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与其发展应用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与其发展应用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及其发展应用摘要:概述了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含义以及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工程措施有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区,管理措施有养分管理、耕作管理、景观管理等,以及它们所取得的成果,介绍bmps的效用评价,并且展望bmps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效用评价非点源主要是指冲积物、农用化学物质等分散污染源。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许多复杂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随机性、广泛性、复杂性、滞后性、时空性、初级效应等[1]。

在点源污染不断得到控制后,非点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据美国、日本等国报道,即使点源污染全面控制之后,湖泊水质达标率仅为42%,美国的非点源污染量占污染总量的2/3,其中农业的贡献率为75%[2];据荷兰农业非点源提供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和40-50%[3]。

而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重要因素[4,5]。

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众多复杂的特性,其控制与点源污染的控制有很大区别。

点源污染可根据污水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原则进行控制,而非点源污染控制更多的是采用综合措施。

目前提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措施以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practices,bmps)最具有代表性。

美国国家环保局、农业部水土保持局和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bmps实施细则和办法,提倡运用管理和工程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6]。

一、bmps简介bmps是保护水环境免受污染的一种措施,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或提供水污染养分设施来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7]。

usepa将最佳管理措施(bmps)定义为”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作和维护程序”[8]。

bmps 通过技术、规章和立法等手段来达到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其着重于源的管理而不是污染物的处理。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
1. 网格法,将监测区域划分成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交汇点或
者边界上设置监测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能够全面覆盖监测区域,有利于获取整体水质状况。

2. 河流网络法,根据河流的主次支流、河流长度等特征,确定
监测点的位置。

通常会选择河流的上中下游、支流汇合处等关键位
置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

3. 重点监测法,根据地表水环境受污染程度、水质变化敏感度
等因素,选择重点监测区域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污染源
周边、水质易受影响的区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受污染水域的水
质情况。

4. GIS辅助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形、
土地利用、污染源分布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确定监测点
的位置。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确定监测点位,提高监测的精准度。

5. 综合评价法,考虑监测成本、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监测点分
布的均匀性等因素,综合权衡确定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能够在兼顾经济性和监测效果的基础上,合理布置监测点。

总的来说,地表水环境布点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监测的目的、监测区域的特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布点方法的灵活运用和不断优化也是保障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环评习题

环评习题

第三章单选题1.技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中应按()统计及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A 技改扩建排放量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B 现有装置排放量+扩建项设计排放量C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新增排放量D 技改后产生量-技改后排放量2.用于计算污染产生量的物料衡算法是基于()。

A 清洁生产原理B 投入和产出原理C 质量守衡定律3.环境影响报告中用的工艺流程图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用的工艺流程图最重要的区别是()。A 必须用形象流程图B 必须标明工艺控制点C 必须标明污染源D必须标明所有设备4.某工程项目工艺废水生产量2000t/d,COD 1500 mg/l;生活污水200 t/d,COD 250 mg/l。

两种废水均送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进水COD为( )。

A 875 mg/lB 1363 mg/lC 1372 mg/lD 1386mg/l5根据给出的水平衡图,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A 94.0%B 95.%C 93.8%D 94.5%6根据给出的水平衡图,污水回用率为()。

A 1.4%B 1.6%C12.7% D 7.8%7据给出的平衡图,全厂水的循环利用率为()。

A 94.6%B 93.7%C 95.0%D 97.0%8.在上述水平衡图中,污水处理厂排水的COD浓度限值为100mg/L,清浄下水COD浓度为50mg/L,年操作小时为8000 h,COD排放总量为( )。

A 103.2t/aB 80.0t/aC 210.0t/aD 288.8t/a9.某工程使用固本物作为冶金造渣剂,用量为100kg/h,在工艺过程中,95%进入废渣5%进入气体,除尘器除尘率为99%,排入大气的烟尘量是( )。

A 0.02kg/hB 03kg/hC 0.04kg/hD 0.05kg/h10.某工程烟囱排放的烟气温度273℃,含尘浓度20mg/m3,标准状态时烟尘浓度为()。

A 300 mg/m3B 400 mg/m3C 500 mg/m3D 600 mg/m311.某工程使用煤制合成气,原料煤耗量为6000kg,煤的含硫量为2%,中硫的加工去向见下图:运用硫平衡核算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量为( )。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40题)1、顺直均匀河道,断面水质浓度变化负荷指数衰减规律C=C0exp(-kx/u),已知区间无污染源汇入且流量稳定,COD断面平均浓度每4km下降6%,原始断面COD浓度为10mg/L,下游16km处COD浓度为()mg/L。

