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地区民族文化区划分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区 1.东部农业文化地区(北方文化亚区,南方文化亚区) (1)关东文化副区:主体位于我国东北,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为关东文化副区。

此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经济类型是渔猎。

明清时期,此区与关内汉族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现在此区民族以汉为主,满族星散其间,在西部大兴安岭地区还分布着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在长白山地区有朝鲜族。

汉族和朝鲜族的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其他少数民族多为渔猎。

不同的经济类型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艺术形式。

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东北的“二人转”。

(2)燕赵文化副区:以今河北省为核心,北以燕山为界,西止太行山,东临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

此区民族以汉为主,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

这里的民风民俗粗犷豪放,尚武之风普遍,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豪侠之士。

燕赵地区的艺术形式多样,代表性的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吴桥杂技等。

(3)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依托于黄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万里长城,南限秦岭太白山。

此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里历史悠久,主体民族为汉族,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

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留给这里大量的物质文化景观,今陕西省被称为“地下文物博物馆”,山西省被称作“地上文物博物馆”。

这里的民风热情、朴实,艺术风格高亢激越。

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区:核心地带是今河南省,因位于古九州的中央,故又称“中州”。

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横贯中原大地,历史上它与黄土高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继黄土高原之后的中国古代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由于这里长期为帝都所在,因此历史上曾云集了许多天下有识之士。

本区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民风淳厚豁达,少林武功、河南豫剧名扬华夏。

(5)齐鲁文化副区:以今山东省为核心,由于春秋时这里为齐国和鲁国所在地,故又称齐鲁大地。

东北民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东北民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东北民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的地方。

在我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东北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东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北地区有多个民族聚居,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在社会实践中,我参观了多个民族的传统村落和博物馆,亲身体验了各民族的风俗和民间艺术。

比如,在满族村落里,我学习了满族的传统舞蹈和乐器演奏,欣赏了满族的传统服饰和建筑风格。

在朝鲜族村落里,我品尝了正宗的朝鲜族美食,了解了朝鲜族的婚俗和娱乐活动。

通过这些亲身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东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东北民族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我参加的社会实践中,我发现东北地区的人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他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

比如,在我们参观的满族村落中,他们建造的房屋和街道都保持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朝鲜族村落中,他们的农田和森林保护区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在社会实践中,我也参与了一些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和垃圾分类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与人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东北民族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社会实践中,我发现东北地区的村落和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比如,在我们参观的汉族村落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如制作烟囱、雕刻工艺等。

在满族村落中,我们见证了满族传统服饰和戏曲表演的传承,感受到满族文化的魅力。

在朝鲜族村落中,我们欣赏了朝鲜族的舞蹈和音乐表演,被他们的艺术才华所折服。

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东北民族文化教会我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在社会实践中,我与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交流。

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摘要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具有鲜明东北特色的文化形态,但是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品牌形象还没有建立起来,进而影响到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交流。

本文总结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走出去,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为带动东北经济发展,带动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跨文化视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推广;研究一、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都有着鲜明的东北特色,也是形成东北人直爽性格的基础。

1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化特色。

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个国家接壤,自古以来邻近国家的人们就不断向我国东北地区移民,自然就会带来各自本民族的文化。

以朝鲜族为例,公元1697年至1699年朝鲜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瘟疫,部分朝鲜人潜居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区,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重大灾难,使大量朝鲜难民越过鸭绿江、图们江来到这里谋生。

19世纪中叶,随着清政府对封禁令的废除,实行招民开垦政策,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逐渐形成了现在中国境内的朝鲜族1。

外来居民带来丰富多样的外来文化,而这些文化,逐渐演变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业态。

2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创特色。

在我国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也比较的多,并且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已经在辽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活动,东北的遗址文化类型和山顶洞人以及北京猿人基本特征高度的一致。

到了周代的时候,经过迁徙和融合,东北地区的原始人慢慢的形成了比较多的分支。

由于东北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积淀了很深的文化底蕴。

如满族及清代历史文化、近代史迹、历史名人、奇特景观等。

满汉全席、老边饺子、东北大秧歌、二人转表演等极具东北特色的饮食文化、关东风情和民族文化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

