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门诊对196例初治肺结核病例心理疏导治疗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治疗体会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治疗体会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治疗体会
常慧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4
【摘要】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传染科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4种或以上抗结核药物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上述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细菌学转阴率、影像学好转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进行联合化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化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15-216)
【作者】常慧澜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六科,河南郑州 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
【相关文献】
1.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及心理的影响 [J], 彭韫丽;席秀娟;秦艳秋
2.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调查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J], 崔砚超
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及心理的影响分析 [J], 姚红芳
4.心理干预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廖申玉;
5.心理干预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廖申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结核患者门诊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体会

青少年结核患者门诊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体会

青少年结核患者门诊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青少年结核患者门诊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青少年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门诊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采用我中心自制的结核病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结核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青少年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结核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干预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在青少年结核患者门诊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提高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少年结核患者;门诊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adolesc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during outpatient treatment,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 to select the center outpatient service in April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70 teenagers TB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5 case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clinic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in routine group on the basis of giv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Self-evaluation of the anxiety scale(SAS),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SDS)evaluation of negative psychology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the two groups,using the TB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made by the center o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related knowledge to master degree evaluation.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before,TB knowledg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before,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i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during outpatient treatment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anxiety,depression,improvethe patient's knowledge about TK and grasp,is worth to be widely applied clinically.[key words] adolesc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Out-patient treatment;Psychological nursing;Health education近年来结核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结核患者的数量和比例增长较为明显,一方面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免疫系统抵抗力的下降;另一方面是青少年对结核疾病的认知不足,因此防控能力较低[1]。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报 ,0 3,9 4)3 4 20 1 ( :3 .
[ ] 张艳丽 , 4 杨长虹. 心理干预 在肝癌护 理中 的作 用 []临床心身 J.
疾病杂志 ,0 6 1 ( ) 45— 6 2 0 ,2 6 :4 4 . ( 收稿 日期 :0 9— 9— 8 20 0 0 )
患者 的恐惧与焦虑 、 孤独与忧郁 、 消极与绝望心理均 得到
介 入治疗是 中晚期 肝癌患 者的重 要治疗 手段 , 疗过程 治
中 的心 理 护 理 对 患 者 来 说 是 整 个 治 疗 过 程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它不但能改善 患者 的复 杂心 理 , 高患者 战胜 疾病 的信 提
心 , 肝 癌 患 者 达 到 心理 和生 理 功 能 的部 分 补 偿 , 使 以减 轻 或 消

9 ・ 4
护理 实践 与研究 2 1 0 0年第 7卷第 6期( 下半 月版

良好的心理状态 , 防止患者情 绪波 动, 患者心情 平静 、 吸 5 小 使 呼
平稳 、 肉关节松弛 , 肌 有利 于股动脉 的穿 刺 , 而使手术 能够 进
顺 利 进行 。 33 介 入 治 疗后 的心 理 护 理 . 介人 治疗 后 , 患者 会 产 生 一 系 列 不 良反 应 : 括 恶 心 、 包 呕
Z N Ke C rncDsaePeet na dTete t optl f oguncyG a gogp v c , ogu n 2 0 8 E G ( hoi i s rvni n ram n si ng a i u ndn r i e D nga 5 30 ) e o H ao D t o n
军 医 出版 社 .0 7:2 . 20 2 1
心态及应激能力的强弱, 制定科学的管理对策, 并做好 出院后患 [ ] 黎燕芳 主编. 2 癌症病人护理 [ ] 广州 : M. 广东科技 出版社,06 20 :

研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

研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

研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Summary: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肺结核患者开展护理治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

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临床协助。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得分分别为(28.4±1.6)分和(29.6±2.3)分,对照组为(33.2±2.7)分和(3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1%(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2%(33/3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讲模式能够对心理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疾病的改善治疗。

Keys:肺结核;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肺结核属于常见的疾病,患者的病程时间普遍较长,且需要长期的治疗可以进行病情的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往往具有恐惧情绪,并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护理依从性低,在消极的状态中患者的病情改善也较为缓慢,甚至出现恶性循环【1】。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

通过分析不同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对患者实施帮助,感受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

肺结核初治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护理干预

肺结核初治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护理干预

肺结核初治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护理干预目的探讨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①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②观察组中,治疗完全依从44例,部分依从6例,总依从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2/50)。

结论在肺结核初治患者的住院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SCL-90评分,提高治疗依从性。

标签:肺结核;心理护理;依从性结核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初治患者对疾病了解不足,经常由于治疗依从性差导致肺结核反复发作,甚至产生耐药结核,因此,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中将探讨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3~65岁,平均(50.67±4.23)歲。

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1~69岁,平均(51.38±4.75)岁;两组患者均经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且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3HREZ/6HR治疗方案[2],剂量:异烟肼(H)0.35 g/d,利福平(R)0.45g/d,链霉素(S)0.75 g/d,吡嗪酰胺(Z)1.5 g/d,乙胺丁醇(E)0.75 g/d。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给肺结核患者带来的干预效果。