A.8.8B.8.3C.7.8D.7.6【答案】 C2、某工业项目使用液氨为原料,每年工作8000h,用液氨1000t(折纯),其中96%的氨进入主产品,3.5%的氨进入副产品,0.3%的氨进入废水,剩余的氨全部以无组织形式排入大气。

则用于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氨排放参数是()。

A.0.15kg/hB.0.25kg/hC.0.28kg/hD.0.38kg/h【答案】 B3、下列状况中,属于项目装置区内甲苯输送管道环境风险事故的是()。

A.管道接头突发泄漏B.输送泵控制性停车C.管道检修探伤期间停运D.管道被撞击弯曲变形【答案】 A4、某工程用新鲜水4000mA.81.2%B.92.5%C.94%D.98%【答案】 B5、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由()构成。

A.斑块、廊道、格局B.斑块、廊道、基质C.廊道、格局、基质D.基质、斑块、格局【答案】 B6、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某企业100m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70kg/h,但是,在距该企业100m处有一栋建筑物高105m,则该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实际应为()。

A.170kg/hB.340kg/hC.85kg/hD.200kg/h【答案】 C7、某铜冶炼企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非正常工况应预测()。

A.小时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答案】 A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水质监测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的平行样。

A.5%B.10%C.15%D.20%【答案】 B9、布袋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

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与控制

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与控制

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与控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非点源污染物(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NPS)的迁移与控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非点源污染物是指污染物在地表和地下水中以非点源方式分散释放的一种污染形式。

它们的迁移路径多样,涉及到土壤、水体、大气等多个环境介质。

本文将着重探讨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路径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路径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多样而复杂。

首先,土壤是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媒介之一。

当降雨或灌溉水通过污染的土壤时,其中的污染物会随着水的流动,通过渗透、侵蚀等途径进入地下水或者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其次,非点源污染物还可以通过大气扩散进入水体。

典型的例子是大气中的氮气和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在降雨中以酸雨的形式降下,直接影响水体中的生物群落。

再次,水体中生物的代谢作用也可能导致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

例如,水体中过量的氮和磷元素会刺激水藻的生长,进而形成赤潮,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二、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措施针对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管理土地利用来减少非点源污染物的生成和迁移。

例如,合理划定不同土地的功能区域,限制农业面积、河流保护带的破坏等,从根源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

其次,社会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只有大众形成绿色生活意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此外,科技创新也可以提供一些非点源污染物控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例如,发展水质净化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非点源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非点源污染物控制的挑战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但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复杂多样,且水土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地域差异,这增加了控制的难度。

其次,各个污染源之间存在耦合效应,一个控制举措可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控制非点源污染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水和大气监测的采样布点方法是为了获得全面准确的环境质量数据。

在选择采样点时需要考虑地理分布、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以及操作便利等因素。

以下是水和大气监测采样布点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一、水监测采样布点方法:1.水体类型:根据水体的类型,如河流、湖泊、沿海水域等,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污染源分布:考虑水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择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采样,特别关注重要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

3.地理分布:在目标区域内均匀布置采样点,以获得全面信息。

4.与流动方向的关系:根据水流的主流方向,选择位于上、中、下游的采样点,尽量涵盖整个流域。

5.环境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的采样点,如人类活动频繁地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等。

6.交通便利:选择交通便利的采样点,方便采样和数据传输。

二、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1.污染源分布: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特别关注重要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

2.地理分布:在区域范围内均匀布置采样点,以获得全面的空气质量数据。

3.城市布点:在城市内设置高密度布点,包括市中心、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地,以反映城市空气污染情况。

4.交通线路:在主要交通线路上设置采样点,特别关注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公共交通站点等。

5.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部设置采样点,以了解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

6.特殊区域:对具有特殊环境特征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沙漠地区等,设置特殊的采样点。

在进行水和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采样点的选取应符合科学合理性的原则,且需要考虑预算、人力和时间等因素。

2.采样点的具体位置需要明确记录,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信息等。

3.布点时要避免遮挡物,确保采样器能够准确采集目标物质。

4.对于可以移动的采样设备,可以周期性调整采样点的位置,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5.采样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水和大气监测的采样布点需要考虑到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和操作便利等因素,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环境质量数据。

SWAT模型实验方法

SWAT模型实验方法

农业非点源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数据采集方法一:采样准备1、采样安排a)水样的采集与监测项目的确定。