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探讨

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探讨

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探讨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满族聚居区域之一,满族文化在这一地区有着深厚的底蕴。

而满族音乐作为满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承载了满族人民的情感和情绪,传承了他们的历史和传统。

本文将对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进行探讨,探寻其历史渊源、特色表现形式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渊源满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满清时期,其形成和发展与满族的生活、劳动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

满族人民在农耕、牧业和狩猎等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以歌曲、舞蹈和器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文化。

在满清时期,满族音乐文化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传统。

满族音乐在宗教仪式、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满族社会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色表现形式1. 歌曲满族音乐中的歌曲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山歌、慢歌、快板等。

山歌是满族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以自然景物、劳动生活和民族风情为题材,表达了满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而慢歌则多用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情绪,其旋律婉转动听,歌词含蓄细腻,常常被用于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

快板则是满族音乐中的一种活泼欢快的歌曲形式,常常伴随着舞蹈和器乐表演,是满族节庆活动中的常见节目。

2. 舞蹈满族音乐中的舞蹈形式同样多种多样,包括“满族舞”、“锡伯舞”、“女舞”等。

“满族舞”是满族音乐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其舞蹈动作优美大方,多以鹤、狮子、龙等动物形象为表现对象,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而“锡伯舞”则是满族音乐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舞姿矫健刚劲,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魅力。

而“女舞”则是满族音乐中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其舞姿柔美细腻,色彩丰富多样,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器乐满族音乐中的器乐形式也是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二胡”、“马头琴”、“锡伯琴”等。

“二胡”是满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器乐,其琴音深沉悠远,能够表达出满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家国的深情眷恋。

东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探讨

东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探讨
态的 , 不受 国家行政 区域 甚至疆 域 的限制 ; 区域 文化论 述 的
范 围是 依 从 于 国 家 的 行 政 区 划 , 有 人 为 的 规 定 性 。所 以 , 具 笔者 认 为 以 “ 东北 地 域 文 化 ” 为这 一文 化 区 的命 名 为 妥 。 作
面积 的三分之一 ; 盛产粮食 作物 , 受气 候 的影 响呈现 出多样 性, 如北部的马铃薯 、 大豆 , 中部 的玉米 、 高粱 、 谷子 、 水稻 , 南
“ 东文 化 ” 是 有 时 限 性 的 , 从 明代 建 山海 关 之 后 , 行 于 关 , 指 盛

地 理概 况 的 多彩 多姿
东北地域广阔 , 形地貌 可 以概括为东 部 山地 、 地 中部平 原、 西部 草原 和南部半岛丘陵。中部的松辽大平原是 我国最
大的平原 , 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东北 的气 候类
[ 关键 词 ] 地域文化; 东北; 多元. 1 生 中图 分类号 : O G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 0 2 1 ) 2- 19— 2 17 8 1 (0 0 1 0 1 0
鼎立状态 , 并迁 入关 内 , 东北 地 区为之一 空。清朝 随着 汉族 人 口的大批闯关东 , 东北地 区汉族 人 口逐渐增 多 , 到清末 解 禁政策之后 , 汉族人 口急剧增 加 , 最终形 成 了以关 内移 民来 的汉族为主体 , 包括满族 、 蒙古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鄂伦春 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复合群体 的格局 。清末 近代 以来 , 随着 帝国主义的扩张和侵略 , 东北 文化受 到俄罗斯 文化 、 日本 文 化的冲击 与影 响, 中相 当一部分 融入 到东北文化之 中。多 其
因 而有 着 共 同 的经 济 生 活 , 而 有 了共 同 的语 言 , 而 形 成 从 继 共 同 的 心理 和文 化 习俗 。从 历 史 上 看 东 北 地 区 是 多 民 族 文 化 的 聚合 , 由肃 慎 系 民族 、 貊 系 民 族 、 胡 系 民 族 和 汉 民 是 秽 东 族 四大 族 系构 成 。东 部 的 长 白山 和 黑 龙 江 下 游 , 活 着 肃 慎 生

走进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走进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走进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走进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有着众多独特的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鄂温克族、满族等等。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以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文化宝库。

