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景阳冈》是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冯袖儿的小女孩在景阳冈上的奇妙经历。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课文为基础,在其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景阳冈》的主要内容。
故事开始时,冯袖儿和她的父亲、母亲一起登上景阳冈。
景阳冈是一个海拔3000余米的山峰,山上有一座塔,据说这里的岩石有着神奇的力量。
当冯袖儿在塔上仰望天空时,她突然被吸入到了一个秘密空间里。
那里有许多神奇的事物和人物,还有一只会说话的金色乌鸦。
在这儿,冯袖儿得到了乾坤盾和九阳剑这两件强大的武器,并成功地击败了一只三头九尾蛇。
她还得到了众人的膜拜和赞叹,成为了英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分情况来讲述这些知识点。
一、语言知识点语言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在《景阳冈》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语言知识点。
比如:1、词语的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生僻的字词,比如盾、碑、珂、枭等等。
这些字词的意思我们需要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2、词语的用法:在这篇文章中,冯袖儿击败三头九尾蛇的时候用到了“剑”这个工具。
我们可以了解到,剑在这里是一个表示“武器”的词语。
3、场景描写: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述景物和人物的词语。
比如“景阳冈茫茫一片,云雾缭绕,让人心旷神怡”、“九头蛇鳞光闪闪,项上挂的九个头显得格外怪异”等等。
这些词语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
二、道德知识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的道德知识点非常多。
1、勇气和坚强:冯袖儿在面对三头九尾蛇的时候,没有胆怯,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强打败了它。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想成为英雄,就需要有勇气和坚强的信念。
2、感恩和友爱:在冯袖儿刚到景阳冈时,她的父母都很担心她。
但是父母还是义无反顾地陪她上了山,这体现了感恩和友爱的精神。
3、助人为乐:在冯袖儿完成任务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膜拜和赞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一、句子解析1、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分析: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2、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分析:“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
“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分析: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
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
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
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
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二、课后练习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答: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答: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景阳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景阳冈》课文原文及赏析《景阳冈》课文原文: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此地有一种酒,名叫“透瓶香”,又有一种肉,名叫“雪花酪”。
武松入到店里,叫道:“店家,快拿酒来吃。
”店家道:“客官,你不知这个规矩,我们这里卖的酒,叫做‘三碗不过冈’。
”武松笑道:“我是过冈的人,怎地不敢吃?就给我筛来。
”店家连筛了三碗酒。
武松吃了,又要肉来吃。
店家切了一大块肉,放在武松面前。
武松吃得饱了,便问店家:“这景阳冈上可是有老虎?”店家道:“客官,你说的是。
这景阳冈上有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性命。
”武松笑道:“我是不怕老虎的,你且说那老虎怎么个模样?”店家细细说了老虎的模样和习性。
武松听了,也不在意,付了酒钱,提了哨棒,便走上景阳冈来。
赏析:《景阳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课文,选自明朝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本文主要描述了梁山好汉武松在景阳冈上打虎的故事。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武松豪爽、大胆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形象。
武松面对“三碗不过冈”的酒,不仅没有畏惧,反而笑言自己是过冈的人,敢于挑战。
这种豪情壮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其次,课文通过对景阳冈上的老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惊险的氛围。
店家对老虎的详细描述,以及武松听到后却毫不在意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武松的英勇和胆识。
最后,课文通过武松打虎的情节,弘扬了正义必胜的主题。
武松虽然孤身一人,但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击败了凶猛的老虎,保护了百姓的安全,体现了人民英雄的高尚品质。
总的来说,《景阳冈》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对于培养他们的勇气、智慧和正义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截子
截日
截至
截发留宾
截火
截的基本解释
1、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截头去尾。把木条截成两段。
2、段:一截儿木头。话说了半截儿。
3、阻拦:截留。快把马截住,别让它跑了。
4、截止:截至。
5、姓。
咆
páo
口
8
竖、横折、横、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左右结构
咆组词
咆跃
咆号
咆咻
咆烋
咆怒
咆哱
咆哮西风
擒纵自如
擒治
擒贼擒王
擒讨
擒奸讨暴
擒的基本解释
抓;捉拿:生擒。欲擒故纵。擒贼先擒王。
肋
lèi,lē
月
6
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撇
左右结构
肋组词
肋脦
肋木
肋底下插柴
肋膜
肋条
肋肢
肋骨
肋窝
肋的基本解释
[ lèi ]
胸部的两旁:两肋。肋骨。
[ lē]
〔肋脦〕不整洁,邋里邋遢。脦(te)。
踉
liàng,liá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生字
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结构
组词
基本解释
冈
gāng
冂
4
竖、横折钩、撇、点
上三包围结构
冈组词
冈岵
冈陀
冈坡
冈岩
冈脊
冈陵
冈比亚
冈隒
冈岭
冈峦
冈底斯山脉
冈阜
冈岑
冈比西斯
冈坂
冈仁波齐峰
冈的基本解释
山脊;山梁:冈峦(luán)起伏。景阳冈。
饥
jī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课文及知识点1. 景阳冈课文1.1 课文一:《安阳亲友如相问》课文内容《安阳亲友如相问》是一篇描述古代交通运输工具的课文。
文章中,作者描绘了古代人们乘坐马车的场景,以及他们在路上的点滴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交通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知识点•古代交通工具:马车是古代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有别于现代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古代马车使用动物力量来推动,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蒸汽机驱动的马车。
