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设备设计讲座_第十六讲_增强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粘度大的解决方法

混凝土粘度大的解决方法
混凝土粘度大一般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流动不畅,水泥石料难以混合,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这种情况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解决混凝土粘度大问题的方法:
1.调整水灰比。
水灰比是指水和水泥的比例,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来降低混凝土的粘度。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粘度越大。
2.加入减粘剂。
减粘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黏度,使其更易于流动。
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减粘剂,选择合适的减粘剂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粘度大的问题。
3.增加混凝土拌合时间。
混凝土的拌合时间越长,水泥和石料的混合程度越好,粘度也会相应降低。
但是需要注意,过长的拌合时间会导致混凝土失去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
有些情况下,混凝土粘度大可能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时,可以采用水喷淋或覆盖湿毛巾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粘度的问题。
总之,解决混凝土粘度大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从水灰比、减粘剂、混凝土拌合时间、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1 -。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施工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养护技术中存在问题,这几个方面。
请看下文详细分析。
01组成材料和配合比(1)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2)骨料的选择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鉴于此,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碎石混凝土。
在水灰比低于0.4的条件下,卵石混凝土与碎石混凝土在强度上往往呈现明显的差异。
另外,选择骨料时还须注意骨料最大粒径。
(3)外加剂与掺合料将适量的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能够提高混凝早强和高强性能。
掺有早强剂的混凝土往往早期强度较好;拌和混合料时掺适量减水剂,可减少掺水量。
当水灰比较低时,可确保混凝土成型良好,并且可得到较高的28d强度。
掺合料能够提高水泥石密实性,增大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度,使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所提高。
因此,若想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性能,可在拌和混合料时考虑添加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
02养护条件浇筑后的混凝土主要依靠水泥水化作用而逐渐凝结硬化。
一般来讲,只有温湿度条件达到一定标准时,水泥才能水化。
鉴于此,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按施工要求加强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快速硬化,提高强度。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比较大。
在正常养护的条件下,龄期越长,越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形成。
养护初期7~14天内,混凝土强度明显提高,14天后强度的形成速度渐缓,28天时强度达标。
浅谈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机理及性能提高方法

一
素
新老 混凝土 之间 的 良好 粘结 是混凝 土修 补成功 的关键所在 , 粘结界面受 力复杂 , 影响粘 结 性 的 因素 很 多,一 般 可 归 为 以下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a .结合面处理方 法; b 补材料的选择和应 .修 用;. c 粘结剂 的选择和使 用;. d老混凝土基层 的质 量.. 补混凝 土的养护条 件;修补结 构所处使 e 新 f . 用环境。 2 提 高 新 老 混 凝 土 粘 结 性 能 的 方 法 21 结 合 面 的 处 理 。
混凝土梁的增强加固方法

混凝土梁的增强加固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它的受力性能有限,特别是在承受剪力和弯曲力时容易出现裂缝和破坏。
为了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加固。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梁的增强加固方法,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梁的加固方法1.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加固法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纤维材料。
在混凝土梁加固中,使用CFRP 片或带进行缠绕,可以起到增强混凝土强度和刚度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清理表面:首先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去除污垢和松散的混凝土,以便于CFRP片或带的粘接。
(2)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包括打磨、喷砂和化学处理等,以提高CFRP片或带与混凝土的附着力。
(3)粘接CFRP片或带:将CFRP片或带按照设计要求缠绕在混凝土梁上,并使用特殊的粘合剂将其与混凝土表面粘合。
(4)固化CFRP片或带:待CFRP片或带粘合剂固化后,即可起到增强混凝土梁的效果。
2.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加固法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也是一种增强材料。
与CFRP相比,GFRP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
具体方法如下:(1)清理表面:同样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去除污垢和松散的混凝土。
(2)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与CFRP相同。
(3)粘接GFRP片或带:将GFRP片或带按照设计要求缠绕在混凝土梁上,并使用特殊的粘合剂将其与混凝土表面粘合。
(4)固化GFRP片或带:待GFRP片或带粘合剂固化后,即可起到增强混凝土梁的效果。
3. 钢板加固法钢板加固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它可以通过在混凝土梁上焊接或螺栓连接钢板,来增强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刚度。
具体方法如下:(1)清理表面:同样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去除污垢和松散的混凝土。
(2)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与CFRP和GFRP相同。
混凝土粘结强度的提高方法

混凝土粘结强度的提高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其中,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决定了混凝土与钢筋、预应力钢束之间的粘结性能,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和裂缝控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是混凝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二、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其强度和粘结性能。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中可能存在过多的孔隙和空隙,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粘结强度;反之,如果配合比过于紧凑,则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降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2.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品质: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的种类和品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水泥的品种、品质和掺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粘结性能;骨料的形状、质量和分布等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粘结强度。
