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时 平移与旋转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范进中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找出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猪油 吃 两三回、饿了两三
天、没有早饭米

茅草棚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 地位 淋头、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 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 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的形象: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 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 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 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 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 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 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小学数学公开课自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自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自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上完了《平移和旋转》,说实话,我太紧张了,语言都讲不清楚了,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做的还不错,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件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让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许多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

如:国旗冉冉升起时做上下平移运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做平移运动车轮却在做旋转运动;路上行驶的火车是在做平移运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让学生不仅仅只动手,还运用了其他肢体语言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墙面在方格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墙面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墙面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墙面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许多教学环节设计的比较好,但是没有更好的落实。

评价语言有些单调,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等。

在小鱼的平移上,我们的小朋友都是把鱼转了一个头,我觉得这里我还解释的不够。

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克服以上缺点,还要克服口头禅,使我的数学课的教学能够尽善尽美。

2021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课时22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2021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课时22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课时22.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课前热身】1.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图形,现计划用铁丝按照图形制作相应的造型,则所用铁丝的长度关系是()A.甲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B.乙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C.丙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D.三种方案所用铁丝一样长2.如图,将△PQR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顶点P平移后的坐标是()A.(﹣2,﹣4)B.(﹣2,4)C.(2,﹣3)D.(﹣1,﹣3)3.如图,在△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 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A.B.2C.3 D.24.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其中∠ABC=∠DEB=90°,∠A=45°,∠D=30°,斜边AC=BD =10,若将三角板DEB绕点B逆时针旋转45°得到△D′E′B,则点A在△D′E′B 的()A.内部B.外部C.边上D.以上都有可能【知识梳理】1.轴对称(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①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称点.(2)轴对称的性质①对应线段__ ___,对应角__ ___.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 ______.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2.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①中心对称: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 __ ___,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2)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3.图形的平移(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平移的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即平移前后两图形是全等的.②经过平移,对应线段____________,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____________.③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4.图形的旋转(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_,转动的角称为_______.(2)旋转的性质①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即平移前后两图形是全等的.②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__________沿相同方向转动了____________.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例题讲解】例1 如图,方格纸中有三个点A、B、C,要求作一个四边形使这三个点在这个四边形的边(包括顶点)上,且四边形的顶点在方格的顶点上.(1)在图甲中作出的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2)在图乙中作出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3)在图丙中作出的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例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l,5),B(-3,0),C(-4,3).(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相应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DEF,并相应写出△DEF三个顶点的坐标.(3)如果△ABC中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那么它在△A′B′C′的对应点M′的坐标是________;在△DEF的对应点N的坐标是________.例3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 = a,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当a =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a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中考演练】1.如图,半圆A和半圆B均与y轴相切于点O,其直径CD、EF均和x轴垂直,以O为顶点的两条抛物线分别经过点C、E和点D、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2.如图,梯形纸片ABCD,∠B=60°,AD∥BC,AB=AD=2,BC=6.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 重合,折痕为AE,则CE=__ __.第1题第2题第4题3.如图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则按其规律第5个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 ___.4.如图是4×4正方形网络,其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_ ___个.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反复的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坐标是(a,b),则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坐标是____ ___.6.将正六边形绕其对称中心旋转后,恰好能与原来的正六边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_ ____.7.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 ___cm2.8.如图,阴影部分为2m宽的道路,则余下的部分面积为__ __m2.第7题第8题9.如图,两个全等的正六边形ABCDEF,PQRSTU,其中点P位于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如果它们的面积均为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 __.10.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12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____cm. 11.如图,将正方形ABCD中的△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使得AB与CB重合,若BP=4,则点P所走过的路径长为__ __.第9题第10题第11题1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13.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E,F是中线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B.12C.24D.3014.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15.下列图案中,不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 )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是E,现将△ABE进行平移,平移方向为射线A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BC的长,则平移后得到的图形为( )17.如图所示,在7×6的正方形网格中,选取14个格点,以其中三个格点为顶点画出△ABC,请你以选取的格点为顶点再画出一个三角形,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1)图①中所画的三角形与△ABC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图②中所画的三角形与△ABC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图③中所画的三角形与△ABC的面积相等,但不全等.18.△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2B2C,请画出△A2B2C,并写出点A2的坐标.。

《平移和旋转》整合课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整合课教学设计

整合课教学设计《平移和旋转》太谷县实验小学成景峰2010.9《平移和旋转》整合课教学设计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实验小学成景峰【授课地点】学校微机室【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及练习十的1、3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方向和位置也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再加上现在电脑的普及程度,以及他们已经上了一个多学期的电脑课,多多少少有点电脑操作的知识,所以,我试着让他们在微机室上这个课。

目的是让他们在动手实践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的演示和自己在电脑上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移和旋转。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中选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在方格中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教学准备】课件和过关习题;《画图》软件【教学过程】一、从题目引入,感知运动(参考课件:晋中教育网《平移和旋转》)/ResLib/Res/ShowResourceNew.aspx?inline=0&rid=202941091、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的演示,辨别“平移”、“和”、“旋转”这三组字分别在进行怎样运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课件中各组字的运动,直接引出课题。

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产生一定的直观印象,与此同时提示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和含义。

