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倾销与反倾销
浅论倾销与反倾销

浅论倾销与反倾销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后,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将逐渐减少,外国商品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如何保护我国产业免受不正当的侵害,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及正常的经贸秩序,是当前外贸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针对我国的倾销及反倾销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WTO;补贴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一商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到国外市场,在其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之间,由于人为操纵的价格差异,而导致其他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
反倾销是WTO组织允许各成员国采用的保护国内产业,抵制非公平竞争的救济手段,随着关税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少,尤其是配额、许可证等限制进口措施的限制使用,反倾销逐步演化为世界各国最普遍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作为WTO 成员,一方面要通过反倾销等救济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御国外企业产品在我国实行大规模的倾销。
一、倾销(一) 倾销的历史由来及含义1.倾销的历史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论及了出口补贴,也就是现在的出口倾销问题。
《国富论》对出口补贴的论述,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倾销或补贴现象的一种反映。
随着2001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公布,倾销一词开始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2.倾销的含义(1)倾销在经济学上的含义。
倾销(dumping),作为商业政策名词,最早是在英国1903至1904年间关税的辩论会上提出来的。
在传统意义上,倾销就是指商品进入一国市场的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的价格。
然而这一看法并不是一个权威的定论。
(2)倾销在法律上的含义。
倾销在法律上的含义,除了应当包括经济学上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应当包含法律判断及法律规制方面的特征。
(二) 倾销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列》的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其出口规模大,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钢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
这使得中国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
2. 中国的价格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为支撑,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然而,这也为其他国家提出倾销指控提供了理由。
3. 涉嫌倾销行为的普遍存在:倾销是指出口企业以较低价格销售产品,从而损害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
一些中国企业可能存在倾销行为,而这也是其他国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贸易摩擦解决机制: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加高效的贸易解决机制,通过对话、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
2. 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中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对低价劳动力的依赖,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国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和核心竞争力,减少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
4.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倾销和反倾销问题。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调查,减少误解和争端的发生。
中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与其出口贸易规模庞大和价格竞争力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贸易摩擦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倾销反倾销

反倾销是什么?: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
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 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 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 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 税". WTO的《反倾销协议》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 的 反倾销协议》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 倾销的事实;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威胁, 件:倾销的事实;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威胁,建立相关产业造成 实质阻碍;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实质阻碍;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反)倾销是什么? 倾销是什么?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的影响 各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总攻 外国对我国反倾销的深层原因 我国的应对措施 趋势
倾销是什么?
倾销,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 格进入市场. 格进入市场. 正常价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贸易条件下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 正常价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贸易条件下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 售价格.如该产品的国内价格受到控制, 售价格.如该产品的国内价格受到控制,往往以第三国同类产 品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 品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 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 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 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 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
倾销与反倾销课件

麻烦—— 国际市场份额的损失? 外销渠道的阻断? 企业生产的瓶颈?
成因——? 制度因素? 劳动力成本优势? 资源优势? 红眼病? 国际势力的干预?
发达国家动因— 产业结构互补(好还是坏)? 国际收支问题? 深层面考究?(抑制/反抑制?)
1.传统倾销理论
美国国际贸易学家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1923年撰写了里程碑似著作《倾 销——一个国际贸易问题》,在这本书中 将倾销定义为: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实施价 格歧视。指出倾销的基本条件是垄断和保 护。
2. 现代倾销理论 Ethier(1982):在不确定的和缓慢调解的
现行概念和视角?
三、倾销要件及分析
一、倾销要件 (一)构成要件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
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二)1994年GATT规定反倾销措施实施三 要件:
(二)需求动因? 存在抑或不存在?
