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2023·湖北襄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中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
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词人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B.“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C.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C.“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表述错误。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故“八百里”是典故;“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沙场”指战场;“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故“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故选C。
2.请你为这首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名句点赞,请写出你点赞的理由。
【答案】这句词的意思是: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所以我为这句名句点赞。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诗意着重体会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语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分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
辛弃疾年轻时就有报国之志,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后来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正式中考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正式中考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含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一、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de)三个最直接(de)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de)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de)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de)景物是:"_____".体现全文主旨(de)"思"字(de)一句是:"_____".答案:依次: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de)描写,表现出(de)心情.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de)心情.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de)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de)用意吗(2分)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de)对比,反衬"天涯"人(de)思乡愁绪.4.对这首曲(de)赏析,不恰当(de)一项是(A)A.这首曲(de)题目叫"秋思","秋思"(de)意思是"秋天(de)思考".B."枯藤"句中(de)"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de)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de)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de)愁绪.D."断肠人"句中(de)"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de)地方".5.对这首曲(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D)A.此曲(de)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de)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de)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de)幽美、恬静(de)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de)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de)是对秋(de)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de)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de)心情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de)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de)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de)心境.二、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de)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de)______.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de)三个最直接(de)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de)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de)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de)景物是:“________”.体现全文主旨(de)“思”字(de)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曲中(de)“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de)景象4.最后一句话(de)作用是什么5.对这首曲(de)赏析,不恰当(de)一项是()A.这首曲(de)题目叫“秋思”,“秋思”(de)意思是“秋天(de)思考”. B.“枯藤”句中(de)“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de)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de)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de)愁绪.D.“断肠人”句中(de)“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de)地方”.6.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de)氛围,衬托游子内心(de)哀伤.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de)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de)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de)喜悦之情.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路途(de)辛劳,又写出了生活(de)艰辛.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de)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de)游子深切(de)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1.小令曲牌名题目2.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3.孤独、凄凉、冷清(de)深秋晚景.4.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乡,浪迹天涯(de)孤寂愁苦之情.)5.A6.B三、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de)一项是:(D)A、此曲(de)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de)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de)幽美、恬静(de)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de)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de)是对秋(de)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2.对本曲赏析有误(de)一项是(C)A、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de)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B、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de)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表现悲秋思乡(de)情感.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de)一项是(B)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de)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de)故乡(de)幽美、恬静(de)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de)形象.由马(de)“瘦”可以联想到诗人(de)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de)感受,在前几句“景”(de)渲染下,诗人(de)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de)表现.4.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de)一项是(C)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de)景象与沦落异乡(de)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de)游子孤寂愁苦(de)心情.5.下列选项中错误(de)一项是(C)A.这首元曲虽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de)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de)心境.B.“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写出作者人对温馨(de)家庭(de)渴望,烘托了作者凄苦悲凉(de)心境.C.此曲作者是马致远,字东篱,元代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并称“”.D.此曲寓情于景,在景情(de)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de)意境.6.下列错误(de)一项是(C)A.全曲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喻为“秋思之祖”.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眼中所见,“古道西风瘦马”则是游子自身写照.C.此曲运用了寓景于情(de)手法,写出了作者(de)心理感受以及天涯游子(de)愁楚悲凉.D.