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高二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内容】1、古代辉煌的历程 P63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汉字(≠文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的原因: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了解了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涌天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高中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尽可能地运用问题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领悟教材。

选取真实、典型、具有感染力的素材和历史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使整个教材问题化,使问题条理化,这样既符合知识积累需要,也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的辉煌历程2、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①文字:是文化的____________,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

②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

小区分:文字≠汉字,是人选入文代的标,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汉字与民族节日的作用不同。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_________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小提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____________领导和_________________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_相协调,既保持____________,又体现时代性。

【练一练】1.判一判:下列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汉字和史书典籍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5)中华文化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6)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答案提示:1、(√)2、(×)3、(×)4、(×)5、(×)6(×)。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提高锻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自主学习】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补充: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是: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和。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增强、对。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1)内因:。

(2)外因:。

2、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自主探究】探究一:1、探讨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思考:与我们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的文化还有哪些呢?探究二:材料:“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探究三: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

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必修3第六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众望高级中学杨旭题:必修3第六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验【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法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篇[读书摘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源远流长(纵向,从发展历程看)、见证: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

汉字为书写_____________,传承_____________,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作用)。

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重视。

中国史书典籍的特点:为世界所仅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过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让学生去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重要标志和重要见证。

(二)难点理解在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课时安排:一个课时四、教学教法:课堂教授举列说明五、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打开目录,我们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中,我们讲到了文化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我们讲到了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继承性。

这两个单元实质是讲的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我们都晓得,理论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那我们今天就要把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就是我国的文化,即中华文化,同学们打开书本62页,我们今天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写板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六、讲授新课(一)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源远流长”体现了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哪一个特点?(学生答:继承性)本课由三个框题构成,大家看一下哪三个。

(学生回答:古代辉煌的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应这三个框题,老师只讲三个问题,其余的时间和大家讲讲故事。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具体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怎么做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二)我们先讲是什么的问题即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大家先看一下第一个框框,在第一个框框内,讲了许多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文章列举这些文明,一是说明了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是通过这些文明的中断或湮灭,来论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政治: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政治: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6.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了,有的了, 有的了其他文明。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源远流长的见证(表现、重要标志)一一汉字与史学典籍(1)汉字作用:意义:(2)史学典籍意义:原因: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3、源远流长的具体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即和。

含义:“求同存异”就是;“兼收并蓄”就是能。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的过程。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跟踪练习—、单项选择题1.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

这些文化遗产()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2.苏轼曾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之于子美,文之于韩退之,书之于颜鲁公,画之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这句话说明()A.中华文化止于唐代B.隋唐时期,古代中国文化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C.隋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顶峰D.隋唐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

高中政治3.6.1高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3.6.1高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必修3
学习目标
课标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内容目标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二、典例解析
三、练一练(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
※知识整合:
文字
源远流长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特点包容性
独特性
精髓博大精深区域性
民族性Leabharlann ※学(教)后记()反思:※疑惑不懂记录处
<作业>完成下一框题的预习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3

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3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的基本特征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与史书典籍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学习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与史书典籍【课前预习】1. 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

,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文字,是文化的。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3.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课堂探究】探究一: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特点?《茶经》对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什么作用?探究二: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预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你是否认同陈寅恪先生的预言?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三: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源远流长和有着无尽宝藏的文化,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些挑战,我们的先贤先哲早就预料到并给了我们很多教导。

我们今日的责任就是回头认真审视中华文化传统,把其中对人类文明、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有巨大凝聚力和推动作用的内涵挖掘出来,并站在今天的高度重新去审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有哪些重要见证?(2)如何才能把中华文化中对人类文明、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有巨大凝聚力和推动作用的内涵挖掘出来?【体系构建】【课堂检测】1.儒家学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品性都被儒家思想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和“”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5)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作为其特征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

(2)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性,即和。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中国的日渐没落和西方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二、探究思考题
1.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历经沧桑、代代传承?
2.中华文化走过了一个怎样的独特历程?
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如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三、巩固提高: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2008 江苏 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
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 包容广纳
B 推陈出新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
3、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1907
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
世界。

汉代简牍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
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

这表明()
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继承传统,缺乏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7.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材料一:考古学家在六千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
1-7 BDACAAD
8、(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重要见证。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之一。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