沸水焯水5分钟,再食用即可。
注意事项:陈皮属于温燥之品,因此脾胃虚寒和孕妇应谨慎使用。
3. 蕴参黄耆散:蕴参黄耆散是一种中药汤剂,由当归、甘草、黄芪、白术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调和脾胃的作用。
用量:一天可服用1-2包,每包10克制作方法:将蕴参黄耆散与热水冲泡,搅拌均匀后,饮用即可。
注意事项:因为蕴参黄耆散的性质比较温燥,适用于体质虚弱,脾胃功能衰弱者,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尤其是孕妇。
二、食谱1. 茯苓猪心汤:这道食谱主要成分是茯苓、猪心,多次食用能够有效调整人体的脾胃功能,可促进消化道的功能,让肝火得以平缓,收敛。
材料:**茯苓、猪心、姜片、葱段、盐适量制作方法:1)清洗猪心,剁成块;2)准备一个泡茯苓,洗干净以后切成小段;3)锅中放少许油,加入姜片和葱段,爆香后加入猪心块煸炒至变颜色后捞出备用;4)另起锅放入多量清水煮沸,加入猪心块和泡好的茯苓煮约1个小时,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清肝火中成药有哪些

清肝火中成药有哪些关于《清肝火中成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肝火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吃些什么中成药才能改善这样的现象,肝火旺盛了我们都知道,当面对肝火旺盛现象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肝火旺盛逐渐加重,然后引起对肝脏不利的疾病,肝脏上火了肝炎这种疾病是最容易发生的,肝脏上火了之后有很多中成药可以吃,那么清肝火的中成药到底有哪些呢?六味地黄丸主要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和泽泻。
熟地黄、山萸肉是滋肾阴的;牡丹皮可以清热凉血退虚热;茯苓和泽泻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肾脏代谢,减轻肾的负担,有利于肾脏的恢复。
何时选用肾阴亏虚后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快等症状时。
知柏地黄丸该方的作用是滋阴泻火。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
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
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丸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治疗针对的是素体阳亢者的肾阴虚证。
由于是阳亢体质再加上阴虚所生的内热,使其热症更加严重,因此用知母和黄柏增强了清肾中虚热的作用,使患者用药更有针对性,提高了疗效。
何时选用出现阴虚火旺、口燥咽干、潮热盗汗、遗精、尿黄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时,多用于身体壮实的青壮年。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
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
何时选用肾阴虚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目痛干涩等症状时。
驱除病因肾阴虚是各脏腑阴虚证中最严重的一种,生活中非常多见,而且引起肾阴虚的原因也很多,如:发烧发烧时从发病到治疗都会出大量的汗,同时还会消耗掉人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这就会伤及肾阴。
当给自己清肝火的时候介绍的这些中成药对于肝脏去火的效果来说是非常明确的,清肝火期间饮食合理不说,还要注意降低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当在这样的现象中要先改善熬夜的习惯,还要降低自己不合理的饮酒习惯,这些习惯伤害都是非常大的,对于肝火的改善也是有很多影响。
补脾胃去肝火吃什么药最好用

