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设计

合集下载

广场设计方案

广场设计方案
3.生态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绿化覆盖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可持续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提高广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设计方案
1.总体规划
广场总体布局分为入口景观区、市民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生态景观区、公共服务区五个部分。
(1)入口景观区:以主题雕塑为核心,打造广场标志性景观,设置导视系统,引导市民和游客参观游览。
(2)市民休闲区:布局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市民休闲、健身、交流需求。
(3)文化活动区:通过地面铺装、景观小品、主题雕塑等元素,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4)生态景观区:种植多样植物,打造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提高生态效益。
(5)公共服务区:设置服务中心、公厕等设施,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5.积极开展市民参与活动,广泛征求民意,优化设计方案。
五、总结
本方案立足于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充分挖掘广场的潜力,力求打造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城市广场。在遵循合法合规原则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设计理念,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休闲活动空间。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2)公共设施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注重舒适性和美观性。
(3)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和维护的材料,提高公共设施品质。
四、实施策略
1.加强项目策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等。
2.完善项目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3.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4.建立健全广场管理制度,保障广场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城市精神。
3.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4.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广场使用效率。

广场设计_图文

广场设计_图文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五 城市广场活动设计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五 城市广场活动设计
5活动的参与 人在广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检验广场环境质量的一个
重要标准。
第三课 广场的客体要素设计
一 广场的水景设计 1广场的水景的作用与特征 a水的可塑性和形
状b水的音响 2广场水景设计类型a广场静水设计b广场落水
广场设计_图文.ppt
第一课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既是创造一个实质的空间环境,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他 既要考虑到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更重要考虑到人的精神需要。现代广 场设计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功能和环境)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广场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场的布局 2、广场的构思 3、广场的功能 a广场设计根据广场的类型,确定广场的有无何面积大小,即要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二 城市广场的形态设计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二 城市广场的形态设计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三 城市广场的空间限定与围合
广场的 空间限定与围合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三 城市广场的空间限定与围合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三 城市广场的空间限定与围合
广场的空间效果与道路的关系密不可分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d图纸的绘制 1技术图纸绘制:总平面图、主要景点剖面
图、立面图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2效果图的绘制:总体鸟瞰图、局部景点效果图。
3排版及后期文本制作设计版面、汇报文本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一、集会广场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民间传统节日等活动。

这类广场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和设施。

集会广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

这类性质的广场,也是政治集会、政府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

如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兰州市中心广场等。

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游行检阅、群众集会、节日联欢的规模和其他设置用地需要,同时要注意合理地布置广场与相接道路的交通路线,以保证人群、车辆的安全、迅速汇集与疏散。

集会广场中还包括宗教广场,它一般在教堂、寺庙及礼堂前举行宗教庆典、集会、游行。

宗教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平台、台阶敞廊。

历史上宗教广场有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

而现代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到市政广场和娱乐性广场的作用。

集会广场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部位,因此在广场设计时,都要与周围的建筑布局协调,无论平面立面、透视感觉、空间组织、色彩和形体对比等,都应起到相互烘托相互辉映的作用,反映出中心广场非常壮丽的景观。

常用的广场几何图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组合。

不论哪一种形状,其比例应协调,对于长与宽比例大于3倍的广场,无论从交通组织、建筑布局、艺术造型和绿地设计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因此,一般长宽比例以4:3、3:2、2:1为宜。

同样,广场的宽度与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一般以3-6倍为宜。

广场及其相接道路的交通组织甚为重要。

为了避免主干线上的交通对广场的干扰,在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必须禁止快速干道和主干道上过境交通穿越广场。

有时,为了安全、整齐,应规定不允许载重汽车出入广场。

广场内应设有灯杆照明、绿化花坛等,起到点缀、美化广场以及组织内外交通的作用。

另外,在广场横断面设计中,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坡度,以使场地平坦。

广场中心一般不设置绿地,多为水泥铺设,但在节日又不举行集会时可布置活动花卉、盆花摆放等,以创造节日新鲜、繁荣的欢乐气氛。

城市公园休闲广场设计规范要求的多样化空间布局

城市公园休闲广场设计规范要求的多样化空间布局

城市公园休闲广场设计规范要求的多样化空间布局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公园作为绿地和休闲场所的代表性存在,被赋予了愈发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公园中的休闲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其设计规范要求的多样化空间布局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休闲广场设计规范要求中多样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一、多样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城市公园休闲广场作为人们集会、娱乐和放松的场所,其空间布局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创造出更加富有活力和互动性的环境。

