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省高考(课标版)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1.(2017广东中山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了“暖日”“杨柳”“浓春”“海棠”这些春日里优美的景色,是乐景哀情的写
法。
B.“浓春醉海棠”的诗意是“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醉”用拟人的修辞,把海棠的形
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富有诗意。
C.“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
的苦恼。
D.“燕坐独焚香”中的“独”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独”表达的情感不一致。
E.本诗首联的“醉”是诗眼,因为被陶醉的不只是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颔联、颈联、尾
联叙事抒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2.(2017江西二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
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石砚。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
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2017安徽安庆一联)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11分)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
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
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
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
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
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
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代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句子“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6分)
答:
4.(2017河北保定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
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
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
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
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
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词人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
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答:
5.(2017四川绵阳一诊)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 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
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中“鸟羽轻”语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
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
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
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
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运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
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
6.(2016甘肃河西五市二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长沙过贾谊宅[注]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此诗是
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勾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
的悲凉之感。
B.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其中“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
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C.颈联借用典故抒情,从贾谊见疏,湘水无情,隐隐联系到自己,达到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D.尾联情景交融,暮色浓,江山寂,黄叶纷飞,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顺理成章地
对贾谊的境遇发出悲鸣。
E.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
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语言明白晓畅。
(2)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6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
谢 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
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性描写,却能引起姹
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
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
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虞美人·宜州①见梅作②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③。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①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一带。②此词作于黄庭坚被押送宜州编管期间。③《太平
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
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一句,既预示春天的来临,又是一种地域的联想,意味着
“天涯”之远,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第二句“梅破”,写到梅开。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
么缘故,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
C.“夜阑风细得香迟”与“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夜阑”都是“夜将尽”“天亮”的意
思。
D.“平生个里愿杯深”意为词人想多喝酒,以此排遣内心的忧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