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英语试卷第I卷(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shopping mall.B. In a tie shop.C. In a theatre.2. What will the woman do?A. Give Joan a call.B. Tell Joan about the meeting.C. Have lunch with the man.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A. She wants to know John Hart.B. She called the wrong number.C. She couldn’t find John Hart.4.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isn’t good at painting.B. The woman has a talent for art.C. He doesn’t like those painting.5. Who is Cindy?A. The man’s wife.B. The man’s cousin.C. The man’s friend.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理综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a-40 Fe-56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4.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C.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6.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燃煤为燃气,是减少SO2等有害物质排放量的一种措施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D.金属防护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是电解原理8、把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卷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卷

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高考(理数)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21<2x <4},B={x|2x 2-3x +1<0},则A ∩C R B=( ) A.{x|-1<x ≤21,或x >1} B.{x|-1<x ≤21,或1≤x <2}C.{x|21≤x ≤1,或x >2}D.{x|-1≤x <21,或x ≥1}2.已知复数z 的共轭复数__z =i12--(1+i)2,则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已知向量a ,b 满足|a |=2,|b |=3,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θ等于( )A.6π B.3π C.65π D.43π 4.已知函数f(x)=2sin(ωx +6π)(ω>0)的最小正周期为4π,则该函数的图像( )A.关于直线x=3π对称B.关于点C.关于直线x=35π对称 D.关于点5.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 )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364B.32C.380D.38+827.已知函数f(x)=⎩⎨⎧>-≤-0x ,1x 2,0x ,a 2x (a∈R),若函数f(x)在R 上有两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俯视图图2A.(-∞,-1)B.(-∞,1]C.[-1,0)D.(0,1]8.已知a >b,ab=1,则ba b a 22-+的最小值是( )A.22B.2C.2D.19.已知过原点的动圆C 与直线l :x -y -4=0相切,则当动圆C 的面积最小时,圆的方程是( )A.(x -1)2+(y +1)2=4B.(x -1)2+(y +1)2=2C.(x +1)2+(y -1)2=4D.(x +1)2+(y -1)2=210.如图3,矩形OABC 内的阴影部分由曲线f(x)=sinx(x ∈(0,π))及直线x=a(a ∈(0,π))与x 轴围成,向矩形OABC 内随机投掷一点,若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63,则a 的值为( ) A.127π B.32π C.43π D.65π 11.已知三棱锥P —ABC 中,PA,PB,PC 两两垂直,PA=PB=2PC=2a,且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9π,则实数a 的值为( ) A.1 B.2 C.21D.2 12.已知函数f(x)=e 2x,g(x)=lnx +21,对∀a ∈R,∃b ∈(0,+∞),使得f(a)=g(b),则b -a 的最小值为( )A.2e -1B.e 2-21 C.1-21ln2 D.1+21ln2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a 3·a 5=2a 4,设等差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b 4=a 4,则S 7= . 14.在(2x 2-1)(1+2x 1)4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15.实数x,y 满足不等式组⎪⎩⎪⎨⎧≥-+≤--≥+-,04y x ,05y x 2,02y x 则z=|x +2y -4|的最大值为 .16.已知点P 是双曲线9x 2-16y 2=1右支上一点,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I 为△PF 1F 2的内心,若1IPF S ∆=2IPF S ∆+λ21F IF S ∆成立,则λ的值为 .