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合集下载

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

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

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城市作为物质的巨大载体,为人们提供生存的空间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精神上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特色的舞合,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与象征(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们对生活方式、城市形态和生存空间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城市广场作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建设者对于广场这种空间形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使得国际性城市的狂热曾经让不少的城市广场建设迷失了发展方向(2)。

如何正确的理解和看待城市广场?如何理性地、科学地发展城市广场?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重点。

本文旨在从城市广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出发,探讨这一概念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从而对城市广场建立全面深刻的理解,结合当前广场建设的突出问题,寻找适合广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城市广场发展的历史沿革1.1欧洲城市广场发展史城市广场,作为一种传统的城市开放空间,是起源于欧洲的,最早的广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3)。

古代希腊文明是工商业发达的城邦文明,那个时期的广场是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集会性场所而自发形成的,且多为自由的形式。

作为早期希腊城市广场典型代表的雅典中心广场,是群众聚集中心,兼具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文娱交往等社会功能。

广场的形式和功能可以与古希腊的一系列社会性质相联系起来,包括其发达的商业以及公民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融的状况。

在古希腊社会,国家与市民社会、公民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复合的,那个时候的广场就犹如一个大家庭,是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心。

作为古希腊文明传承者的古罗马,在共和初中期,民主政治较雅典更为健全,市民社会与城邦政治生活密切相联。

城市公共空间调研报告

城市公共空间调研报告

4.交通组织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黄金广场位于章水的南边, 且区位相对来说位于整个城市的新老城之间, 交通较为方便, 黄金广场的周围有三座桥, 还有一座南河浮桥, 相对来说交通较为方便, 且广场位于十字路交叉口旁边, 交通较为便利。

广场的交通组织 : 广场的主入口位于广场的南边, 且开在整个广场的大广场硬地上, 广场的周边道路上有一些临时停车位, 广场平时主要人流来自广场的南边, 且把广场的硬地作为一个人流集散的场地, 广场一共设置了四个标高, 第一个标高是连接城市干道的临时停车位, 第二个标高是适合来此休闲的人们停放非机动车辆的场地, 第三个标高是适合人们平时举办一些重大活动所需的场地, 且这个标高场地最大, 且有喷泉, 但是喷泉被隐藏在同标高下所以平时在场地上根本注意不到还有喷泉, 又同时保证了广场的完整性, 整个广场主要是提倡人们人们散步来此休息散心, 广场的南边显得交通有点繁忙, 使得人们穿行马路变得危险而又不便。

因为主要广场被主要干道所包围, 所以对于人们可到达性不是很好。

我觉得对于黄金广场的可到达性不是很好, 因为黄金广场的主要人流来自南边的居住区对于章江对面的居民很难辐射到, 这就使得该广场很冷清, 白天人也不是很多, 且体量巨大更显得冷清, 我觉得对于一个广场来说它的使命不仅仅是只造福于周边地区, 而且还要造福于相对较远的地方, 广场的最可惜的地方要数没能和章江一起来设计, 坐拥美好的江景, 但却被一条城市干道所分割, 使得广场与江景完全分隔, 使得黄金广场的本来好的地理位置, 却没有发挥出它本应的5.地面的铺装与绿化地面的铺装, 除了在主广场铺了大面积的硬地来满足大型活动的需要, 整个广场是采用草地与树木混植的手法, 使得整个广场绿意葱葱, 黄金广场划分成了动静两块区域, 且有一条主要的人工河贯穿其中, , 不同区域之间用道路连接。

我觉得设计师的设计手法是正确的, 但是当我第一次来黄金广场写生的时候, 我觉得这里实在是太热了, 第一由于巨大的广场没有一处可以乘凉的地方, 除非到广场的周围, 且场内的小路也是没有遮阳树的, 使得白天这里反倒成了一个消极空间, 我觉得这样太浪费了, 这么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太低了, 我们设计广场的最终目标是使得人们能够跨出家门去广场上散步闲聊, 享受着这难得的绿色空间。

《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游憩涉入相关研究》范文

《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游憩涉入相关研究》范文

《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游憩涉入相关研究》篇一一、引言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交通集散地,而是逐渐演变为集休闲、游憩、社交、文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广场的游憩涉入程度逐渐加深,对广场的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游憩涉入的相关研究,对于提升广场的空间品质和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概述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是指城市中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社交等活动的开放性空间。

其特点包括空间开放性、功能多样性、环境舒适性等。

广场的空间布局、设施配置、环境质量等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游憩涉入程度和游憩体验质量。

三、游憩涉入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游憩涉入是指人们在休闲游憩活动中对空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游憩涉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空间布局、环境质量、设施配置、文化背景、社会心理等。

