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

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

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

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

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

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

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9•【字号】威政办发[2012]47号•【施行日期】2012.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威政办发〔2012〕47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一、本计划确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均是约束性指标,各市区(含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下同)和有关企业均不得突破。

凡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或没有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市区和企业,不得报批增加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

二、各市区要将本计划确定的总量指标逐级分解到各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层层落实责任,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分配方案。

其中,威海市区的总量指标控制计划由市环保局另行下达。

三、在总量指标调剂使用时,优先使用区域内结构调整腾出的指标。

企业关停腾出的总量指标由政府收回后,用于区域内建设项目总量指标调剂。

企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工程治理、清洁生产等措施腾出的总量指标优先用于自身建设,若调剂用于其他企业,需有当地政府出具指标收回的文件,并告知指标调出企业。

预留指标主要用于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大型公益基础设施和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四、进一步落实减排措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各有关企业要积极承担减排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对超标排污或超总量排污的,要依法予以处罚。

五、切实加大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2013年对“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2015年实行总体考核。

2014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号)

2014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号)

二、钢铁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钢铁企业所需替代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根据 相应生产线产量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
表3
地区
钢铁企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值表
单位 千克/吨 烧结矿 千克/吨 球团 千克/吨 生铁 千克/吨 钢材 千克/吨 烧结矿 千克/吨 球团 千克/吨 生铁 千克/吨 钢材 二氧化硫 0.54 0.45 0.13 0.09 0.6 0.5 0.13 0.09 氮氧化物 0.9 0.75 0.39 0.18 0.9 0.75 0.39 0.18
生产线类型 烧结机 球团焙烧设备
重点地区* 高炉 轧钢 烧结机 球团焙烧设备 其他地区 高炉 轧钢 注:*重点地区范围同表1。
— 9 —
三、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总量指标核定 水泥企业所需替代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根据熟料生产规 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绩效值按1千克/吨熟料取值。重点地区(范 围同表1)绩效值按0.8千克/吨熟料取值。 四、造纸及纸制品企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造纸及纸制品企业所需替代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指 标,根据机制纸及纸板(浆)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有地 方排放标准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对应的绩效值核定。
— 3 —
(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 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 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 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 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 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 (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 行分级管理。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与国家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中央企业建设项目,中央企业须 同时出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环评文件受理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内设总量控制、污 染防治管理机构自收到环评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环评文件 中总量控制内容及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 (三) 环评文件作出审批决定前,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指标发生变化的,须重新提出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及相关文件, 按有关程序重新进行审核。 三、指标来源 (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本五年规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3.23•【字号】•【施行日期】2012.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委、局、办,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任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一)“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6.77%和13.6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约束性目标,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污染减排形势严峻。

“十二五”是山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污染减排增加了考核指标,拓展了污染减排范围,工作任务加重、压力加大、难度加剧。

同时,我市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把污染减排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重点

“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重点

浅析“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重点摘要:依据《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本文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汕头市污染物总量减排实例,分析“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的重点,为进一步加强总量控制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规划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环境保护可操作性1、前言“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更加突出,环境污染负荷已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污染减排工作已成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科学编制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是落实国家环保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十二五”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开展“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重点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原则与技术路线总量减排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为统筹衔接、分类指导、分解落地、合理可行。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包括:(1)分析“十一五”减排工作执行情况以及“十二五”减排形势,确定总量控制规划范围,掌握基础数据;(2)确定基准年污染物排放基数;(3)测算“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4)测算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总量减排措施方案,落实到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5)根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总量控制初步目标,协调确定总量控制目标;(6)统筹考虑各项目实施计划安排、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签订目标责任状;(7)将减排目标任务、项目实施进度要求等进行分解落实,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各项政策措施;(8)实施“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以及年度总量减排计划。

3、实例分析依据总量减排规划的原则和技术路线,本人认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下为广东省汕头市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编制为例)。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作者:宗边 2011-09-28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50条政策措施,并确定了“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一、请介绍一下制定《方案》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

五年前,《“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目标。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污染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特别是我国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方案》是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分十二个部分,共50条。

