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写作《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2.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3.指导学生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三种方法,即定点观察法、移步换景法、定景换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指导:一、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
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特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不会与它全然相似的。
描写景物之前,首先应该对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是要表现它的广阔苍茫呢,还是表现它的秀丽清幽,还是表现它的富有野趣……只有自己心中有景物特征,才能在你的笔下表现出景物的某种特征。
而要抓住景物特征,就要对景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
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
有些同学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
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
二、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
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
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所以说,真正优秀的景物描写必然会笼上作者的主管色彩,渗透作者的情感特点。
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特点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我们读《荷塘月色》“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两句,一个“袅娜”,一个“羞涩”,写出了白荷的柔美状态,也将作者那种淡淡的喜悦之情渗透其中,这里就是拟人修辞手法妙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优秀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1、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3、学会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融情于景。
【教前说课】本单元写作教学应分做两部分:一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二是会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
所谓景物描写也叫环境描写,其中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本课我们重点学习有关自然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
自然景物描写一般是指描写日月星辰、草木山川、时令变化等。
绘景,必须抓住景物特征。
景物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
时间、地点、景物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的特征。
要写好景物的特征,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不仅如此,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好的景物描写应做到栩栩如声,如见如闻,情寓其里,意蕴其中。
本课就应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年俄国有一个文学青年写了一个短篇小说。
内容是:一个乞丐问有钱人要钱,那个有钱人就投给他一个钢崩。
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青年把这篇文章交给了当时的大作家妥斯陀耶夫斯基。
妥斯陀耶夫斯基这样改道:“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到地上,叮叮当当滚到乞丐的脚边。
”你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明确:原因有三:加了“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还有一段距离;发出钱滚的声音;有钱人鄙夷的神态。
作者把有钱人不愿接近他,鄙视他,贵族身份、鄙视的神态描写了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们要的是用三言两语就能描摹出一个人物、一样景物、一个画面和意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这种表达方式就是描写。
我们有好多同学作文中缺乏的就是描写,要么就是描写少,很概括,不生动、不具体。
今天我们就来训练描写。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自然景色的描写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写景的描写技巧。
难点:如何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融入到作文中,并且使之生动传神。
三、教学内容自然景色特征的介绍,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实践写景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自然景色的图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印象和感受。
2. 自然景色特征的介绍(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色特征,如高山、湖泊、森林、草原等。
并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每种自然景色的特征。
3. 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20分钟)通过范文和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实践写景练习(50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写景练习。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感知、多描写,让他们将自然景色的美好表现在纸上。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写景练习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自然景色,多进行写景练习,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课堂讨论3. 作文练习六、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写景练习中的表现和作品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自然景色特征和写景描写技巧的理解情况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更深入地体验自然景色,并且进一步提高写景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提高写景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捕捉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的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
4.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进行写作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并写一篇景物描写作文。
2. 学生将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修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然景物特征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景物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物诗歌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写一篇作文。
2. 学生将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2一丘一壑也风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湖北松滋第一中学一、 目标概说1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 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2、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3、 教学难点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获。
二、 教学创意本课最独特的创意在于:以禅宗“三境界”之第一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和第二 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来概括景物描写的两重境界,即真实客观的再现景物和渗 透主观情意的传神绘形,既恰切又生动。
本课的设计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通过视频文件、图片、文字等感性材料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归纳写作手法,并当堂训练,展示成效。
二、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程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 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你也许曾无数次为之驻足留连,却遗 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抒写。
那么,就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 《一丘一壑也风流一一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写作指要感知有特征的景物过渡语:何谓特征?特征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区别的地方。
因素呢?请大家先欣赏一段舞蹈,欣赏时请特别关留意舞台背景。
巷》片段) 教师解说并提问:这是 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小城雨巷》的片段。
