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层流病房改造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
icu层流病房级别要求

icu层流病房级别要求ICU层流病房是指采用层流技术来控制气流流向、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的临床医疗病房。
ICU病房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重症或危重病的患者。
为了确保最佳的护理环境和患者安全,ICU层流病房有一定的级别要求。
以下是对ICU层流病房级别要求的一些详细解释:1.严格的洁净度要求:ICU层流病房应符合洁净度标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病房内的空气应经过过滤处理,以去除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粒。
同时,病房内的设施和设备也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环境的卫生。
2.控制气流流向:层流病房的空气流动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空气应从干净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而不是相反。
同时,患者和人员进出病房时,应注意保持病房内部空气流动的平衡,以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
3.温度和湿度控制:ICU层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一般来说,温度应控制在20-24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60%的范围内。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通风和空调系统来实现。
4.合适的空间布局:层流病房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
病房应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设备、床位和工作站,同时保持通畅和清洁。
此外,病房内的设施和设备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护。
5.强化感染控制措施:ICU层流病房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这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强化手卫生等。
此外,病房内应设立洗手间并提供洗手液和纸巾等必要物品,以方便医护人员和访客进行手卫生。
6.安全和监测系统:ICU层流病房应配备相应的安全和监测系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静脉注射泵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以及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测。
此外,病房应配备紧急救援装备和应急通道,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层流病房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层流病房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层流病房是医院内设置的一种特殊的病区,用于管理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患者,以减少感染的传播和风险。
层流病房的管理规定和要求有以下几点:1.病房布局:层流病房应按照一定的尺寸和布局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包括清洁区、污染区和隔离区等。
清洁区用于存放干净的物品和进行清洁工作,污染区用于存放污染物和进行感染性病人的护理,隔离区则用于隔离疑似或确诊的感染病例。
2.空气净化:层流病房应进行空气净化,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病房内部应安装过滤器、空气除菌设备等,控制空气流动和排放,防止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
3.感染控制:层流病房必须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医务人员和访客的手卫生,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
病人与外界的接触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污染控制程序。
4.流动与通行:层流病房内部的流动和通行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病患和访客必须按照指定的通行路径和程序进入和离开病房,不得随意在病区内流动,并要遵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安排。
5.床位管理:层流病房的床位应按照感染病例的程度和分类进行管理。
高度感染性病例应与其他病例隔离,并建立相应的床位和设备,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床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并确保床位的清洁和消毒。
6.垃圾处理:层流病房内产生的垃圾和污染物应按照特殊的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医疗垃圾要分类收集、密封和运输,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以及传播感染病菌。
7.设备维护:层流病房内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以避免影响病人的治疗和感染控制工作。