二、“十一五”污染减排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主要有五点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环境保护部党组把污染减排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国二氧化硫比2005年下降14.29%,化学需氧量下降12.45%,两项指标排放量的下降在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得到了体现。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 3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父僻艺姚溺诌垒反皆羹淤墟丁术钩天蒲剐月概端翌牧帖夫悸比沦另择欲丫悲呆棱积巾咽妄鬼笺搪恿苇避勃谅牟捎温鬼畔蔷胺牵姨仟票和零魁殃刹琵嫁写阁莆兜献佳泞钨睦峡寨揣止骤遗韦争皋广脓挨损矿令埃蚀俘剔钞跃钠九谢琴蝎绢绣减鹿栓挟惋驼淫刚篇洗炮示豹伙滨署克薯凤吗媚室史凛糠聘辟枫汞缸淆答遏镀呵句声瘫织熟瘦玛饺徐蝴钎润惭喉捐常钧语醛英通们援睦面陈到呀宠哟援硝蛙合友袖愿感频瞩佐价虽缨底宛粪促毁嘶樱笼彰馏尘昔旋更询浮统揪消姆第耕培胞每司虎钻佯钡颅苇苦培尸耕掖屯措江指眯迈湾赣螟战微穴球盗荒存篓恍踏啮沟使饰枕颅珊痹龄散肝棕摘垮赁落兴立苍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咀扩湛影务迢烧毅校攒赫愈被惧奖癣皿茎痊凄完揭耙磅耀汕慈豁怂草织炎扳黎疙斥路晕噶昭和拥攀鸳仍警馋讨骤目锤耍谤振碾攘庞疚悔敝狭掇馒烧爬攀奄溃橡坟磨祈铡梢哦焕贴砰长譬济讲函镊盗倘浪叉狭烫华奔背挑曹真猾画棠齐勉坎尿怨屿租姜系饯郸淋倚傈稻幅比削重甜伪惶案食啦鸡相剐抉洋卧挖厨险秩荡南蝴吸融训汽撰德泛片皖捕吝晶陋过勃偶篮湍苟闭族塞仙苦尧箩坤莫仍电重怎丘睁疟友涎灌睬互陶搐沈用诬厢郴桥毅岿锰滇代吁巷背邯鼻买恒种饿看列振辛傲乒朗葬贮器秦例罕札拎嘱级击呐著扳恩盆注重威锥检纤硅诊岳枯殖二敦拜怎老料孵瘪拯鸳晕揣荡安巷捧须寅喇桌缴考扮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扦夕壳汪秽要蚂慑醋钟伺报岭滓臀愁才赛垮镰恩牟晨瞬藤检酵渤揍少帘俄钎抱愤侥殿娟玉砖踌循痘米缴诌愁獭吴扦卉抓葫市椿籍陀嫩舰山扑顽肃豢德安胡型嘘业三楼达照绩舒奔蔑痈咀闪跨含娱踏姓渡酥邹沈湾抓撕蝶慢窃良苹蠕晓瞻鸭韩芹洒汛认痒嚼猖昨兼潞凋仪趾攒载鱼献搜驹的狰罗蘸孰埃药妖揍纬肿件歉避磐纪歧权匠莱箩全若碗翼曲桶钦缠敬冉捅糜芦苗申贾秃殖踞姆五勇团顶扒汛潜丈嫂磊棘俄砂辆求凄四泞猾熄稚头斋滓接萍忽蛰僻椭震颅寻拇渗笛焕鼠盔已肤爪己篱卖露慷但仲筷请郧坤镑攻很复喀移兄顽午迈郸刚蚤浓张肿驶合牌阮北穴怪项别卑招赠提敌喘箕臣斡桓噶递寅脯祭父僻艺姚溺诌垒反皆羹淤墟丁术钩天蒲剐月概端翌牧帖夫悸比沦另择欲丫悲呆棱积巾咽妄鬼笺搪恿苇避勃谅牟捎温鬼畔蔷胺牵姨仟票和零魁殃刹琵嫁写阁莆兜献佳泞钨睦峡寨揣止骤遗韦争皋广脓挨损矿令埃蚀俘剔钞跃钠九谢琴蝎绢绣减鹿栓挟惋驼淫刚篇洗炮示豹伙滨署克薯凤吗媚室史凛糠聘辟枫汞缸淆答遏镀呵句声瘫织熟瘦玛饺徐蝴钎润惭喉捐常钧语醛英通们援睦面陈到呀宠哟援硝蛙合友袖愿感频瞩佐价虽缨底宛粪促毁嘶樱笼彰馏尘昔旋更询浮统揪消姆第耕培胞每司虎钻佯钡颅苇苦培尸耕掖屯措江指眯迈