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大气

3.1 空气和废气基本知识
4、什么叫空气污染:
当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 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 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 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这种情况被称 为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
3.1 空气和废气基本知识
3.1 空气和废气基本知识
三、空气污染源
1、自然污染源: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2、人为污染源:
工业:燃烧、工艺、无组织排放等废气等。 农业:施农药、化肥、秸秆焚烧等。 交通:汽车、火车、轮船等尾气。 室内污染:油漆、胶合板、涂料等含甲醛、挥
发有机物、氨、放射性等污染物。
3.1 空气和废气基本知识
3.1 空气和废气基本知识
粒子状态污染物,根据其沉降特性又分为:
(1)降尘:直径>10um为,能较快的沉到地面。 (2)飘尘(PM10):直径<10um的颗粒物,能长时间的 漂浮在空气中,故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具有胶 体性质,又名气溶胶(如雾,烟,灰尘)。可随空气吸 入肺部、进入血液输入全身,对人体危害较大,是空 气污染监测的常规项目。 (3)总悬浮颗粒物(TSP):直径<100um颗粒物总称。
3.2 监测方案的制定
三、确定监测项目 我国要求的空气常规监测项目,见表3-2:
1、空气质量标准11项:SO2、NO2、TSP等。
2、污染物排放标准33项: SO2、NO2、TSP、甲醛、非甲烷烃、氯气、氯化氢等。
3.2 监测方案的制定
四、监测点的布设 (一)大气布点原则 1、采样点分布: 应设在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污染浓度处。 2、方 位:
四、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是用于监测和分析大气中空气和废气成分和污染物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1.光学法
通过吸收、散射、荧光等现象进行检测。
如,激光示差法、红外吸收法、紫外-可见光吸收法、荧光法等。
2.物理学方法
利用质量、体积、浓度的物理关系,对空气和废气进行采样和分析。
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电导法、热重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等。
3.化学分析法
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对需要监测的物质进行分析。
如,滴定法、比色法、蒸发测定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4.生物学方法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对空气和废气中污染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如,微生物快速测
定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以上是常用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监测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监测和分析的目的。
大气环境监测

第三章空气与废气监测习题一、填空题1.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空气污染可分为型、型和型,其中,伦敦烟雾型污染是型,而汽车尾气属于型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态、态和态。
大部分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状的。
3.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和,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和。
4.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进行校准,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和影响。
5.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
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
6.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作用,如活性炭。
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和。
8.NH3是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态物质,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9.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和平均布点法。
10.大气环境监测的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溶液。
1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状,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状。
13.采集TSP时,通常使用滤膜,滤膜的面应向上。
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中浸泡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和采样器。
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m / s,单位面积滤膜24h滤过的气体量要求在m3范围。
15.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法和法。
16.用大流量采样器测定TSP时,如标准滤膜的称重偏差mg范围时,则认为该批滤膜称重合格。
17.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时,为消除NO x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
18.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mg为恒重。
19.测定空气中NO x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是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对大气环境
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对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而有效的监测分析方法是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空气和废气监测的意义、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空气和废气监测的意义非常重大。
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
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工业废气排放则直接影响到环境的污染程度。
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空气和废气的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其次,空气和废气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常见的空气监测方法包括使用
气体分析仪器、颗粒物监测仪器、气象观测仪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而废气监测方法则包括对工业废气排放口进行定点监测、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进行采样分析等。
这些方法都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空气和废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也非常严格。
在进行监测时,需要考虑到监
测点的选择、监测时间的确定、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提高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 第3章(下)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
污染 指数 污染物浓度/(mg· m-3) SO2 NO2 PM10 TSP SO2 NO2 CO O3 (日均 (日均 (日均 (日均 (小时均 (小时均 (小时均 (小时均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值)
API 50
100 200 300
0.050 0.080 0.050 0.120