方法: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来分组:单行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

两组的护理效果作组间对比。

结果:就患者依从性、痰检阳性率及胸片好转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肺结核;依从性;胸片好转率;痰检阳性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16-02对于肺结核的临床治疗而言,复杂的症状表现、漫长的治疗时间、肺结核的高传染性使得许多患者出现了心理问题,如心理压力大、自卑感强烈、深陷忧郁情绪之中,这些心理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到部分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

本文试探讨心理护理给患者疾病康复带来的积极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来分组:单行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

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8岁,平均(44.18±10.34)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9岁,平均(44.26±10.88)岁。

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①指导患者正确作息:针对胸腔积液严重患者或存在结核毒性症状的患者,应确保其在咯血期得到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若未稳定则不可进行活动。

②基本护理:严密关注患者的咯血量、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等体征或指征,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日常应适时为患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曾珂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0(007)006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影响.方法:选择204例肺结核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规范治疗加基础护理,实验组在规范
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效咳嗽,按时服药、消毒隔离的遵医行
为、疾病治愈率等多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规范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
善护理效果,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94-96)
【作 者】曾珂
【作者单位】523008,广东省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心理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徐静
2.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J], 张志兰
3.40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赵海红
4.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J], 周红
5.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J], 周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门诊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门诊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平 时注重护理培训 , 理论结合实践 , 提高业务 水平 , 技术
水平达到急、 稳 、 格无菌技 术操作规 范 , 免交叉感 染 , 准、 严 避
做好消毒隔离 , 防控院内感染 。
1 参 考文 献 O
4 2 防止逆行感染 : . 每天定时 更换集 尿袋 , 每周更 换尿管 1
次, 2次/ d尿道 口消毒 。
准备上机用物 。 7 撤机注意事项
给予温水袋保 温, 注意避 免烫伤 。眼部护 理 : 红霉 素软膏封 , 盐水纱布覆盖 。空腔护理 : 更换插管胶布时换位置 , 无菌生理 盐水擦拭 , 必要时喷金因肽。
3 胸 腔 闭式 引 流 管 护理
准备雾化液 、 痰培养管 , 气道湿化 , 连接吸引装置 。 备抢救 车、 吸氧装置 、 复苏囊 , 免发生 喉头水 肿或 喉 痉挛 , 放气 避 开
为 A T, C 化疗次数 6次 。静 脉炎发生 率与化疗 次数有关 , 6 第 次化疗 静脉炎 发 生率 明显 高 于第 1次化 疗 者。化疗 次数 越
多, 静脉损伤越 大 , 静脉炎发生率越 高。因此静脉炎的防护尤
为重 要 。 2 化 疗 性 静 脉 炎 发 生 的 机 制
具 。提高静脉 穿刺 的一 次成 功率 。尽量 重要问题 , 不失 时机的进行 必要 而简短的解释 、 说明、 指导和安慰 。讲解 时 , 因人而异 , 就该患
者 本 身 情 况予 以解 释 , 可 强 求 一致 。 不
每个患者 的疾 病 的病 因、 理 、 病 愈后 各有 差异。就诊 人 的职
业、 性别 、 年龄、 理 、 生 心理状 况 、 化 习俗 、 医疗 的 希望 需 文 对
2 12 治疗期间的心理特 点 : .. 由于结 核是 一种慢性病 , 期 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植县门诊对196例初治肺结核病例心理疏导治疗效果观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疏导、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

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标准对我县门诊2010年3月-8月门诊初治肺结核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对观察组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全程实施心理干预和疏导,而对照组只是开始治疗前对结核病知识进行常规的宣传和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待所有结核病患者完成疗程后再免费进行查痰和胸片,并把疗程末的胸片和第一张胸片进行对比,对结核病的胸片的病灶观察,来判断治疗效果;以及对两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病人对化疗组合药是否有漏服(我们把漏服14次以上判定为治疗中断)。

然后再根据结果判断心理干预和疏导对治疗效果的是否有意义。

结果:根据所有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干预组)肺结核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治疗中断率均优于对照组(非心理干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理干预和疏导能有效的提高对肺结核的治疗的信心,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并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漏服率和中断率。

从而间接的提高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组合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干预疏导;抗结核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简称tb)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
成空洞。

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由于该病有传染性、迁延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所以常常受到亲人、家庭和社会的歧视,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心理障碍;肺结核服药期限比较长。

一般短程化学治疗最少需要6—8月,常令患者产生畏惧心理;而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又影响着患者的长期坚持的信心;还有些患者并且存在轻视的心理等等,所有这些负性因素影响着肺结核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影响他们的转归。