图3C B(a,a8) A (a,0)Oy xBA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4,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AD=2,∠BAD=x,△BCD 是正三角形. (1)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表示为x 的函数; (2)求S 的最大值及此时x 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进行一项掷骰子放球的游戏中,规定:若掷出1点,向甲盒中放一球;若掷出2点或3点,向乙盒中放入一球;若掷出4点或5点或6点,向丙盒中放一球,前后共3次,设x,,y,z 分别表示甲、乙、丙3个盒中的球数. (1)求x,y,z 依次成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的概率; (2)记ξ=x +y,求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5,正方形ADEF 与梯形ABCD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 ⊥CD, AB ∥CD,AB=AD=21CD=2,点M 在线段EC 上. (1)当点M 为EC 的中点时, 求证:BM ∥平面ADEF ;(2)求证:平面BDE ⊥平面BEC ;(3)若平面BDM 与平面ABF 所成二面角为锐角,且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66时,求三棱锥M —BDE 的体积.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6,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为23,A,B,F 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上顶点、右焦点,且S △ABF =1-23. (1)求椭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y=kx +m 被圆O :x 2+y 2=4所截得的弦长为23,若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M,N 两点,求△OMN 面积的最大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xlnx.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2)当b >0时,求证:b b≥(e1)e 1(其中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3)若a >0,b >0,求证:f(a)+(a +b)ln2≥f(a +b)-f(b).请考生从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多答MFEDCB A图5图6按所答的首题进行评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7,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AB=BC,AD 是BC 边 上的高,AE 是⊙O 的直径. (1)求证:AC ·BC=AD ·AE ;(2)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若 AF=4,CF=6,求AC 的长.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 O y 中,以原点为极点,以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与直角坐标系x O 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θ=θ=,sin y ,cos 3x (θ为参数),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4π)=22. (1)写出曲线C 的普通方程和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 (2)求曲线C 上的点到直线l 的最大距离.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f(x)=|x +1|+|x -a|(a >0). (1)若a=1,解不等式f(x)≥4;(2)如果存在x 0∈R,f(x 0)<2,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5 BACDB 6-10 CDABB 11、A 12、D 二、填空题13.14. 14.7. 15.21. 16.53. 三、解答题17.解:(1)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B 2+AD 2-2AB ·ADcosx=22+22-2×2×2cosx=8-8cosx. 因为△BCD 的面积为S 1=21BD 2sin 3π=43(8-8cosx)=23-23cosx,△ABD 的面积为S 2=21AB ·ADsinx=2sinx. 因为x 为△ABD 的一个内角,所以x ∈(0,π).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S=S 1+S 2=23-23cosx +2sinx,x ∈(0,π). (2) S=23-23cosx +2sinx=4sin(x -3π)+23,x ∈(0,π). 因为0<x <π,所以-3π<x -3π<32π. 所以当x -3π=2π,即x=65π时,S 取得最大值,且S max =4+23.18.解:(1)设掷出1点的事件为A,掷出2点或3点的事件为B,掷出4点或5点或6点的事件为C,则P(A)=61,P(B)=62=31,P(C)=63=21. 若x,y,z 依次成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则x=0,y=1,z=2. 所以所求的概率P=13C ·31·(21)2=41. (2)ξ=x +y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P(ξ=0)=(21)3=81,P(ξ=1)=13C ·61·(21)2+13C ·31·(21)2=83, P(ξ=2)=1213C C ·61·31·21+23C ·(31)2·21+23C ·(61)2·21=83, P(ξ=3)=(61)3+(31)3+23C ·(61)2·31+13C ·61·(31)2=81. 所以ξ的分布列为P BCDA故E ξ=0×81+1×83+2×83+3×81=23. 19.(1)证明:取DE 的中点N,连结MN,AN.在△EDC 中,M,N 分别为EC,ED 的中点,则MN ∥CD,且MN=21CD. 由已知AB ∥CD,AB=21CD,得MN ∥AB,且MN=AB, 所以四边形ABMN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BM ∥AN. 因为AN ⊂平面ADEF,且BM ⊄平面ADEF, 所以BM ∥平面ADEF.(2)在正方体ADEF 中,ED ⊥AD.又平面ADEF ⊥平面ABCD,平面ADEF I 平面ABCD=AD, 所以ED ⊥平面ABCD.所以ED ⊥BC.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AD=2,CD=4,得BC=22. 在△BCD 中,BD=BC=22,CD=4,可得BC ⊥BD. 又ED I BD=D,故BC ⊥平面BDE.又因为BC ⊂平面BEC,所以平面BDE ⊥平面BEC.(3)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B(2,2,0),C(0,4,0),D(0,0,0),E(0,0,2). 设M(x,y,z),则−→−EM =(x,y,z -2),又−→−EC =(0,4,-2). 