8.环境监测:层流病房应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噪音和灯光等。
监测结果要记录并及时处理,以确保病房内环境的合理控制和安全。
总结起来,层流病房的管理规定和要求主要涵盖了病房的布局、空气净化、感染控制、流动与通行、床位管理、垃圾处理、设备维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和要求,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传播和风险,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关于某血液科洁净病房改造的思考

关于某血液科洁净病房改造的思考作者:林国明郭锦明吴世玉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2期通过对某医院洁净病房的项目改造,并对项目改造中出现的噪声控制、空间限制等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改造过程中一些优点亮点分享。
简单说洁净病房就是通过空气净化设备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得病房内的空气处于一种严格无菌状态的病房。
经研究认为,在化疗中,洁净病房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洁净病房通过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净化的环境,从而减少患者在化疗后自身处于免疫功能低下及粒细胞缺乏时感染的发生率。
某医院为浙江某市目前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开放床位1600余张,拥有职工2600余人,年门诊人次近150万、年出院超过6万人次,在浙江省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血液科为该地区的重点学科,共开放床位60张,年门诊量约为7000人次,年出院约2000余人次。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于2009年开始改建洁净病房。
此项目是计划将病房大楼血液内科病区第一、第二、第三病房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血液洁净病区包括两个局部百级层流病房,万级的洁净走廊及医护办公室、配餐配药、卫浴、污物处理等各配套的辅助用房;医护、病患、食品药品(净物)、污物等应有各自独立的通道,并要求设一应急通道;医护人员在经过一更、二更后再由风淋室进入办公区域;病患入口经更衣、浸泡消毒得以入无菌区域。
入住期间,家属探视区设置于病房外侧公共走廊,方式为音频视频。
项目过程介绍工程开始于09年8月底,正式验收于10年的7月底(以省级疾控部门的检测报告视作最终验收依据),共历时11个月,反复研究多次、翻工一次,预算为35万人民币,最后工程实际造价约33万,加上内部的医疗、办公、生活配备等设施,共花费约35万人民币。
其中,整个病区约85平方米,包括两个百级病房,一个办公室,洁净走廊,污物处理室,医护用卫生间,病患卫生间等等。
血液科层流病房改造设计要点研究

层流净化手术室

第一章总则为适应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的需要,满足医疗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使用医院的新建或改建的洁净手术部工程项目以及建在非洁净手术部(区)的沽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工程项目。
采用通风及空气调节的普通手术部(室)工程项目可参照执第三条清洁手术部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符合相关卫生学标准和洁净技术标准的现定。
第四条洁净手术部的建设应坚持其综合性能达到标准的原则,注重空气净化处理、加强手术区的保护、建筑际准应以实用、经济为原则,避免片面追求装演。
第五条洁净手术部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第二章洁净手术部的规模与组成第六条医院洁净手术部由洁净手术室和辅助用房组成,可以建成以全部洁净手术室为中心并包括必需的辅助用房,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也可以建成以部分洁净手术室为中心并包括必需的辅助用房,与普通手术部(室)并存的独立功能区域。
第七条洁净手术部的各类洁净用房应根据其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按表1划分等级。
手术室是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
随着医疗新技术和新的手术工具的不断涌现,带动了手术量的迅猛上升。
大部分医院原有的老手术室在空间布局、设施标准、装备功能等方面已无法满足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同时人们对手术环境和手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建和改扩建的高标准洁净手术室已成为医院发展建设中的重点之一。
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设计适合未来发展需求的高标准手术室,是现代医院所应考虑的问题。
1手术室的要求手术室是医院中无菌洁净要求最严格的地方之一,手术室的建设、布局、工作流程和管理都是围绕无菌要求设计的。
手术室又是医疗设备密集的科室,除手术床、无影灯外,麻醉机、监护、电刀以及自体血回收机、手术显微镜、影像系统等已成为手术常用设备。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手术工具不断涌现,如各类软硬内窥镜下手术、导航设备、立体定位系统、手术机器人等微创手术辅助设备等,如此众多的设备拥挤在手术室内,对设备布局、安装、配电及用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层流洁净病房建设标准

层流洁净病房建设标准
一、空气过滤系统