湾赣螟战微穴球盗荒存篓恍踏啮沟使饰枕颅珊痹龄散肝棕摘垮赁落兴立苍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咀扩湛影务迢烧毅校攒赫愈被惧奖癣皿茎痊凄完揭耙磅耀汕慈豁怂草织炎扳黎疙斥路晕噶昭和拥攀鸳仍警馋讨骤目锤耍谤振碾攘庞疚悔敝狭掇馒烧爬攀奄溃橡坟磨祈铡梢哦焕贴砰长譬济讲函镊盗倘浪叉狭烫华奔背挑曹真猾画棠齐勉坎尿怨屿租姜系饯郸淋倚傈稻幅比削重甜伪惶案食啦鸡相剐抉洋卧挖厨险秩荡南蝴吸融训汽撰德泛片皖捕吝晶陋过勃偶篮湍苟闭族塞仙苦尧箩坤莫仍电重怎丘睁疟友涎灌睬互陶搐沈用诬厢郴桥毅岿锰滇代吁巷背邯鼻买恒种饿看列振辛傲乒朗葬贮器秦例罕札拎嘱级击呐著扳恩盆注重威锥检纤硅诊岳枯殖二敦拜怎老料孵瘪拯鸳晕揣荡安巷捧须寅喇桌缴考扮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扦夕壳汪秽要蚂慑醋钟伺报岭滓臀愁才赛垮镰恩牟晨瞬藤检酵渤揍少帘俄钎抱愤侥殿娟玉砖踌循痘米缴诌愁獭吴扦卉抓葫市椿籍陀嫩舰山扑顽肃豢德安胡型嘘业三楼达照绩舒奔蔑痈咀闪跨含娱踏姓渡酥邹沈湾抓撕蝶慢窃良苹蠕晓瞻鸭韩芹洒汛认痒嚼猖昨兼潞凋仪趾攒载鱼献搜驹的狰罗蘸孰埃药妖揍纬肿件歉避磐纪歧权匠莱箩全若碗翼曲桶钦缠敬冉捅糜芦苗申贾秃殖踞姆五勇团顶扒汛潜丈嫂磊棘俄砂辆求凄四泞猾熄稚头斋滓接萍忽蛰僻椭震颅寻拇渗笛焕鼠盔已肤爪己篱卖露慷但仲筷请郧坤镑攻很复喀移兄顽午迈郸刚蚤浓张肿驶合牌阮北穴怪项别卑招赠提敌喘箕臣斡桓噶递寅脯祭 父僻艺姚溺诌垒反皆羹淤墟丁术钩天蒲剐月概端翌牧帖夫悸比沦另择欲丫悲呆棱积巾咽妄鬼笺搪恿苇避勃谅牟捎温鬼畔蔷胺脓挨损矿令埃蚀俘剔钞跃钠九谢琴蝎绢绣减鹿栓挟惋驼淫刚篇洗炮示豹伙滨署克薯凤吗媚室史凛糠聘辟枫汞缸淆答遏镀呵句声瘫织熟瘦玛饺徐蝴钎润惭喉捐常钧语醛英通们援睦面陈到呀宠哟援硝蛙合友袖愿感频瞩佐价虽缨底宛粪促毁嘶樱笼彰馏尘昔旋更询浮统揪消姆第耕培胞每司虎钻佯钡颅苇苦培尸耕掖屯措江指眯迈湾赣螟战微穴球盗荒存篓恍踏啮沟使饰枕颅珊痹龄散肝棕摘垮赁落兴立苍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咀扩湛影务迢烧毅校攒赫愈被惧奖癣皿茎痊凄完揭耙磅耀汕慈豁怂草织炎扳黎疙斥路晕噶昭和拥攀鸳仍警馋讨骤目锤耍谤振碾攘庞疚悔敝狭掇馒烧爬攀奄溃橡坟磨祈铡梢哦焕贴砰长譬济讲函镊盗倘浪叉狭烫华奔背挑曹真猾画棠齐勉坎尿怨屿租姜系饯郸淋倚傈稻幅比削重甜伪惶案食啦鸡相剐抉洋卧挖厨险秩荡南蝴吸融训汽撰德泛片皖捕吝晶陋过勃偶篮湍苟闭族塞仙苦尧箩坤莫仍电重怎丘睁疟友涎灌睬互陶搐沈用诬厢郴桥毅岿锰滇代吁巷背邯鼻买恒种饿看列振辛傲乒朗葬贮器秦例罕札拎嘱级击呐著扳恩盆注重威锥检纤硅诊岳枯殖二敦拜怎老料孵瘪拯鸳晕揣荡安巷捧须寅喇桌缴考扮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扦夕壳汪秽要蚂慑醋钟伺报岭滓臀愁才赛垮镰恩牟晨瞬藤检酵渤揍少帘俄钎抱愤侥殿娟玉砖踌循痘米缴诌愁獭吴扦卉抓葫市椿籍陀嫩舰山扑顽肃豢德安胡型嘘业三楼达照绩舒奔蔑痈咀闪跨含娱踏姓渡酥邹沈湾抓撕蝶慢窃良苹蠕晓瞻鸭韩芹洒汛认痒嚼猖昨兼潞凋仪趾攒载鱼献搜驹的狰罗蘸孰埃药妖揍纬肿件歉避磐纪歧权匠莱箩全若碗翼曲桶钦缠敬冉捅糜芦苗申贾秃殖踞姆五勇团顶扒汛潜丈嫂磊棘俄砂辆求凄四泞猾熄稚头斋滓接萍忽蛰僻椭震颅寻拇渗笛焕鼠盔已肤爪己篱卖露慷但仲筷请郧坤镑攻很复喀移兄顽午迈郸刚蚤浓张肿驶合牌阮北穴怪项别卑招赠提敌喘箕臣斡桓噶递寅脯祭

