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23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及答案【经典版】.doc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42 有效筛选信息具体而言,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读。
即考生要以试题为依据,对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
2.找。
即考生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
要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入手,挖掘其隐含信息。
3.辨。
即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区分,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区分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断。
即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
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
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
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
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
及魏王班师,砺从副招讨使任圜东归。
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
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
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
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
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
公假设不决,余自杀此贼。
〞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
天成初,明宗知其名,召为翰林学士,再丁父母忧,服阕,皆复入为学士,历礼部、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职。
未几,父之妾卒。
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指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倾向等。
准确“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一分析四理解〞入手。
“一分析〞指分析题干的要求,即确定题干是要求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角度分析语句的意思还是要求 直接写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理解〞的具体内容是:1.理解观点句。
论述类文章中的观点句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段落 的中心句等,考生阅读文章时要注重分析、理解这些语句表达的意思以及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系。
2.理解 事例。
事例是用来论证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论据,理解事例,能够帮助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3.理解引 用句。
论述类文章中使用引用手法的语句多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考生要重点理解。
4.理解标志句。
这里的标志句指的是使用标志性词语〔如“认为〞“以为〞“感到〞等〕的句子,这些语句往往能表达出 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要注重把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专制下的清朝学术1.袁世硕,山东大学袁世硕终身教授。
1949 年考入山由于清王朝统治者很早便利用了明王朝的降臣降将,朝廷的设立悉依明 东大学师从冯沅君教授,毕制,定都伊始便摆出了尊孔崇儒的面孔,“修明北监为太学〞,规定学习《四 业后,成为冯沅君的助教。
书》《五经》《性理》诸书,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
康袁世硕研究元明清文熙皇帝是历代少有的博学而重视文教的帝王,读书甚多,特别崇尚朱熹。
他 学,继承了冯沅君的治学方还任用了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官员,编纂理学图书,升朱熹为孔庙大成 法和谨学态度,他注重从根殿配享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论证过程、说明顺序、层次关系、过渡照应、文章线索 等因素。
解答准确把握文章结构类试题,考生要注重“三析三问〞。
“三析〞指:1.分析标题和内容。
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内容等,明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比方文本说 明了什么事物或概念、表述了什么事件、介绍了什么人物、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等。
2.分 析行文思路。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大致归纳每一个层次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线索,分析围绕线索 表述的内容。
3.分析语段的作用。
结合语段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三问〞指:1.写什么。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时,可以在阅读全文的根底上问这样的问题:文章写了 什么?重点是什么?2.怎么写。
要注重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是如何介绍写作对象的〔比方人物、事件、 概念、事物等〕?使用了哪些技巧?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或说明方法?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3.为什么写。
可以思考某些语句、段落为何这样安排,与文章的结构有何关系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熊佛西:戏剧家的戏剧人生熊佛西:戏剧教育家,剧熊佛西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
作家。
原名福禧,谱名金润,熊佛西于 1900 年出生在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从小喜欢戏剧, 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考入燕京大学后,在课余从事戏剧活动。
1924 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向君,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瓘院专修戏剧。
此时,他结识了就读女子大学 Bryn Mawr College 研究院的朱 山村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君允。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 拟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 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 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在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
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拟明朗的选项后,对 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
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
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 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1.漏掉信息, 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 “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构,把握文本 重点表述的内容。
2.看题干,有效筛选。
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 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