设−→−EM =λ−→−EC (0<λ<1),则x=0,y=4λ,z=2-2λ,即M (0,4λ,2-2λ).设n =(x 1,y 1,z 1)是平面BDM 的法向量,则−→−DB ·n =2x 1+2y 1=0,−→−DM ·n =4λy 1+(2-2λ)z 1=0. 取x 1=1,得y 1=-1,z 1=λ-λ12,即得平面BDM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λ-λ12). 由题可知,−→−DA =(2,0,0)是平面ABF 的一个法向量.因此,|cos<−→−DA ,n >|=|||||DA |n DA n −→−−→−⋅=22)1(4222λ-λ+=66,解得λ=21,即点M 为EC 的中点. 此时S △DEM =2,AD 为三棱锥B —DEM 的高,所以V M —BDE =V B —DEM =31×2×2=34. 20.解:(1)由题意椭圆C 的交点在x 轴上,设其方程为2222by a x +=1(a >b >0),则A(a,0),B(0,b),C(c,0),其中c=22b a -.由已知得e 2=22a c =222ab a -=43,所以a 2=4b 2,即a=2b , ① 故c=3b. ②又S △ABF =21|AF||OB|=21(a -c)b=1-23.把①②代入上式,得21(2b -3b)b=1-23,解得b=1,故a=2,c=3.所以所求椭圆C 的方程为4x 2+y 2=1.(2)圆O 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因为l 被圆O 所截得的弦长为23,所以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22)3(2-=1, 即2k 1|m |+=1,故有m 2=1+k 2③由⎪⎩⎪⎨⎧+==+,m kx y ,1y 4x 22消去y ,得(41+k 2)x 2+2kmx +m 2-1=0.∆=4k 2-m 2+1=3k 2>0,所以k ≠0.设M(x 1,y 1),N(x 2,y 2),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x 1+x 2=-2k 41km2+=-1k 4km82+,x 1x 2=22k 411m +-=1k 44m 422+-. 所以|x 1-x 2|2=(x 1+x 2)2-4x 1x 2=(-1k 4km 82+)2-4×1k 44m 422+-=2222)1k 4()1m k 4(16++- ④ 将③代入④,得|x 1-x 2|2=222)1k 4(k 48+,故|x 1-x 2|=1k 4|k |342+, |MN|=2k 1+|x 1-x 2|=2k 1+×1k 4|k |342+=1k 4)1k (k 34222++, 故△OMN 的面积S=21|MN|×d=21×1k 4)1k (k 34222++×1=1k 4)1k (k 32222++.令t=4k 2+1≥1,则k 2=41t -,代入上式,得=22t )141t (41t 3+-⨯-⨯=232t)3t )(1t (+-=2322t 3t 2t -+=231t 2t 32++-=2394)31t 1(2+--. 所以,当t=3,即4k 2+1=3,解得k=±22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3×94=1.21.解:(1)f '(x)=lnx +1(x >0),令f '(x)≥0,得lnx ≥-1=lne -1,所以x ≥e1; 同理,令f '(x)≤0,得0<x ≤e1. 所以f(x)在[e 1,+∞)上是增函数,在(0,e 1]上是减函数.所以f(x)min =f(e 1)=-e1. (2)由(1)可知,当b >0时,有f(b)≥f(x)min =-e 1,所以blnb ≥-e 1,即lnb b≥-e 1=ln(e 1)e 1, 所以b b≥(e1)e 1.(3)将f(a)+(a +b)ln2≥f(a +b)-f(b)变形,得f(a)+f(b)≥f(a +b)-(a +b)ln2, 即证明f(a)+f(a +b -a)≥f(a +b)-(a +b)ln2. 设函数g(x)=f(x)+f(k -x)(k >0).因为f(x)=xlnx,所以g(x)=xlnx +(k -x)ln(k -x),所以0<x <k. 因为g '(x)=lnx +1-ln(k -x)-1=lnx k x -,令g '(x)>0,得x k x ->1,所以2k<x <k ;令g '(x)<0,得x k x -<1,所以0<x <2k ,所以函数g(x)在[2k ,k)单调递增,在(0,2k]上单调递减,所以g(x)的最小值为g(2k ),即总有g(x)≥g(2k). 而g(2k )=f(2k )+f(k -2k )=kln 2k=k(lnk -ln2)=f(k)-kln2,所以g(x)≥f(k)-kln2,即f(x)+f(k -x)≥f(k)-kln2.令x=a,k -x=b,则k=a +b.所以f(a)+f(b)≥f(a +b)-(a +b)ln2,即f(a)+(a +b)ln2≥f(a +b)-f(b).22解:(1)证明:连接BE,则△ABE 为直角三角形.因为∠ABE=∠ADC=90°,∠AEB=∠ACB,所以△ABE ∽△ADC.所以AD AB =ACAE,即AB ·AC=AD ·AE.又AB=BC,所以AC ·BC=AD ·AE. (2)因为FC 是⊙O 的切线,所以FC 2=AF ·BF.又AF=4,CF=6,则BF=9,AB=BF -AF=5.因为∠ACF=∠FBC,又∠CFB=∠AFC,所以△AFC ∽△CFB.所以CF AF =CB AC ,即AC=CF CB AF ⋅=310. 23.解:(1)由⎩⎨⎧θ=θ=,sin y ,cos 3x 得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3x 2+y 2=1.由ρcos(θ-4π)=22,得ρ(cos θ+sin θ)=4,所以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4=0. (2)在曲线C :3x 2+y 2=1上任取一点P(3cos θ,sin θ),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2|4sin cos 3|-θ+θ=2|4)32sin(|-π+θ≤32.所以当sin(θ+3π)=-1,即θ=-65π时,d max =32. 24.解:(1)当a=1时,f(x)=|x +1|+|x -1|, f(x)≥4⎩⎨⎧≥+----<⇔,4)1x ()1x (,1x 或⎩⎨⎧≥++--<≤-,4)1x ()1x (,1x 1或⎩⎨⎧≥++-≥.4)1x ()1x (,4x解得x ≤-2,或x ≥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2,或x ≥2}.(2)存在x 0∈R,f(x 0)<2⇔函数f(x)的最小值小于2.因为a >0,所以f(x)=⎪⎩⎪⎨⎧≥+-<<-+-≤-+-,a x ,1a x 2,a x 1,a 1,1x ,1a x 2f(x)的最小值为1+a.由⎩⎨⎧<+>,2a 1,0a 解得0<a <1,即a 的取值范围为(0,1).。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河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作者: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

