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公开课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

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导入: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一个人名,谜面是一首诗,谜底是一位领袖的名字:(出课件1)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代风流人物//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老师所说的这位领袖是谁?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划出节奏;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豪迈、热爱、赞美……)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本文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板书上:写景下:论史) 文中哪一句话讲将上下阕内容联系起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三、品读诗歌,想象画面1、过渡:“江山”的“娇”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景物上?(长城、大河、群山、高原……)这些景物,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朗读相关语句,借助联想与想象,用所给的句式描绘出来。

“读,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示例: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祖国北方,辽阔大地,坚冰封冻,雪花飞舞在万里长空,是那样的白,天地间纯然一色,好一个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备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苍松郁郁。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妍丽动人了!)2、过渡:通过想像和再现画面,我们读懂了诗人,读出了自己。

文中许多词语形象,精辟,优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词语,品味其妙处。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初,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军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

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

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

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

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

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设计理念】为了把二十大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将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灌输给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党爱国思想引导,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引导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状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

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

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咏雪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咏雪一等奖公开课

咏雪一等奖公开课

咏雪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第 3 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某某朗读、标点文某某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某某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某某(竖版)的课件给学生。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

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

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某某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8篇幼儿园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冬季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练习画雪花、雪人等,能表达出对冬季的喜爱。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纸、水彩笔活动过程:1、观看多媒体课件《快乐的冬天》,引导好幼儿了解冬季一些有趣的事情。

2、引导幼儿谈论和观察冬季趣事。

观察雪花、雪地、雪人和小朋友冬季游戏的情景。

3、引导幼儿画《快乐的冬天》,教师指导。

请幼儿画自己想画的有关冬天的内容,表达对冬季的喜爱之情。

4、展示幼儿绘画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5、延伸:下次活动可以用油画棒进行涂色,使画面更完整美观,请幼儿自己讲解绘画内容。

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能记住特种车的求救号码,懂得不能乱打求救电话。

活动准备:1、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

2、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

各种各样功能车的图片5套。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小朋友,你喜欢汽车吗?你都认识什么样的车?2、请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车?有什么作用?3、演示课件,各种各样的汽车,启发幼儿说出各种车的作用。

(洒水车、垃圾车、邮政车、校车、公交车、出租车)小结:车辆的种类很多,各种车辆的作用也都不一样。

二、认识特种车的外形及特殊作用(一)消防车1、(演示课件)师:快看,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火灾)该让哪种车去帮忙呢?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

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

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一、教学目标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速写、对比、黯淡、贴近;2.了解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体验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3.形成独立思考、感受和表现雪景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中的黯淡:准确把握雪景的明暗关系,对于白色和黑色的使用要有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强调塑造活泼、思维敏捷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准备纸张、笔、画笔、钢笔、白墨水等。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雪的基本功法写雪必须把握的基本功法有四个:“速写、对比、黯淡、贴近”。

1.速写写雪的速度要快,采用简略的作画方式,一次性把握雪景的基本姿态,不要过于拘泥细节。

快速作画能更好地把握雪景的意境和特点。

2.对比对比是写雪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法。

应该注意利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错落有致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雪景氛围。

3.黯淡雪景的黯淡应该是白色和黑色的组合,不是单纯的白色。

把握好明、暗的关系,让雪景更具丰富的柔和色调和质感。

4.贴近写雪要贴近,那么艺术家应该从直接观察到雪景本真的“感性记忆”中,进而对雪景进行再造,完全融入雪中,提高作品的作者度,使读者更好地感知雪的气息与风味。

(二)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雪景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涵盖了诗意的、写实的和超现实的。

每种风格都有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诗意风格诗意的雪景是更注重情感细腻的刻画,诗意坦荡,姿态与神韵各不相同。

艺术家在写诗意风格雪景时,应突出艺术性的情感魅力。

2.写实风格写实的雪景是清晰的、精准的、真实的雪景描写,主要采用横线和点作为独特的画法,表现出清澈、明亮和美妙的氛围。

3.超现实风格超现实的雪景,总是摆脱现实中的束缚,超越性的色彩和形态,带有神奇、梦幻的意味,在感受雪的同时又体验超现实的想象空间。

(三)思想感受与表现不同等级的雪景产生的思想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艺术家需要在感受雪景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等级的雪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看雪》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看雪》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看雪》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采用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字词含义。