确定采集水样的位置,能够反映非点源污染的特征。

同时,人力能够到的地方,而且监测指标能够反映非点源污染的特点。

b)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的安排为了更好的了解污染物的年间变化,在11年和12年,原则上应以月单位进行水样采集,一旦出现天气突变情况,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时间。

c)除了特殊实验目的外(如研究雨季连续降雨),应当尽量排除前一场降雨对实验的影响,以免造成实验数据分析的困难。

由于目前还无法实现自动采样,所有水样都依靠人工进行采集。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情况调整采样时间,采样频率。

2、采样点的空间设置为了研究污染物的空间变化,本次研究选择的土地类型包括:水田,旱田,居民点,草地等。

实验的水质采样点根据小流域的出口入口及土地利用类型等水污染影响因素确定。

利用GPS定点采集水样。

3、实验方法由于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利用GPS定点采样,N、P、COD、BOD等。

每项测定方法:a)总氮:b)总磷:c)COD:d)BOD:e)……农业非点源污染数据采集方法二:SWAT模型需要输入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施肥、灌溉等作物管理措施,可模拟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

而其中的数据通过查阅辽宁省统计年鉴得出流域内的化肥使用情况,并对化肥进行折纯,得出TN、TP作为基肥加入到模型中。

农业非点源污染数据采集方法三:对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得出数据农村非点源污染调查分析的主要对象为农业人口数量、农村综合污水、化肥农药使用和分散式饲养畜禽废水等。

非点源污染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也有很多途径。

(1)生活污水考虑到乡村没有集中的城镇下水道系统,因此将村中人口产生的生活污染源这算为有机肥输入到模型中。

本次研究应采用最新版本的人口普查中人口数据,列出流域中各乡镇排污当量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3)并对清河凡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二零一四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1.1 编制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 指导原则 (2)1.4 引用文件 (2)1.5 术语与定义 (3)1.5.1 河流 River (3)1.5.1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3)1.5.2 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3)1.5.3 生境 Habitat (3)1.5.4 参照环境 Reference Condition (3)1.5.5 着生藻类 Periphyton (3)1.5.6 硅藻 Diatom (3)1.5.7 底栖动物 Macroinvertebrate (3)1.5.8 丰度 Abundance (4)1.5.9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4)1.5.10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4)1.6 总体要求 (4)1.6.1 监测要素 (4)1.6.2 监测频次与时间 (4)1.6.2.1 监测频次 (4)1.6.2.2 监测时间 (4)1.6.3 点位布设 (5)1.6.4 参照环境的确定 (5)1.6.4.1 基本要求 (5)1.6.4.2 生态区参照环境 (6)2 生境调查 (7)2.1 生境调查所需设备及器材 (7)2.2 生境调查要素 (7)2.2.1 采样点基本信息 (7)2.2.2 天气条件 (7)2.2.3 河流总体特征 (7)2.2.4 环境压力要素 (7)2.2.5 河岸植被 (8)2.2.6 调查河段特征 (8)2.2.7 水生植物 (8)2.2.8 常规水体环境参数 (8)2.2.9 常规沉积环境参数 (9)2.3 生境状态评价 (9)2.4 记录 (9)3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方法 (10)3.1 设备及耗材准备 (10)3.1.1 采样设备及器材 (10)3.1.2 试剂 (11)3.2 野外采样程序 (11)3.2.1 样品采集 (11)3.2.1.1 天然基质法 (11)3.2.1.2 人工基质法 (13)3.2.1.3 拣选 (14)3.2.1.4 采样记录 (14)3.2.1.5 样品运输 (14)3.2.1.6 固定保存 (14)3.2.2 鉴定和计数 (14)3.2.2.1 拣选 (14)3.2.2.2 鉴定 (16)3.2.2.3 计数 (16)3.2.2.4 标本保存 (16)3.2.2.5 栖息密度换算 (17)3.2.3 结果填报 (17)4 着生藻类监测方法 (17)4.1 设备及耗材 (17)4.2 野外采样程序 (18)4.3 实验室分析 (19)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4)5.1 野外质量保证与控制 (24)5.1.1 样品的采集 (24)5.1.2 样品的保存 (24)5.1.3 样品的运输 (24)5.1.4 采样记录 (24)5.1.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5)5.2 实验室质量保证与控制 (25)5.2.1 样品的交接与记录 (25)5.2.2 种类鉴定、计数 (25)5.2.3 数据记录 (25)5.2.4 样品的保存 (25)5.2.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6)5.2.6 资料保存 (26)附录 (28)前言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