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比较与阅读》

合集下载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问:有时,我在语文练习册里能做到课外的文言文,一做到这,我就头疼,怎样才能做到,做这种题时游刃有余答:同学,你好!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同学们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快速浏览题目,了解大致意思;然后仔细分析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已经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注意不要被难懂的文言字词卡住;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对于词语解释题,多数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研究过的。

解题时,可以先套用已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解决陌生词句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在句子“小则获邑,大则获国”中,“邑”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小的奖励;“国”则表示大的奖励。

2.通过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范增数目___”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可以推断出“目”是“计算、数目”的意思。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是一种较为深入的方法。

例如,在句子“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是冷僻字,但从字形上可以看出它与“橹”联合成词,因此可以推断出“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4.通过通假字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甚矣,汝之不惠”中,“惠”本义为“仁爱”,但在这里显然是讲智慧、聪明。

5.通过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修”可以通过现代汉语中的“修建、修造、修长、修饰”等双音词推断出是“建造、制作”的意思。

6.通过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可以推断出“存亡”是指生死存亡之间的关系。

甲]我曾经探寻过古代仁人的心灵,或许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高高的宫殿里,他们忧虑百姓的疾苦;在江湖深处,他们忧虑君王的过失。

无论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在忧虑。

那么,他们何时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的幸福而幸福。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从谢灵运以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期末语文考试中的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以及现代文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课内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古代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内考查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段落理解、推理判断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课外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指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2.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现代文写作和写作修辞三个部分。

此部分强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具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通过课内外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而已。

④圹(kuàng):原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⑴寡助之至.()⑵亲戚畔.之()⑶所恶..勿施尔也()⑷兽之走.圹()2.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翻译:3.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4.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二)【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奇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济贫困,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子奇治县》)【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

②决之:决断政事。

③仓:仓库廪:仓库中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夫以.老者之智D.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1、借助解释,通读全文2、字斟句酌增、留、换、删(加点字和句子翻译)(1)、回忆在哪篇出现过(2)、一字多义的比较 (语境)(3)、揣摩3、道理启示: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结果找原因,看标题,抓抒情、议论句(一般在段末)人物形象:抓细节,分析人物的言行,看标题、找角度答案:不是就事论事,是就事论理;选择题要仔细区别(尤其是分层给分题)最后一题,要适时的积累一些“主旨”。

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人物品质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他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上用场了。

一、人品类1、君王类:善于纳谏善于反省体恤民情爱民如子心系百姓疾苦勤于治理国家知人善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知错能改胸怀若谷懂得用人之术取信于民深谋远虑2、官吏类:公正严明秉公廉洁清正廉明智慧善于观察、推理分析宽容敬业俭朴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计个人得失待人诚恳机智敏捷无私赈济别人为民请命扶贫济困刚正不阿讲究原则严以律己不谋私利足智多谋有责任感忠诚3、学者类:勤勉好学安贫乐道洁身自好谦虚足智多谋深思熟虑沉着冷静蔑视权贵不拘小节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不为功名利禄不耻下问忍辱负重贫不丧志宠辱不惊4、平民类:“十德”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忠孝勇恭廉的意思: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二、事理类1、处世方式:遇事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更不能盲从;做人要正直,讲诚信;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打算。

2、为人道理: 做任何事情,人与人需要信任,以诚相见;人要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尊敬。

3、科学哲理: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凭想象办事。

《陈涉世家》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8篇(含答案)

《陈涉世家》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8篇(含答案)

《陈涉世家》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8篇(含答案)《陈涉世家》《方腊起义》比较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

【甲】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酒数行①,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②,农桑不足以供应。

暴虐如是,能无愠乎?诸君以为何如?”皆愤愤曰:“惟命!”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③者皆龌龊④邪佞⑤之徒。

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⑥之扰,尤所弗堪⑦。

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朝廷得报,调习兵食⑧,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

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

况西北二虏⑨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

中原不堪,必生内变。

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

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

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皆曰:“善!”遂部署其众千余人,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

民方苦于侵渔,果云集响应。

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⑩百万,四方大震。

(选自《方腊起义》)注:①行:量词,表示斟酒的遍数。

②渔:掠夺。

③轴:权要的地位。

④龌龊:恶浊,不干净。

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

⑥花石:指花石纲,是宋徽宗时运输东南奇花异石船只的编组。

⑦尤所弗堪:特别不能令人忍受。

⑧调习兵食:调集训练军队和调拨粮饷。

⑨虏: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辽、西夏。

⑩殆:近于。

8.解释下列语句中文言词语的意思。

(2分)(1)徇.蕲以东()(2)能无愠.乎()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