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
本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

本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规范上海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的核算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的通知》(环发〔2011〕14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十二五”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府〔2011〕108号)以及《关于印发〈本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沪环保评〔2012〕6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具体如下:一、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建设项目凡含有下列内容的新建、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均列入本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一)涉及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总量控制方面:凡排放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的工业项目,使用天然气、轻质柴油、人工煤气、液化气、高炉(转炉)煤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的设施除外。
(二)涉及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量控制方面:凡向地表水体直接排放或者向污水管网排放生产废水的工业项目,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除外。
(三)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总量控制方面:凡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工业项目。
(四)生产性、中试及以上规模的研发机构应参照产业项目进行总量计算。
二、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种类(一)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
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只需计算总量,无需说明总量指标来源。
三、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总量核算方法(一)废水污染物总量计算公式废水污染物总量计算公式如下:E水= Q水×C水×10-6式中:E水——废水污染物总量,单位:吨/年;Q水——废水量,单位:吨/年;C水——废水污染物浓度,单位:毫克/升。
地方“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 张仁志
内
容
“十二五”总量控制因子 “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 “十二五” 总量控制规划 “十二五” 规划基准年和排放基数 “十二五”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减排量 测算 “十二五”总量控制排放规划编制要点
“十二五”总量控制因子
化学需氧量(COD) 二氧化硫(SO2) 氨氮(NH3-N) 氮氧化物(NOX) NO 实施国家总量控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还 将把农业源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十二五”总量控制的目标确定
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流域 内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环境浓度、区域中酸 沉降强度为重点,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 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源减排潜 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地区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容量、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基于排放 基数、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合理 确定减排目标。
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二)
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1、电厂脱硫工程(新建、已投运) 2、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工程(新建、已投运) 3、石油炼制行业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4、焦炉煤气脱硫工程 5、硫酸尾气治理工程 6、建材窑炉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7、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35T以上,SO2排放 超标)
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三)
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二)
减排项目类型: 1、工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 2、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 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项目 3 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5、水产养殖结构调整项目
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一)
减排项目清单内容: 各个项目2010年污染物排放基数、燃料消 耗量、产污设备名称、规模、项目类型、 治理技术、污染物去除率等。 根据排放基数与减排措施的污染物去除率 计算“十二五”减排量。
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同时,我省着力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和政策减排,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环境状况保持基本稳定。
但“十二五”期间,我省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与形势依然严峻,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消耗量将进一步增长,环境污染压力将进一步上升。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继续强化污染物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环办…2010‟97号),编制本规划。
一、编制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以结构减排为重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二)编制原则。
1、统筹衔接。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服从于国家和我省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2、分类要求。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因地制宜,体现目标指标的地区差异性,强化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分区控制,协同控制。
3、重点推进。
准确掌握本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和减排量,综合考虑结构、工程、监管和政策减排等任务措施,明确工作重点,落实目标责任,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
4、合理可行。
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推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

附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二○一○年六月目录一、总则 (6)(一)目的和意义 (6)(二)指导思想 (7)(三)编制原则 (7)(四)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 (8)(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10)(六)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10)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 (12)(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13)(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13)(三)减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 (13)(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13)(一)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13)(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15)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6)(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测………………………………………………………17 (二)工业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21)(三)城镇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25)(四)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 (27)(五)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28)(六)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 (36)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40)(一)水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40)(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51)六、“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减排量测算 (59)(一)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59)(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67)七、可达性分析 (77)八、政策措施 (78)附表及附件 (79)一、总则(一)目的和意义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大幅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全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总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水体有机污染尚未解决,部分水域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酸雨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转化形成的细颗粒物污染加重,光化学烟雾频繁发生,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严峻态势。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年度方案编制指南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试行)《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3号)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的主体,为确保按期实现《规划》总体目标,要制定本地区年度实施方案,落实工程措施和资金。