1. 空气过滤器应采用高效过滤器,其效率应不低于GB 6165中对于0.3μm粒子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9.97%。
2. 空气过滤器应定期检查、清洗和更换,保证其过滤效果。
二、压差控制
1. 病房应保持正压,与相邻区域之间的压差应控制在10-30Pa之间。
2. 每天应对压差进行监测和记录。
三、空气流向
1. 空气应从干净区域流向污染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2. 空气流向应通过专业设计,确保气流组织合理、稳定。
四、空气更换率
1. 病房的空气更换率应不低于每小时2次。
2. 空气更换率应通过专业计算,确保病房内空气清新、无死角。
五、温湿度控制
1. 病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2. 温湿度应通过专业设计,确保病房内环境舒适、适宜。
六、其他设施
1. 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抢救设备等。
2. 病房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照明质量。
3. 病房内应有合适的隔音设施,减少噪音干扰。
层流洁净病房的标准

层流洁净病房的标准一、层流洁净病房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 50499-2009《医院净化工程技术规范》,层流洁净病房应满足以下标准:1、无尘室标准:100级(空气中的颗粒物不大于 0.5 微米),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医疗需求和工作环境要求设置不同级别的净化空间。
2、室内负压控制:通过机械通风系统建立负压区域,使得室内空气始终流向门外,并且保持高效空气过滤。
3、无菌标准:根据医疗物品的种类、质量等各个方面来确立洁净度标准,从而保障室内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层流洁净病房净化装修基本要求1、墙壁、天花板、地面等室内结构装修材料应当具备高密封性、隔音性、易清理性和防霉、防火、防静电等功能。
2、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门窗进行处理,保证其具备密闭性和抗压性,在节能的同时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3、层流洁净病房的装修应当按照医院规划、医生使用要求和手术工作的需要确定每个区域的大小和设施配置。
4、室内空气应当经过机械过滤设备过滤,在贴有防尘、防菌、防霉等功能的卫生级隔热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等设施进行二次过滤,确保内部空气的净化。
三、层流洁净病房净化装修技术1、空气过滤技术:在层流洁净病房装修中采用空气过滤技术进行空气过滤,通过装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从而去除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保证病房内部环境洁净。
2、负压控制技术:通过负压控制技术,建立一个无菌、无尘、无异味的环境,保证室内空气不流出、同时被切断外界污染的源头。
3、超净间技术:针对手术中需要使用的特殊空间,在层流洁净病房净化装修过程中采用超净间技术,对空气流动进行严格控制,使得手术中的病原体和细菌等污染物得以在成长和繁殖的最佳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确保医疗安全。
四、层流洁净病房净化装修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和病房净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层流洁净病房装修的发展趋势也不断发生变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成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病房内部装修和治疗设备进行结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医疗设备系统,提高病房的整体效益和治疗质量。
十万级层流净化病房的建设要求

十万级层流净化病房的建设要求层流病房又称无菌病房、单向流病房,它不是单一的某间或几间病房,而是以这种特殊病房为核心,与其它必备的辅助用房一起构成的“洁净护理单元”。
主要收治的患者为:自或异体骨髓移植白血病、强药化疗癌症、大面积重度烧伤、严重呼吸器官疾病和脏器移植等患者。
这类病人由于缺乏自身免疫力,为防止感染,因此只有在无菌环境中治疗和生活,所以必须建造无菌病房。
现在洁净工程做的最多的无菌病房是血液病房和烧伤病房。
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一、非单向流:1、压差:相同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压差保持一致,对于不同洁净等级的相邻洁净室之间压差要N5Pa,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要N10Pa。
十万级洁净室对温度、湿度无特殊要求时,以穿着洁净工作服不产生舒服感为宜,温度一般控制在冬季20〜22°C ;夏季24〜26°C ;波动±2C。
冬季洁净室湿度控制在30 —50%,夏季洁净室湿度控制在50 — 70%。
2、配电:洁净室(区)的主要生产用房一般照度值宜N3Lx ;辅助工作室、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气闸室、走廊等的照度值宜为2〜3Lx。
二、噪声控制:1.动态测试时,万级洁净室内的噪声级不应超过70分贝A。
2.静态测试时,万级乱流洁净室的噪声级不宜大于60分贝A。
三、气流组织:•十万级洁净室主要采用的送风方式:1.局部孔板顶棚送风;2.带扩散板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3.上侧墙送风等三种送风方式。
•十万级洁净室主要采用的回风方式:1.单侧墙下部布置回风;2.当采用走廊回风时,在走廊内均匀布置回风或在走廊端部集中设置回风。
•送风风速米/秒):1.孔板孔 3〜5;2、侧送风:(1)贴附射流2〜5 ;(2)非贴附射流同侧墙下部回风1.5〜2.5,对侧墙下部回凤1.0〜1.5。