3.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对其强度和粘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护时间和养护温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4.钢筋的种类和附着长度:钢筋的种类和附着长度对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也有影响。
通常情况下,粗钢筋的粘结强度优于细钢筋,而钢筋的附着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5.界面处理方法: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界面处理方法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通常情况下,采用机械锚固、化学锚固、电化学锚固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强度。
三、混凝土粘结强度的提高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混凝土粘结强度的提高方法。
1.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其强度和粘结性能。
因此,在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粘结强度。
混凝土结构加固界面粘连技术

混凝土结构加固界面粘连技术探析摘要:在对混凝土结构加固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加固界面粘连的工作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化学植筋方法引入到加固界面的粘连处理中,提出了改进的加大截面加固法,并对其设计原则及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以期在工程应用中取得较佳效果。
关键词:新旧混凝土界面改进的加大截面法化学植筋混凝土材料因其强度高、可塑性强、经济、耐久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军事、交通等工程建设当中。
可以这样说,混凝土结构已成为构筑现代文明大厦的奠基石。
但是由于混凝土的腐蚀、截面受损、碳化等病害严重威胁着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必须对新旧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中,加固界面的粘连方式和粘连受力性能对新旧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工作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探索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连机理、工作性能,建立较为完善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对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连工艺进行改进,能更好地推动现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加固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界面受力比较复杂,影响其粘结性能的因素非常多,概括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1.1界面的处理我们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补强:①表面处理;②涂粘结剂或浇粘结层;③浇筑新混凝土;④养护。
其中对旧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所谓表面处理,即去除旧混凝土表面所有附着的、松动的和已损坏的砂浆、骨料及其它杂物杂质,使坚固的部分骨料露出表面,形成一个粗糙的表面以提高界面粘结性能。
一般而言,粗糙度越大,界面粘连强度越高。
1.2加固补强材料的合理选择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补强而言,不仅要求新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连性能,也要求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热膨胀系数接近于原混凝土,进一步要求新混凝土具有与原混凝土相等或者更高的强度及耐久性能。
因此,应选择那种具有低收缩、高强度、高密实度和低孔隙率等特点的加固补强材料。
1.3旧混凝土基层的质量情况旧混凝土中基层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密实程度、受化学介质腐蚀程度等都会影响新旧混凝土界面粘性。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凝固剂的数量和特性,以及它的流动特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1. 使用高品质的凝固剂:使用优质的凝固剂可以更有效地固化混凝土,从而提高其强度;
2.调整水混合比:减少水比可以减少水泥的溶解度并增加混凝土的硬度;
3.使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优质的沥青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替代普通混凝土;
4.使用粉煤灰或石灰:这类物质可以增强混凝土的立料力和密实程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5.合理搅拌:正确的搅拌技术定义了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因此应该采用适当的搅拌方式;
6.确保充足的压实: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有足够的压实,以减少混凝土孔隙的大小。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增强措施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增强措施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的原理,并介绍增强粘结性能的常见措施。
一、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机制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机制实现的。
物理机制是指混凝土与钢筋表面微观形貌的相互咬合,形成摩擦力和锚固力。
化学机制则是指混凝土中水化产物与钢筋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钝化层,增强粘结强度。
在混凝土中,钢筋的侧向支撑力和粘结力是实现力传递的关键因素。
钢筋侧向支撑力是指混凝土通过侧向约束钢筋,使其不易产生侧向位移。
粘结力则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摩擦力和锚固力,主要由一下几个因素影响:混凝土的品种和强度、钢筋的表面形态、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界面特性等。
二、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的措施为了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表面预处理混凝土浇筑前可以对钢筋表面进行预处理,例如喷砂处理或喷涂粘结剂。
这样可以增加钢筋表面的粗糙度,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咬合力和摩擦力,从而增强粘结性能。
2. 添加粘结剂在混凝土配制中添加粘结剂,如聚合物粉末、秸秆灰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这些粘结剂能够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牢固的粘结界面。
3. 钢筋加工处理钢筋的表面可以进行加工处理,如热轧、冷轧、酸洗等。
这样可以改善钢筋表面的形态,增加粘结面积,提高粘结强度。
4. 增加粘结面积在设计时可以增加钢筋的直径或者使用多股钢筋。
这样可以增加粘结面积,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5.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配合比过水或强度过高都会对粘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6. 良好的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工艺要求,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接触,避免气孔、缺陷等因素影响粘结性能。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机械
S pe cia l S e mina r
专
搅拌设备设计讲座(第十六讲)
题
讲
增强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措施 *
座
!!!!!"
!!!!!"