舞者曼妙的舞姿、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及亦真亦幻的舞台背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如诗如画、 如真如幻的 美妙世界,看过舞蹈的人无不为此深深陶醉。
那么,同学们可否猜想一下, 舞蹈中所展示的 小城咋什么地方?中原还是江南?那雨又是什么时节的雨呢 ?为什么?明确:小城应是江南的小镇,这从粉墙黑瓦的民居、青石板的街道可以看出。
季节可能 是春季,也可能是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
因为画面中的雨如丝如雾, 整个小城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格外有情致,小城女子才有撑一把油纸伞徜徉在小巷的闲情。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写出景物的独特性、典型性。
2、过程和方法:结合月考作文讲评,以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通过写景作文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能够更好地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正题这节课,我们来讲评月考作文。
这一次的月考作文结合了必修2第一个表达交流单元亲近自然的要求,主要任务是写景,我们的不少同学很机智,懂得就地取材,从校园中寻找描写对象,像硕洞的大榕树呀,西校区的小路呀,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
相信这些风景都是我们的同学为之流连的,那么,在钟情于这些风景的时候,你是否曾经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书写呢?今天,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结合这一次月考作文训练的讲评,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描写景物。
二.回顾作文,明确题意下面,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月考的作文题目。
请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60分)世间风景气象万千,或清新可爱,或磅礴大气,或幽邃深远,或恬静淡雅……请选择一处最能打动你的风景,自然风物或人文景观皆可,多手法多角度进行描绘。
要求:写出景物的特征,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800—950字的作文。
从题目要求中,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求我们围绕题目来下笔行文,因此命好的文题是一个关键的信息。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只要我们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
那么,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文题。
文题《风景这边独好》中,包含几个词语。
一共有四个,我们来一一分析。
解读题目:风景,这边,独,好①风景(这一次我们要描写什么风景呢?材料告诉我们,自然风物或人文景观皆可)自然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是不是有人的场景就是人文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的自然景物写作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并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自然景物,学生尝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写作。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评估学生的写作进步。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了解学生对亲近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锻炼观察和写作能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拍摄或写作自然景物时的经验和技巧。
3. 开展自然景物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空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写作情况和家长的看法。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景物的特征,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准确地抓住特征写出自然景物的形象。
3. 情感目标:通过接触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2. 通过观察、感悟,准确地写出自然景物的形象。
四、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例如:山的形状、树的高度、湖的清澈等等。
3. 引导学生亲自去感受自然景物,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自己的写景作品,展示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体会。
3.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的气息,从而提升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4. 评析法: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写景的不足之处。
2. 教学实施第一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观看完毕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自然景物有什么感触?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述。
第二课时: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例如:山的形状、树的高度、湖的清澈等等。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当中的要点。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的气息,从而提升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需要带着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课时: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体会,并互相交换观看当天所拍摄的照片或留言。
第五课时:老师通过示范自己的写景作品,展示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学生可以在课下尝试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章。
第六课时: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写景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从描写的手法分,有白描和浓描及细节描写。
3、描写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明确;特点突出;鲜明而生动。
⑴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上述哪种描写,都必须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或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务。茅盾说:“人物服装的描写不是没有目的性的,不应该为描写服装而描写服装。”想一想,上面引文中,对陈景润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描写,对保尔战胜上病后奋起的描写,是不是为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服务的。
现选录两则片断: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描即描绘,写指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摹绘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描写的方法:
A.从描写的对象分,一般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场面描写。场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动构成的生活画面,有时也泛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以,描述场面主要是写人的活动,写人物之间的关系。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景物描写应注意:
(1)写景应抓住景物的特点--不同景物、不同地域、不同时令的特点。
即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朦胧之美,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是清、静而悲凉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优美的……
教师进一步结合以上三段景物描写分析说明:描写景物时,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思想感情,这样写才能有针对性。
写法小结:
写景技巧
(1)、观察角度,顺序。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取景构图:广角、聚焦、选取视觉中心。
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心理(上下、远近、主次)。
(2)、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⑵描写要善于抓住特点。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她的眼睛。”“倘若是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谓“画眼睛”,就是写出最能表现一个人性格的特点来,想一想,上面几段引文,是不是成功地刻画了“画眼睛”的方法?
⑶描写一般要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融入感情的描写,往往能以情感人,激起读者共鸣。想一想,徐迟写陈景润勇攀数学高峰,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保尔在上病后奋起,是不是这样?
我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甩动着膀子,微笑着挥动镰刀。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铺成了金色的地毯。"赶上啊!"大叔回头擦了把汗,对着我微笑,"快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哦──"
地里,数不清的脚印被烤得焦白了。打谷机跟蝉一道呻吟着,有气无力的。满地的人群,满地的汗水,满地的欢笑,满地的激情!
