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主要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互动探究] 1。

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体现的矛盾,并将与之对应的类型连线。

4.阅读教材的“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山区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矿厂投资商、环保局领导、果农、村长四方的意见,各方的侧重点是什么?(3)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5.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形成了严重的烟雾,结合教材“案例2”分析其原因,并说出污染物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北极地区的。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什么是环境问题

什么是环境问题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指的是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本文将探讨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以及解决方案。

一、环境问题的定义环境问题是指影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

它包括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挑战。

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干扰和破坏所致。

因此,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的气候系统长期变化。

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森林砍伐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发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2. 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但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污等随意排放废水,导致水体蓝藻增殖、富营养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水资源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还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水生物多样性。

3.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质量下降、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过度的农业耕作、森林开发、工矿业开采等活动导致土地退化,使得土壤贫瘠、腐蚀、水土流失等现象加剧。

土地退化不仅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计和生态环境。

4.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主要由于工厂排放的废气、车辆尾气和燃煤等活动引起。

空气污染导致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增加,影响人们的健康。

特别是细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5. 垃圾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的过度堆积和不合理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因此,合理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是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环节。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引导。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

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
姚保护鲨鱼公 益宣传片
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应该怎么处理?
乐山大佛为何会面目全非?
室内装修与健康
如何选择家居植物
第1章 绪 论
1.1 环境问题 1.2 环境与环境科学 1.3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 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 --- 基本战略
1.1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 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 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的影响问题。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1. 全球变暖
6. 土地荒漠化
2. 臭氧层破坏
7. 大气污染
3. 生物多样性减少 8. 水体污染
4. 酸雨蔓延 5. 森林锐减
9. 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
物越境转移
中文名称:
– 全球气候变暖
英文名称:
– global warming
定义:
– 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多方面的,如气候变化周期、温室效应等。
上课形式
1、理论课程 2、鉴赏环保纪录片:通过纪录
片赏析,普及环保知识,让同学 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全球气候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这个冬天为什么 特别冷? 新闻链接:欧亚极寒天 气-日本大雪持续
鲨鱼那么“凶残”,为什么姚明、李宁、郭晶 晶、刘欢等知名人士会加入保护鲨鱼的行列?
考核方法:40%平时成绩+60%期 末成绩
平时成绩:上课点名、期中作业、 回答问题
期末成绩:论文一篇
分组
4-5人一组 要求: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 工作:1、上课自愿回答问题,一人回答,组
内成员都加分。 2、共同完成期中作业 目的:1、让大家认识到更多的朋友 2、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大气污染问题严峻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目录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问题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1],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

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当代社会环境分析

当代社会环境分析

当代社会环境分析
当代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

以下是一些当代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
1.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国际贸易、人口流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

2.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数字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3.多元化:社会上的群体相对而言越来越多元化,个人的多样性也更加明显。

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多样性大为增加。

4.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5.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这些当代社会环境的特点互为影响,互相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性和深思熟虑的社会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持续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
发展 的基础
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 可持续发展 发展 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 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 发展 的目的 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从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 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3~4 题。
4.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 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 处是( )
7.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 DD.经济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 污染为重点
C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环境问题 的表现
资源 短缺
生态 破坏
环境 污染
全球 环境 变化
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表现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增长 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
水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表 现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环境污染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