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话鸡(作文)
鸡年话鸡

鸡年话鸡作者:来源:《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2期鸡的本义是世世代代家养的鸟。
鸡在我们生活中如影相随,鸡是人类最亲近的家禽,我们对它太熟悉了,反而熟视无睹。
我曾养过两只鸡,我发现鸡也是有性格的,一只鸡胆小、懦弱,怕人;另一只个头大的鸡则爱欺负它,个头大的鸡一见我开门,就“咯咯”地跑过来,像是迎接,行为积极而主动。
其实鸡同人一样,都是有个性的。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
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窗花,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我国甲骨文中就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 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
《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
”传说鸡为日中鸟,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
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
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
鸡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属于卵生动物。
古人非常重视养鸡。
战国时,孟子说过,一家人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老人们吃肉就不会发愁了。
西汉时首创了人工孵卵法。
据《河南府志》载:“祝鸡翁,居尸乡(今偃师县)北山下。
养鸡百余年。
鸡千余,皆有名字。
暮栖树上,昼放之。
欲引呼名,则依呼而至。
卖鸡及子,得千万钱。
”这位祝鸡翁可算是古代的养鸡专业户了。
明代张履祥《补农书》说,有一个善于养鸡的人,买来肉骨敲碎了喂鸡,又积草成堆腐烂后生出杂虫喂食,鸡不用米麦喂就肥了。
人们赋予鸡许多动听的名字,因鸡能报晓,《庄子·齐物》称鸡为“司晨”;僧房寺院的和尚食素,讳言鸡,称鸡为“钻篱菜”;鸡鸣叫时,声音清脆,隔窗也能听到,晋人宋处宗称为“窗禽”;唐武宗爱鸡,绘《十玩图》,封鸡为“长鸣都尉”。
晋朝时,祖逖、刘琨是两个生性豪迈,胸襟开阔的青年人,平时他们同居一室,互相砥砺,切磋学问,以便有机会为国效力。
鸡年话吃鸡

鸡年话吃鸡鸡年伊始,难免要写一写鸡。
写鸡的什么呢?“金鸡迎春”“闻鸡起舞”等等吉祥话和掌故,春节期间大家也听了不少了,这里不再多说。
今天我们唯独来谈一谈——吃鸡。
中国自古讲“六畜”。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鸡以禽类之身跻身其中,可见古人对鸡的重视。
鸡体型小,对空间要求不大;易喂养,自己去地里刨虫子就能长大,是“六畜”之中养殖门槛最低的,又兼“一鸡多能”,公鸡打鸣,母鸡下蛋。
一户农家穷困时或许养不起牛,甚至可能猪也养不起,但只要还有个能遮风挡雨的房子,至少也能在屋檐下养几只鸡。
同时,鸡也很可能是“六畜”中为人类提供肉食最多的一个。
农业社会里,杀猪杀牛杀羊都是大事,工序繁杂还需有壮劳力,杀鸡则简便易行;保鲜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杀一只大牲口需召集众人分食,或者腌制保存,但鸡宰杀一只,一两顿即可吃完,不会浪费,很适合一家人日常打牙祭、招待客人,或者老幼病弱补补身子。
故而先民的肉食供应,鸡居功甚大。
国人擅长将鸡烹饪成各色美味,中华名菜中以鸡为主料的简直不胜枚举。
江苏叫化鸡、四川口水鸡、重庆辣子鸡、新疆大盘鸡、海南文昌鸡、云南气锅鸡、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绍兴醉鸡、符离集烧鸡、沟帮子熏鸡……资深老饕随随便便就能举出一大串“鸡系名菜”,其名目繁多、声名远播、地域特色鲜明,更在猪牛羊鱼等其他食材之上。
然而,若只知道大口吃肉,还算不上得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神髓。
对“肉”之外其他部位的“开发”、对食材整体的充分利用,方能显出我们吃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鸡而言,譬如鸡胗,是鸡的“胃脏”,其肉质厚而紧实、嚼劲十足。
以辣椒爆炒,口感香脆又兼火辣刺激,嚼在嘴里咯吱作响,十分过瘾;又如鸡心,虽然腥味略重,但口感软韧相间、久烹肉质不老,以重油盐炒,或者穿成串来烧烤,都堪称上佳;再如鸡肝,以五香料卤制,鲜香之余比猪肝、羊肝更加绵软入味。
川湘等地甚至有一味“鸡杂”,将鸡胗鸡肝鸡心鸡肠等合而为一,或辣炒,或做汤,鲜美自成风味,令人难忘。
初二作文800字 鸡年话鸡

