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论文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论文我每日分享中国退耕还林工程论文范文与优质论文发表服务!中国退耕还林工程论文_论退耕还林工程问题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
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
1 工程建设成效1.1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的步伐,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为我国生态建设步入“破坏与治理相持”的关键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大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过去,山区、沙区干部群众明知坡耕地和沙化耕地种粮产量低,有调整结构的愿望,但调整后短期内没有生计来源,结构调整缓慢。
退耕还林给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了良好机遇。
各地把退耕还林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生态林草、林果药、林竹纸、林草畜以及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产业配套等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3 保障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退耕还林后,由于生态状况的改善、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工程区及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保障和提高。
同时,退耕还林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把不适宜种植粮食的耕地还林,有利于促进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退耕还林中还发展了大量的水果、木本粮油等林木资源,培育了丰富的牧草资源,不但能增加食物的有效供给,还能调整和优化食物结构。
2 完善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为了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木抚育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贵州省铜仁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的思考

贵州省铜仁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的思考贵州省铜仁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方面,铜仁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退耕还林工程是铜仁市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铜仁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和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和举措,旨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这项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铜仁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资源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耕作和开垦,避免过度开荒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
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也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林木的种植和养护等工作机会,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铜仁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不足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土地利用的单一化和过度集中化的现象。
一些地区过分强调退耕还林,忽视了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这样不仅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
2. 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导致退耕还林工程资金使用不规范,效益不明显,甚至出现了挪用和浪费资金等问题。
3. 农民参与度不高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一些农民参与度不高。
在一些地区,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不配合、不理解的情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及重要意义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及重要意义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腹地丘陵沟壑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
县内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坚持植树造林,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1巩固退耕还林的具体措施及建议1.1坚持不懈地搞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
财政部门坚持推行政策兑现“一卡通”制度,确保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如期、足额、直接兑现到退耕还林农户手中;纪检监察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克扣冒领等违规行为;各村居将退耕还林实施、补助到位情况纳入村务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1.2严格落实责任及维护退耕还林者合法权益县林业局、各乡镇加强对护林人员的管理和考核,给各护林员划定责任区,以管护成效定报酬,明确了护林人员责任,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防止因采伐或其他因素返耕,必须对所有退耕还林林地及时发放林权证。
切实落实“个体承包”政策,明晰林地林木权属,调动广大群众自觉管护的积极性。
1.3实行禁止放牧、伐木退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大管护力度的同时,继续明确并以通告的形式在造林区禁止放牧、伐木等违法行为,以县林政执法大队为骨架,各乡镇均成立相应的护林执法大队,分片负责,巡回检查。
在鼓励舍饲圈养的同时,对进入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养群予以坚决取缔,严惩在工程区内发生的违法行为。
对于所损坏的林草植被,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39~46条之规定,责令其据实加倍赔偿;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1.4全面开展补植补造,落实好森林培育工作要全面摸清退耕还林成果基本情况,科学制订森林经营方案,落实好使用好各项森林经营资金。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是指政府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现象,按照一定比例,将原先被耕种的土地改为林地。
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实现
生态协调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1.保护生态环境:多次调查研究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可以显著地降低水土流失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种植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改善在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方面的生态脆弱性。
2.防止土地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大规模开垦、采矿、道路建设等活动,加速了
土地的退化,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而退耕还林能够减缓这种破坏。
3.提高农业效益: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调整和优化耕地和林地的结构,提高农业的综
合效益,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4.增加碳固定:林木作为自然的碳固定器,大面积地退耕还林可以大幅度提高碳固定
速率。
1.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政策,如鼓励退耕还林的优惠税收政策、节约用水
的政策等,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
2.科学选址:退耕还林的场地选择应根据土地的质量、水源和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确保退耕还林的成本与效益相符。
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建立长效的监管制度,加强对退耕还林区的监察和管理,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止煤矿等大规模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4.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在退耕还林的各个阶段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人民
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5.多方合作: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团体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合作,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支持,共同推动退耕还林的进程,并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
动。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恢复成林地的行为。
退耕还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一、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1. 恢复生态平衡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土壤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2. 保护水源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农草均耦合自耦自收虽虚,但大地补后比需要水多,水源的消耗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
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源的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环境。
这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荒山荒地的复绿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退耕还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退耕还林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植被,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退耕还林。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对退耕还林项目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对退耕还林农民的生产经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动中来。
2.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和了解。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宣传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开展措施

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开展措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新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不利影响。
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林业系统是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往许多地区为了发展农业而破坏了林业,造成林业种植面积不断缩小,严重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质量。
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必须要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开展措施引言耕还林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可以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保障我国农业和林业的高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在个别落后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1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退耕还林本身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同时也有助于对现有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加快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退耕还林工程本身是立足于生态环境改善及保护视角,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来逐步停止耕种,并合理种植林木的一项工程,旨在可以将耕种区域逐渐恢复成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
比如,在吉林省磐石市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间,其建设目标就是要停止在那些区域内伴有严重水土流失的农业生产活动,调整相应的农业经济结构,力求可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确保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归结起来,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作用表现:第一有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确保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性。