具体来说,多样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选择:人们对于休闲活动的需求各异,有的喜欢打羽毛球,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聚会。

因此,在休闲广场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选择。

可以设置多个功能区,比如体育活动区、文艺表演区、亲子游乐区等,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参与的活动。

2. 创造互动交流的空间环境:城市公园休闲广场是人们互相交流、社交的重要场所。

为了促进与他人的互动,空间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可视性和可接触性。

例如,在座椅设置上,可以采用弧形布局,适当增加座椅之间的距离,以方便人们交流;在活动区域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区域,使得人们可以便利地参与到各种团体活动中。

3. 营造宜人的空间氛围:城市公园休闲广场作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场所,其空间布局应当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这意味着在休闲广场的设计上,应注重景观的设置与绿化的植被。

例如,可以在广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设置一些水池喷泉等装饰物,以增加广场的美观度和舒适感。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的设计建议1. 体育活动区:对于喜欢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设计人员可以设置多功能体育场地,如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以满足不同体育运动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健身器材供人们进行户外健身活动。

2. 文艺表演区:城市公园休闲广场也是文艺表演的主要场所之一。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广场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

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

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

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

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

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

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

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

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

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

节日时,可点缀花卉。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和城市街道绿地,公园,开放的城市自然风貌(山、川、湖、海等)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广场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永久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有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二.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特点(1)按广场的功能性质不同分类:1.市政广场:修建在市政府和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市政府与市民定期对话和组织集会活动的场所。

例如:上海人民广场、泰安市政广场。

2.纪念广场:为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城市中修建主要用于纪念某些人或某一件事件的广场。

例如:武汉首义广场、遵义老城纪念广场、董必武纪念广场。

3.交通广场:交通的链接枢纽,起交通、集散、联系、过渡及停车作用;并有合理的交通组织。

例如:广州珠海广场、天津火车站广场、南昌火车站广场、南京新街口广场。

4.休闲广场:供市民休息、娱乐、游玩、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布置台阶、座椅供人们休息,设置花坛、雕塑、喷泉、水池及其它城市小品供人们观赏。

) 5.文化广场:有明确的主题,为了展示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历史,经过深入挖掘整理,以多种形式在广场上集中表现。

例如:孝感人民广场、下沉淀文化广场。

6.古迹广场:结合该城市的遗存古籍保护和利用而设计的城市广场,代表一个城市的古老文明程度。

例如:南京汉中门广场。

7.宗教广场:供信徒、游客集散、交流信息的广场空间。

(表现宗教文化氛围和宗教建筑美,通常有明显的轴线关系,景物是对称布局,广场上的小品以宗教相关的饰物为主。

)例如:大昭寺广场。

8.商业广场:用于集市贸易和购物的广场。

(2)城市广场的特点1.性质上的公共性:现代城市广场作为现代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具有公共性的特点。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不仅是集中活动、交流的场所,也是展示城市风貌与文化内涵的窗口。

景观设计在城市广场的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景观设计案例,探讨城市广场设计的要点与关键因素。

案例一:时代广场时代广场位于某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市中心地带,作为城市的地标之一,广场的设计旨在营造现代化与文化高雅相结合的氛围。

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大面积的水景,将城市的节奏与水的柔和结合起来。

水景中配备了音乐喷泉设施,每天晚上都会上演精彩的水舞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与市民前来观赏。

在广场的硬质铺装上,设计师刻意选择了高品质的花岗岩石材,既能承载大量步行者和轿车的压力,又能提升广场的整体质感。

此外,周边的绿化植物与景观灯光的布置也使得广场显得生机盎然,尤其在夜晚,绿意与光影交相辉映,营造出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

案例二:历史广场历史广场位于城市的古镇区域,广场周边环境富有历史文化底蕴。

设计师在广场设计中注重保留历史建筑与文化景观。

他们将广场划分为区域,每个区域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广场中央,设计师保留了一座历史建筑,将其修缮后作为景观的焦点。