初二作文800字鸡年话鸡2016年即将结束,猴哥远去,金鸡踏来。
吉祥如意的鸡年即将敲开新春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拥抱崭新的2017。
说到鸡年,我们不得不说到鸡这个生肖。
在家畜中,鸡应该是比较普通的了,那为什么鸡能够进入十二生肖里?原来这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个鸡王,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家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到现在这种德行也没有改掉。
玉帝封生肖的时候,都是按照动物的功劳大小分封,鸡王除了长得还算漂亮,其它方面实在达不到要求。
鸡王看到一个个动物被册封,实在是羡慕嫉妒恨啊!就连一向老实巴交得马大哥都被玉帝选为十二生肖之一,鸡王实在是坐不住了。
于是上前询问道:马大哥,实在是羡慕你哦,你得到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呀?马大哥回答道: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功劳,我当然应该受到爱戴。
马大哥又道: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
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吧,牛哥能耕田,狗弟能守门,猪兄供人肉食,龙王可降雨,你天生丽质,嗓子又好,一定会做出成绩的。
鸡王茅塞顿开,明白道理,利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
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功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
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这下可急坏了鸡王,不过鸡王没有放弃,一天晚上,鸡王来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诉,自己每天打鸣,唤起众生,实在是有很大功劳,没被册封实在想不通啊。
鸡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
玉帝一想,鸡王的功劳的确不小,自己规定的挑生肖标准确实比较局限,于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嘉奖。
破格让鸡王加入十二生肖的行列。
这就是鸡生肖的由来。
不过关于对鸡的评价,总体还是积极正面的多一些。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很好的诠释。
我们祖国的地图,就像一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鸡。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的名篇流传千古,还有毛主席的诗句雄鸡一唱天下白也是经典之作。
鸡年说鸡初二精选作文

鸡年说鸡初二精选作文谈起鸡,真的是很让人同情。
从古到今鸡一直被人瞧不起。
关于鸡的评价虽也曾有那么两句颂词,如“铮铮铁骨”“金鸡报晓”。
但毕竟是少得很。
这千百年来,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与鸡有关的话中,有辱鸡名的词儿远远超出了那些为鸡扬名的词儿。
比如说我们常把低微的技能叫做鸡鸣狗盗;用鸡虫得失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用鸡飞狗跳比喻极端混乱的状态;用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用鸡鹜争食比喻平凡小人争名夺利。
更令人深表同情的是鸡的归宿——最终总无法逃脱煎、蒸、炸的命运,而成为餐桌上的美餐——白斩鸡、童子鸡、叫花鸡、辣子鸡,以及现在被很多小朋友惦念的肯德鸡(基)。
因此,很早便有了想为鸡鸣不平的想法。
今年,恰逢鸡年,自觉再不动笔已经是对不起鸡了,故提起笔来,想为鸡平反昭雪。
首先,我想谈谈那“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的大公鸡。
说起公鸡,我真是肃然起敬。
它永远高高地扬起头颅,傲视一切权贵。
它的骨气是动物界中少有的,它不像狗那样摇尾乞怜、低三下四、奴颜媚骨,也不像羊那样胆小怕事,一律忍让,也不会像鹦鹉那样只会跟着主人学舌。
它追求自我独立品格,它从不会低头、不会献媚、不会温柔、不会顺从。
为此,虽常常召来主人的反感,被人称为“不知天高地厚的公鸡”。
可是,它一点也不为自己遭遇不平而抱屈。
依旧是准时地为主人服务,催其早起。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风吹雨打,还是雪虐风嚎,它每天都在五更时分划破拂晓,将世间万物从沉睡中唤醒。
其守时、守信的表现,难道不该成为人们的楷模么?接着,我想谈谈母鸡。
母鸡对人类的功绩是很大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人们便已将鸡驯养起来,取其蛋而食之。
一只母鸡,年产近百个至二三百个蛋不等。
可念其功绩,人们除了称其蛋味道鲜美以外,更多的即是抱怨了,抱怨母鸡那居功自赏的叫声。
说母鸡的品行实在是差,有一点的成绩就不得了,定要叫得人人皆知才是。
可又有谁曾了解它那“咯咯答”的叫声中有另一种含义呢?那简直就是无私的奉献了。
鸡年话鸡:光明吉祥之禽

