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互动探究] 1。
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体现的矛盾,并将与之对应的类型连线。
4.阅读教材的“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山区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矿厂投资商、环保局领导、果农、村长四方的意见,各方的侧重点是什么?(3)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5.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形成了严重的烟雾,结合教材“案例2”分析其原因,并说出污染物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北极地区的。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①无限的需求与②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③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④植被的破坏。
4.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像全球气候变暖、⑤臭氧层破坏、酸雨、⑥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
思维活动1.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⑦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1)资源的⑧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⑨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⑩经济利益与长远⑪环境效益的矛盾;(3)⑫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⑬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维活动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归根结底,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⑭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的⑮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⑯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有些过程是⑰不可逆的。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1. 环境问题的产生在当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环境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1.1 工业排放和废弃物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导致大量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空气、水体和土壤,加剧了气候变化。
1.2 交通尾气和垃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释放出大量的尾气污染,同时城市交通运输带来的噪声和霾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城市中大量的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1.3 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被打破。
2. 环境问题的特点当代环境问题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2.1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蔓延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
例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问题对全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2.2 多样性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等传统问题,还包括了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新型问题。
2.3 时效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立即行动,否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时效性要求我们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3. 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3.1 加强环境法规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严格遵守环境法规。
3.2 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研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3.3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公众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推广绿色出行、绿色食品等低碳生活方式,培养环保意识。
3.4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结语当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3.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 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 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 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 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 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 全人类的生存状况; 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 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 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 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 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
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
3、解决生态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题的障碍与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 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 变。
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 1.2 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
2.3 国际环境公约
• 目前缔约国在3个或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 公约有200多个 • 国际公约的运作框架* •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1)
•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3年签署,75年生效。 控制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方式包括完全禁止 和许可证制度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 尔议定书》:前者85年签署,88年生效,后者87年 签署。旨在建立一个控制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 质的机制,禁止生产和使用某几种化学物质,并对 其它种类作出限制 • 《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92年生效。目的是控制并把废弃物越境减少到最小 程度,把产生有害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92年生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 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
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
举例
DDT被实验证明 有卓越的杀虫特 ,但是大规模使 几十年后,才发 它进入食物链的 个环节,损害一 动物和人类的健
过程的不可 逆性
规模的全球 性
因科技进步,人类具有 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 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 化形成的物理、化学、 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 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 的
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 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2020/8/14
课标要求
1.环境问题产生 的主要原因及危 害。 2.归纳当前人类 所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
课标解读 知道: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 特点。 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 特点三者的内在联系。 应用: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现象, 能够概括环境问题的实质,提高 综合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 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 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 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 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 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 的危害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 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 任,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 益特点来自表现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
危害的 不可预 见性
大、时间极长的过程, 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
森林毁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次生 盐渍化、物 种灭绝等
大气污染 水污染、 体废弃物 染、噪声 染、光污 等
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
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
复合效应”。这种“复合效应”使环境问题变得
更加复杂。例如,修建水库大坝可能诱发地震;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局部地区下沉或塌陷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 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 球
环保报告之说明环境问题及其特点

环保报告之说明环境问题及其特点环境问题概述本报告旨在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重要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需要全球合作来应对。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张。
污染、过度使用等因素都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
解决水资源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的现象。
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破坏了许多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污染问题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费带来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给环境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
环境问题的特点环境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全球性:许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单个国家的努力往往难以奏效。
2. 持续性:环境问题通常不会迅速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
3. 多样性:环境问题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4. 综合性:环境问题往往与经济、社会等方面紧密相连,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通过深入了解和理解环境问题及其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有效的环保措施,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以上是对环保报告之说明环境问题及其特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报告对理解环境问题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有所帮助。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
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森林锐减、耕地减少、酸雨严重、臭氧层空洞增大、水资源危机、物种灭绝速度惊人二、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2、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四)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也是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三.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造成三大严重后果第一大后果是直接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后果是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人体健康问题、环境公平问题都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第三大后果是带来严重的国际问题。
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
四.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994年3月,我国政府编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近年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都是在不断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一)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认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2、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3、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8
对策
禁止和减少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氟氯烃 综合 _______的排 加强_______利用,变 废为宝 放,研制新型 制冷系统,加
说一说: 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2“温室效应示意 图”、图1-3-3“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你能解释温室效应吗?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4、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 5、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南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氟氯烃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平流 层中的臭氧分解。 (3) 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 辐射增加,其主 要危害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 “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 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环 境 污 染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水体污染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生物多样性破坏
生 态 破 坏
森林锐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等。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人为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法中,不能妥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 A.把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到偏远山区 • B.采用新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 C.回收处理废气、废水、废渣等,减少污染物排放 • D.人人都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设法减少污染物 • 4.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 A.德国境内莱菌河的污染 •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 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3、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 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生物多样 环境质 水土流失 土壤肥 土地荒漠化
性受损 量下降
力降低
人类丧失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的图示
环境污染
环境恶化
生态破坏
扩展 全球性
资源需求无限增长 资源短缺
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 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当人 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 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 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类似经历:
致富愿望的驱使下
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待环境问题,只顾 自身利益,污染物不治理即转移!
• 5.人类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历程,认为可 取的发展模式是( )
• A.先污染后治理 • B.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量 • C.边污染边治理 • D.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短缺
人口数量 大幅度增长
个人对资源 的需求大幅 度提高
对资源的需 求无限增长
地球资源 总量有限
资资源源短短缺缺
人们生产 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 水平提高
人们弃置到环境中 的废物多而复杂
有些废弃物在环境 中几乎不能降解
环境污染,如 “八大公害事件”
给人群带来疾病 和死亡。
2、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 弃物,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人类 的身体健康。
结 果
不是消除环境污染,而是转嫁污 染,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
4.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课堂练习:
• 1.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臭氧层的破坏 B.海上油轮泄漏 • C.工业垃圾成堆 D.酸雨 • 2.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创建旅游胜地,发展地方经济 • B.便于加强国防交流与合作 •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 D.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
这幅漫画你想到什么?
庞大的人口数量 带来了巨大压力。庞 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 的人口增长率,对全 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的持续增长,对 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 耗随之增多,最终会 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 消化废弃物的能力, 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 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及其特点
(第一课时)
灵台二中 王瑞锋
课标要求:
1.了解并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 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及问题归纳,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的研讨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 任感。
合作探究习题:
1、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在哪些方面?
2、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 因,又有人为原因,那么自然 原因有哪些?
3、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 哪些?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