3.看信息,提炼归纳。
筛选出来的材料, 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局部关键信息,考生须要在此根底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78辨析不合逻辑(含解析)

难点78 辨析不合逻辑要想准确辨析不合逻辑的语病,考生可参考下面“五个揣摩”的办法,以尽快化难为易。
1.揣摩句子是否叙述不合事理或概念分类不清病例①: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分析:“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和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这显然不合事理。
病例②: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分析:“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不当,这是概念分类不清造成的语病。
2.揣摩句子是否主客颠倒或自相矛盾病例①: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诸多情况,对我还很不熟悉。
分析:主客关系颠倒了,应该是“我对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诸多情况还很不熟悉”。
病例②: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时,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壮丽图画。
分析:既然“放眼无边的大海”,后面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而此句表述的却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3.揣摩句子是否前后不照应或否定不当病例①: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分析:此句中的“理论上和政策上”“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这两组并列短语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这属于前后不照应的不合逻辑的语病。
病例②: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提示。
分析:要避免的应是“合法权益受侵害”,此句误用了否定词“不”,应删掉。
4.揣摩语段是否有滥用关联词语造成句间关系混乱的现象病例①:他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因此他工作倍加努力。
分析:分句之间本无因果关系,滥用因果连词,强加因果,使得句间逻辑关系混乱。
病例②: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5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含解析

难点 55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 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
标题一般蕴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 多信息。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 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含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 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表现 的是盛唐气象;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
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作用,就 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 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看注释。
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
注释的作用 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2)介绍相关句子, 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4)介绍别人对 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柳 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评价古代 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感情主要【答案】柳树体态轻盈,随风起舞,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23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要做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类题目,考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准确判断。
要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 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
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 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因此,对文本材料的准确解读是获取文本的主要观点、 基本倾向的基础。
2.独立思考。
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时对 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 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
3.尊重事实。
在强调个性评价的同时,考生绝对不可以纯粹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 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进行评价。
强调个性化评价必须以尊重人类的共同情感和社会所公 认的价值取向为前提,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本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否则,做出的评价将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域外 林语堂海南岛那时是在宋朝统治之下,但是居民则大多是黎人,在北部沿岸有 少数汉人。
苏东坡就是被贬谪到北部沿岸一带去的,这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 地方。
元祐大臣受苦难折磨的有数百个,只有他一个人被贬谪到此处。
朝廷 当政派为防止元祐诸臣卷土重来,在那一年及以后数年,决定惩处或贬谪所 有与前朝有关联的臣子。
苏东坡贬谪到海南岛不久,司马光后代子孙的官爵 一律被削除,好多大官都被调了职,其中包括苏子由和范纯仁,调往的地方1.文章 开头一段的 具体作用:(1)交 代海南岛的 特点,居住 的多是黎 人,没有教1不是南方就是西南。
甚至连老臣文彦博,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也没饶过,不 化。
过只是削除了几个爵位。
对苏东坡打击最甚的就是凡受贬谪的臣子,其亲戚(2)介家族不得在其附近县境任官职,其子苏迈原在南雄附近为官,现在也丢了官 绍当权者对职。
前朝大臣的现在苏东坡所有的,几乎只有那一栋房子①了。
按照他名义上的官阶计算, 贬谪情况。
朝廷三年来欠他两百贯当地的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是一百五十贯。
所欠的 为了防止元官俸既未发下,苏东坡写信给好友广州太守,求他帮忙请税吏付给他。
这个朋 祐诸臣卷土友王吉曾经听苏东坡的话兴建过医院,周济过贫民,可是不久即以“妄赈饥民” 重来,统治的罪名遭上方罢斥了。
苏东坡的欠薪发下与否,已不能稽考。
者对与前朝他现年六十岁,到底以后还在外流放多久,颇难预卜,生还内地之望,甚 有关联的臣 为渺茫。
两个儿子将家室留在惠州,陪伴他同到海南。
为了到达任所,苏东坡 子都进行了 必须溯西江而上,船行数百里到梧州,然后南转,从雷州半岛渡海。
他一到雷 贬 谪 等 处 州,便听说他弟弟子由前往雷州半岛贬谪之处,刚刚经过此地。
据揣测说,苏 罚。
氏兄弟被贬谪到这个地方,是因为他俩的名字与地名相似(子瞻到儋州,子由(3)交到雷州),章惇觉得颇有趣味。
子由也带了妻子、第三个儿子和三儿媳妇,他们 代苏迈丢官几年前一直和他居住在高安。
的具体原苏东坡到了梧州附近的藤州,与弟弟子由相遇,境况凄凉。
当地是个穷县, 因。
兄弟二人到一个小馆子去吃午饭。
子由吃惯了讲究的饭食,对那粗糙麦面饼实(4)为在难以下咽。
苏东坡把自己的饼几口吃光,笑着向弟弟说:“这种美味,你还要 全文定下悲细嚼慢咽吗?”他们站起身来走出去,带着家人慢慢向前走,尽可能慢走,因为 凉的感情基他们知道一到雷州,就要立刻渡海了。
调,引出下雷州太守一向仰慕苏氏兄弟,他对二人的到来予以盛大接待,结果第二年 文对苏东坡因此遭受弹劾,被调离任所。
子由在雷州的住处,后来被改为一座庙,是他兄 流放海南岛弟二人死后,人们用以纪念他们的。