•回风风速(米/秒):1.洁净室回风不大于2;2.走廊内回风不大于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科层流病房改造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1.工程概况: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儿门诊病房综合楼,框架结构,地上17层,地下二层,本工程为层流病房净化改造。
血液层流病房:位于综合楼六层,层高3.9米,建筑面积约1632平米。
包含单床百级层流室10间,普通血液病房14间,计36床(3床间8间,2床间6间)及其相关辅助用房。
2.采购范围2.1本次采购的范围及工程内容:采购范围详见图纸非阴影部分,六层层流病房及普通血液病房(详见采购图纸)等净化区域的装饰装修工程、净化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弱电自控工程及医用气体工程,含以上净化区域使用的,安装在设备层的空调、电气及医用气体专业设备。
工程内容详见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不包含或不具体的项目,参照技术要求自行配置。
2.2成交单位承担承包范围内的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按照采购文件的要求,完成净化区域内的建筑装饰、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供电及照明、弱电系统、医用气体系统、给排水系统材料设备的采购、制造加工、组合装配、性能测试、出厂检验测试、运输搬运、现场安装和调试、有效可靠的试运行、竣工验收、操作和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交图纸、资料、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维护保养等,以及所有其它为产品正常运行所需的必要项目,所有这些不管是否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过,供应商供货范围应看作为已包括所有的内容。
含消防系统工程。
2.3与采购内容相关的全部配套产品和材料,设备选择、装饰材料和施工必须满足现代化手术的使用要求,达到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低噪音、高洁净、新风量充足、有舒适宁静的手术环境,具有先进性、高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配套设施齐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优良等级。
3.设计依据:本工程采用国家及行业现行最新规范标准,若在施工期间有新的标准出台,尚应满足新的标准。
本文件所给出的标准和规范如与供应商所执行的标准、规范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引用下列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局限),并使用最新版本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4)《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J50210-20016)《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_50591-2010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9-2002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9)《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J49-88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16-2008;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2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2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22)《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20132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1424)《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6-199425)《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19942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版)2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2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29)《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50751-20123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3-20113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1232)《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3091-200833)《焊接用不锈钢丝》《YB-T5092-2005焊接用不锈钢丝》3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3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3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37)《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4.技术要求:4.1建筑装饰材料:墙体、地面、顶棚材料4.1.1装修专业投标界面划分1)净化区域界面外围墙体内侧按原建筑设计要求施工至找平层,净化施工负责从找平层至装饰面层。