除了保留历史建筑外,设计师还在广场周边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灌木,再配以石头铺装和石材形成的小道,营造出浓厚的古镇氛围。

广场上还设置了休闲座椅和亭子等设施,供游客停留、休息,沉浸在历史风情之中。

案例三:生态广场生态广场位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区,设计目标是通过景观塑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设计师充分利用广场的自然条件,如光照、水源与丘陵地形等,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

广场的水系被精心规划,形成了多条流水和小湖泊,汇集着来自周围山脉的雨水。

水系中布置了多个湿地区域,以净化水质并提供鸟类和植物栖息地。

广场设置了生态花坛、花草小道和观景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几个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功能性与美观性,还要与周围环境特点相结合,以及符合功能需求。

城市广场多功能化的亚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多功能化的亚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多功能化的亚空间景观设计作者:耿苒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2期摘要:现代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景观场所,为提高广场的空间使用率并满足其多功能的使用需求,亚空间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广场中更能满足使用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本文以福州仓山万达广场金街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广场亚空间不同景观元素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广场;亚空间;景观设计;万达广场;金街一前言随着中国大面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广场的发展被看作是对城市不同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的设计,是满足人们活动的焦点。

因此,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节点。

然而,当代中国城市广场的设计却走上了“城市化妆运动”的设计轨道,从满足人们生活、交往、休憩的设计需要转向了对形式设计的追求,如大面积形式化的铺砖,较少的绿化及休息设施以及界线分明的边界处理等,为城市广场的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大型广场的使用率,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亚空间来处理。

广场的亚空间可运用各种景观设计元素,营造出一个满足多种使用功能的高品质的城市广场局部空间给人提供观察、联系与交往的平台。

二城市广场亚空间的景观元素设计方法-以福州仓山万达广场金街景观设计为例正如城市的发展是对其广场、公园、住宅等功能方面分区设计的细化,亚空间就是对城市广场功能分区设计的细化,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对广场空间进行限定,增加使用者的广场停留时间,提高空间层次。

在大型室外空间中,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是人们逗留的首选场所,对于大型城市广场来说亚空间有利于设计更合理的空间划分以及人性化的空间。

城市广场亚空间景观元素设计手法包括对广场的空间尺度的把握、休息设施、丰富种植、夜景照明、铺装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在设计时采用适宜的手段与措施,有效的整合亚空间在广场中的使用功能与整体和个体的关系。

福州仓山万达广场位于仓山浦上大道以北,金榕南路以西,金洲路以东,其景观设计中共分为大商业部分、滨河部分和住宅部分的景观设计,其中大商业金街的设计是整体仓山万达广场设计中面积较小围合性较强的亚空间商业景观,比起大商业广场的人来人往,人们更乐于在此放松,休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设计
摘要:空间环境是城市广场的重要元素,它的质量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心理和行为,更对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造成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文以沈阳的几个广场为例说明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环境设计。

关键词:城市广场空间环境
广场的定义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场所,更是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的重要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所以广场的空间环境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广场空间的尺度分析
城市广场的尺度的处理是否得当,是城市广场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广场空间的尺度对人的感情、行为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广场周围建筑的高度与距离的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

如建筑的高度为H,观者与建筑的距离为D,在D与H的比值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觉效应。

当D:H=1时,即垂直视角为45°时,一般可以看清实体的细部;当D:H=2时,即垂直视角为27°时,观者可以看清建筑的整体;当D:H=3时,即垂直视角为18°时,观者可以看清建筑的整体及背景。

由此,当人站在广场中时,可以由于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之间的尺度关系而产生相应的空间效果和心理反应。

右图为万达新天地广场,它的两个直角边距离为150m和120m左右,而周围的建筑有100m左右,D和H的比值的1和2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广场。

这样的广场使人有一种既内聚、安定又不致于压抑的感觉。

产生一种向心的空间,而又不致于产生排斥、离散的感觉。

如果广场的尺度在大一点,空间就会排斥、离散,不够封闭。

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要求一种内聚、安定、亲切的环境,所以历史上许多好的城市广场空间D与H的比值在1—3之间。

二.广场空间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老子曰:“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里所说的“无”便是指空间,它是由土形成的。