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

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似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假设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表达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方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局部,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局部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卷

河北省师大附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卷

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32 O-16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4.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5.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

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6.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7.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D.同温同压下,H2(g)+Cl2(g) = 2HCl(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不同8.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一定是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9.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

2016届河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6届河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卷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作者: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

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

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l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小说敢不敢拒绝影视改编?王彦自1987年出版《商州》,到2014年9月《老生》问世,27年间贾平凹共创作l5部长篇小说。

但其中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仅有3部,改编后成为口碑之作的更近乎为零。

作为一代名家,贾平凹似乎与时下小说改编影视剧成风的潮流格格不入。

时此,有学者提出,当今文学界紧缺的恰是敢于逆流而行,让影视剧改编无从入手的纯文学性小说。

文学评论家徐兆寿举例为证:2012年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排行榜上,莫言、余华、苏童分列前三。

“作家本身功底之外,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每人背后都有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经典电影。

”在他看来,莫言背后有《红高粱》,余华有《活着》,苏童则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它们既成就了张艺谋,也成全了作家在海外声名鹊起。

“国内书市同样如此,书店的畅销小说半数以上都有‘触电’背景”。

徐兆寿说,影视与文学联姻,常常能让一些作家为更多读者认识,具有更大的阅读市场,像莫言、王朔、余华、刘恒、刘震云、麦家、严歌苓等,他们的作品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在小说热销榜上扶摇直上。