臭氧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它是空气中的氧在太阳紫 外线的照射下或受雷击形成的。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参与烃类和NOx的光化学反应。
同时,臭氧又是高空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正常组分,能强烈吸收紫
外线,保护人和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但是,如O3
超过一定浓度,对人体和某些植物生长会产生一定危害。
测定方法: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 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 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 ,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
使用方便的优点。
根据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特点,以 SO2 、 NOx 和 TSP作为计算API的暂定项目,并确定API为50、100、 200时,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 二、三级标准的污染浓度限值,500则对应于对人体健
烟尘等气溶胶共存时,可加重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
来源于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
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定电位电解法
二、氮氧化物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以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 二氮、四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多种形态存在,其中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是主要存在形态,为通常所指的氮 氧化物(NOx)。 NO为无色、无臭、微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易被
《大气和废气监测》课件

介绍废气监测所关注的主要指标,如流量、浓度和排放标准的符合情况。
废气监测的常用方法
解释常用的废气监测方法,如连续排放监测、事故排放监测和非连续排放监测。
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的分类
分类介绍大气和废气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分析仪器、气象站和遥感仪器。
监测设备的原理
解释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光学原理、电化学原理和物理检测原理。
常见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
列举常见的监测设备,如大气监测站、烟气分析仪和 VOCs检测仪,并介绍其应用领域。
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探讨大气和废气监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自动 化和远程监测。
监测技术的优势和限制
分析监测技术的优势,如高 灵敏度和实时性结与展望
1 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总结大气和废气监测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推进措施
展望大气和废气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进措施,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3 监测与环保的关系及其意义
探讨监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效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展望监测技术的未来,如智 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大数据分 析的应用。
应用案例
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 中的应用
介绍大气监测在环境管理方面 的应用,如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和评估监测效果。
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 中的应用
阐述废气监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如合规性监测和排放管 控。
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 中的重要性
论述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 演的重要角色,如预警预报和 紧急事件响应。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空气和废气监测

编辑ppt
3
编辑ppt
干洁大气成份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
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的主 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 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 氢、氖、氪、氙、臭氧等。
气体 氮 氧 氩
二氧化碳
按容积百分比 78,084 20,948 0,934 0,033
CO(,一氧化碳,)
O3(,臭氧,),过氧酰基硝酸脂(PAN)等
15
1.6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1)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①单位体积质量浓度(mg/m3或μg/m3)
定义: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
编辑ppt
适用范围: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
②体积比浓度(mL/m3或L/m3;ppm或ppb)
编辑ppt
空气和废气监测
1
编辑ppt
内容提要:
1、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2、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案的制定 3、空气和废气采样及采样仪器 4、空气和废气现场监测质量保证 5、污染源现场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
2
1.1 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1)大气
是地球表面上的空气,因为地球引力影响,在其表面积蓄而 成的一圈气体,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编辑ppt
2.5 采样时间和频率
(1)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是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2)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1.依浓度分布的时间特性 依气象条件变化的特征,高中低浓度都包括 2.依对监测数据要求的精确程度
25
表2-5-1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PM10) 一氧化碳(CO)
【环境课件】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1.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分类 (1)化学性污染:主要由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带
来的(有机挥发性毒物);烹饪吸烟等带来的油 烟污染物。
(2)物理性污染:温度、相对湿度、通风率、新 风量等
如 果 吸 收 液 高 度 为 H, 气 体 流 速 为 V, 则 气 泡 接 触 液
体的时间为H/V,则气体在通过吸收液的时间内,气
液总接触面积为 A总=3Q/r·H/V
A总
3Q H rV
从上式看出,当气体流量一定时,吸收液高度越高, 气泡半径越小,流速越慢,则气液总接触面越大。吸 收速度越快,增大气液接触面积要选择合适的吸收管。
液的气溶胶污染物 2.方法要点:采样时,用抽气装置将欲测气样以
一定流量抽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采样结束后, 倒出吸收液进行测定。 3.决定吸收率的因素 A 吸收速度是决定采样效率的关键因素
示例
(1) 气体被吸收的原理气一液界面上被测组分的分子溶解 到吸收液中
(2) 吸收液与被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其吸收速度快于只 靠溶解性吸收。
吸收管装5~10ml吸收液,采样流量0.1~1.0 l/min. 小 吸 收 瓶 装 吸 收 液 1 0 ~ 3 0 ml。 采 样 流 量 0.5~2.0 l/min。大吸收瓶装吸收液50~100ml, 采样流量30 l/min。