•古代生活习惯:古代人们的交通工具使用有别于现代,他们乘坐马车等工具出行。
在马车上,人们要面对颠簸和嘈杂的环境,同时还需注意交通安全。
1.2 课文二:《景阳冈》课文内容《景阳冈》是一篇描写景阳冈的课文。
景阳冈是杜甫笔下的一个山坡,文章从作者亲自走过景阳冈开始,描述了它的美丽景色和令人心醉的感受。
通过描绘景阳冈的自然风光,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描写自然景色:这篇课文通过对景阳冈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了解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修辞手法:在《景阳冈》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美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知识点2.1 古代交通工具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交通工具的种类和性能受到限制。
人们主要依靠动物力量来推动交通工具,如马车、马帮等。
其中,马车是古代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携带较多的人和物品,但行驶速度相对较慢。
2.2 描写自然景色的技巧在写作中描写自然景色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通过恰当运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等修饰性的词语,可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风景的美丽和壮丽。
同时,还可以使用拟人、拟声等修辞手法来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和情感。
总结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安阳亲友如相问》和《景阳冈》这两篇课文分别描写了古代交通工具和自然风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公开课PPT课件

资料袋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北 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武松是这 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 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后,他被 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后来,他历经波折,在逃亡途 中投靠梁山,成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
6 景阳冈
听课文朗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请大家点评。
学习“打虎”部分,我们认识了 一个智勇双全、武艺高强的武松。此 外,故事还花了大量笔墨写武松“喝 酒”“上冈”,这些内容又会让我们 看到一个怎样的武松呢?
喝酒
同桌分角色朗读武松与 店家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 语气,还可以适当加上动作。
➢ 你从对话中感受到武松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xī
悉
组词:悉心 熟悉
造句:和不熟悉的人交往要留神,当心受骗上当。
zhuì
坠
组词:坠落 摇摇欲坠 造句:高楼上的一块砖头正在往下坠落。
tánɡ
膛
组词:胸膛 开膛破肚
造句:小明拍着胸膛保证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
jié
截
组词:截断 两截 造句:我的毛笔断成两截,不能用了。
➢ 说一说武松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豪爽
武艺高强
酒量好
……
➢ 你觉得故事里哪个部分最精彩?
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打虎
默读第6-7自然段, 理清打虎经过,说说 课文写“武松打虎” 是分了哪几步来写的?
打虎“五步”
先是一阵 狂风 后,猛虎骤然出现;然 后猛虎“ 一扑 ”“ 一掀 ”“ 一剪 ”, 武松 三 次躲闪;紧接着,武松抡起梢棒打 虎,却劈在枯树上, 梢棒 断成两截;接下 来,武松赤手空拳,用尽平生力气把猛虎打 倒了;最后,武松怕老虎 还没死 ,就用断 了的 梢棒 又打了一回。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景阳冈》知识点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知识点知识点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
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
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
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
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
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
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
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
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五年级下语文第六课《景阳冈》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六课《景阳冈》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一、课文内容概览《景阳冈》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六课,主要讲述了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讲述了孝子曾许以一场婚礼(以乡村俗称“大事”为话头)为母报恩的感人故事。
作品所描写的景物是太行山脉的景阳冈,此山四季风景迥然不同。
其中一座坡田野山谷连绵,另一座则形势比田野山谷隆起。
二、学习重点•孝道故事传承。
•识记品乡积土。
•掌握文章主旨。
•感受乡土风景之美。
三、课文详解1. 孝子报恩首先,故事讲述的是孝子曾许与母报恩的故事。
在古代封建社会,孝道备受重视,孝子曾许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婚礼报答了养育之恩,展现了孝道的核心精神。
2. 感受乡土风景之美文章以太行山脉景阳冈的描写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季节中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乡土风景之美。
这些描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3. 文章主旨整篇文章主要展现了孝道、家国情怀以及乡土风光之美。
通过描写孝子曾许与母报恩的故事,让人们体会到孝道的伟大意义;通过描写景阳冈的美景,使读者领略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魅力。
四、同步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是《景阳冈》的本意? A. 泰山 B. 华山 C. 景阳冈 D. 黄山答案:C2.孝子曾许最终用什么来报恩? A. 金银财宝 B. 珍珠宝石 C. 自己的婚礼D. 羊羔牛犊答案:C2. 简答题请简要总结《景阳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谈谈你对孝道和乡土风景的理解。
答案:《景阳冈》描绘了一个孝子曾许为母报恩的感人故事,弘扬了孝道精神。
同时,通过描绘景阳冈的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乡土风情之美,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和珍视。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乡土风景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这些传统价值观的魅力。
五、答案1. 选择题1. C2. C2. 简答题(答案因字数限制未能展示在此)以上就是关于《景阳冈》的知识点和同步练习,希會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
“——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播放课件,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
(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