本文将带您一同走进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探寻其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一、哈萨克族:草原上的民族之花在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生活着众多的哈萨克族人。

哈萨克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依靠牧民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哈萨克族的文化就如同草原上的民族之花,在这里绽放出独特的色彩。

哈萨克族的舞蹈、音乐和乐器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哈萨克族的“赛拉乌拉”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悠扬的音乐,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而哈萨克族的马头琴更是他们文化的瑰宝,这种弓形琴既能够演奏柔和的旋律,也能够模仿马嘶声和风的呼啸声,将自然的美妙融入音乐之中。

在哈萨克族的传统婚礼上,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拜堂”。

在这一仪式上,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哈萨克族婚纱,新郎则佩戴着鲜艳的头饰,两人手牵手跳着传统的哈萨克族舞蹈,示意他们的婚姻将如草原般广袤和谐。

二、鄂温克族:满怀自然与和谐的民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是一个以狩猎和渔业为主的民族。

鄂温克族对自然的崇敬与和谐相处的精神,在他们的文化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鄂温克族的服饰以其朴实和实用而闻名。

男性通常穿着短打衣和裤子,女性则穿着飘逸的长袍和长裙。

而在寒冷的冬季,他们还会穿上厚厚的皮袍和皮靴,以抵御严寒。

这些服饰不仅具有保暖的作用,还能体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鄂温克族的音乐和舞蹈中也融入了自然元素。

例如,他们喜欢以鹰的姿态为灵感,创作出独特的舞蹈动作。

而他们的音乐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在这些曲调中,能够听到鄂温克族人对大自然的情感表达。

三、满族: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东北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满族。

东北文化区特征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东北文化区特征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东北文化区文化区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特征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在许多方面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化的发展和继承。

相反地,相反地,相反地,一个地区的文化在一定情况下对该地区有反作用。

一个地区的文化在一定情况下对该地区有反作用。

一个地区的文化在一定情况下对该地区有反作用。

东东北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北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通过研究和学习东北的区域文化,通过研究和学习东北的区域文化,通过研究和学习东北的区域文化,探讨该地区探讨该地区文化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影响,文化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影响,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让区域文化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达到良性循环。

促进经济发展,达到良性循环。

关键词:东北区 文化 经济一、范围及核心区一、范围及核心区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 696万(2001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

由于经济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的相近以及历史原因,内蒙古东部三盟(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和一市(赤峰)与东北区接近,一些综合经济区划将内蒙古东部划入东北区。

哲里木)和一市(赤峰)与东北区接近,一些综合经济区划将内蒙古东部划入东北区。

二、环境背景及形成原因环境背景及形成原因1、地表结构、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地形轮廓。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温带湿润、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深厚的季节冻土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探索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

探索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

探索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各个地域都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让我们走进这些文化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

第一章东北的民俗文化东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地域,其民俗文化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北,人们崇尚勤劳、朴实和豪爽的生活方式。

他们热衷于过大年、吃饺子、玩“拜年糕”,在冬天里结伴下河捕鱼。

此外,东北还有丰富的剪纸艺术和皮影戏表演,这都是东北民俗文化的独特体现。

第二章华北的民俗文化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繁荣和活力。

在这里,人们尊重传统,信仰先祖,并且有着丰富的婚礼习俗。

华北的民俗文化中还融入了京剧、评弹、快板等表演艺术,这些都是华北地区的特色文化遗产。

第三章华东的民俗文化华东地区是中国现代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尽管如此,华东的民俗文化仍然独具特色。

在这里,人们注重精致、雅致的生活品味,精心打造园林和庭院,崇尚绿色、环保的生活态度。

华东地区也以传统的苏绣、瓷器艺术、民间剪纸而闻名,这些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第四章华南的民俗文化位于中国的南方,华南地区以其丰富多彩的风俗而闻名。

这里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如丽江古城和桂林山水,吸引了无数游客。

华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傣族、壮族、苗族等。

彩色的服饰、精美的木雕和丝绸工艺品都是华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独特表现。

第五章西南的民俗文化西南地区是中国的边陲地区,这里的民俗文化兼具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西南的人们崇尚自由、坚毅的生活态度,在节日和婚礼上,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表演形式迥异于其他地方。