为加强对各省(区、市)年度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供各省(区、市)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参考。
一、总体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区、市)环保厅(局)应根据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将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做好与发改、工信、财政、国土、农业和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统一编制本省(区、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年度实施方案。
年度实施方案要满足《规划》对本省(区、市)的要求,符合省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做好年际间目标、任务和工程等的平衡,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年度实施方案应着重分析本地区上一年度(或2010年)完成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和项目实施情况,精心安排本年度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措施和资金,并确定优先顺序,突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可达性分析,明确保障措施,确保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顺利实施。
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具体要求与说明1、现状分析重点说明上一年度(2011年的现状分析时间段为2007-2010年)本省(区、市)完成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工程实施以及新增重金属项目等情况,分析本地区重金属污染的变化情况,总结上一年度本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进展,找准薄弱环节,分析本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压力,提出本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面临的重点问题和主要方向。
2、总体设计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国务院转发的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9〕61号)(3)《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4)《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 3号)(5)《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考核办法》(6)……其他体现本省(区、市)特色的政策、法规及办法等。
江苏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

江苏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讨论稿)“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关键时期。
谋划好这个阶段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全面提高我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江苏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江苏环境保护新道路为统领,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环境安全为基本出发点,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和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明确“十二五”时期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省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充分利用全省环境战略研究、环境容量研究和污染源普查等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立足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环境形势分析、环境目标、总量控制目标分配、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实施保障、投入机制、组织考核以及环保规划体系等方面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支撑和指导。
(二)完成前期规划评估。
根据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目标和要求,对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指标、主要领域环境保护任务、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开展评估,总结分析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丰富拓宽“十二五”环保规划思路与领域。
(三)组织编制各项规划。
在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意见征集、课题研究等基础上,组织编制全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经费投入及保障措施;针对全省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点环保任务,围绕实现“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组织编制污染物总量控制、农村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六个专项规划。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二Ο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核算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核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核算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COD核算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业污染源COD排放量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纺织业COD排放量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年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2018年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790e86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b.png)
目录一、总则 (1)(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1)(三)规划时限及编制依据 (2)(四)规划目标和指标 (3)二、“十一五”总量控制现状评估 (3)(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4)(二)主要行业排污情况 (4)(三)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5)(四)基准年基量 (6)(五)存在的问题 (6)三、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6)(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6)(二)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7)四、“十二五”总量控制的重点区域、领域和主要任务 (8)(一)水污染物控制 (8)(二)大气污染物控制 (9)五、重点工程和投资 (10)(一)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及投资 (10)(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及投资 (12)六、可达性分析 (14)七、保障措施 (15)(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15)(二)完善总量控制考核机制 (16)(三)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16)(四)完善污染减排资金投入机制 (16)(五)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16)(六)加快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与服务水平 (16)(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17)八、规划实施和考核 (17)(一)规划实施 (17)(二)考核 (17)附件一:新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测算方法及结果 (18)附件二:新疆“十二五”减排潜力及技术措施类别说明 (30)附件三:关于支持新疆做好总量控制工作的建议 (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二上稿)一、总则《“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是“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对促进本辖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法律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二○一○年六月—3—目录一、总则 (6)(一)目的和意义 (6)(二)指导思想 (7)(三)编制原则 (7)(四)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 (8)(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10)(六)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10)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 (12)(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13)(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13)(三)减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 (13)(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13)(一)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13)(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15)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6)(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测 (17)(二)工业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21)(三)城镇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25)(四)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 (27)(五)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28)(六)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 (36)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40)—4—(一)水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40)(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51)六、“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减排量测算 (59)(一)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59)(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67)七、可达性分析 (77)八、政策措施 (78)附表及附件 (79)—5—一、总则(一)目的和意义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大幅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全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总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水体有机污染尚未解决,部分水域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酸雨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转化形成的细颗粒物污染加重,光化学烟雾频繁发生,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严峻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强化污染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编制总量控制规划是落实国家环保目标、有效配臵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估的重—6—要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总量控制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规划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省(区、市)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三)编制原则1.统筹衔接。
规划编制要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
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2.分类指导。
各省(区、市)应基于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
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7—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
3.分解落地。
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
4.合理可行。
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四)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各省(区、市)应按照本指南的方法,科学测算污染物新增量,深入挖潜分析减排量,合理制定“十二五”减排目标,明确提出减排工程和政策措施,于2010年8月上报本省(区、市)“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一上稿)。
国家结合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环境管理政策标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等因素综合平衡提出各省(区、市)总量控制任务要求(一下),在“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批复后,各省(区、市)根据国家总体要求提出总量控制规划修改稿(二上),国家正式下达总量控制任务要求(二下),并签署目标责任状。
—8—1.控制因子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实施国家总量控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还将把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增设地方特征性污染物控制因子,由各地实施考核。
国家专项规划和本省(区、市)规划有明确控制要求的区域性、特征性污染控制因子,有关地区应将其纳入“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统筹予以安排。
2.目标确定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流域内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环境浓度、区域中酸沉降强度为重点,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源减排潜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地区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基于排放基数、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合理确定减排目标。
减排目标采取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表达形式。
绝对量指2015年排放控制量相对于2010年排放基数的减排量(以万吨/年表示),相对量指该绝对量相对于2010年排放基数的削减比例(以%表示)。
各省(区、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原则上参照本省(区、市)“十一五”减排比例要求测算,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9—总量削减比例参照“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削减比例,各地工业水污染物减排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十二五”主要水污染物减排比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削减比例参照“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比例。
在减排项目清单编制过程中,各省(区、市)在充分挖掘工程减排潜力的基础上,应提出严于国家的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严格控制新增量,应有确保能实现“十一五”减排比例要求的情景方案。
(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各省(区、市)应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2009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采用2007-2009年的污染源普查口径数据变化趋势递推,参考2010年污染物减排计划及“十一五”污染减排实际进展情况,推算2010年排放量,作为总量控制规划一上、一下、二上的排放量基数。
污染源普查中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放量和削减量要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分摊到工业和生活污染源。
待2010年实际排放量确定后,国家统一调整排放基数,作为“十二五”总量控制方案(二下)和“十二五”减排考核的基数。
(六)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1.对“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十二五”减排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总量控制规划的范围(时间、控制指标以及控制对象等),掌握基础数据;—10—2.分析2009年排放量,确定基准年污染物排放基数;3.测算“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包括地方特征因子);4.测算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总量减排措施方案,落实到重点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项目;5.根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总量控制初步目标,采用二上二下方式协调确定各省(区、市)总量控制目标;6.统筹考虑各项目实施计划安排、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国家与各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状;7.各省(区、市)将减排目标任务、项目实施进度要求等进行分解落实,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各项政策措施;8.实施“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以及年度总量减排计划。
—11—图1-1 “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结合“十二五”减排潜力分析需求,对“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评估。
—12—(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说明本辖区“十一五”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排污行业(如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和化工、造纸、纺织印染、食品酿造等)各年度排污情况,分析本辖区减排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火电厂脱硫设施、工业污染治理、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等方面分别说明“十一五”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其中工业污染治理和淘汰关停落后产能落实情况应给出本辖区重点行业的相关情况。
(三)减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本地出台的污染减排配套政策情况。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总结本辖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十二五”总量控制实施建议。
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一)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1.推进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严格控制新增量。
工业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削减仍然是“十二五”总量控制的重点任务,应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新增量,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一是大幅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行业准入,以技术经济可行为依据,对重点行业的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落后产—13—能标准进行更新,倒逼造纸、纺织印染、酿造、化工、制革、制糖等重点行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发展方式,减少污染物新增量。
二是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降低污染物产生强度、排放强度,从根本上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
2.加快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提高治污设施环境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