长安大学 冯忠绪 王卫中 张晓波 江建卫
!!!!!!!!!!!!!!!!!!!!!!!!!!!!!!!!!"
摘 要: 界面是混凝土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提出用振动搅拌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 来 增 强 混 凝 土 的 界 面 强 度 。 介 绍 振 动 搅 拌 和 二 次 投 料 搅 拌 工 艺 的 机 理 、试 验 装 置 及 其 试 验 结果。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证明, 这两种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及其他性质的有 效途径。
结果表明: 采用先拌砂浆法搅拌 40 s 的混凝土 强度比传统工艺搅拌 40 s、50 s、68 s 时分别提高了 24%、 强 度 比 传 统 工 艺 搅 拌 50 s、68 s 时 分 别 提 高 了 16.8%、4.4%。
实际使用中, 先拌砂浆法和水泥裹石法适用的 搅拌机型不同。先拌砂浆法宜于采用转速可自动调 节的双卧轴搅拌机来实现。搅拌速度可根据负荷变 化调节, 节省能耗。缺点是高速搅拌砂浆时易出现甩 浆、粘锅; 而水泥裹石法宜于采用复式搅拌机, 两台 搅拌机可同时搅拌不同骨料, 搅拌时间的重叠使搅 拌周期大大缩短, 效率提高。缺点是结构复杂。针对 目前市场上普通双卧轴搅拌机 普遍采用机械传动 只能实现单速搅拌的特点, 笔者提出了新的方案, 即 在保证不出现甩料、粘锅的前提下使两次搅拌的速 度保持相同, 且高于传统搅拌速度。表 4 为采用先拌
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 一次搅拌工艺固然简单, 但 顺序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的影响, 综合提高混凝
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且无法平衡界面过渡区的强 土性能的工艺方法。实现该工艺的主要途径见图 4
度梯度现象。
所列。
二次投料搅拌工艺, 是指在考虑混凝土中各物
图 4 二次土搅拌工艺流程
二次搅拌工艺通过先搅拌水泥浆( 或水泥砂浆) 促使其水泥颗料的分散来提高水化程度的同时, 使 过渡区浆体的水灰比在骨料之间以距离骨料表面的 距离为自变量有规律变化,如图 5 所示, 使其硬化后 强度产生与传统工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固有的强度 梯度相反的一个趋势, 界面过渡区弱, 增强之; 水泥 浆体本体强, 稍减弱之, 最终实现微观与宏观的均 匀。二次搅拌工艺还可以减少水泥颗粒的团聚现象, 改善水泥颗料的分散性, 提高水化程度。另外, 二次 搅拌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自由水分向骨料界面 集中的通道, 改善混凝土界面区的水化产物分布形 态, 综合地提高了混凝土各项性能[5]。
f 27.48 26.33 21.21
CV 0.025 8 0.015 2 0.041 7
砂浆法时单速二次搅拌、双速二次搅拌与传统搅拌 的对比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 单速二次搅拌 30 s 的混凝土强度比 双速二次搅拌 40 s 和传统工艺搅拌 40 s 时 分 别 提 高 4.4% 、29.6% 。另外, 从抗压强度的测试情况来
看, 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制备的混凝土试块的破坏一 般是水泥石与粗骨料整体的粉碎性破坏, 或者是骨 料贯穿性破坏, 如图 7。说明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 结强度得到了改善, 混凝土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 64 —
( a) 传统工艺
( b) 二次搅拌工艺 图 7 混凝土界面破坏
第 39 卷 2008 年 6 月
— 63 —
S pe cia l S e mina r
专 题 讲 座
工程机械
第 39 卷 2008 年 6 月
工艺方法
先拌砂浆法 水泥裹砂法 先拌水泥净浆法 水泥裹石法 传统搅拌 40 s 传统搅拌 50 s 传统搅拌 68 s
图 6 搅拌机主体结构图 表 3 不同投料方案横向对比试验结果
破坏力 /kN
工程机械
S pe cia l S e mina r
讲
颗粒相对减少, 导致水泥不能充分水化, 降低了混凝
座
土的强度。法、美和俄等国学者研究表明, 在距骨料
表 面 约 10 !m 以 内 的 界 面 过 渡 区 确 实 存 在 着 强 度 梯度, 如图 3 所示。在这一范围内, 显微硬度呈现很
图 3 混凝土结构
大的差异, 水泥浆体本体较强, 而过渡区成为混凝土 料相互均匀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物料投料、搅拌
604.80 594.61 584.43 26.88
26.43
25.97 0.452 7
483.75 455.00 493.21 21.50
20.22
21.92 0.884 4
517.49 488.96 520.31 23.00
21.73
23.12 0.770 8
533.63 573.98 600.50 23.72
湿拌 30 s。 ( 3) 关闭振动机构仅普通强制搅拌, 干拌 8 s,
湿拌 1 min。 ( 4) 同类型的普通搅拌机( JW50 型) 强制搅拌,
干拌 8 s, 湿拌 1 min。 试验结果见图 2 和表 2[4]。试验证明, 采用振动搅