其中,空间布局和环境质量是影响游憩涉入的重要因素。

四、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中游憩涉入的研究1. 空间布局与游憩涉入广场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形成多样的活动区域。

例如,设置休息区、娱乐区、景观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游憩需求。

同时,应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可达性,方便人们参与游憩活动。

研究表明,合理的空间布局能提高人们的游憩涉入程度和游憩体验质量。

2. 环境质量与游憩涉入广场的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环境、人工设施、文化氛围等方面。

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设施配置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能提高人们的游憩涉入程度和满意度。

因此,应注重广场的环境建设和维护,提高广场的环境质量。

3. 设施配置与游憩涉入广场的设施配置应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包括休息设施、娱乐设施、服务设施等。

休息设施如座椅、亭子等,能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娱乐设施如雕塑、喷泉等,能丰富广场的景观;服务设施如公厕、餐饮等,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总之,目前可达性的主要有以下涵义:①可达性含有时间、空间意义,即各点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交流、交通过程中克服阻力的难易程度。②也含有社会学、心理学等主观层面的意义[6, 15],即按人的意愿(爱好或需求等)产生的对某一区域的主观选择优先级[6]。③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群如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收入、身份地位、职业以及身体状况,对阻力的理解和感知不同[8],造成了基于居民特点的社会公平性研究难易定量化。④可达性具有社会和经济价值。如公园的可达性水平与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城市或区域吸引力以及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⑤可达性是一种测度方法。可以评价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获得或接近的目标对象的数量多少[8];能够测度运输网络中某一点交通便利度;可测度人们到达某目的地的机会或便利程度。
(1)本文将基于GIS技术综合评价武汉市公园广场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综合考虑了公园广场的规模和功能、交通网络、人口分布以及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等重要因素,能较客观准确的反映城市公园广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可为城市规划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公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公园可达性可反映城市公园服务范围的大小,这一指标对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衡量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
1.
1.
可达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理学、交通学等相关领域中,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可达性的理解不同[4-6]。其中被广泛应用的定义是利用指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或难易程度[6, 7],可用距离、时间、费用等指标衡量。相关学者指出广义的可达性包括5个方面,即可获得性、可进入性、可容纳性、可支付性和可接受性,其中可获得性和可进入性反映空间特征,称为空间可达性;可容纳性、可支付性和可接受性称为非空间可达性[8, 9]。随着相关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可达性不仅包括物理空间可达性,还要研究在时间维的匹配性,即时空可达性[10-12]。服务公平性即包括了空间可达性和可用性的含义,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可达性[13]。公园广场的可达性与公平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区位配置问题,这种空间配置是否能够让城市居民方便地和平等地享用城市公园广场的各项功能与服务[14]。

城市广场建设与规划研究

城市广场建设与规划研究

城市广场建设与规划研究城市广场是城市中心的核心地带,是人们社交互动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文化和文明的展示窗口。

城市广场的建设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实施有效的建设措施,可以让城市广场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展示和提升,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城市发展的加速。

一、城市广场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广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城市核心区域的社会功能,是城市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重要场所。

城市广场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也与社会和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广场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方向、人性化设计和持续发展等因素,以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对优美城市环境的追求。

二、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城市广场建设需要注重城市形象的体现和功能的提升,模糊的形式和功能会导致广场的无序化和管理混乱。

广场建设需要细致的规划设计、精细的材料选用和配色搭配,以及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科技应用,从而在美学和功能上实现双赢。

例如,要从交通、绿化、景观、照明、广场家具等角度全面规划,从而达到优化城市交通和交通环境、促进公共活动和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文化层次等效果。

三、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城市广场是公共活动场所,它的特点是开放性、广阔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城市广场的开放性是指广场作为公共空间需要足够的开放性,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进而推动城市和谐和社会进步;广阔性是指城市广场的面积需要足够大,能够容纳更多的人群和活动,进而提升城市文化活跃度;多样性是指城市广场应按照市民的需求,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涵盖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进而体现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实用性是指城市广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四、城市广场管理和维护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它的管理和维护关系到市民的健康和舒适。

城市广场的维护和管理需要注重定期检查和清洁、日常维护和修复,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有序的秩序,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交环境。

城市广场景观调研报告

城市广场景观调研报告

城市广场景观调研报告一、概述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和规划,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以改进城市广场的功能和吸引力。

调研报告将对目前城市广场景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

二、调研方法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1. 实地考察:对多个城市广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观察广场的布局、植被、照明、座椅等方面的设计以及人流情况等。

2. 网络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和社交媒体调查了解公众对城市广场景观的满意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

