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考题训练03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书湖阴先生壁》开头两句写出了湖阴先生家环境________特点,《宿甘露僧舍》开头两句描绘的画面具有________特点。
(2)两首诗的后面两句都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变被动为主动,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1)洁净清幽;气势壮阔(雄伟壮丽)(2)王诗中绿水为主人“户田”,青山为主人“送靑”,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与自然景物对主人的情有机融和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表达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曾诗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打开窗户的一刹那看到大江壮丽景色时的激动心情,这不仅是山河的雄伟,更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政治家所拥有的豪情与胸襟以及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足见他豪迈与进取、方厚与庄重、深沉与周密的伟大人格。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词语分析,从“净无苔”可以看出其洁净的特点,从“花木成蹊手自栽”可以看出其“清幽”的特点。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的意思是云气弥漫,让人记起山寺之高,松涛传来,让人想象万壑风鸣。
因此这两句描绘的画面具有气势壮阔(雄伟壮丽)的特点。
(2)结合诗句内容和诗人自身的经历分析,王诗,从“护”“送”可以看出诗人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还表达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曾公亮诗的后两句设想新奇,使人有惊天石破之感。
诗人住的地方,窗外毕陡的山崖下面,便是长江。
据说,当时长江有十八里宽,风浪加上海涛(镇江长江受大海潮汐影响),十八里江面的潮汐和风势,诗人脱口吟出后两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北京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202X真题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 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楚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出题角度:考察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联系诗歌写作技法与个别诗歌赏析常识。
202X真题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02X真题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8.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安慰鼓励友人。全诗 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____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出题角度:联系相同意象的诗歌创作,但作品为小学学习篇目,有跨学段考察知 识积累的意图。
202X真题
(一)默写。(共4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是故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 (3)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 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 神,你选择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本试卷中出 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牡丹李商隐锦帷初卷卫夫人①,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②,苟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③。
【注】①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里比喻刚刚绽放的牡丹花。
②石家蜡烛: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
这里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
③朝云: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8.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5分)9.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8、拟人。
(1分)赋予牡丹以人的动作,把随风舞动的牡丹当作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起舞女子来描写,(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牡丹美丽轻盈、摇曳多姿的情态。
(2分)(答比喻,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9)抒发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及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
(2分)诗人在前面把牡丹当作女子来写,但到了尾联却又立意于思慕那如花一样的女子,(2分)写希望神女授予自己生花妙笔,把自己的思慕之情写在花叶上,寄给意中的女子,点明了题旨。
(2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二)送彭郎士元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注:①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八;②双旌:仪仗用的旌旗。
③长河:黄河。
④天骄:《汉书·匈奴传》载有“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
”(1)诗歌首联赞扬了哪位历史人物?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2)简要分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4分)(3)简要概括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1)飞将李广。
(1分)作者希望彭能够像李广一样,能够纵马横戈,勇往直前,沙场建功。
(1分)(2)用视听结合、想象(虚写) 的手法(2分),写出彭军队的声势浩大,横穿荒凉的大漠,让敌军闻风丧胆,把敌人隔断在黄河以北(1分)。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 古代诗歌赏析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五年中考A(北京中考)二古代诗歌赏析1.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自然之景,抒发了② 之情。
(2)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2.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两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 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3.“燕”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借“燕”或表现春光美好,或感慨世事变迁……下列诗句中,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样,借“燕”来表现春光美好的一项是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北京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讲解部分)

回家团聚的
安十二年 ( 公 元 207 年 ) 北 征乌 桓得 胜回 师 途 中, 路 过 碣 石 山 所作㊂ 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 既刻画了高山大海 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 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㊂ ‘ 观沧 海“ 是建安时期的名篇,也是四言诗中的名作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㊂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㊂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㊂ ‘ 饮酒( 其五) “ 陶渊明 这首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作, 他用饱含激
经“ 中的一篇㊂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㊂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 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 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 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追求所爱而不得的惆 怅与苦闷㊂ 全诗三章,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 形 成各章内部韵律相谐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㊂ ‘ 观沧海“ 曹操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㊂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㊂ 溯洄从之, 道 阻且长㊂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㊂ 阻且跻㊂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㊂ 阻且右㊂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㊂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㊂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㊂ 溯洄从之, 道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㊂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㊂ 溯洄从之, 道 ʌ 整体把握ɔ ㊀ ‘ 国风 ㊃ 秦风 ㊃ 蒹葭 “ 是中国古代诗集 ‘ 诗
������������������������������������������������������������������������������������������������������������������������������������������������������������������������������������������������������������������������������������������������������������������������
2023年北京市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2023北京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2023 北京西城统考二模)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你要参加“诵中华经典,品诗词文化”活动,想用这首诗来拍摄一条短视频。
请补全下面的策划表。
请分别谈谈两位诗人借此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023 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这首诗中,诗圣杜甫由自身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冷暖,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
下列最契合这种情怀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B.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中庸》)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4.这首诗中的“归来倚杖自叹息”,描绘了诗人“倚杖”的形象;陆游《游山西村》中的“拄杖无时夜叩门”,描绘了诗人“拄杖”的形象。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说说这两个形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2023 北京房山统考二模)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诗人在首联回顾了苦读经书入仕的经历,追述了在“________①________”的环境中苦熬四年的战斗生涯;在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________②________的坚定信念。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带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诗歌鉴赏题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诗歌鉴赏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一)...北京中考语文科目的诗歌鉴赏题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诗歌鉴赏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答案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1分),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的神态,含蓄写出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2分)9.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2分)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2分)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从渲染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2分)北京中考诗歌鉴赏专练题(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
沉醉东风对酒卢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①,泼煞心头火②。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
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释:①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成"内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训练(三)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一、[2018·朝阳区一模]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一致
...的一项是( )(2分)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诗人过零丁洋时情绪复杂。
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3分)
二、[2018·大兴区一模]阅读《渔家傲》,完成问题。
(6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3分)
2.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形象。
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3分)
三、[2018·东城区一模]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问题。
(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作者的心境。
(2分)
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分)
四、[2018·海淀区一模]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
(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
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3分)
2.词的下阕借写孙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叫作“用典”。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用典”的语句还有: (课外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五、[2018·北京一模]阅读《寒食寄京师诸弟》完成问题。
(5分)
寒食①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
这天禁止燃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②杜陵:位于京师故园西安南郊杜陵塬上。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分)
2.“杜陵寒食草青青”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3分)
六、[2018·通州区一模]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8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B.本诗为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2.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2分)
3.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有相似点: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秋思》中“”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秋思》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
“, ”。
(4分)
七、[2018·房山区一模]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问题。
(8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的意愿。
(2分)
2.阅读画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分)
3.这首民歌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事物,表现军旅生活。
请从文中找出此处描写,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2分)
4.木兰代父从军,屡建战功,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
如:“, ”。
(2分)
八、[2018·平谷区一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2分)
2.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
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
(3分)
九、[2018·平谷区二模]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
(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描写了边塞秋景,突出一个“”字。
(1分)
2.“悲愁”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可以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所表现的;也可以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所表现的羁旅乡愁;还可以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中表现的。
(5分)
十、[2018·顺义区二模]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6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将士。
在诗中作者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除《使至塞上》外,古代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出其中一个代表句,并描述其展现的图景。
(3分)
十一、[2018·西城区二模]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表达了。
(2分)
2.阅读画线的两联诗句,从中任选一联,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3分)
十二、[2018·燕山区一模]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8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阅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分)
2.阅读画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3.李白同几个唐代诗人穿越到宋代,遇见苏轼等几个宋代词人。
两队人准备以飞花令的形式来一场诗词大会,彼此商定以“酒”为令(与饮酒有关的诗句也可以)。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为后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
(3分)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苏轼:
李白队:
苏轼队:
十三、[2018·东城区二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