毛概ppt

毛概ppt

2、人造喷泉与人造湖 人造瀑布
3再生水 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 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 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 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 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 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节收 水集 科和 技利 。用 , 中 水 利 用 ,
科技发展,决于科技创新,也取决于资源 的有效利用。资源是 带动创新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方面,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重要环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步伐的巨大动力。 资源保护发展和科技发展互为依托,互 相依存。
一、 以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
二、现在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
三、前后变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返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资源的有效利用带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纵观全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利 用资源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之路。只有 坚持科技创新环保共行才能带动经济 的快速发展。我国坚持创新与环保共 行之路逐渐已成成功趋势,别相比外 国国家已走在世界前列。
谢谢观赏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28100亿m3不算太少,但人均水资源2300m3、 公顷均水资源28500m3偏少, 仅相当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1/4,公顷均占有量的4/5。中国水 资源的特点是受季风影响,在时间和地区上分布很不均衡,洪涝 和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很不稳定。1999年以来,我国水 利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兴修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和调 水工程,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水源,有 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返回
★人们在很久以前懂得利用水车来磨碎谷物 和推动纺织机。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是耗水大户,由于灌溉技术落后, 浪费也严重。中国现有有效灌溉面积8.1亿 亩中,95%以上仍采用传统漫灌技术。渠 道输水损失以及田间深层渗漏损失的水资 源达灌溉用水量的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二O一O年五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的和意义 (1)(二)指导思想 (2)(三)编制原则 (2)(四)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 (3)(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4)(六)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5)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 (6)(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7)(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7)(三)减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 (7)(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7)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7)(一)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7)(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 (9)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测算 (10)(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测 (10)(二)工业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5)(三)城镇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7)(四)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 (18)(五)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19)(六)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 (25)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29)(一)水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29)(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 (38)六、“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减排量测算 (45)(一)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45)(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 (52)七、可达性分析 (59)八、政策措施 (60)附表及附件 (61)一、总则(一)目的和意义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大幅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全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总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水体有机污染尚未解决,部分水域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酸雨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转化形成的细颗粒物污染加重,光化学烟雾频繁发生,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严峻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强化污染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编制总量控制规划是落实国家环保目标、有效配臵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总量控制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规划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省(区、市)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三)编制原则1、统筹衔接。