3. 专家访谈:访谈了城市规划专家、景观设计师以及广场管理者,了解他们对城市广场景观的看法和建议。

三、城市广场景观现状分析1. 广场布局不合理:部分城市广场的布局存在问题,如空间利用不合理、交通流动不畅等。

2. 缺乏绿化植被:部分城市广场绿化率较低,缺乏植被和绿色环境。

3. 照明不足或不合理:部分城市广场的照明设计不足,导致晚上安全性差或无夜间活动。

4. 座椅不足或不舒适:部分城市广场缺乏座椅供市民休息,或座椅设计不舒适。

5. 设施不完善:部分城市广场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如垃圾箱、公共厕所等不足。

四、改善措施和建议根据对城市广场调研的分析,提出以下改善措施和建议:1. 优化广场布局:通过增加休闲空间、设置交通引导设施等,优化城市广场的布局,提高利用效率。

2. 加强绿化:增加城市广场的绿化覆盖率,引入各种植物和花卉,创造更加宜人的环境。

3. 改善照明设计:设计合理的照明方案,确保广场的夜间安全性和吸引力,使人们愿意在夜晚停留和参与活动。

4. 提供舒适的座椅:增加合适的座椅供市民休息,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提高使用舒适度。

5. 完善公共设施:增加垃圾箱和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五、结论通过对城市广场景观的调研,我们认为优化广场布局、加强绿化、改善照明设计、提供舒适的座椅和完善公共设施等改善措施能够提高城市广场的吸引力和功能。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城市广场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休闲和交流空间,增加城市的人文魅力。

城市广场空间的分析与设计

城市广场空间的分析与设计
“关于外部空间,实际走走就很清楚,每20~ 25m,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或是材质的变化,或是 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 其单调……”
3、比例
D:H=1,即垂直视角为45º时,可看清实体的细部
D:H=2,即垂直视角为27º时,可看清实体的整体
D:H=3,即垂直视角为18º时,可看清实体整体及背景
一般比例为1~3较好
卡米洛·希特在总结欧洲广场设计的手法中提出, 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 建筑高度的两倍
(二)广场空间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1、四角敞开的广场空间 2、四角封闭的广场空间 3、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广场空间 4、由主要建筑物支配的广场空间
四角敞开的广场空间
四角封闭的广场空间
佛罗伦萨长老会议广场 0. 54
天津海河广场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巴黎协和广场
1. 26 4. 28
南昌“八一”广 场
郑州“二七”广 场
莫斯科红场
5. 0 北京天安门广场
面积/公顷 2. 9 6. 3 1. 6 5. 0 4. 0 30. 0
1、面积
人体尺度 vs 超大尺度
最多 3~5公顷
2、距离
0.9~2.4m;12m;24m;150m;1200m;……
(三)广场空间与道路的关系
• 1、道路引向、汇聚于广场 • 2、道路穿越广场 • 3、广场位于道路一侧
(四)广场的序列
• 广场空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的其他小空间、 道路、小巷、庭院等相连接。
• 广场的空间序列可划分为前导、发展、高潮、结 尾几个部分。
苏州工业园区世纪广场
城市广场空间的分析与设计
(一)广场空间的尺度——面积、距离、比例 (二)广场空间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三)广场空间与道路的关系 (四)广场的序列

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需要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许多城市的广场建设并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不合理、设施陈旧、管理混乱等。

因此,对广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广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为城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空间,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1.调研分析(1)市场调研:了解城市市民对广场的需求和期望,分析广场建设的市场潜力。

(2)竞争分析:分析周边广场的建设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术可行性分析(1)规划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规划要求,设计合理的广场布局和功能区域。

(2)设施建设:评估广场设施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确保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分析:评估广场建设的投资成本,预测未来的经济收益。

(2)盈利模式:设计合理的盈利模式,确保广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管理可行性分析(1)组织管理: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场建设和运营的高效有序。

(2)人员培训:培训广场管理人员,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定位: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广场。

2.项目规划:设计广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儿童游乐区等。

3.设施建设:更新广场的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的座椅、休息亭、儿童游乐设施等。

4.管理运营:建立专业的广场管理团队,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

五、预期效益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广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2.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丰富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3.增加城市形象: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广场,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六、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等因素可能影响广场的经营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摘要: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提供市民休闲、交流空间的功能,还在丰富城市景观、组织城市交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各地都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广场建设同时,却没有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系统的城市广场设计方法体系,导致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