鸡年话鸡:光明吉祥之禽作者:倪方六来源:《畅谈》2017年第04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尽管“鸡文化”与龙文化、虎文化相比似乎没那么高大上,但对古人生活的影响更直接。
如鸡司晨,形成了千年不变的“鸡鸣而起”作息方式,追求进步会“闻鸡起舞”;鸡还是辟邪和吉祥的化身,古人过年时门上要贴“鸡画”使“魅丑类自然退伏”。
而且,在古人眼里,鸡还被视为一种“德禽”,具有“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鸡”是怎么得名的?在十二生肖中,对古人生活影响最大的动物非鸡莫属。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在没有现代钟、表一类计时工具的古代,公鸡在早晨打鸣这一习性,对生活在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公鸡司晨”,古代作品中多有描写。
《诗经》中有一首郑国民歌《女日鸡鸣》,开头即说:“女日鸡鸣,士日昧旦……”大概意思是,妻子说鸡都打鸣了,赶紧起来吧,可躺在床上的丈夫说天还没亮呢,想多睡一会儿。
可见,早在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不仅农人“鸡鸣而起,日出而作”,国君也是以“鸡鸣”为时间节点来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曾描写过齐国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先秦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就是这个原因。
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一类书法作品即是以“鸡”励志。
此事见于《晋书·祖逖传》,一次祖逖和好友刘琨“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野外鸡叫声。
半夜鸡叫确是烦人,但祖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便用脚踢醒他起来,舞剑健身,从此有了“闻鸡起舞”一说。
鸡这种家禽为什么得名“鸡”?就是因为有这种打鸣功能。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呜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故称“雄鸡一唱天下白”。
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年话鸡

2 0 1 7年 是 丁 酉
了。对 普通农 家 人来 说 , 女人 只有 “ 坐月 子” 才 能吃 上
杀一 只 老母 鸡 做成 鲜 鸡 汤 , 补 鸡 年 。春 节 到 了 , 鸡 鸡 蛋 。谁家 人 生病 了 ,
生活条件好了 , 鸡和鸡蛋走 自然 成 了人 们 津 津 补虚弱的身体 ……如今 , 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 乐 道 的话 题 。鸡 是 进百姓人家,
家 禽 类 中 惟 一 被 纳 俗 话说 “ 无 鸡不 成宴 , 无鸡 不成 欢 。 ” 鸡鸭 鱼 肉 , 鸡 又 无 鱼 肉 的腥 臭 , 入 生 肖属 相 的动物 , 居 首 位 。鸡 肉既无 猪 牛 羊 的骚 膻 , 在 十 二 生 肖排 名 第 鸡 味之 美 , 可 想 而知 。它可 煮 、 炸、 炒、 焖, 无一 不 能 ,
歌, 催 促 人们 从 睡 梦 中醒 来 , 赶 紧下地 干 活 。久 而久 “ 吉星高照” “ 万事大吉 ” “ 逢凶化吉” 等等关于“ 吉” 的
之, 人们对鸡王十分感激 。在鸡王的带领下 , 所有 的 成语 在 鸡 年 大行 其 道 , 用 来表 示 吉 祥 、 欢乐 、 美好 、 诸
鸡 都 学会 了唱歌 , 在早 上唤 醒沉 睡 的人们 。
飞带跑地抢到狗王的前面 , 待狗王醒过神儿来 , 猛抬 马 长楸 间 ” ( 《 名都 篇 》 ) , 南 朝宋 诗人 鲍照有 “ 鸡 鸣洛城 头看 : 鸡早 已坐在生 肖的第十把交椅上 了!无奈 , 狗 里 , 禁门平旦开” ( 《 代放歌行》 ) 。南朝乐府 民歌《 华山
王 只好 坐在鸡 王 的席位 之 后 。
有 一天 , 鸡 王飞 上天 宫 , 在玉 帝 面前哭 诉 自己的
事遂 心 的祝福 之 意 。
小学生说明文500字 鸡年话鸡

小学生说明文500字鸡年话鸡
2016走了,我的本命年——2017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没错,我属鸡。
就让我来说一说鸡吧!
鸡,在生肖里是酉。
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鸡是古人神话中的重阳鸟变形。
古人还把它比喻成吉利的化身,太阳的使者和传令者。
所以,人们把春节说成“鸡日”。
说明了古人对鸡的高度重视。
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鸟类,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古时候,玉皇大帝要选拔生肖,论对人的功劳来选。
鸡成天惹是生非,没被选上。
马告诫它:“我能拉车、牛能耕田、龙能降雨,所以被选上。
你也要做点对人类有用的事!”鸡回到家,左思右想,决定叫人们起床。
于是它每天报晓,对人功劳很大,人们请求玉皇大帝把鸡也列入生肖,可玉皇大帝不同意,他想要的生肖是走兽而不是飞禽。
鸡就到玉皇大帝那里乞求:“我每天司晨,唤起众生,功劳很大,却不给入生肖,这是为什么?”玉皇大帝被感动了,随手拿起一朵花,插在鸡的头上,并把它列入生肖。
鸡的优点有很多:它会报晓,每当它一声鸣叫,有多少人家就开始工作、养家。
因此,它是庄户人家的时钟;鸡很勇敢,与敌方战斗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时,即使敌方比自己强一百倍,也毫不怯战。
被打败也毫不气馁。
它还有许多别的品质。
所以古人云:“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时者,信也;”鸡这种帮助他人,不气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好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生肖鸡有了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了呢?祝大家鸡年快乐,吉祥如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鸡年话鸡

