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人际关 系交往的现状和问题,本调 查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进 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01
本次调查采用在 线问卷的方式, 针对全国各地区、 各类型大学的大 学生展开调查
02
问卷主要包括基 本信息、人际交 往状况、人际困 扰和人际支持等 方面的问题
03
共收集有效问卷 5000份
困扰和人际支持不足
02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 进行分析并提出建

分析与建议
1. 人际困扰
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困扰,学校和家庭应给 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冲突的原因、解决方法和沟通 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家庭也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家长应了解孩子 在大学中的人际交往状况,鼓励他们积极面对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际支持是大学生在面对人际困 扰时的重要资源。调查发现, 55%的学生在遭遇人际困扰时能 够找到有效的支持途径。其中, 朋友是最主要的支持来源,其次 是家人和辅导员。但仍有部分学 生无法在需要时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部分学生中,女生占较大比 例
4
分析与建议
分析与建议
01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 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际
调查结果
2. 人际困扰
在人际困扰方面,45%的学生表示曾经遭遇 过人际冲突,其中以舍友间的矛盾最为常见 。60%的学生表示在面对人际冲突时,能够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沟通、协商或寻求 帮助;但也有部分学生采取回避、忍让或激 烈对抗的方式,这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进 一步恶化
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规模庞大,人际关系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困扰和挑战,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分析其原因,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人际交往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制定问卷并进行线上和线下发放,以获取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真实反馈。

问卷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人际关系满意度、人际交往频率、交往对象、困扰因素等多个方面。

三、调研结果1. 个人基本信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性占比49.6%,女性占比50.4%。

年龄分布上,18-20岁的学生占比46.2%,21-23岁的学生占比42.8%,24岁及以上的学生占比11%。

2. 人际关系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满意度较高。

其中,81.6%的学生表示满意程度较高,15.2%的学生表示一般,仅有3.2%的学生感到不满意。

3. 人际交往频率对于人际交往频率的问题,大多数学生(68.4%)表示每周都会与人交流互动,仅有少部分学生(5.7%)表示很少与人交流,其余学生表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交流。

4. 交往对象在人际交往对象上,大学生多与同学(65.2%)和朋友(28.6%)保持较好的关系。

家人和师长占了一小部分人际交往对象的比例。

5. 困扰因素针对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社交焦虑(45.8%),其次是沟通技巧不足(29.6%),自信心不足(18.4%)和人际关系处理困难(6.2%)。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较为满意,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困扰和挑战。

2.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大学生处于成长期、更换环境和面临人群压力等因素有关。

3. 沟通技巧和自信心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该通过培养这些技能来改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时期,也是人际关系建立的时期。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1.1 社交圈子的狭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同专业的同学和宿舍的室友。

这种狭窄的社交圈子限制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和机会,导致他们难以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

1.2 沟通能力的不足大学生普遍存在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们缺乏自信,表达能力不强,容易产生紧张和尴尬的情况。

这种不足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也限制了他们在团队合作和社交场合中的表现。

1.3 社交焦虑的增加近年来,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陌生人和大型社交场合时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社交焦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2.1 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因此,他们往往忽略了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导致社交圈子的狭窄和交际机会的减少。

2.2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更多地依赖于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来进行社交。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扩大社交圈子,但也存在着虚拟社交和面对面交流的不足。

长期以往,大学生逐渐失去了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2.3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导致他们在大学时期面对人际关系时显得不够成熟和自信。

三、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3.1 多参与社团和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团和组织活动来拓宽社交圈子。

这些活动提供了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I.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高校学生中人际关系的现状,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II.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问卷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涵盖了学生的交友方式、人际互动频率、人际关系满意度等方面内容。

III. 调查结果1. 学生的交友方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的主要交友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校内社团活动(36%)、课堂交流(26%)、线上社交平台(18%)、兴趣小组(12%)、其他途径(8%)。

2. 人际互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8%)的学生表示每天与他人进行人际互动,其中有17%的学生频繁参与团队活动,而有11%的学生较少参与人际互动,常倾向于独自行动。

3. 人际关系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表示满意(63%),其中有25%的学生对人际关系持中立态度,仅有12%的学生对人际关系感到不满意。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些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其中,社交焦虑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约有30%的学生表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不安;另外,大约有22%的学生抱怨缺乏真诚的友谊,感到孤独寂寞;还有一部分学生(15%)反映交朋友变得越来越困难,很难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IV. 改善建议1. 加强社交技巧培训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表达、沟通和交往技巧,减轻社交焦虑,增强自信心。

2. 拓宽交友平台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学校可以鼓励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提供更多的交友机会。

同时,也可以借助线上社交平台,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3. 鼓励合作学习学校可以设计并推广合作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合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挑战与冲突。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2024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2024

引言概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建议。

正文内容:
1.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交活动产生的影响
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之间构建人际关系的作用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成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的脱节
社交焦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之间的隔阂问题
4.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建议
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组织
学习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主动支持他人并与他人建立互助关系
建立健康的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平衡
学会处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
5.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学业和就业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人格塑造和成长的影响
总结: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社交网络、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改善方法等多个方面来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和重要性。