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推广作用不仅中国有,国外同样有。

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乔治·布鲁斯东就在著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写道:“《大卫·科波菲尔》在克里兰夫的影院公映时,借阅小说的人数陡增,当地图书馆不得不在一周内添购132册;《呼啸山庄》被拍成电影后,小说在2年内的销售数量超出过去92年的总和。

”“触电”让小说流传更深广,这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复被佐证的真命题。

但真命题却叫人爱恨交加,徐兆寿旋即话锋一转:“影视剧走红了,想当编剧、当导演的年轻人多起来,但安静写作的越来越少了。

”徐兆寿的另一重身份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群己之辩”始于孔子,是对于群体和自我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包括自我和群体(国家)、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是指个人的立身与成德,“立人”则是指立他人和促进群体的完满和谐。

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的演变,总体而言,在群己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是“群体重于个人”,特别强调个人对于群体的义务责任。

这利于激发当代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儒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为条件和基础,因为身与家、家与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因此,儒文化主张用“仁爱”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针对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思维,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履行社会义务,有其现实意义。

人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义利之辩”中义与利的关系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对待义利关系问题的主流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

儒家向来强调精神生活优于物质生活、道德原则高于物质利益,但对于义利关系的认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过程。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但他看重义的道德价值的同时,也肯定利有其合理性,只是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凡是符合道义的正当的利益才可以考虑,“义”与“利”的冲突在当今更为激烈明显,一些学生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

因此,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继承这种“以义导利”的义利观。

“天人之辩”是指对于天和人之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

总体而言,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在天人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天人合一”思想。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但同时他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性。

孟子则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

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可见,儒学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注重人文价值理性之特点的。

“这种思想中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当代社会存在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生活迷茫、精神空虚等问题,要引导他们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种。

此外,要继承和弘扬这一思想中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顺应天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存在和发展。

(摘编自杜卫《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己之辩”包括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群体的关系,仲尼的“己欲立”指个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群体”。

B.儒家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作为条件和基础,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

C.孔子看重义,又肯定利的合理性。

他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认为凡不符合道义或不正当的利,都要自觉舍弃。

D.整体来看,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对天人关系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秉承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人在“群”与“己”两个维度上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仁者必须既要“自立”又要“立人”,从而形成儒文化的“仁爱”。

B.儒家强调精神生活和道德原则,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认识变化过程。

C.在当今激烈的“义”“利”冲突中,学生要以“义”去规约筛选,当只能选择其一时,应“义以为上”或“以义为重”.D.儒学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我们当代社会存在的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中,“群己之辩”所崇尚的“群体重于个人”观念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B.对当代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义利之辩”所彰显的“以义导利”的价值取向来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C.“天人之辩”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用来培育学生的人文价值理性和生态文明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存在发展。

D.继承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解决学生存在的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思想的重要教育手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

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

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

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

召为监察御史。

禁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

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诏原之。

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

时废发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便。

堂言:“刘晏、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

国朝王嗣宗、刘师道,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而岁输京师常足。

”时虽用其议,后卒复。

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

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

”知越州。

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

徙苏州。

先是,发运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附驿奉也。

”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

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庆历初,诏天下建学。

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

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

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

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

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吏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蒋堂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B.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C.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D.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堂执法,果敢严明。

他管理临川,对怙恶不悛没人控制的李甲先劝后兵,然后果断行事,用州兵搜出了李家的超越本分之物,最后置之于死地。

B.蒋堂析事,独出机杼。

面对上封者否定废止发运使一事,他却上奏赞同废止,然后从今昔逐一加以论述分析,从而让朝廷在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

C.蒋堂遇事,不事阿谀。

对鉴湖百姓自占田地被侵占一事,他不顾及豪门大族势力而上奏;对于他人建议载物馈赠京师权贵,他竟然五年不去京城。

D.蒋堂一生,也有缺憾。

他知益州时和在蜀地有能名的杨日严不善;建造规模宏大的铜壶阁时,终因砍伐古陵与祠庙的树木让蜀人不悦,诉讼增多。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2)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

8.与李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5分)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描绘了将士们乘胜追杀的激烈壮观场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

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

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

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

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

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

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

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

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

在西南联合大拳,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

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