(二)填充柱阻留法
采样方法要点 用一根长6—12cm,内径3—5mm的 玻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填充剂而制成,采样时让 气样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剂,被测组分因吸附, 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 缩采样目的,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 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便于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与其他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质相比较, 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随时间、空间变化大 的特点。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 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 等条件密切相关。
13
六、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一)单位体积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 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二)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是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 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和μL/m3表示。 两种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人工源
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汽车排放的废气 家庭炉灶与采暖设备排放的废气
6
火山爆发
艾雅法拉火山释放的火山灰
冰岛火山爆发航拍图片
火山灰还在大气层中扩散,导致冰岛、英国、德国、波兰等
多国阴天。西部欧洲多国航线中断。另外,火山灰对一些呼
吸道疾病患者也有一定影响。(火山爆发时会向空气中喷射出大量粉 7 尘、二氧化硫气体等。)
pH、电导率
监
测
选测项目
TSP 、 Pb、 F2、HF、有毒有害物
K+、Na+、Ca2+、Mg2+、NH4+、 SO42-、NO3-、Cl-
17
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 (一)布设采样站(点)的原则
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 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 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 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 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 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3.有特殊任务的监测点,应按特殊要求布点。
18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表3.3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建成区城市区人口/ 万人
建成区面积/km2
监测点数
<10
<20
1
10~50
20~50
2
50~100
50~100
4
100 ~ 200
100 ~ 150
6
200 ~ 300 >300
150 ~ 200 >200
8 按20~30 km2设一个监测点,且至少8个
19
表3.4 WHO推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
市区人口/万人 可吸入颗粒物
SO2
NOx 氧化剂 CO
风向、风速
≤100
2
2
1
1
1
1
100 ~ 400
55Leabharlann 2222
400 ~ 800
8
8
4
3
4
2
>800
10
10
5
4
5
3
20
(三)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1. 功能区布点法 2. 网格布点法 3. 同心圆布点法 4.扇形布点法
烟尘等 汞蒸气、氰化物等
烟尘、汞蒸气等
烟尘、硫醇、H2S等
水泥尘、烟尘等
9
(二)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
(三)室内空气污染源
10
四、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 危害途径:呼吸道吸入; 随食物和饮水摄入;体 表接触侵入。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杂志
11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及其化学组成对 沉积位置组织的影响。
森林火灾
莫斯科烟霾蔽天。莫斯科一千万居民健康备受威胁,不少人已 经因为眼睛及呼吸道不适就医。因为山林野火及周边的泥煤沼 田燃烧引起的刺鼻烟霾,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悬浮微粒超 标5、6倍。卫生当局说,目前莫斯科的污染程度有如一天抽上8 好几包香烟。(森林火灾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热辐射等)
(一)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部门 电力 冶金
化工
机械 轻工 建材
表3.1 各类工业企业向空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企业类别
火力发电厂
钢铁厂 有色金属冶炼厂 焦化厂
石油化工厂 氮肥厂 磷肥厂 氯碱厂 化学纤维厂 硫酸厂 合成橡胶厂 农药厂 冰晶石厂
机械加工厂 仪表厂
灯泡厂 造纸厂
水泥厂
排出主要污染物
烟尘、SO2、NOx、CO、苯并芘等
14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15
一、调研及资料收集
(一)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二)气象资料 (三)地形资料 (四)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五)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16
二、监测项目
表3.2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空
气
污 染 物
SO2、NO2、 PM10、 CO、臭氧
监
测
空
气
降 水
烟尘、SO2、CO、氧化铁尘、氧化锰尘、锰尘等 烟尘(Cu、Cd、Pb、Zn等重金属)、SO2等 烟尘、SO2、CO、H2S、酚、苯、萘、烃类等
SO2、H2S、NOx、氰化物、氯化物、烃类等 烟尘、NOx、CO、NH3、硫酸气溶胶等 烟尘、氟化氢、硫酸气溶胶等 氯气、氯化氢、汞蒸气等 烟尘、H2S、NH3、CS2、甲醇、丙酮等 SO2、NOx、砷化物等 烯烃类、丙烯腈、二氯乙烷、二氯乙醚、乙硫醇、氯化甲烷等 砷化物、汞蒸气、氯气、农药等 氟化氢等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1
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第四节 颗粒物的测定 第五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第六节 降水监测
2
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3
一、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对人类有影响的: 距地面10km
氮78.06% 氧20.95%
氩0.93%
其他气体
地球
大气
<0.1%
半径
厚度 有害物质: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一氧化碳、碳氢 化合物等
4
二、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分子状态污染物:扩散快,分布均匀 硫化物:SO2,H2S; 氮化物:NOx,NH3 碳氧和碳氢:CO,CH4,CH2=CH2,CHCH,苯等; 氧化剂:O3,PAN
(二)粒子状态污染物:0.01-100μm:总悬浮微粒(TSP) >10μm:降尘,危害较小 <10μm:飘尘/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IP)
烟:固体颗粒,凝聚成,0.01-1μm。 尘:固体颗粒,分散成。 雾:微小液滴-分散型:雾化 < 10μm
-凝聚型:冷凝
5
三、空气污染源
自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等
2. 二氧化硫 3. 一氧化碳 4. 氮氧化物 5. 光化学氧化剂
损害肝脏。且由于SO2 通常与多种污染物共存,
吸入所之有后产大生气的污复染合物作中用散布 最危广害的更一大种。,严重阻碍血液
输氧,引起缺氧中毒。 NO2对呼吸器官有刺激
性,臭可氧引对起鼻肺子水、肿咽、喉慢、性肺支 等气呼管吸炎器等官疾有病刺,激若作与用SO,2共运 动存时,则则吸危入害更更严重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