同时,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重视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建立健全的互助关系,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04 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满意度分析
总结词
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存在一定差异
详细描述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较高,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 谐、友好。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人际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如沟通不 畅、关系紧张等。这可能与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交往方式也多种多样。
03
互动性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注重互动 和交流,寻求共同的兴趣和价值
观。
02
自主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际 交往更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
04
社交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为了情 感交流,还带有一定的社交目的 ,如扩大社交圈、积累人脉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个性差异、竞争压 力等原因,部分大学生 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紧
感谢您的观看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 供依据。
意义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社交技能,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 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以优化教育环境, 提升教育质量。
02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对象包括同学、 老师、家人等,交往对象多样,
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等会影响人际交往。
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会影响人 际交往。
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状况、沟通技巧、情绪管理能力等 会影响人际交往。
03 调查方法和样本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大学生关于人际交往的看 法和经验。
访谈
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 的具体情况和感受。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个人发展、学习、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态度和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2. 调研方法和样本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包括了关于人际交往的认识、实际经验和态度等方面的题目。

我们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2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年级和班级。

3. 调研结果及分析3.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

其中,70%的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25%的人认为它是重要的,只有5%的人认为它不是特别重要。

3.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关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调研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约4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较小,只与一些熟悉的同学和朋友交流互动;30%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适中,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有一定的接触;而仅有2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较广,能与不同领域的人建立起联系。

3.3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问题和挑战在调研中,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调研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主动沟通、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30%的大学生感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比如不擅长处理人际冲突;另外,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不太会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

3.4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关于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积极向上。

约8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与人交往。

他们认为人际交往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约20%的大学生表示对人际交往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压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4•引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目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结论与建议0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成功至关重要。

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如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障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对其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背景调查目的01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

02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指导和建议。

03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02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亲情关系友情关系爱情关系师生关系01020304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大学生与同学、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关系。

大学生在恋爱中的关系和情感状态。

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包括课堂学习、课外辅导等。

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关系等。

满意度稳定性深度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友情和爱情关系的持久性。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度和亲密程度,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和互相支持。

030201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沟通问题,如语言表达不清、理解困难等。

沟通障碍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方式,包括如何化解矛盾和解决争端。

冲突处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的支持和帮助的来源和程度,包括家庭、朋友、恋人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支持系统03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个人因素性格特征研究发现,性格外向、开朗、友善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

他们通常更善于表达自己,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分析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谢征宇王静洪妮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群体活动中,由于相互认知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其特点,寻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有的放矢地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们于2006年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课题小组,课题组选取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及安徽农业大学涉外经济学院共四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的三年制高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运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100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特点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郑日昌等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师生关系诊断量表”和“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状况诊断量表”三类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量表共66题,每题有“是”或“否”两个备选答案。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测量、当场解释和咨询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0份。

有效问卷中,男生451份,女生416份,未标明性别73份,有效抽测率达到86.7%。

1.与同龄人的关系调查显示,高职生非常愿意与同龄人广交朋友,对别人的言论很敏感,十分在乎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

受访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大多表现出和谐宽容的态度,能尊重别人,有较好的待人接物的机智。

如对“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男、女生回答“是”的都不到10%,其中男生为28人、女生仅有3人;对“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男、女生作肯定回答的也均在10%以下,分别占各自总数的6.6%和2.4%。

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高职生对异性持有偏见者很少,如对“瞧不起异性”和“被异性瞧不起”作出肯定回答的男、女生分别为32人和29人,只占总数的3.7%和3.3%。

在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普遍认同的同时,问卷统计也显示,高职生对如何与人交际又缺乏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

人际沟通的困扰主要表现在话语交流、与陌生人交流和异性交流三方面。

一是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人交流思想感情。

如对“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无论男生、女生回答“是”的比例都很高,男生达48.6%,女生达52.6%;对“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男生、女生回答“是”的比例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40.8%和36.1%。

二是与陌生人的交往缺乏自信,不少学生过于拘谨和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

对“和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男、女生回答“是”的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39.5%和42.8%;对“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男、女生回答“是”的比例都分别高达40.3%和51.9%;特别是对“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男生回答“是”的有224人,女生则高达248人,占到各自总数的49.7%和59.6%。

三是不善于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如对“与异性交往太少”的卷题,男生持肯定答案的有214人,女生有166人,占各自总数的47.5%和39.9%;对“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回答是的,男生有191人,占男生总人数的42.4%,女生有136人,占女生总数的32.7%。

另外,男生对“暗自思慕异性”回答是的,也有157人,占到男生总人数的34.8%。

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受访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认为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时间,必然影响学习,采用自我封闭的态度,不愿与异性交往;另一种则表现为热衷于异性间的交往,甚至忘了学业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为了同异性交往,可以不上课、不考试,即使留级也在所不惜。

