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二中高二2016届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浙江省绍兴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6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一、书写(5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正确、工整、美观。

二、知识积累(21分)1.阅读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yún yún ______(l)_____众生,究竟该如何生活?历来众说纷yún (2)______,莫哀一是。

我比较欣赏农夫“春耕夏yún (3)______,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的方式,与自然合一,张弛有度,yùn (4)______酿着生活与文化的甜蜜。

2.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3分)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1-2 -4)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

多半天,我一文不名....。

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2015-10-27)3.品味多彩生活,积累多彩诗文。

(8分)(l)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3)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苏幕遮》)(5)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龚自珍《己亥杂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否无私幂顽的精神。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 C2. D3. B4. A5. D6. C7. B8. A9. D10. C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1.(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强调了在人生旅途中要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进步。

12.(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放弃,突出了坚持的重要性。

(2)作者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13.(1)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奋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2)作者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终点。

14.(1)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表现,强调了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作者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地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5.(1)望岳(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6.(1)滕王阁序(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这句话通过描写落霞、孤鹜、秋水等景物,表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17.(1)长恨歌(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永恒的追求。

18.(1)庐山谣(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四、作文(50分)题目:我的青春梦想答案:我的青春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既神圣又充满挑战。

它需要我具备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我眼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困惑中找到答案,在挫折中找到勇气。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mdash;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bull;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bull;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人造明星”。

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

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 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一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

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

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

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

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

因此,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

就像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燃”的內核,把镜头对准校园里着迷于机甲科技的青少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科技风景,也为社会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知识的科普。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

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

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

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

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

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

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

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

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

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

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

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二中高二2016届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试题
语文5.9
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肖像(xiào) 靛蓝(diàn) 靓妆(1iàng) 睿智(ruì)
B.勒索(1â) 狙击(zǔ) 摒除(bìng) 嗔怪(chēn)
C.狡黠(xiá) 箴言(zhēn) 璞玉(pú) 驯服(xùn)
D.麾下(huī) 羁縻(mǐ) 沉湎(miǎn) 嫔妃(bī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B.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C.直到锒铛入狱,这个贪污犯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D.有些为别人作序或作跋的人,不但对书稿内容缺乏研究,甚至只浏览书稿的一鳞半爪,便率尔成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以前没有看过卓别林的喜剧,今天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重新引起轩然大波。

C、2000年10月30日,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大放厥词,抛出“海洋立国论”,公然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走到了一起。

D、《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 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4.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父辈下来的遗产,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

②逢到老王值班,每晚他总要绕着仓库好几遍,生怕有个闪失。

③精神产品的生产不只是为了,更重要的还要讲求社会效益。

A、流传察看营利
B、流传查看盈利
B、留传察看盈利D、留传查看营利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舟楫开门缉盗无赖万籁俱寂
B.装潢梳装打扮撒谎谎诞不经
C.杂糅矫揉造作回溯扑朔迷离
D.禁锢涸泽而渔溪落自辟蹊径
6. 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B.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盖棺论定。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7.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______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②加入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_______出新的社会形态。

③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A.查访派生培育B.查访衍生培植
C.察访衍生培育D.察访派生培植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听到我校运动队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消息,一向不苟言笑
的刘校长也显得非常兴奋,在操场上手舞足蹈地同老师们谈着、笑着。

B.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C.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一般一闪而过,快捷异常。

D.第一次试验失败了,王工程师抱恨终天,直到深夜心里还很难过。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安祥诛连无辜题纲挈领莫名其妙
B.暗然失色仗义直言座落毛骨悚然
C.美仑美奂遐想群英汇萃轻歌曼舞
D.名副其实偃苗助长荜路蓝缕讴歌
10. 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仙人掌啊,________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A.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B.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了。

C.你难道不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D.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物形象丰满、情节引人入胜、具有震撼力的小说,读起来总会让人津津乐道。

B.不管台湾当局今后做什么,怎么做,祖国大陆都将既往不咎地为受地震灾害的台湾同胞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C.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摆在桌面上,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问题不就解决了?
D.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对这两支球队之问多年的积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无需赘言;究竟哪队技高一筹,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跋扈惘然若失了了无几一言以蔽之
B.椭圆淹没无闻沽名钓誉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沧海一粟风烛残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老态龙钟转瞬即逝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14.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匮乏振聋发聩溃不成军功亏一篑B.憔悴鞠躬尽瘁出类拔萃猝不及防
C.蠕动相濡以沫生性懦弱孺子可教D.寒暄喧宾夺主煊赫一时大肆渲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没湮没不闻是非惹是生非B.抱怨以德报怨坚韧坚忍不拔C.退化蜕化变质清秀山青水秀D.人世不省人事卓见真知灼见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

15. (本小题满分4分)
请概括说明“赤壁之战”
16. (本小题满分4分)
分析查理形象。

17. (本小题满分4分)
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18. (本小题满分4分)
《家》中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
19. (本小题满分4分)
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新形象。

20. 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

(本小题满分60分)
按照下面要求作文。

以“面对”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者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