的描述。
苏东坡必须出发了,子由送他到海边。
离别的前夕,兄弟二人及家人在船上过了一夜。
苏东坡的痔疮又发,甚为痛苦,子由劝他戒酒。
二人用一部分时间一同作诗,苏东坡试探出子由最小的儿子的诗才。
这次离别是生离死别,真是令人黯然销魂。
在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苏氏兄弟分手,苏东坡携幼子和雷州太守派的沿2.文章2途侍奉他的几个兵上了船。
航程很短,在此晴朗的天气,看见岛上山峦的轮廓 详细阐述了矗立于天际,他心中思潮起伏。
大海对他来说不像对西方诗人那么富有魔力, 苏东坡辗转实际上,他已经是“眩怀丧魄”了。
一路平安无事,登岸之后,苏东坡父子向西 去海南岛的北岸的目的地儋州前进,七月二日到达。
过程,看似在当时人看来,海南岛根本不适于人居住,夏天极其潮湿、气闷,冬天雾 琐 碎 的 记气很重,秋雨连绵,一切东西无不发霉。
据苏东坡说,在岛上可以说要什么没 叙,却将年有什么。
他写信给朋友说:“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 迈的苏东坡故人知之,免忧煎。
”刻画得淋漓这次到海南岛,以身体的折磨加之于老年人身上,这才是流放。
尽致,让读(原文有删改) 【注】①一栋房子:指苏东坡流放到惠州时自己修建的“白鹤居”(今称“朝云 堂”)。
作者为什么说“这次到海南岛,以身体的折磨加之于老年人身上,这才是流 放”?请做简要分析。
文本中的几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海南岛不适于人居住,但朝廷却把六十岁的苏东坡贬谪到这个地 方,这表现了朝廷对苏东坡的刻意打压等。
(2)流放到海南岛的苏东坡经历了者眼前出现 了一位垂暮 之年仍千里 奔波的老 者,表达了 作者对苏东 坡的无限同 情。
艰难的跋涉,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到海南岛需要坐船溯西江而上到达梧州,然后南转从雷州半岛再坐船到儋州。
(3)这次流放不仅是针对苏东坡本人,也牵扯到了苏东坡的家人和朋友。
家人中,儿子苏迈丢官;弟弟苏子由被贬谪等。
朋友中,广州太守王吉因为听从苏东坡的话建立医院、周济百姓遭到罢斥;雷州太守因为迎接苏东坡,第二年遭到弹劾等。
(4)表现作者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对苏东坡的无限同情。
海南岛是蛮荒之地,而朝廷却把他贬谪到这里。
“评价 文本的主要 观点和基本 倾向”的关3注点有: 1.注重客观公正。
2.注重个性思考。
3.注重评述结评价= 我认为 ×××( 亮 出 观 点)﹢理由 (① 文 本 中 的依据;② 自己的分析 与理解;③ 现实生活中 的 论 据 )+ 结 论。
一、(2018 届吉林省高三 10 月阶段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半个世纪前的一天,法国巴黎市民从当天报纸上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消息:昨天,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科学院院士例会。
按照老4规矩,院士第一次参加例会,要宣读一篇高水平的论文。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夏里·法 布里教授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了在他指导下的一位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的论文。
教授自豪地告诉与会者,这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获得法国国家科 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荣获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巴黎的报纸还刊登了夏里教授和这位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大幅照片。
这一消息使巴黎人惊 奇异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而今天,竟然有一位年轻 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
要知道,即使是法国科学家,要获得法国国家级科学 博士学位,也是不容易的。
这位令巴黎人大吃一惊的中国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
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他是农民的儿子。
7 岁时,进入严家祠堂的蒙馆 读书,读四书五经,但他对那些艰涩的圣贤之言没有兴趣。
有一次,他父亲到杭州去办事, 无意中在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笔算数学》,便买回来给了严济慈,严济慈高兴极了。
当时, 村子里谁都没有学过高深的数学,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老师。
严济慈硬着头皮自己“啃”,硬是 “啃”下了这本书。
14 岁时,严济兹考上了浙江东阳县立中学,成绩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
家里省吃俭用, 把这个“严家几辈子才出的读书人”送进了中学的大门。
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刻苦用 功,每学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
这年夏天,他来到省城杭州报考大学。
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离家最近的南 京高等师范,因为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
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有一天,他 看见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张贴的招生告示,心想:反正没事,不如再去考考看,于是,又报考 了河海工程学校。
不久,考试揭晓,严济慈两所大学都考上了,而且名列全省第一。
这一来,轰动了杭州 城,也速速传到他的家乡东阳县。
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把东阳中学列为全省的重点中学。
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严济慈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把目标选定在著名的巴黎大学 理学科。
按校规,20 多门主课,考试通过一门即可得到一张文凭,考取 8 张文凭就可毕业。
但由于课程艰深,考试繁难,考取一张文凭并非易事,不少学生在校多年,一张文凭也没拿 到。
巴黎大学一年举行两次考试。
这次勇敢尝试的结果,成绩优等,使他一进校就获得了第 一张巴黎大学的文凭。
巴黎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也有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
严 济慈对于一切不为所动,每天从下榻的旅馆,到教室,到图书馆,到实验室,四点一线,从5不偏离。
一年之后,夏天的考试又来临了,严济慈以惊人的记忆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通过 了 3 门主课的考试,夺得了 3 张主凭,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严济慈在巴黎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的著名实验室做工 程师,研究当时物理学的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压电效应)。
面对难题, 除掉不能再减少的睡眠,分分秒秒都用来研究,最后终于成功了。
他的论文《石英在电场下 的特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夏里教授在第一次出席科学院院士的例会时拿到会上 宣读,轰动了巴黎。
(摘编自《中外著名科学家小传》)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法国报纸刊登消息,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新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将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自己的一篇论文。
B.在法国巴黎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这令他们非常惊愕。
C.严济慈出身农家,他对古代经典作品没有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笔算数学》,他靠自己钻研读通了这本书。
D.严济慈抵御住了巴黎的名胜古迹的吸引力和巴黎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每天在旅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穿梭,从不偏离。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严济慈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留学法国,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连续通过3 门主课考试,获得了 3 张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