“夕阳西下”一句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同时也点明了时间.7.下列选项错误(de)是(B)A此曲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de)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副深秋(de)景色图B这首曲(de)题目叫秋思,秋思(de)意思是秋天(de)思考C断肠人句中(de)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指极远(de)地方D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de)心情,断肠是全文主旨8.下列理解错误(de)一项是(D)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B.“古道西风瘦马”(de)“瘦”表现了旅人(de)辛劳.C.前三句勾勒出“秋”色,末二句点出了“旅”思.D.这首散曲主要表现秋天(de)悲凉景象.9.选出不正确(de)一项(C)A.本文前四句写景,使浓郁(de)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de)情调.B.本文使用众多意象来表达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de)诗情.C.本文采用悲春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抒发羁旅游子(de)悲苦情怀.D.本文只用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de)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旅人凄苦(de)心境.10.选出正确(de)一项(B)A.本文以景托情,寓景于情,刻画出游子凄苦、悲凉(de)心境.B.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成为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de)触发物.C.本文运用极其华丽、复杂(de)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D.全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使作品更加动人.11.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de)一项是(B)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de)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de)故乡(de)幽美、恬静(de)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所见到(de)景象,是那么(de)幽美恬静,使得天涯游子动了思乡之情.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de)形象.由马(de)“瘦”可以联想到诗人(de)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de)感受,在前几句“景”(de)渲染下,诗人(de)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de)表现.12.下列选项中正确(de)是(C)A此曲写出了女子对情人(de)相思之情B秋思是曲牌名,天净沙是题目C此曲共描绘了九种景物,刻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D此曲被誉为“春思之祖”13.选项错误(de)是(D)A.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de)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de)心境.这首成功(de)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de)艺术特征.B.全诗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de)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de)境界,这里(de)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de)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C.此曲以九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从中透出令人哀愁(de)情调D.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游子回归故乡(de)喜悦之情(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de)凄苦愁楚之情)14.选出正确(de)一项(D)A.“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de)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de)客子之悲.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着名(de)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等.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D.全曲前两句写眼中所见,第三句是对游子自身境况(de)描述,最后两句直抒游子(de)心理感受.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de)是(B)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de)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de)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de)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de),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de)字句,塑造了极丰富(de)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de)力量.16.下列选项不正确(de)是(C)A、此曲后两句动、静相衬,表现了游子内心(de)悲凉、愁苦.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表现出曲中游子对温馨家庭(de)渴望,更体现出游子内心(de)悲凉、愁苦之情.C.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de)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de)游子在秋天朝阳下(de)孤独与愁苦.D.此曲使用众多密集(de)意象来表达作者(de)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de)诗情.17.下面分析不恰当(de)一项是(C)A.用具有特点(de)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de)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de)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de)主人公(de)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de).18.下列语句中,对本曲赏析不正确(de)是(B)A.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de)心情,断肠是全文主旨.B.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de)三个最直接(de)景象是枯藤古道西风(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de)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de)是:古道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de)景象,与沦落异乡(de)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D.本曲格调低沉,宫调为越调.。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8.(1分)镜中看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铜仁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河北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答: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14. 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8.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9.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江西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语文学科中的诗词鉴赏也成了备考的重要环节。
为帮助广大初中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语文部编版编写了大量的专项练习题,以下将介绍其中一部分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填空题1. “白露未晞月先挂,鹤栖何处楼初凉。
”这两句诗的诗歌体裁是______诗。
答案:唐诗。
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
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诗中比喻意义最为明显的词是______。
答案:星。
解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春天花开的情景,其中“星如雨”是比喻桃花落下的花瓣像雨点一样。
二、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着手准备B. 着书立说C. 着实难为D. 着眼大局答案:C。
解析:这四个词语中,只有“着实难为”中的“着实”是作为副词使用的,表示“确实;真正”。
2. 下列诗句中,表现出父母深情的是:A.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答案:D。
解析:这句诗是《诗经》中的《小雅·鸡鸣》篇,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敬仰。
三、解答题1. 解析“蓝田生玉”的文化典故。
答案:历史上蓝田地区因盛产墨玉而得名,所以有“蓝田生玉”的说法。
“蓝田生玉”的含义是指人才济济,像蓝田地区盛产墨玉一样,人才济济地涌现。
这个成语在《史记》中有出现。
2. 说明“叶公好龙”的典故。
答案:相传春秋时期,叶公养一条盘盘龙于庭院中。
但是,他的大夫们为了防止叶公过于奢侈,称赞龙只是一条鱼而已。
叶公听到后非常生气,便对大家说:“人人都知道鱼,但对龙的了解却不多。
像你们这样不了解龙的人怎么称得起大夫?”故得“叶公好龙”的典故。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的部分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和解析。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可以提高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应对中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2)D【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含答案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并亲书一副楹联。