鸡年话鸡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也就是中国传统生肖中的鸡年。
因鸡与吉祥的吉谐音,神采奕奕的鸡从古代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是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
鸡鸣日出光明到来,驱邪纳吉,因此也享有农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
晋代郭璞在《玄中记》中说:东南有座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名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一只天鸡。
每当太阳初升,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棵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
此外《山海经》中也记载了金鸡(天鸡)啼扶桑、日出扶桑的故事。
一、鸡的有关典故鸡德之说出自汉代《韩诗外传》:“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头上有冠,古人对冠很重视,冠象征着礼仪,古人以冠冕堂皇为礼,是文德;足后有距,走路昂首挺胸,矫健威武,是武德;百般呵护子女,不畏强敌,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黎明报晓,是信德。
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极为生动地刻画了鸡的相貌和秉性,体现了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故鸡有“德禽”之称。
鸡有许多雅号,如“烛夜”、“司晨”、“知时鸟”等。
雄鸡司晨,古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无论酷暑寒冬,还是晴风雨雪,每日早晨雄鸡准时啼鸣,从不懈怠、误时,唤醒人们,人们才开始了新的一天劳作、学习和生活。
如古代文人把书房亦称为“鸡窗”,唐代罗隐写的“鸡窗夜静开书卷”,宋代范成大写的:“鸡窗夜可诵”,都描写出静悄悄的夜间,诗人闻鸡鸣而起读书的场景。
“闻鸡起舞”,这一著名的励志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晋代的祖逖与刘琨年轻时就很有抱负,面对匈奴入侵、百姓流离,二人志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常常一起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清晨,大地一片沉静,突然一阵嘹亮的鸡鸣把祖逖从睡梦中惊醒,他忙叫醒身边的刘琨说:“你听,雄鸡在催我们起床了。
”此时,天上还是满天星斗,万籁俱寂,只有微风送来阵阵凉意,两个人舞起长剑,每日在晨曦中苦练武艺,后来都成为晋朝能文能武的名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年送旧家家乐;鸡历迎新处处歌。
”时间飞快,鸡年到了。
我就跟大家夸夸我家的大母鸡。
放暑假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去蓟州区游玩的时候,农家院的主人送了我们一只小母鸡,我非常喜欢。
小鸡的头顶有红红的鸡冠,豆大的眼睛闪闪发亮,身上的羽毛是褐黄色的,胖胖的身子走起路来一晃一晃,非常可爱。
我家母鸡不但伙食好,而且非常健康。
爷爷每天用玉米面和菜叶混合一起喂它,还天天都带它出来溜达,我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别人都遛狗,您却溜鸡呢?”爷爷听了哈哈笑了。
从这以后,我也加入到溜鸡的行列,我们爷孙俩并排走,小鸡就乖乖地跟在一旁,奶奶见一次笑一次。
过了两个月,小母鸡长大了。
有一天发现它不出窝了,咯咯哒地叫唤,这么反常,为什么呢?耐心等待后我发现小母鸡下了第一枚鸡蛋,我手握小鸡蛋感觉实在太惊喜啦!奶奶把鸡蛋给我煮着吃了,非常的香,就这样,每天我都能吃到新鲜的鸡蛋了。
我家小鸡真能干。
冬天到了,奶奶给小鸡做了个棉垫放在鸡窝里面,小鸡非常爱干净,从来都不在自己的窝里拉尿。
我还猜想小母鸡该不下蛋了。
你猜怎么着,我发现大母鸡坚持下蛋,只不过没有以前下得那么频繁。
它由原来的一天下一个蛋,改成了三天下一个蛋。
每次吃到煮鸡蛋、煎鸡蛋、鸡蛋羹的时候,我都在想我也要像这只大母鸡一样做个勤劳的好孩子。
“酉鸡”“酉鸡”,我家就有一只大母鸡。
我家“母鸡”顶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