不合理耕作或者无序、过度砍伐林木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区域固有的林业生态系统,这样致使水土流失问题、荒漠化问题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第二有助于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对地区的水源进行有效涵养,避免地面植被在受到破坏之后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第三可以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提高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避免因为掠夺式开发森林资源而危及周边物种的健康发展。
林业退耕还林与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 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
技术支持:加强技术支持, 提高退耕还林效率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参与, 形成多方合力
政策调整: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退耕还林政策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 系,确保退耕还林效果
生态补偿机制将更加完善,覆盖范围更广 生态补偿标准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生态补偿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包括资金补偿、技术支持、政策扶持等 生态补偿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实践案例中,政府通过 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了 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 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实践案例中,政府通过 生态补偿政策,提高了 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案例中,政府通过 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了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汇报人: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是未 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可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可以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可以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添加 标题
案例一: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
添加 标题
案例三: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
添加 标题
案例五: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背景和原 因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步骤和流 程
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改进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标准和范围
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保障补偿权益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确保资金来源稳定
加强生态补偿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确保补偿效果
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第一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摘要: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是我国一项强有力的政策,其投资量之大、涉及面之广、群众参与程度之高,是其他很多政策都无法比拟的。
这项政策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更是关系到农民利益甚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工程。
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着手,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顺利圆满完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人是不可能完全战胜自然的,要使得人类能够立足于这片大地,就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
这是用我国绿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灾难换来的宝贵教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为生态的改善和建设奠定了强大基础。
自从退耕还林工作试点开展以来,我国20多个省,2000多个县市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之中,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1]。
1退耕还林对生态的影响分析1.1退耕还林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1999―2008年间,我国完成0.27亿hm2退耕还林任务,相当于再造一个东北林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由于人口众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位居世界末位,尤其是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排名更加靠后。
随着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我国森林覆盖率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并产生了极大的生态效益。
1.2退耕还林对水源地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水系发达,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三江流域、珠江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等。
而河流流域内森林植被的覆盖率直接影响着域内的水土保持,这是减少域内岩石沙化、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3退耕还林对域内土壤改良的影响建国初期,“农业学大寨运动”刮起一阵向山要地,向湖、沼泽要地的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18, V ol.38, No.20159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鲍志敏
(彰武县林业局,辽宁彰武 123200)
摘 要:退耕还林对于改善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有效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退耕还林工作在实际展开时需要切实从该地的实际自然环境出发,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坚持稳扎稳打,攻坚克难的原则,使其取得良好地发展成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意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45
前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于以往大多是以牺牲一定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威胁到以后子孙后代的发展,所以我国逐步提出一系列政策扶持,退耕还林就是实施力度比较大的一项,尤其是针对我国东北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采用这退耕还林的政策对于环境治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1退耕还林工程概述
结合现实来看,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涉及面较广,需要投资较大以及政策性较强,社会群众参与度极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就现阶段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来看,不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对生态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工程建设主要出发点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将一定区域内呈现出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或是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造成对当地耕地的破坏影响,采取有策略有步骤的因地制宜展开种草造林施工,实现植被的恢复,制止环境的恶劣。
2退耕还林的作用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森林是最大的涵养水源的水库,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环境,防止土地出现沙漠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传统社会发展中,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过度的开采与砍伐,造成的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植被的破坏,造成了不可估的损失。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投入人力物力,不断增大森林面积。
恢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为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实现动植物生存发展的多样性,进一步起到对生态环境的优化。
3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要结合当地基本的农田建设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因地适宜的开展退耕还林施工建设,结合实际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完善必要的退耕还林硬件设施,避免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维持基础的耕地面积,确保当地粮食生产的安全。
3.2 退耕还林工程应该注意与当地能源建设相结合
这一问题主要是在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时,针对地下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会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一般都是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农村生产力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造成较高能源消耗以及高污染的情况,同时还会造成地表的大面积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合理利用各种能源,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强的发展活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工业污染为当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3 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还需要尽可能的与当地畜牧业发展相结合
结合当地比较有特色的资源优势以及当地代表性的畜牧业产品,尽可能的借助有力条件,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构建专业大型的畜牧区,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林下种植放牧,饲养家禽,让当地的人们深刻体会到环境变好的同时,地方经济也获得了突出进步。
3.4 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还需要进步考虑结合当地后续产业的发展
这一问题的注意就需要退耕还林工程在实际执行建设的时候,需要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在坚持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应当综合当地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性的统筹规划,使其方案具有可行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当地产业的后续发展情况,综合农业、林业等各部门的意见建议,进行适当的产业调整,为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好的发展途径,结合退耕还林当地的实际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经济。
同时还需要选取实际效益较好的物质植被进行种植,为之后的地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5 退耕还林还应当考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对生态建设的发展作用是相当显著的,但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生态园林的建设而损害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所以需要在进行退耕还林的建设上考虑后续的经济发展,使其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4结语
退耕还林工程对于维护发展社会自然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体的,想要实现最终的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就需要有较强能动性的人类,切实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坚持对环境的保护理念,大力度的对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开展有策略性的退耕还林,促使生态环境建设不断的朝着良好的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易辉栋.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现代
农业科技,2014(16):181.
[2]黄伟.浅谈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技
术与市场,2015,22(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