挑着两个晃悠悠的箩筐,真像挑着两个音符。踏上被烈日烤烫的路面,甩开臂膀,迈开步伐,绕着棋盘似的小路,舞着两个摇摆不定的箩筐,摇过小河,好不容易才摇到家。卸下千斤重的担子,全身顿时轻松无比。一阵凉风送爽,我不由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还让我了解到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
(2)写景应融注自己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你看,图上数竿墨竹,迎风而动,一枝一叶都好象竖起耳朵在倾听民间的疾苦,那是作者关心人民的一颗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秋风把树叶染成了黄色,树叶又把大地染成了黄色,微风拂过,地上的黄叶像是一群受了惊的黄蝴蝶,打着转儿。空中翩翩起舞的黄叶在朝阳中闪动着,仿佛一只只金色的纺织娘,在金色的阳光中沙沙地叫着,忽的离开了树枝,飞走了。我伫立在这漫天的黄叶中,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感觉自己也溶入了漫天的黄叶中,成为校园秋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的秋色也有它独特的味道。在校园一偶,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杨桃树,叶还很绿,果实已经熟透了,泛着金色光芒。从下往上看,仿佛绿色的天幕上镶着无数金色的小星星。秋风吹过,星星便有节奏的泛着眼睛。难道是沙子把眼睛给迷了?果实成熟了,树枝留不住他,只得让她滚落到草丛中。她慢慢的发酵着,慢慢的发酵成一杯甘醇的美酒,到处弥散着浓浓的酒味。这是丰收的味道,这是校园秋色独特的味道。树下,那些未来的牛顿们,正专心致志的读着足有几寸厚的书。我真希望那些杨桃给他们以灵感。不过可别太重了,免得把他们的灵感赶跑了。灵感真的是稍纵即逝的,、。这些未来的牛顿们,也是校园秋色中亮丽的一笔。
范文欣赏感受秋天
双休日,我告别了清幽的学校,回到了家。听人说,实践是条路,是首歌。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阳光下才能领会到。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我们阅读过许多写景的名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历在目,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就是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
写景要抓住特征
一、【景物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
④“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是能看到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起水皱,湖润雨清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意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老师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
感受秋天,感受快乐,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作业布置】
课本P53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以选用下列题目:
1、却道天凉好个秋
2、霜叶红于二月花
3、萧瑟秋风今又是
4、秋实
作业范文校园秋色
如果说夏天是成长的季节,那么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
经过中考的洗礼,我终于来到了这所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到校那一天,正直秋季中旬,校园里到处弥漫着秋的味道,那是丰收的喜悦,各校的尖子欢聚一堂,怀着同一个目标-----用自己的努力为母校光辉的历史,再涂抹上浓重的一笔。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的互报家门。但我无暇顾及这些,因为我已流连于校园里美丽的秋色中了。
颜色:主观色彩、客观色彩。声音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白描和工笔。
(3)、虚实、动静、衬托、点染。
(4)、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教师总结: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它给你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慰藉。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于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荤,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疲,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真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
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
画面美:月色下的荷塘,朦胧、静谧的美。
感情基调:淡淡的哀愁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写景技巧: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绘形、绘色、香味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拟人、通感、叠词的巧妙使用。
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
我在河滩上躬下身子,竖起笔尖作犁,带着一种耕耘的虔诚,和秋天立下誓约。从中,我体味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我不奢望春天给我带来繁花,只要春风遍布我心中每个角落,我就会充满信心,我要在黄叶上啜饮芳醇,使着青春的犁铧,随着时间的流动,悄悄地接近秋日火红的原野。
带着夏日的激情,带着少年的冲劲,带着尝试的心情,我也像大人们一样,脱着鞋,挑起箩筐,顶着骄阳,出门去体味真正的生活。
----怀念老师(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问:由这几人写荷叶荷花,由这些材料,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提示:各人写荷花,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展示:
景物是客观的,人的眼睛心情千差万别。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形色味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不同,文章主旨不同,景物也随着千变万化,任何描写都要目的明确,为表达内容服务,哪里需要描写,如何描写,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借景抒发的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