而我们现在的结核病的转归是根据国家防治规划判定结核病患者的
转归:只要连续两次查痰是阴性就视为治愈。

这在临床上缺乏严谨性,传染病的治愈标准是:无传染性和无症状,无阳性体征,以及辅助检查一切正常。

而结核病的转归在临床上治愈最可信的依据是:连续查痰菌为阴性和胸部x片或者ct,通过对患者的胸片或者ct的动态观察,进行对比可以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8月门诊资料的所有初治患者经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和病程基本相同,均为初治肺结核胸部。

(2)x片诊断为肺结核后经ct扫描确认为符合结核病胸部病变特征,并在疗程结束后再次胸部x片。

(3)每位结核病患者治疗前、2月、5月和6月都进行痰标本抗酸染色都进行查痰。

(4)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脏器疾患如:肺气肿、肺心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等,(2)因心理因素或者其他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

(3)其他疾病导致的心理焦虑。

1.2心理疏导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提高对结核病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结核病是可控、可防和可治的来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并针对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剂量和服药方法。

1.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待病人要细致,热情、认真、体贴入微,最大能力的消除陌生感,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给病人详细的讲解结核病感染、发病的过程以及如何治疗的知识;规律用药的重要性,知道其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结核病的恢复的作用,提高对结核病的的正确认识,并使其认识到经过早期、全程、规律、足量的化学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从而减少患者对结核病的恐惧、紧张、焦虑以及轻视的心理。

1.2.2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患者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并定期与患者电话相互沟通或者面对面的交谈等。

注重疏导、解释、安慰等心理护理作用帮助其消除或者减轻因患病所致的工作、婚姻、家庭和子女的思想顾虑,必要时给患者家属做思想工作,让其正视结核病并让其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悲观、冷漠、消极或焦虑的心理必要时让其观看相关的视频知识讲座,以减轻思想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1.2.3针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
立和患者密切联系的的平台,密切观察患者的服药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动向,针对老年人、体质弱的和体重不足的减轻服药剂量;空腹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不适的建议其饭后服药;一但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处理肝功能受损给予治疗如肌酐、肝泰乐护肝,周围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6,轻度过敏的适当给予扑尔敏等,以及病人服药后尿液的改变是正常现象,停药后会恢复正常的等等,总之患者出现问题就做出相对应的处理。

1.3心理疏导的时间和频率:在患者明确诊断后就对患者进行结核病的宣传,并给患者一些结核病防治资料让患者了解到结核病可防可治,并对针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一作详细讲解。

以后每两周和患者通电话或者上门拜访以交流患者的服药的情况和出现的心
理和身体的异常,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和疏导。

1.4治疗效果的评价疗程结束后做回顾性调查患者漏服药物的次数:(14次为治疗中断);治疗6月的胸片和治疗初始的胸片对比,并根据对照做出治疗效果的判定:6月末的胸片和第一张胸片比较病灶完全吸收或者完全钙化为治愈,部分吸收或者部分钙化为好转,病灶无变化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7进行分析。

2 结果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两组病例治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的比较
2.3 患者观察组合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的认知行为信息来自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式,人的情绪行为是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所影响和决定的。

肺结核在中国有了很长的历史,人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我县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大多数患肺结核的家庭又是极度的贫困家庭,对结核病的认识相当贫乏。

在所有的结核病患者中有许多的患者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如症状好转无咳嗽咳痰,能吃饭,体重增加就认为疾病痊愈而自行停药,或者耐受不了周围人们对他的歧视和药物的副作用而导致漏服或者治疗中断,从而导致初治失败或者复发的较多病例。

我县山多路远,交通不便,要想做到真正的全程督导,送药到手,送服到口,服完再走的模式难度相当大,所以患者治疗依靠自觉和信心毅力来完成疗程。

患者出现问题或者心理出现波动,医生无法及时了解,而导致患者停药,这就导致了治疗目标和实际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反差。

而本研究表明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减少治疗中断率,间接表明通过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干预可以是患者克服很多不利的因素(恐惧、紧张、焦虑和轻视等),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积极的治疗有利因素,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通本研究为我们今后治疗肺结核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不仅要
给患者实行药物化学治疗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疏导。

而心理干预和疏导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新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多向有这方面经验的医生学习,还要我们主动热情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的观察。

从而准确的判断病情的变化和情绪的改变,积极准确的消除他们的心理的顾虑。

促进疾病的快速的康复,真正的提高治愈率,为控制的结核病的快速增长,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东楼、赵明刚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
[2] 庄穗香张华菀影响肺结核患者的规律服药的依从性因素
的调查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22卷05期。

[3]杨丽萍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医刊》2011年38卷05期
[4] 张秋冯先慧等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治疗期焦虑障碍的心理干预治疗《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第7卷第11期。

[5] 陈小华梁珏等肺结核病患者初治失败后的负性心.理分析及干预
[6]郑文贵,李向云等初治与复治农村肺结核患者焦虑心理差异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