虽然他们不能用语言恰当表示它们的含义,但在大脑中会明确,原来超着某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就是平移;而绕某个点转动的运动就是旋转,2、老师演示生活实例(电梯、缆车;风车、摩天轮),学生自主体验并说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二、用生活经验,加深理解除了我们刚才说的,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着这样的运动吗?(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比如飞机在空中飞属于平移;幼儿园的转椅是旋转等),你能不能用身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呢?(让学生们利用双脚跳或手臂旋转等方式)设计意图:在看了以上生活中常见的这些运动后,再让学生们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实际,有助于他们观察生活,发展思维。

河南物理中考复习方案第六单元

河南物理中考复习方案第六单元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内容年年必考,且大都是综合应用题,考查有用功的 定义和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聚焦
考点1 功
定义
必要 因素
力 一个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 距离 了一段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 距离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省力必须费距离,省距离必定费力,既省力又 说明 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人用理想机械时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 的功(Gh)
考点2
定义
功率
____________内所做的______ 单位时间 功 快慢 快 表示做功________的物理量。所以功率大,说明做功________, 慢 物理意义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多;功率小,说明做功________,单位时间 内做的功少 公式 单位 W P= t W 瓦特 ________(符号:____); 103 换算关系:1 kW=____W,1 W=1 J/s W 功率的公式 P= t 是指平均功率,即在 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 备注 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 F 作用下,以速度 v 匀 s W Fs Fv 速运动时,有:W=Fs,v= t ,可得:P= t = t =____
定义 公式
η 比值 有用功和总功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
W有用 η= ______________ W总
说明
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由于有用功总 小于 小于1 ______总功,故机械效率总________
备注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但机械效率的高

中考数学基础复习第22课尺规作图课件

中考数学基础复习第22课尺规作图课件
2
解得,x=5或-3(舍弃),∴BE=5.
变式2.(202X·长沙)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48页告知我们一种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1)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 (2)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 1 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
4.(202X·北京)已知:如图,△ABC为锐角三角形,AB=AC,CD∥AB. 求作:线段BP,使得点P在直线CD上,且∠ABP= ∠BAC. 作法:①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CD于C,P两点;②连接BP.线段BP 就是所求作线段. (1)使用直尺和圆规,依作法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
∠CBA内交于点F;作射线BF交AC于点G.若CG=1,P为AB上一动点,则GP的最小值

(C)
A.无法确定
B. 1
2
C.1
D.2
5.(202X·河北)如图1,已知∠ABC,用尺规作它的角平分线.
如图2,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B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BC于点D,E;
第二步:分别以D,E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交于点P;
【解析】(1)则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四边形.
(2)∵AB∥CD,∴∠ABP=∠CDP,∠BAP=∠DCP,∴△ABP∽△CDP,∴ AB . AP
【考点3】尺规作图拓展应用
例3.(202X·苏州)如图,已知∠MON是一个锐角,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 弧,分别交OM,ON于点A,B,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1 AB长为半径画弧,两
2
弧交于点C,画射线OC.过点A作AD∥ON,交射线OC于点D,过点D作DE⊥OC,交ON于

《图形的旋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PPT课件

《图形的旋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PPT课件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
栏杆的打开和关闭是怎样旋转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逆时针方向Biblioteka 顺时针方向OO
课堂探究
探究一: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转杆的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②转杆的打开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随堂检测
(1)把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2)把四边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一、学习新课
把三角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A
当堂练习
(3)指针顺时针旋转90°,从指向A 旋转到指( D ) ; 指针逆时针旋转90°,从指向B旋转到指向( C ) 。
给出一个方向和角度,让线段OA绕着O点转一转
A
O
小结: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 旋转。转杆打开是顺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逆时针旋转。
课后练习
一、学习新课
把三角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A
讲授新课
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吗?
从113页剪下和它同样 大的三角形,在图上试 一试。
A
( 1 )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90。 。
4 0
3
1
2
4 0
3
1
2
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 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
学习目标
1.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认识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 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新课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008中考数学备考第一轮编排及有关课标解读

2008中考数学备考第一轮编排及有关课标解读

06中考备考第一轮编排及有关课标解读:(仅供参考)一、数与代数:第一章数与式第1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第2课时数与数的运算第3课时整式第4课时因式分解第5课时分式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第6课时方程与不等式(1)。

第7课时方程与不等式(2)第8课时方程与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三章函数第9课时函数第10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1课时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3课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空间与图形第一章图形的认识第14课时角、线、面第15课时三角形第16课时全等三角形第17课时平行四边形(1)第18课时平行四边形(2)第19课时作图第20课时圆的有关性质第二章图形与变换第21课时图形轴对称第22课时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23课时图形相似(1)第24课时图形相似(2)第25课时图形与坐标第三章图形与证明第26课时证明(1)第27课时证明(2)三、概率与统计第一章概率第28课时事件与概率(1)第29课时事件与概率(2)第二章统计第30课时统计(1)第31课时统计(2)第四编专题复习第32课时函数.方程·不等式第33课时几何证明第34课时概率与统计应用第35课时统计第36课时开放题第37课时换元法第38课时待定系数法第39课时数形结合第40课时分类课标解读第一编数与代数第一章数与式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第三章函数第二编空间与图形第一章图形的认识第二章图形与变换第三章图形与证明第三编概率与统计第一章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