五、分类
(一)商品倾销 指一国在国际市场中以低于它在本国市场
中的要价来大量地推销商品。
外国商品在华倾销
例如:美国柯达胶卷,韩国、加拿大的新 闻纸,俄罗斯、韩国的硅钢片等
柯达胶卷 在美国售价 5$/卷
在中国售价 2.5$/卷
(二)外汇倾销
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 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倾销与反倾销
授课人:李秉强 邮箱:AndyLBQ@
倾销与反倾销
一、倾销的全球势态和我国困境 二、倾销的相关理论演变与渊源 三、倾销要件及分析 四、反倾销的动因 五、种类 六、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 七、世界组织反倾销谈判及中国的立场
中国的倾销和反倾销

20 0 8年
第1 3期
中国的倾销和反倾销
陈 薇
( 门大 学金 融系 福 建 厦
【 摘
厦 门 3 10 6 0 5)
国际 收 支平 衡 。 2 .我 国对 外 国 的反 倾 销 外 国产 品 在 我 国 市 场 上也 有 倾 销 的 现 就 我 同 我 再 就 物 价稳 定 来 说 , 销意 味着 出 V者 以低 价抛 售 商 品或 者 出 口 象 , 此 , 国在 近 年 也 渐 渐 出现 一 些 反 倾 销 的案 例 ; 时 , 国 也 应 倾 I 从 数 量 急 剧增 加 。前 者 会 使 进 口国同 种 或 相 似 商 品价 格 降 低 , 者 会 通 该 对 本 国 企业 对 外 倾 销 的 行 为进 行 管 理 ,在 本 国就 征 收反 倾 销 税 , 后
不 不管 是 有 理 还是 要 无 理 , 要 都 () 障宏 观 经 济 平 衡 从最 根 本 的意 义 上 说 .一 国采 取 反 倾 销 的 存 的 的一 种 法 则 。 管是 雄 辩 还 是 狡 辩 , 1 保 敢 于表 达 自己 的意 见 , 积极 游 说 对 方 , 以产 生 有 利 于 自己 的结 果 。 中 而 最 重 要 的收 益 便 是 为 了保 障宏 观 经 济 平衡 。 首 先 , 国 际 收支 平 衡 来 说 , 一 般 情 况 下 , 销 的越 厉 害 , 越 国 企 业历 次对 反 倾 销 应诉 都 不 是 很 积 极 ,每 次 都 是 被 动 消 极 的 参 与 , 就 在 倾 就 结 可 能 产 生 贸 易 逆 差 也 就 是 越 需 要 大 量 的外 汇储 备 流 出 国 外 才 能 保 持 而 且 往 往 是逆 来 顺 受 , 果
倾销与反倾销及案例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我国企业应深入了解并遵守国际贸 易规则,避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 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倾销行 为的发生。
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企业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 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调,共同 应对全球贸易挑战。
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增加贸易成本
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进口国的贸易成本增加,降低其整体经济 竞争力。
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倾销与反倾销可能导致世界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抬头,阻碍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
损害全球经济福利
过度使用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全球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损害全球经济福利。
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不公平的倾销与反倾销行为可能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引 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提高自身形象和市场占有率,减少 进口国反倾销措施的影响。
06
国际合作与规则完善
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
1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和遵 守倾销与反倾销规则,减少误解和冲突。
2
搭建更多的国际交流平台,增进相互理解和信 任,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
3
提高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 制定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
国际案例:中国彩电反倾销案
背景
2007年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 调查,涉及中国彩电企业如TCL 、创维等。
经过
欧盟对中国彩电企业提出反倾销 指控,并开始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彩电企业积极应诉,并最终 取得胜利。
胜诉原因
中国彩电企业积极应诉,提供了 大量证据证明其产品价格合理, 同时得到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支持 ,最终获得了胜利。
倾销与反倾销课件

(3) 倾销(qīngxiāo)概念纳入 GATT/WTO后基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 值的演化蜕变阶段。
现行概念和视角?
第二十二页,共61页。
三、倾销要件(yàojiàn)及分析
一、倾销要件 (一)构成要件 1.产品(chǎnpǐn)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价格销
售。 2.这种低价销售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
适用技术/先进技术?
第四页,共61页。
发展格局—世界加工厂(我国)?
好事还是(hái shi)坏事?
产品生命周期的末端?
第五页,共61页。
一、倾销全球(quánqiú)势态和我 国困境
(一)全球势态
立案相对增加(zēngjiā)
实施减少
(why?Inner reason?)