补脾胃去肝火吃什么药最好用补脾胃去肝火是中医常见的调养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易怒易燥等人群。
而在选择补脾胃去肝火的药物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下面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分析一下补脾胃去肝火的药物选择。
一、补脾胃药物选择1.代表药物:黄芪、山药、党参、白术等。
这些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调整人体的代谢机制,增进人体免疫力。
2.功效分析:黄芪和党参能够补气、益气、健脾、开胃;山药和白术则是健脾化湿、益气补中、健脾开胃的好药物。
3.用法用量: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均为补剂,宜与其他药物配伍,按中医药方剂进行煎煮,口服一剂次一天两次,每次服用10-20克。
4.注意事项:不应长期服用,禁止同某些中西药物混用。
对于有气滞、胃滞、湿重、热盛等症状的人群应该谨慎使用或避免。
二、去肝火药物选择1.代表药物:黄连、桔梗、赤芍、地黄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人体体液代谢,平衡人体阴阳之气,有效去除体内毒素。
2.功效分析: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桔梗有润肺、平喘的作用;赤芍能够清热解毒、安定情绪;地黄则是滋阴润肾,补血安神的好药物。
3.用法用量:黄连1-3克,桔梗3-9克,赤芍6-18克,地黄9-30克。
宜浸泡、煎煮后口服,每次服用10-20克,一天两次。
4.注意事项:不能长期使用,禁用于腹泻、寒性病、过敏等人群。
同时,应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三、食谱或者偏方1.山药粥制作方法:将山药切碎,加入大米中一起煮,烹饪时可以放入核桃、莲子、鲜枣等食材,待粥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
可在早餐或晚餐时食用。
功效分析:山药能够养肾益气、健脾化湿,同时还能够帮助降低血糖,增加骨密度。
用量建议:每次食用约100-200克,一周2-3次即可。
2.土茯苓粥制作方法:将土茯苓泡软,去除泥沙后加入大米一起煮粥,口感清香,不需要加入其他调料,待粥熟后食用即可。
功效分析:土茯苓能够润肺清热、开胃健脾,同时还能够治疗肺病、心脏病等健康状况。
补脾胃去肝火吃什么中成药

补脾胃去肝火吃什么中成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和肝火旺盛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选择服用中成药来补脾胃和去肝火。
那么,补脾胃去肝火应该选择哪些中成药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具有明显效果的中成药。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补脾胃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以黄精、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澡粉为主要药材,通过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作用,来达到调节脾胃功能的目的。
六味地黄丸可以用于脾肾两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非常适用。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种去肝火的中成药——护肝片。
护肝片由沙参、枸杞子、泽泻、茯苓、甘草等多种天然药材组成,可以起到清热除湿、滋阴降火的作用。
护肝片适用于肝火旺盛导致的目赤、口苦、头晕等症状,特别适合那些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的人群。
除了六味地黄丸和护肝片,还有一种中成药叫做香砂养胃丸,它是一种温中行气、健脾胃的良药。
香砂养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苍术、白术、炙甘草、香砂等,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胃脘不适的症状。
香砂养胃丸适用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消化不良,对于经常感到腹胀、喜欢吃冷饮的人来说效果尤佳。
此外,还有一种中成药叫做四君子汤,它以人参、白朮、茯苓、半夏为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恶心等症状。
四君子汤可以温中益气、健脾胃,对于脾胃功能较弱、容易腹泻的人来说非常适用。
综上所述,补脾胃和去肝火的中成药有很多种,但是在选择时需要根据自身症状和体质来进行合理搭配。
如果您不确定哪种中成药适合您,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此外,在服用中成药的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正确使用,切忌滥用或长期依赖。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补脾胃去肝火的中成药有所帮助。
龙胆泻肝丸的功效与作用

龙胆泻肝丸的功效与作用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清肝火、理气、疏肝、和胃的功效。
主要适用于肝胆湿热、肝气郁结等病症,如肝胆湿热型胃炎、急性胆囊炎、胃脘痛等。
龙胆泻肝丸的主要药材有龙胆草、柴胡、栀子等,每个药材都有独特的功效和作用,共同发挥归经解热、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和胃等作用。
首先是龙胆草,它有清热解毒、降火利胆的作用。
通过清热利湿,可以减轻湿热引起的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龙胆草还具有增加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和吸收,并改善胃肠功能。
其次是柴胡,它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作用。
柴胡能够调节肝脏的功能,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症状。
同时,柴胡还能够改善气血运行,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热。
还有栀子,它有清热解毒、和胃通便的作用。
栀子可以清除胃肠道中的湿热毒素,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泄。
它还能够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胃口。
综上所述,龙胆泻肝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能够清除体内湿热毒素,减轻湿热引起的胃肠不适。
2. 利湿疏肝:有助于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消化
不良等症状。
3. 和胃通便: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口。
4. 降火利胆:增加胆汁分泌和排泄,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龙胆泻肝丸具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但对于每个人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前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读取药品说明书。
同时,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泻肝火的中成药