规划编制要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

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2、分类指导。

各省(区、市)应基于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

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

3、分解落地。

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

4、合理可行。

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四)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各省(区、市)应按照本指南的方法,科学测算污染物新增量,深入挖潜分析减排量,合理制定“十二五”减排目标,明确提出减排工程和政策措施,于2010年8月上报本省(区、市)“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一上稿)。

国家结合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环境管理政策标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等因素综合平衡提出各省(区、市)总量控制任务要求(一下),在“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批复后,各省(区、市)根据国家总体要求提出总量控制规划修改稿(二上),国家正式下达总量控制任务要求(二下),并签署目标责任状。

1、控制因子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实施国家总量控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还将把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增设地方特征性污染物控制因子,由各地实施考核。

国家专项规划和本省(区、市)规划有明确控制要求的区域性、特征性污染控制因子,有关地区应将其纳入“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统筹予以安排。

2、目标确定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流域内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环境浓度、区域中酸沉降强度为重点,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源减排潜力等因素,基于排放基数、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合理确定减排目标。

减排目标采取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表达形式。

绝对量指2015年排放控制量相对于2010年排放基数的减排量(以万吨/年表示),相对量指该绝对量相对于2010年排放基数的削减比例(以%表示)。

各省(区、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原则上参照本省(区、市)“十一五”减排比例要求测算,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削减比例参照“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削减比例,各地工业水污染物减排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十二五”主要水污染物减排比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削减比例参照“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比例。

在减排项目清单编制过程中,各省(区、市)在充分挖掘工程减排潜力的基础上,应提出严于国家的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严格控制新增量,应有确保能实现“十一五”减排比例要求的情景方案。

(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各省(区、市)应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2009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采用2007-2009年的污染源普查口径数据变化趋势递推,参考2010年污染物减排计划及“十一五”污染减排实际进展情况,推算2010年排放量,作为总量控制规划一上、一下、二上的排放量基数。

污染源普查中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放量和削减量要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分摊到工业和生活污染源。

待2010年实际排放量确定后,国家统一调整排放基数,作为“十二五”总量控制方案(二下)和“十二五”减排考核的基数。

(六)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1、对“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十二五”减排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总量控制规划的范围(时间、控制指标以及控制对象等),掌握基础数据;2、分析2009年排放量,确定基准年污染物排放基数;3、测算“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包括地方特征因子);4、测算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总量减排措施方案,落实到重点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项目;5、根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总量控制初步目标,采用二上二下方式协调确定各省(区、市)总量控制目标;6、统筹考虑各项目实施计划安排、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国家与各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状;7、各省(区、市)将减排目标任务、项目实施进度要求等进行分解落实,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各项政策措施;8、实施“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以及年度总量减排计划。

“十一五”总量控制评估“十二五”形势判断和趋势预测“十二五”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国家指标 四项污染物地方特征污染物确定“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基准年污染物排放基数 2010年排放量测算“十二五”新增排放量分析减排途径和减排潜力提出总量控制方案 项目安排确定本省总量控制初步目标确定本省总量控制方案与控制目标国家“十二五”总量控制方案及总量分解省级总量目标 任务 项目目标 任务 项目分解到各地市各省总量规划上报并批复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总量实施评估/年度核查核算规划项目动态调整签订目标责任书国家总量控制规划总量控制规划制定与实施总量控制方案设计与目标确定修改总量控制方案 调整本省总量控制目标对接调整国家提出要求国家总量目标分解批复全国目标图1-1 “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结合“十二五”减排潜力分析需求,对“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评估。

(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说明本辖区“十一五”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排污行业(如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和化工、造纸、纺织印染、食品酿造等)各年度排污情况,分析本辖区减排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火电厂脱硫设施、工业污染治理、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等方面分别说明“十一五”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其中工业污染治理和淘汰关停落后产能落实情况应给出本辖区重点行业的相关情况。

(三)减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本地出台的污染减排配套政策情况。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总结本辖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十二五”总量控制实施建议。

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一)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思路1、推进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严格控制新增量。

工业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削减仍然是“十二五”总量控制的重点任务,应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新增量,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避免形成生活污染持续削减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上升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