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城市广场建设的热潮,由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着我们,使每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慢慢消失,城市与城市之间也越来越相似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场空间的探讨来寻找解决广场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广场;城市广场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地域特色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ity outdoors space, the city square not only providing the space where people can release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p1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the city landscape, organizing the city traffic and so on.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in China, lots of city squares is being constructing in many cities. But there is not a systematic city square design system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is why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square in China are disordered. Plaza, as a primary el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improving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the tide of constructing urban plazas and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our cities are impacted by western culture intensively, and more the same, which region culture difference vanished subtly, and they look like more on a serious problems day by day.Key words: square; City square space; City open space; Public Space;Region characteristics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等活动的“广”而“空”的场地。

“广场”一词的出现以及广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外部空间,在西方一直认为来自于古希腊的Agora一词,为“集中”之意。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广场的描述为“广场(Agora),古希腊城市作为市民活动与聚会的露天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与发展,作为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广场,也被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其中《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认为: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需要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1.1城市个性认知的淡化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与纪念性相伴随的简单、图式的空间意向已经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的问题。

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另一类广场的创作:由房屋建筑所围合,容纳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并往往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公共空间。

广场的个性被包裹于广场纪念性的表象当中,广场规划设计中的相互模仿,使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核心与城市地标的广场个性趋同,从功能到形式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市民对城市个性的认知。

1.2设计主体自由的丧失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他们直接把西方的设计符号系统,用于本土广场设计创作当中研究,甚至通过概念置换、影像化叙事等途径获得一种表面的视觉冲击力的满足。

然而,这种离开本土转向追寻西化,通过西化途径尝试中国广场规划设计的努力,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不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只是片面地接受了西方文化表层的物质层面的内容,着力于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体现现代化的特征,忽视了哲学层面上现代性的含义,放弃传统而选择西方化,用简单的具体代替复杂的抽象,用机械的物质转换代替深层的精神思索,最终使得中国的城市广场创作处于一种游牧状态。

1.3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

它强调了公众(市民)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和设计过程的参与,对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占用和意义表现方面产生的各种冲突,目标追寻及代表立场的有所不同而面临的诸多矛盾,都需要通过公众参与使得市民社会所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力量与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首的传统上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强制力量进行相互磋商和协调,以达到社会公平。

2空间与人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场空间的探讨来寻找解决广场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答案。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

“宜人所用”是对空间的功能和性质提出的要求,如空间场所是否能满足和容纳各种不同的行为活动,场所周边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建筑物是否适用等,属于空间物质层面;“宜人所感”则是对空间的精神和内涵提出的要求,强调给人以美好、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如环境是否赏心悦目,空间场所是否反映了城市地区特色,是否延续了历史文脉,从而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两个层次可以看出,“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空间首先因人的使用而有了存在的意义。

2.2 城市广场与人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及城市中人的追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衣食之需的人们不再局限于住宅内的方寸天地,而将目光投向户外,投向内容丰富多样的室外活动空间。

从而,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

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

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视觉秋序分析视觉秩序(Visual order)分析是一种历史悠久、为受美学教育并习惯于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城市的拌筑师们所奉行的方法。

西特认为:整个城市规划设计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的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经他的呼吁倡导,这一城市设计分析方法重新引人注意,并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

众所周知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及广场设计历史122年,几代艺术大师前赴后继,终于铸就今日之辉煌。

总的说来,这一分析途径基本上属学院派,其优点是注重城市空间和体验的艺术质量,而这是任何一个城市的设计建设都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研究的重要方面:缺点是一维化的视野,只看到形体秩序,而掩盖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丰富内涵和活力,特别是社会、历史、文化诸方面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现在这一途径往往与其他分析途径结合运用。

(2)图底分析如果把建筑作为实体覆盖在开敞的城市空间中加以研究,可看到任何城市的形体都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是背景,简称“图底分析”。

这一分析方法始于18世纪罗马城市之诺利地图。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这种方法实际是想通过加减或变更格局的形体几何学来把握空间的种种联系,并在城市某一区域内澄清城市空间结构。

“图底分析”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概括的说,理论的核心就是对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的驾驭,如果实体与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形成并被体验感受到,那这种空间网络就是成功的。

(3)关联藕合分析关联藕合分析理论分析的客体是城市诸要素之间联系的“线”(这些线有交通线、线型公共空间和视线,如交通干道、人行道、序列空间和视廊等),这一分析途径旨在组织一种联系或网络,从而为有序的空间建立一个结构,但重点是循环流线的图式而不是空间格局,认为运动系统和基础设施对驾驭外部空间格局有先决作用。

(4)场所分析场所分析是根据实体空问的人文特色进行设计,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城市空问的研究中。

“场所就是有特殊风格的空问”。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有规律的。

建筑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环境设计理论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更充实、提高了建筑环境设计理论,使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舒适化程度有很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