拌强化搅拌过程, 当混凝土级配和水泥用量不变时,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 20%~35%, 离差系数大大减 小; 当混凝土强度不变时, 大约可节约水泥百分之二 十; 另外, 搅拌时间还可缩短近一半, 生产效率也明 显提高。
搅拌 条件 ( 1) ( 2) ( 3) ( 4)
— 62 —
搅拌时间 /s 38 38 68 68
表 2 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结果
混凝土拌和物匀质性
7d 硬化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
!M / %
"G / %
f / MPa
" / MPa
CV
0.35
1.58
17.96
0.64
0.036
0.34
1.52
振动强度 D
21.32
D=A!2/g
型号
Y90L- 4
振动电机
功率
kW
1.5
转速
r/min
1 400
型号
XLD3- 29- 1.1
直联电机
功率
kW
1.1
减速器
减速比
29
输出转速
r/min
48
的搅拌条件如下: ( 1) 振动搅拌, 干拌 8 s, 湿拌 30 s。 ( 2) 减少水泥用量 20%时振动搅拌, 干拌 8 s,
为了比较振动搅拌与普通强制搅拌对改善混凝 土的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 在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时 间、试验方法等相同, 而搅拌条件不同的情况下, 通 过测定 混 凝 土 拌 和 物 砂 浆 密 度 的 相 对 误 差 !M、粗 骨料质量的相对误差 "G[2],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平均 值 f , 强度的标准差 ! 或离差系数 CV[3]来比较。不同
( a) 二次搅拌工艺 ( b) 传统工艺 图 5 过渡区水灰比变化
在二次搅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重点对图 4 列出的工艺流程中的前 4 种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 [6], 为此设计了一台双卧轴试验样机, 如图 6 所示。利 用试验样机, 对 4 种工艺方案分别进行参数优化的 正交试验。在对不同投料方案优化参数基础上, 又进 一步进行了横向对比试验, 结果如表 3 所示。
图 1 为课题组研制的周期式振动搅拌机结构简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678026)
1.搅拌叶片驱动机构 2.激振器驱动轴 3.进料口 4.搅拌筒 5. 搅拌叶片 6.深度激振器 7.出料口
图 1 立轴式振动搅拌机结构示意图
图, 表 1 为试验样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它由搅拌叶片 驱动机构 1、激振器驱动轴 2、进料口 3、搅拌筒 4、搅 拌叶片 5、深度激振器 6 和出料口 7 等组成。当机构 1 驱动搅拌叶片 5 旋转时, 将物料推向位于搅拌室 中心的激振器壳体 , 它 的 最 大 振 动 强 度 在 20 g 左 右, 壳体四周混合料的黏性受振动作用而下跌, 为高 效节能地拌匀混合料创造了条件。在振动作用下, 不 断推向激振器壳体的物料形成了循环, 使物料的对 流运动和扩散运动都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完成, 在 较短的时间内可拌出均匀而致密的混凝土。
28d 抗压强度 /MPa
1
2
3
1
2
3
!
582.16 595.74 599.14 25.87
26.48
26.63 0.399 2
608.19 595.74 568.58 27.03
26.48
25.27 0.900 2
553.23 575.13 542.85 24.59
25.56
24.13 0.732 4
!!!!!!!!!!!!!!!!!!!!!!!!!!!!!!!!!"
关键词: 混凝土 界面粘结强度 振动搅拌 二次投料工艺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按设计配合 比, 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到的一种人造石材。其中 水和水泥组成水泥浆, 硬化后称为水泥石, 占混凝土 总体积的 20%~30%, 起胶凝作用; 砂、石起骨架填 充 作 用 , 故 称 为 骨 料 , 占 混 凝 土 总 体 积 的 70%~ 80%, 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 在混凝 土中还含有少量气孔。就混凝土的强度而言, 由于骨 料的强度一般均高于水泥石的强度, 因而普通混凝 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强度和界面粘结强度 ( 或界面过渡层的强度) , 而界面粘结强度又取决于 骨料的表面状况、凝结硬化条件及混凝土拌和物的 泌水性等。研究证明, 界面是混凝土结构中最为薄弱 的环节[1]。因此, 改善界面过渡层的结构或界面粘结 强度是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其他性质的重要途径。本 文将介绍笔者及课题组通过强化搅拌过程或搅拌工 艺来增强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部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