如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戏、彝族的“火把节”等,都彰显着西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第六章西北的民俗文化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内陆地带,这里拥有辽阔的戈壁滩、雄浑的沙漠和苍茫的草原。

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与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这里的人们崇尚豪爽、勇敢的生活方式,对待客人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文化 区划分进行分析 ,以期望让 更 多读者 了解东北文化。
【 关键词 】 东北地 区;民族文化 区;划分
中图分类号 :G1 2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6 ) 1 1 — 0 2 8 6 - 0 1
东 北 地 区 历 史 悠 久 、地 域 广 阔 ,在对 东北 地 区 民族 文 化 文 化 区之 间 ,主 要 是 沿 着 黑 龙 江 、小 兴 安 岭 一 直延 伸 到 松 化 区划 分 进 行 研 究 的 时 候 ,包 括 黑 龙 江 省 、吉林 省 、辽 宁 省 以 江 、黑 龙 江 以及 乌苏 里 江 汇 合 处 。文 化 区 的 形 成 一 部 分 原 L 大 ] q然 生态 环境 ,另 一 部 分 原 I 大 J 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结果 , 及 内蒙 古 东 部 地 区 。从 比较 狭 隘 的 角 度 理 解关 东 文 化 即 指满 是 i 汉 农 耕 文 化 ,但 是 从 广 义 上 来 说 ,关 东 文 化包 含各 个 民 族地 北 方 渔 猎 文 化 全 具有 独一 无 二 的特 点 ,其 一 ,在 文 化 区 内 狩 区文 化 。依 据 东 北 地 区 历 史 发 展 ,我 们 将 东 北 地 区 民族 文 化 猎 、捕 鱼 成 为人 们 经 济生 活 的 主要 成 分 ;其 二 ,文 化 区 内 具 二,文 化 区 内人 群 选 择 划 分 为满 汉 农 耕 文 化 区 、蒙 古 草 原 游 牧 文 化 区 、北 方 渔 猎 文 有 丰 富 的 兽 皮 文 化 与桦 树 皮 文化 ;其 _ 圆 锥 形 帐 幕 为 主 要 建 筑形 式 ;其 四 ,文 化 区 内人 们 的 生 活 流 化 区 以及 朝 鲜 族 丘 陵稻 作 文 化 区 。 动 性 比较 大 ;其 五 ,保 持 了原 生态 的萨 满 教 信 仰 ;其 六 ,风 葬是他们的主要丧葬形式。 满汉 农 耕 文化 区 主要 包 括 黑 龙 江 省 、吉 林 省 、辽 宁 省 以 在 北 方 渔 猎 文 化 区 ,还有 丰 富 的亚 文 化 区 ,包 括 粗 放 型 及 内 蒙古 东北 部 ,是 东 北 地 区最 大 的 民族 文 化 区 ,是 由近 代 中 原 地 区汉 族 移 民 文化 与满 族 文 化 逐 渐 融 合 形 成 。在 东 北 地 农 耕 亚 文 化 区 、狩 猎 亚 文 化 区 、狩猎 兼 牧 鹿 亚 文 化 区 、大 河 捕 鱼 亚 文 化 区 ,每 一 个 亚 文 化 区 都 具有 自身 鲜 明 的特 点 ,但 区 至 今 有 很 多 地方 方 言都 带 有 满 族 语 言 ,从 东 北 人 传 统 服 饰 是 在 与 当地 文 化 不 断 融 合 中 ,有些 文化 已经 与 当地 文 化 融 为 上 也 可 以 寻 到 满族 文化 踪 迹 ,东 北 的饮 食 文化 也 是 起 源 于 满 体 ,而 有 些 文 化 仍 然 保 留 自身 特 色 。 无论 是融 合 还 是 独 族 ,东 北 地 区 的 萨 满族 同样 起 源 于满 族 ,满 族 文 化 在 与 汉 族 存 在 ,都 为 东 北 文 化 增 添 了不 少 色 彩 ,值得 后 人 不 断研 究 、 文 化 不 断 融 合 过 程 中 ,已 经 找 到科 学 的发 展途 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满汉农耕 文化 区