4.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理解课文情感。

5.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各组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雪景,写一篇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与分析、角色扮演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合作、分享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教案
四年级上期
教学目标:
1、读古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描写的景色,理解意思,领悟情感。

2、理解散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动静结合描写雪景和通过写景及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和散文作者表达的意思,想象其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其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感受雪的魅力
轻盈曼舞的雪总让人遐想无限,她的到来,美了大地,装扮了世界,洁净了大家的心野,使世界瞬间变成美丽的童话世界。

看一组雪景图,把同学们带入雪的意境中。

引出本课主题——《雪》。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板书课题)这
首诗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雪景图呢?
2、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出诗的节奏。

(生自读)
二、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2个学生左右)
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探索吧!
2、找出景物,并说说诗句意思。

三、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根据学生理解诗意的情况,抓出重点来解读。

(一)(理解一、二句诗句。


1、提问:为什么图中没有鸟呢?
哪一个字让你知道,这里看不到一只鸟?(绝)
展开想象,鸟儿都去哪了呢?“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
“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是啊,这里不仅没有飞鸟,行人也无影无踪了,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你认为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
(鸟语花香行人如梭川流不息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3、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万径人踪灭”,再读——
师点评:一“绝”一“灭”,诗人给我们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什么图景?
想象这样画面: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天地间只留下茫茫冰雪,眼前是多么寂静、多么冷清啊!
齐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品读三、四行
过渡:就在这寒冷凄清死寂的环境里,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理解“蓑笠”
用ppt: (直接出示图片)这位老人,他头上戴着什么?这叫“斗笠”。

“笠”字什么头?我们可以猜测斗笠和什么有关?古人用竹子编成,用来遮阳挡雨雪的帽子,我们成为“斗笠”。

他身上披的是?“蓑衣”,“蓑”字什么头?说明——蓑衣是用棕榈树的毛或者稻草编成的,也是用来挡雨雪的。

“蓑笠翁”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

2、提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而这位老人却一个人在江上垂钓,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3、同桌讨论:
猜测:为了生存,捕鱼为生;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有伤心事;爱钓鱼……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
(三)出示背景资料,理解诗人内心
师:诗人柳宗元为什么如此孤单呢?要读懂诗情,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经历,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请生默读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

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

过渡:这对正当盛年的柳宗元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可能一生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柳宗元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来排遣自己内心的孤独失落。

这也是一首藏头诗。

大家读读开头几个字——千万孤独。

这首诗,诗人借描写寂静的雪景来衬托心中的千万孤独,政治上的失意,满腔愤懑只有向雪诉说。

心寒如雪,而自己又高洁似雪,可谁能理解?——真是“寂雪孤心谁人知?(郁闷心境)”
四、古诗《江雪》描绘的是一幅寂雪孤心图,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峻青笔下的《瑞雪图》,看看作者描绘的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大家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自己手上的文段。

(一)自学提示:
1、默读文段,想一想: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大街上又是怎样的?并说
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雪景的?找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
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注。

(二)汇报交流。

1、雪后景色:
句子: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

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
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④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

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②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

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①和②是静态描写,③和④是动态描写。

(板书:景色壮丽,景美人欢)
2、教师小结:文段是按照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描写的,作者既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壮观的雪景图。

这种写作方法,叫动静结合。

习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能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过渡:如此美丽的雪景,大家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你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课件出示雪景图,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3、小结:孩子们,我们仿佛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置身于美景之中,你此时此刻什么心情?感受到作者又是什么心情?(板书:无比喜悦)
4、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五、古今对比,体验情感
今天,学习了古诗《江雪》和现代文《瑞雪图》,我们也感受到了同一种事物可以寄予不同情感来表达心声。

现在我们从文中找出异同处对比感受作者的情感。

请学生完成此表。

六、诗词欣赏,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1、欣赏毛主席的名篇《沁园春.雪》,体会诗人情感,然后完成表格。

《沁园春.雪》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首词以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本课只出示上篇)下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七、作业
1、积累关于“雪”的诗、词、谚语或名篇。

2、阅读关于“雪”的文章,想想作者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板书设计:

江雪灭孤独郁闷
千万孤独
景色壮丽
瑞雪图无比喜悦
景美人乐
《瑞雪图》雪后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卫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

下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

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

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