请从甲词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其“巾帼英雄”特点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10.甲、乙两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答案】9.示例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最能体现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英雄气概,堪称“巾帼英雄”。
示例二:“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这句最能体现秋瑾关注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怀,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决心和勇气,堪称“巾帼英雄”。
示例三:“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词人用“强派”和“殊未屑”表达了对女儿身的不屑和苦闷,与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渴望像男子一样报效国家,堪称“巾帼英雄”。
10.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甲文以中秋佳节美好、明丽的秋景反衬词人内心的苦闷徬徨;乙文用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充满温馨的画面,衬托出游子的孤寂悲凉。
【解析】9.本题考查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意为: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勇于冲破家庭束缚的豪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意为: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苦”及“殊未屑”等词语,表达了作者不甘心屈为女子,“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以米盐琐屑终其身乎”,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爱国忧民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场面盛大的“太守出猎图”。
B.“卷平冈”极言速度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
C.下阕借用“遣冯唐”的典故来表达情感和志向。
D.最终词人如愿挽弓劲射、战场杀敌、气概非凡。
15.苏轼称此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请以“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为例,分析苏词的风格特点。
【答案】14.D 15.示例:苏词风格豪放乐观、旷达洒脱。
“酒酣胸胆尚开张”,描写出猎后开怀畅饮,胆气更为豪壮的景象,充满洒脱豪迈之气;“鬓微霜,又何妨”写诗人年事虽高却不在意,甚至还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反问语气表现出苏轼的乐观旷达。
【解析】14.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
D.“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我呢?到那时我终将把饰以彩绘的弓拉得像圆月,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军队的天狼星射下来。
表述了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所以“最终词人如愿”的理解与分析有误;故选D。
15.本题考查诗词的风格特点。
“酒酣胸胆尚开张”意思是:酒酣之后胸襟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写出诗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充满洒脱豪迈之气;“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鬓角稍白,又有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御敌报国。
反问语气表现出苏轼的乐观旷达;所以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这两句词,可以看出苏词风格豪放乐观、旷达洒脱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诗词鉴赏题及答案【XX·贵州省遵义卷】(五)杂诗(4分)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2分)答:23.“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2分)答:(五)杂诗A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以梨花喻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D大模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的“圆”字和“直”字用得通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古诗词赏析,完成13-1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三层意思。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答:3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
14D1“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
【XX·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卷】【XX·贵州省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卷】【XX·贵州省毕节卷】【XX·贵州省铜仁卷】XX年江西省【XX·江西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浣溪沙(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一)6.【答案】)(2分)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7.【答案】A)(2分)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XX年山西省【XX·山西卷】【XX·山西省太原卷】XX年河北省【XX·河北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题。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一、DXX年安徽省【XX·安徽省】【XX·安徽省合肥市】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XX·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卷】四、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4“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①,“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②的意思。
(2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①的思想感情,颈联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②,蕴含自然理趣。
(2分)4次(停留)或者“到”“抵达”;书(书信,信)1思念家乡;时光流逝(时序交替、季节变迁、新旧更迭等)【XX·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题。
(6分)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XX·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玉林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卷】(二)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2分)(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2分)答:.⑴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⑵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合理即可)【XX·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卷】【XX·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卷】XX年河南省【XX·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共4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2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分)答:2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答:20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1分)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答: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答:【乙】1住宿17围绕“独宿异乡的愁思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的悄绪),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XX·吉林省长春卷】【XX·吉林省吉林卷】【XX·吉林省四平卷】【XX·吉林省辽源卷】【XX·吉林省通化卷】【XX·吉林省白山卷】【XX·吉林省松原卷】【XX·吉林省白城卷】【XX·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卷】XX年辽宁省【XX·辽宁省沈阳卷】(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
(3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王维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
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3分)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6B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XX·辽宁省大连卷】【XX·辽宁省鞍山卷】【XX·辽宁省抚顺卷】【XX·辽宁省丹东卷】【XX·辽宁省锦州卷】【XX·辽宁省营口卷】【XX·辽宁省阜新卷】【XX·辽宁省辽阳卷】【XX·辽宁省铁岭卷】【XX·辽宁省朝阳卷】【XX·辽宁省盘锦卷】【XX·辽宁省葫芦岛卷】XX年青海省【XX·青海省卷】【XX·青海省西宁卷】0.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3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0.⑴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⑵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XX年陕西省【XX·陕西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答:2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2分)答:(四)21草、木、花、鸟。
22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XX年湖南省【XX·湖南省】【XX·湖南省长沙卷】(一)古诗文阅读(24分)湖①口送友人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