2.与教师关系本次问卷调查反映,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较为融洽。

特别是在师生地位关系上,尊师爱生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流。

如对“你的意见常被老师不加考虑地反对”,男生回答“是”的只占男生总数的14.4%,女生回答“是”的只有6.3%;对“老师常讽刺或嘲笑你”男、女生回答“是”的只占各自总数的7.8%和1.9%;对“你的思想常被老师支配”,男、女生回答“是”的也只占各自总数的19.3%和15.1%。

对于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多数学生感到较为平和。

如对“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男、女生回答是的分别为73人和4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2.3%;对“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的回答持肯定回答的也只有14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9%。

然而,问卷调查也反映出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较大,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如对“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男生中回答“是”的占男生总数的61.4%,女生回答“是”的也达到了41.3%;对“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男、女生持肯定回答的都超过半数,男生回答是的占男生总数的59%,而女生则高达69%;对“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男、女生回答“是”的比例,分别高达69.2%、74.8%。

3.与父母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高中进入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感到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一方面,离开家庭的独立生活使之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由依赖阶段向独立阶段发展,由依赖关系向平等关系过渡,与父母关系的质量提高,家庭更和谐了。

如对“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的回答是的只有42人,占被测总数的4.47%;对“家里人之间常吵架”,男、女生回答是的都只有37人,不到总数的10%。

另一方面,伴随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的日趋完善,高职生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愿望。

他们开始对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种种限制表现出一定的不满,甚至抵触和反抗。

一些受访学生感到,在学校特别想家,回到家又会因为一点小事和父母争吵,想静下心来和父母好好聊聊,却又因为父母一味的嘱咐而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由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高职生与父母关系的行为困扰主要集中在对家庭过多约束的不满。

如对问卷中“父母把你当小孩看待”一题,男生回答“是”的有194人,女生更是多达255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43%和61.3%;对“父母经常啰啰嗦嗦地进行礼仪人情的说教”,男生回答“是”的有219人,女生持肯定回答的也有197人,占各自总数的48.6%和47.4%。

对“父母晚上不允许你外出”,女生回答是的多达259人,占被测女生总数的62.3%;男生持肯定回答的也有154人,占被测男生的34.1%。

通过对四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访谈的问卷分析,我们认为,当代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总体呈现出开放性、独立自主性、平等性的基本特点。

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发挥人际交往的各项功能,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高职生人际关际也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行为错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

高职生人际交往中行为困惑的主要成因及其调适高职生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困惑,受其特定的心理因素支配,完全可能通过心理调适予以矫正。

1.自卑心理及其调适调查了解到,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未被大学录取成为本科生的高职生,常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感。

如对“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男生回答“是”的有224人,女生则高达248人,占各自总数的49.7%和59.6%。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

自卑的人往往忧郁、悲观、孤僻,不愿或不敢与人交往,人为地把自己孤立起来。

自卑者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在与人交往中总想使自己的形象完美,惧怕受挫,从而缩小了自己的交际圈。

要克服自卑心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

要对自己进行客观地分析,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做到不亢不卑。

其次,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树立自信心。

再次,要改变逃避退缩的态度,善于表现自己,积极与他人交往,尤其要有意识地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豁达的人交往,这对克服自卑心理更有益处。

2.异性交往困惑及其引导异性间的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有些高职生在某种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在与异性交往时总觉得比同性交往时有更大的障碍。

这种障碍可表现为对异性的神秘感,不能区分和处理友谊和爱情间关系乃至形成对异性的恐惧。

究其原因:首先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如“男女授受不亲”等陈旧观念依然存留于现今社会,并对高职生异性间的正常交往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是舆论顾虑。

由于社会舆论对异性关系的关注度较高,异性间交往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监视和评点。

因此不少高职生总担心被人议论,不敢大胆与异性交往。

再次是性的敏感性。

男女性别的差异带来同性与异性交流方式上的差异。

处于青春中、后期的高职生,对于这种差异尤为敏感,导致一些高职生在同异性交往时心情十分紧张,很不自然。

异性的交往是高职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职生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的行为困惑需要运用综合手段进行调适。

第一,摆脱传统错误观念的束缚。

破除“男女授受不亲”封建旧观念的束缚,本着自然、坦诚、平和、平静的心态与异性相处。

第二,多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保持与异性直接接触,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消除异性间的神秘感,而且有利于开发双方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彼此性格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

第三,与异性交往注意分寸。

与异性交往,言谈举止、动作表情要得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第四,要处理好交往与学业的关系。

高职生需要处理好男女交往,更应解决好异性交往与学业的关系。

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掌握与异性交往的艺术,切忌把男女交往的广泛内容理解为恋爱,片面认为爱情是学业的“伟大推动力”,以至于耽误了学业。

3.师生情感疏远及其消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经久不衰、最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力量。

无论是从心理保健还是从情感培养方面讲,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高职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高职生在师生情感距离问题上受困扰程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师生之间的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与学生接触减少。

二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即监督、管理与高职生的独立要求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教师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会导致师生情感的疏远。

三是现有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师生的交往,如大课教学,一位教师要面对几百位学生,一学期下来很难认识多少同学,更谈不上深入交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