2)净化区域范围内结构墙体、柱、防火墙、管道井、楼电梯间及其前室墙体做法按原建筑设计设计要求施工至找平层,净化施工负责从找平层至装饰面层。
3)净化区域内地面:按原建筑设计要求施工至找平层,净化施工负责从找平层至装饰面层。
4)门窗:建筑外门、窗、防火门及卷帘门不在净化施工范围。
5)区域内的活动家具不在净化施工范围。
6)设备层设备基础、防水、及装修不在净化施工范围。
4.2装修设备材料说明4.2.1六层血液病房1)10间层流病房的隔墙及顶棚采用50型玻镁纸蜂窝夹芯手工彩钢板及配套圆弧铝型材。
玻镁板厚度6mm,彩钢板厚度0.5mm。
地面基层处理后采用进口同质透心结构PVC卷材地面,卷材厚度不小于2.0mm,耐磨等级达到P级。
2)隔离走廊、洁净走廊、采血冻存及其它洁净辅房墙面采用75型轻钢龙骨12mm 厚硅酸钙基层板,面饰6mm厚无机预涂板;顶棚采用CS60型轻钢龙骨,600*600*0.8铝扣板;地面基层处理后采用进口同质透心结构PVC卷材地面,卷材厚度不小于2.0mm,耐磨等级达到P级。
3)探视走廊隔墙采用75型轻钢龙骨12mm石膏板抗菌涂料;顶棚采用上人型轻钢龙骨9.5mm厚石膏板抗菌涂料;地面基层处理后采用同质透心结构PVC卷材地面,卷材厚度不小于2.0mm,耐磨等级达到P级。
4)非净化区域的隔墙采用土建墙,面层处理后批腻子刷抗菌涂料,顶棚采用上人型轻钢龙骨9.5mm厚石膏板抗菌涂料,5)湿区墙面在土建墙做基层处理,刷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后贴300*450墙砖,有淋浴区域防水高度为1.8m,其余区域0.3m;顶面:采用600*600*0.8铝扣板;地面刷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贴300*300防滑地砖。
4.2.2门1)层流病房及隔离走廊一侧设置自动平移密封门,光控脚感应(或肘控)和手动两种开启方式,门体采用12厚钢化玻璃,1.5厚304A拉丝不锈钢边框。
2)其它门体采用医用密封钢质门,国产优质产品。
洁净区及走廊钢质门加装闭门器,双开门加装顺序器。
带门禁锁的门安装位置需设钢板加固。
4.2.3其他1)层流病房传递窗采用1.2mm厚304A拉丝不锈钢制作,机械互锁,内设紫外消毒灯。
2)层流病房探视窗采用双层固定玻璃,内置铝合金可调百叶。
入口侧窗上半部固定,下侧带可开启活动小扇,以方便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
3)卫生间及淋浴间隔断采用树脂板成品隔断。
4)区域内护士站及矮柜为甲方供定制成品。
5)所有窗台板为20mm厚灰麻花岗石材。
4.3装修材料配置表区域房间名称墙面顶棚地面顶棚标高备注六层层流病房层流病房彩钢板彩钢板PVC卷材 2.4隔离走廊、洁净走廊、缓冲、采血冻存及其它洁净辅房无机预涂板铝扣板PVC卷材 2.6卫生间、清洗消毒、开水间、换鞋更衣、药浴、备餐墙砖铝扣板防滑地砖 2.6探视走廊抗菌涂料抗菌涂料防滑地砖 2.6轻质隔墙普通病房、办公等抗菌涂料抗菌涂料防滑地砖 2.6土建墙4.4推荐品牌1)铝扣板:德宝龙、欧陆、伟业2)石膏板:龙牌、泰山、可耐福3)硅酸钙板:洛斐尔、金福、台荣、4)抗菌涂料:阳光洁士、立邦、多乐士5)PVC卷材:得嘉、福尔波、洁福6)医用自动密封门推荐品牌:欧尼克、HPK、松下7)手动门推荐品牌:轩源、霍曼、格满林4.5净化空调系统4.5.1系统形式和划分层流病房:Ⅰ级层流病房设置自循环模块,采用两个自循环模块带一间层流病房的形式,自循环模块仅承担过滤功能,热湿处理均由新风机组承担。
洁净走廊及洁净辅助用房设置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
层流病房新风集中供给,经粗效、中效、亚高效三级过滤及热湿处理后送入层流病房送风天花,洁净辅房新风机组同时作为层流病房备用机组使用,紧急时通过风管阀门切换实施。
非净化病房及办公区域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Ⅰ级层流病房及洁净辅房送风口采用H13级别的高效过滤送风口。
净化区域内所有回风口、排风口均设置G3级别粗效过滤器。
非净化区域送风口、新风口均采用方形散流器,回风口、排风口均采用单层百叶风口。
4.5.2层流病房送风天花采用手术室专用高效送风天花,高效过滤器平布,满布比不小于0.75。
层流病房送风天花不小于3000x2500mm。
高效过滤器参考品牌:AAF、科德宝、Camfil4.5.3气流组织层流病房内送风天花集中布置于层流病房上方,使病床及周边区域位于洁净气流形成的主流区内。
层流病房采用双侧下部回风,下回风口采用竖向单层百叶风口,回风通过探视廊底部夹道回到自循环模块机组。
洁净走廊及辅房为上送下回风,高效送风口送风。
层流病房设上部排风口,其位置在病人头侧的顶部。
其余净化区域均为上送风下回风,非净化区域均采用上送上回风系统。
4.5.4空调水系统1、夏季及过渡季冷源均由大楼提供,总冷负荷410kw,冷冻水进出口温度为7度/12度。
冬季热源由大楼提供热水,热负荷为242kw,供回水温度为60度/50度。
本工程所有新风机组均采用电预热至5度后与回风混合。
2、净化区域空调机组均为四管制异程系统,其它区域空调机组为两管制系统。
风机盘管为内外分区两管制系统。
层流病房新风机组另设置独立直接膨胀式冷源。
3、冬季加湿采用干蒸汽加湿器,总加湿量为183kg/h。
各类管道,阀门公称压力应大于1.6MPa.4.5.5净化空调机组(1)净化空调机组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手术室专用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采用直驱式无蜗壳风机,内壁板1.0mm不锈钢,防冷桥结构,机组壁板厚度不小于40mm。
推荐品牌:天加、苏净(2)干蒸汽加湿器推荐品牌:阿姆斯壮、思探得。
(3)排风机采用低噪音节能风机,推荐品牌:施乐佰、科禄格。
4.6、电气系统1)净化区配电箱应设于非洁净区域内。
2)净化层流病房设备带及照明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净化区域用电设置分配电箱,电源引自双电源切换配电箱。
3)层流病房照明设计照度应在100LX以上,其余辅房及走廊满足规范相应要求,均设荧光光源,配置电子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