泻肝火的中成药中成药是用中药制成的药,事实上有些传统的老中医是不把它包含在中药的范围之内。
为了方便服用,中成药有着规定的剂量,千人同治,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在辨证求因上也同样不具备优势。
但它好在可以对具有同类症状的病人身上起效,大大提高了中成药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泄肝火的中成药。
★代表中成药:泻青丸。
★主要功效:清肝泻火。
★同类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
肝火同心火一样,也有实火和虚火之分。
这一节我们先讲肝脏的实火,就是肝火旺。
我们知道了心火是从舌头看,那肝火从哪看呢?眼睛。
《黄帝内经》中讲:“肝藏血,开窍于目。
”意思是说,肝的精气与眼睛相通,肝脏的经络又上联目系,所以,肝的病证可以从眼睛反映出来,而眼睛的视力,则要依靠肝血的濡养。
那肝火旺的人眼睛会有什么症状呢?首先,眼睛发红,严重点儿的还会肿,再重一点儿的还会疼,用中医术语说就是“目赤肿痛”。
除了眼睛红、肿、疼以外,肝火旺的人还会感觉很烦躁,容易发火,自己控制不住。
有的人还会感觉肋骨这个地方串着疼,头痛、嘴里发苦。
更严重的患者还会小便赤涩痛,大便干燥等。
这些都是是肝火旺盛的典型症状。
肝的实火太旺了,就要清肝泻火。
所以,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要选择那些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药,比如泻青丸。
泻青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泻火剂。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青色,所以“泻青”就是“泻肝”的意思。
泻青丸出自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它的主要成分是龙胆草、大黄(酒炒)、青黛、防风、羌活、栀子、川芎、当归8味药材。
方中龙胆草、大黄都是苦寒药,专泻肝火。
青黛性味咸寒,入肝经,能清泻肝火、凉血解毒。
栀子可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能散三焦郁火,使邪热从小便排出去。
羌活、防风辛温发散,能祛肝风,散肝火,止痛。
当归、川芎都是补血药,能养肝血、润肝燥,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
同时,它们辛温发散,有浓郁的香气,所以,这2味药又都是血中之气药,既能行气开郁、活血祛瘀,又能祛风止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肝火吃什么药
从中医理论来看,肝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又被称为“将军之官”、“魂之居”等等,可见它在疏泄和藏血藏魂方面的功能特性。
而肝气升动太过时易导致肝气上逆、肝火上炎,多表现为烦躁易怒、面赤眩晕、筋脉拘挛,你知道泄肝火应当怎么做?又该吃什么药来泄肝火呢?
★1、莲芯
莲芯即莲子心,又称莲薏、苦薏、莲心,最早见于唐末的《食性本草》中,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成熟种子中的干燥胚芽。
秋季采收莲子时,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
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2、夏枯草
夏枯草是广东民间夏暑天常用于食疗的中药,属清热泻火类
药材。
中医认为,它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火、明目的功效。
想要清肝火,可取夏枯草12克,桑叶、菊花各10克。
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
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3、菊花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
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养肝降火的作用,能够缓解口苦、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平肝火最好选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
★4、薄荷
薄荷有疏泄肝火的作用,帮助纾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绪暴躁问题。
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风清热、降低肝火的作用,而且
薄荷茶有清凉感,是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
★5、桑叶
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肝火过旺可以尝试用“桑叶菊花粥”来调养。
★6、龙胆草
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性苦味寒,归肝、胆经,有清肝胆湿热、泻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就列为中品,在我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
★7、蒲公英
蒲公英是常见物种,而且蒲公英还极具药用价值。
所以到了春天夏天不妨吃点鲜蒲公英降降火,败肝火。
蒲公英性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
★8、荷叶
荷叶茶可以用于降肝火,而荷叶茶还可以用于调节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症状。
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味寒凉,归心、肝、脾经,具有消暑利湿、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等,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
★9、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是
传统凉茶中的重要成分。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有效排除体内毒素。
★10、白花蛇舌草
传统认为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
用于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白花蛇舌草,既能清肺胃肝脾之热,又可去中焦之湿,又兼有化瘀之能,实一药而多用,一石三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