第六页,共61页。
(二)我国困境 1995年~2006年的对华反倾销案中,欧盟、美国、澳
大利亚和加拿大发达国家共计178 起,占33.21%,印 度、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巴西、墨西哥和秘鲁(bì lǔ)等7个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78起,占51.87%。 中国已连续12年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 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 Why happens such? N-N not N-S?
➢ 《关于执行<1994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 条的协定》:为了克服《1967 年反倾销守 则》的不足, 经过乌拉圭回合艰苦谈判 (tánpàn), 谈判(tánpàn)各方达成的新的反倾销 守则。
第四十一页,共61页。
(四)社会倾销
社会倾销最初仅指出(zhǐ chū)口利用
犯人生产的廉价产品,现在已扩大到计算
生产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其他因素。
第四十二页,共61页。
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特点

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特点与趋势 {被控倾销的主要是哪些产品}
• 2.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只要认为危害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
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为反倾销产品的范围。被诉产品从最 初的轻工、纺织等传统商品,扩大到机械、电子等新兴出口商 品,总计有4000多种商品。尤其是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 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
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特点与趋势 {指控我国倾销的是些什么国家}
• 3.提起反倾销的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
家
以前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主要是美国、 欧盟、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频 频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这些国家有墨西哥、印度、 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鲁、土耳其、泰国、韩国、南非 等。尤其是印度,其是向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倾销与反倾销方面的特点
• 一种低价销售产品的措施
• 倾销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特征、现状、供求形 态及竞争目的而自行压低其产品在另一国市场上销售 价格的措施。倾销的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没有遵循市 场正常供求关系和基本价格规律,倾销产品的价格也 不能客观地反映其经济价值。 • 倾销是指国际贸易中的低价销售,从倾销的定义和性 质可以看出,倾销仅指发生在一国(出口国)与另一 国(进口国)贸易中的价格歧视,因而,一国国内贸 易中的低价销售不属于这里所说的“倾销”,也就不 是反倾销法律规范的对象。
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特点
• 5.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产
品以低于国内的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向进口国进行销售; 二是销售的数量猛增;三是销售的产品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的 损害,且这种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一些西方国家 所确定的倾销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有时甚至根本不具备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结业论文题目:中国与反倾销姓名:刘相廷班级:农林经济管理(2)班学号:201040422422012年10月摘要:中国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次数居于世界首位,这对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具体分析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以寻求对策来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影响对策上海证券报2009年9月28日讯欧盟9月24日建议,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9.2%,当地时间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称,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
据了解,这是第一个针对中国钢铁产品以“损害威胁”(等同于‘莫须有’的罪名)立案的反倾销案例。
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欧盟开启了国际钢铁业贸易保护的恶劣先例,对中国钢铁行业和中国无缝管企业造成很大伤害。
与刚刚召开的G20峰会各国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倡议是背道而驰的。
在欧盟作出裁定后的第二天,美国商务部紧随其后,宣布对中国碳钢和合金钢材质的无缝标准管、管道管和压力管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进行调查。
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施以98.37%的反倾销税,并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
国庆刚刚过去,欧盟和美国就接连对中国企业扬起了反倾销大棒。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构成严重威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作为一个日渐开放的贸易大国,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十分严峻。
研究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反倾销,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
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构成倾销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口商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国际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本国国内;二是存在地理或关税上的壁垒,使得倾销到国外的商品不再低价流入国内市场。
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口国自身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倾销的概念之后,顾名思义反倾销就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
最终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对倾销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关税水平。
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需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
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
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破坏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
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和歧视性政策的手段。
现在,确实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并采取相关反倾销措施,给贸易出口国造成不应当的损失,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摩擦和动荡。
2 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分析2.1我国目前遭受反倾销的现状近年来,由于中国产品有巨大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有利地位,中国产品遭受众多国家反倾销调查,情况令人担忧。