满汉 文化经 过 多年融合 并没 有达 成完全 融合 ,直到现 在 ,它 们 之 间 的 融 合 也 没 有 停 止 过 ,由 于 在这 个 文 化 区 内还 有 部 分 满 族 集 中居 住 现 状 ,满族 文 化 氛 同 比较 充 足 。 在 黑 龙
发 展 和继 承 。
四、朝鲜族 丘陵稻作 文化 区
朝 鲜族 丘 陵 稻作 文 化 主要 分 布 存 林 省 东 部 地 【 ) ‘ = , 以 此 为 中 心 向 东 、南 、北 三 个 方 面 呈 扇 形 扩 散 ,是 南近 代 朝 鲜
汀 省 个 别 村 屯 ,不 少 老 人 依 然 保 留 完 整 的 满 语 口语 ;在 东北 民 族 群 众跨 过 鸭 绿 江 和 冈们 江 移 民形 成 。 由于 朝 鲜 族 人 民 到 部 分 地 区 ,满 族 原 始 血 缘 组 织 和 制 度 还 以 一 定 形 式 存 在 着 。 来 之 前 ,满 族人 民一 直生 活在 这 片 土 地 上 ,再 加 上 中 原 汉 族 如 果 非 要 挖 掘 出满 汉 农 耕 文 化 区的 亚 文 化 ,站 人 文 化 和 人 民的 加 入 ,很 快 在 这 一 区域 形 成 了丰 富 多 变 的 朝 鲜 族 丘 陵 华 俄 后 裔 文 化 带 是 其 中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文 化 类 型 。随 着 清 朝 政 稻 作 文 化 区 。朝 鲜族 人 民 生 活有 一 个 明 的特 点 ,他 们 喜 欢 府 倒 台 ,站 人 文 化 逐 渐 与 满 汉 民族 文 化 进 行 融 合 ;而 华 俄 后 过 着 群 居 的 生 活 ,因 此 在 这边 比较 容 易 见 到 大 杂 居 、小 聚 居 裔 文化 随着 俄 罗 斯 群 众 的迁 出和 大 量 汉 族 人 群 的移 人 ,文 化 的格 局 , 由于 朝 鲜 族 鲜 有 与满 汉族 人通 婚 的现 象 ,冈此 朝 鲜 交 流 与融 合 随之 而来 。 族 文 化 并 没 有 与 满 汉 文 化 形 成 融 合 之势 ,但 是 它 们 之 间存 在 相 互 借 鉴 的情 况 ,例 如 在 东北 形成 水 稻 种 植 技 术 以及 部 分 饮 蒙 古 草原 游 牧 文 化 区 主要 位 于 东北 西 部 地 区 ,包 括 内蒙 食 文化 ,很 大 程 度 与 朝 鲜 族 的 影 响 有关 ,最 终 形 成 完 好 统 一 古 东部 以及 东北 三 省部 分 地 区 ,属 于东 北 地 区第 二 大 民族 文 的朝 鲜 族 丘 陵稻 作 文 化 区 。 化 区 。 在 满汉 农 耕 文 化 的影 响下 ,蒙 古 族 人 群 放 弃 了原 有 的 五 、小 结 游 牧 生 活 ,逐渐 采用 满汉 农 耕 生 活方 式 ,因此 蒙 古 草 原 游 牧 东 北 地 区 民族 文 化 丰 富 多 彩 ,是 我 国 文 化 史上 一 笔 宝 贵
《 戏剧之家 》2 0 1 6年第 1 1( 一 F)期
第2 3 8 期
关于东北地 区民族文化 区划分 的探讨
薄雅 霖
( 吉林 艺术 学院 东北 民族 民间 艺术研 究 中心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 摘 要 】我国民族文化 以其 丰富 、独特成 为世界 上少有 的优秀 文化之一 ,在我 国古老 文化领 域又被分为 多 种 民族 文化,每一种 民族 文化有其 自身 的发展优 势和特色。在世界 文化 多元化发展 的背景下,本文将对东北地 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