如果把老子的话加以引伸,那么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形成的。

如果把天花板去掉,我们就得到了由地板和墙壁两个要素限定的“没有屋顶的建筑”——外部空间。

城市广场空间就是属于这种外部空间,它主要是由建筑和地面所围合而成。

万达新天地广场的空间形式在广场中是比较常见的,它一侧为城市道路,是开敞的,其余两侧均由建筑所围成。

当人从道路向广场看时,广场有很好的空间封闭感,与道路相对的建筑常作为主体建筑,是人们视线的焦点,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当人进入广场时,又看到道路上来往的人流和车流,给广场增添了动感与活力。

为了提高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常在广场与道路相邻的一侧,布置绿化、喷泉、座椅、花坛等分隔空间,这样,广场由建筑和各种小品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空间。

三.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可以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感觉,这是由人的视觉规律所决定的。

人们使用处于统一水平位置的双眼观看,其视野是一个不规则的圆锥形,水平视野比垂直视野要大很多,向下的视野比向上的视野要大得多。

而且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向上的视野更为减少,人们总是注视着眼前的地面、人和物以及建筑底部。

所以广场地面铺装设计以及地面上的一切建筑小品设计都非常重要。

某一标准图案的重复使用,有时可以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其中网格的图案是最简单的使用,这种铺装设计虽然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在面积较大的广场中亦会产生单调感。

这时可以适当插入其他图案,或用较小的重复图案在组织较大的图案,使铺装图案较为丰富些。

如果把整个广场做一个整体来进行整体型图案设计,将取得较大的艺术效果,并易于统一广场的各要素和广场空间感的取得。

简单的图案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人停止对其进行观赏。

因此,广场图案应该多样化一些,给人以更大的美感。

同时,追求过多的图案也是不可取的,会使人眼花缭乱而产生视觉疲惫,降低了注意与兴趣。

合理选择和组合铺装材料也是保证广场地面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泛指花坛、廊架、座椅、街灯、垃圾桶、指示牌、雕塑等种类繁多的小建筑。

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识别、依靠、洁净等物质功能;另一方面它具有点缀、烘托、活跃环境气氛的精神功能。

如处理得当,可起到画龙点睛和点题入境的作用。

建筑小品设计,首先应与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在选题、造型、位置、尺度、色彩上均要纳入广场环境的设计范围。

既要以广场为依托,又要有鲜明的形象,能从背景中突出;其次,小品应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不必追求庄重、严谨、对称的格调,可以寓乐于形,使人感到轻松、自然、愉快。

在广场空间环境中的众多建筑小品中,街灯和雕塑所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

现代生活在伴随着快节奏,高效率的同时,人们的业余活动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

城市的夜生活较以前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设计时除了昼间景观也很重要,
特别是广场空间的夜间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街灯的存在不仅使市民可在夜间进行活动,不仅有防止事故或犯罪的效果,并且是形成广场夜景乃至城市夜景的重要元素。

在夜间,必须考虑到街灯的发光部的形态,以及多个街灯形成的连续景观,在白天则必须考虑街灯的底座部分形态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对比关系。

五.绿化
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空间之一,它使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大自然,拥护大自然,以补偿社会对环境的伤害,以强调环境对人的养成作用。

绿化具有自然生长的姿态和色彩,进过人工修整的树形更具人文色彩,无论从生态角度、经济价值、艺术效果和功能涵义等方面,都应列入广场空间要素的首位。

作为软质景观,绿化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

在广场空间处理上,绿化可以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和空间感,反衬出建筑的体量和及其在空间的位置。

树木本身还有遮阴及引导的作用。

树木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也是制造广场空间的一种景观元素。

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利用纯几何形或自然形作为点景景观元素,既可体现其阴柔之美,又可以保持树丛的整体性。

绿化景观能减少噪音及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还可以利用绿化对空间进行分割,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场作为体现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节点,已成为政府、市民、规划师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建设广场的热潮,这表明人们认识到广场在改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甚至在改变人们生活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今城市广场建设暴露出不少缺陷,如“大而无当”、“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等。

我们应该意识到广场是为人服务的,广场空间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广场空间各功能的规划是首先应该考虑的。

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我们要从本土的特色出发,多挖掘本土文化,并将其渗透在设计中。

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避免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可言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