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5%猛增至目前的20%以上,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尤其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对华反倾销活动甚嚣尘上,全球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约450起,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反倾销调查国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到墨西哥、阿根延、巴西、印度、土耳其、印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
这其中,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成为对中国发起贸易反倾销调查的前十位国家。
在裁定倾销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
表格1:2001年—2008年世界及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情况对比表数据来源:WTOADInitiations:ByExportingCountryFrom01/01/95To:30/06/08。
WTOADMeasures:ByExportingCountryFrom01/01/95To:30/06/08。
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反倾销调查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却在不断增加,所占比例更是年年增长!到2007年我国所受反倾销调查已经占到世界反倾销调查数的1/3以上了。
数据触目惊心,让人不得不为我国产品的出口前景担忧,因此了解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并研究对策对于我国的外贸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些年来,较为典型的反倾销大案有:2002年美国对我国宝钢,鞍钢,武钢,安钢,本钢以及莱钢等6家主要钢铁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2005年针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达2亿美元;2005年欧盟对我国产皮鞋的反倾销调查案,涉及涉案企业超过1000家,涉案金额高达6亿美元;2006年欧盟对我国彩电反倾销调查案,涉案企业包括厦华,海尔,海信,长虹,TCL和创维,几乎将我国主要彩电生产企业一网打尽;2009年4月,奥巴马上台后第一次对中国商品下手,“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行业打击很大,更是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影响恶劣。
2.2 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分析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
从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情况来看,1995 年至2008 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立案的产品达19 种。
遭遇立案调查前7 名的产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178 起),化工业及其相关产品(159 起),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94 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68 起),塑料、橡胶及其制品(52 起),杂项制品(47 起),建材及其制品(40 起),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7 起),矿产品(16 起),木质纸浆及其制品(15 起);这11 类产品共671 起,占总调查产品数的近90%。
这表明,这11项产品出口时应特别关注。
从我国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来看,贱金属及其制品为117 起,化工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为114 起,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为54 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43 起,塑料、橡胶及其制品33 起,杂项制品36 起,建材及其制品23 起,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6 起,矿产品10 起,木质纸浆及其制品7 起,这11 类产品共453 起,占总调查产品数的60.97%。
由此看来,化工类产品和贱金属被实施措施的比例非常高,占我国被实施措施总数的一半左右。
1995-209对华反倾销调查前11名类别,数量极其被执行率类别调查数措施数贱金属极其制品 178 117化工业极其相关产品 159 114机器设备及其零部件 94 54纺织原料极其纺织制品 68 43塑料,橡胶及其制品 52 33杂项制品 47 36建材及其制品 40 23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 17 16矿产品 15 7木质纸浆及其制品总计 671 117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网站<>中国贸易救济网3 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外贸出口,成为中国出口的障碍,而且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这一问题将长期严峻地突显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
知己知彼,认真分析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的原因有利于中国出口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就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一下我国面临严峻反倾销现状背后的一些主导原因。
3.1自身存在的问题3.1.1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此类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人工费用占很大比重,出口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批量大、价格低。
廉价的劳动力正是此行业的比较优势之所在,这也是我国的国情。
劳动密集型产品威胁了进口国更多的就业职位,因此这些行业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便不足为奇。
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出口中有将近70%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样必然会增加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从而使这些国家加大了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
3.1.2出口企业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政府宏观调控偏向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出口受国家宏观调控,一度出现亏本出口以求换汇的目的。
虽然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情况已发生改变,但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似乎还没有从市场经济中学会调整目标,重新定位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一味用从前的经营策略出口产品。
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时,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
在具体产品出口时,部份企业又会恶性竞争,不断压低价格报价,甚至不惜成本地同国内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竞争,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产品质量的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
3.1.3 营销策略不当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相应地仅仅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
比如,有些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社会风俗、消费群体及其心理缺乏了解,忽视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后续改进,而只能以廉价销售;有些出口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我国反倾销的概率。
3.1.4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的消极应对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
反倾销案件的国外律师费用较高(一般在10万-50万美元),涉案企业的经营金额相对较小,很多经济领域又没有商会或行业协会,无法形成整体的应诉实力,加之对国际商贸和WTO规则不熟悉,所以一些企业宁愿放弃涉案产品的出口也不愿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