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修订版课件绪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这 是为什么?
❖ 请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
❖ 英国广播公司发起“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评选的栏目主 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 答案。”他还说:“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 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即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 首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 统治得到加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 在矛盾激化
1825年英国的经济 危机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 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 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 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不同信仰的人,对马 克思如此青睐,如此怀念,能够作出这样崇高的评价, 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今天暴露的种种社会 弊病,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是正确的,说明科学的理论是能够征服人心的,马克 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的三个女儿
三女儿爱琳娜
2、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⑴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构成实践的 要素是可感知 的客观实在的
主体 — 人是客观实在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实 在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实在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 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的制约
青藏铁路 的建设者
农民播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
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
的不同回答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 回答 1、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主观能 动性
直接现 实性
社会历 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场馆建设者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物质生产实践
4、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社会政治实践
5、袁隆平进行水稻试验 科学文化实践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的观点是对的)
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
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培根
霍布斯
洛克
狄德罗
爱尔维修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物的总和,而这个 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从恩格斯对物质的看法可以得出: A、物质概念是对整个世界的事物的总称 B、它是从具体事物中概括、抽象出来的万 事万物的共同属性或共同本质 C、他侧重于从一般与个别的角度来认识 物质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 理论基础。
自然界的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
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历史观的统一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具体物质形态 个性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原子 部分共性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客观存在 共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批判了不可知论。
反映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原子
客观实在性是对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 质的抽象,这种抽象是建立在复杂、变化、多样 的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结果, 因此,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辩证法。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 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包括空间的绝对位置 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着两种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 的;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 止中包含有绝对的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学习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 质和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领导水平。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03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 和拓展认识,同时认识也能指导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为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提供思想支持和制度保障。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 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探索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 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由、平 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2015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2015修订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2015修订版-课件讲述

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2015修订版-课件讲述
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 位的大卫·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 后。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 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
8/9/2019
15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的10位德国人”
8/9/2019
蒸汽机作动力
33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 来 生 产 力 的 大 发 展
8/9/2019
34
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8/9/2019
爆发危机
35
提出了课题 提供了可能
8/9/2019
36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 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4、90年代初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又从哲学、文 化问题转向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研究重心从对资本主 义批判转向研究市场社会主义;前苏联东欧正统马克思主 义、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合流。总之,西方马 克思主义侧重点和思想观点是不同的,它们并没有形成统 一的思想体系;不仅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之间缺乏真正交流, 甚至同一学派的思想家之间也发生着争论。
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8/9/2019
28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架构:
8/9/2019
29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v 面对时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人类向何处去的课题,当时占主流 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无能为力。 他们只是在为资本主义现状辩护。
v 时代课题促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 迎接时代的挑战,创立解释并改造世 界的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十月革命后,经过20年,1938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由欧洲 第四位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前苏联经过70年的建设,年社会总产值和年国民 收入大幅增长,1986年分别是1917年的132倍、143 倍。
前苏联1953年其工业总产值不到美国的30%, 国民收入是美国的31%,到1980年,这两项比值分别 上升为80%、67%。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 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为科学的方法论,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
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形成了科学的剩余 价值学说
绪论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创立的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从1955年到1985年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产值中 的比重由30%上升为40%。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第三、它为世界人民展示人人自由发展的美好前景
我认为,摧残人是资 本主义的最大罪恶。我们 的整个教育制度深受其害 ,… …我相信只有一种 办法可以消灭这种邪恶的 灾祸,那就是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 ——爱因斯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为世界无产 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它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 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01 绪论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 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与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 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 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具体的革命和建设策略。
0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 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观点和阶级斗争 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功绩,就是在人类认识史上, 在唯心主义形式中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 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并企图揭示这一运动 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批判,恢复了 唯物主义权威,但是他坚持形而上学,坚持唯心史观。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 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 本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倒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也一起倒掉了。(列宁)
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1999年底,英国广播公司(BBC) 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千 年思想家,以纪念上一个千年对人 类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 思想家。结果,他位居榜首。他就 是:
卡尔· 马克思
1818.5.5—1883.3.14
一生有两大发现: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排名:
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 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 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 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 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昂利•圣 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 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
马克思的自白
您喜爱的优点:一般人—淳朴 男人—刚强 女人—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厌恶的缺点——奉迎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最讨厌的人——马丁•塔波尔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喜爱的英雄是——斯巴达克、开普勒 您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 您喜爱的诗人——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花——瑞香/月桂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箴言——怀疑一切
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指出资 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地安纳州的 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
但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 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然裹足不前。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 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 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 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 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 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 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联系现实
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一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二 )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客观条件)
生产社会化同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
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既促 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确立 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 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 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 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 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 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社会贫富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其次,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源于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不 平等的社会状况和对于工人群众悲惨生活境况的深 切同情。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内在矛盾的显现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是马克思主义 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 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基础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 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其 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 法的有机统一。
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中,逐步走向自觉,迫切渴望有科学的理论 指导。(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无产阶 级与资 产阶级 的矛盾 日益突 出
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降 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手 段,拼命压榨工人血汗。
亚当· 斯密(1723-179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集大成者:大卫· 李嘉图(1772-1823) 圣西门(1760-1825);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傅立叶(1772-1837);
欧文(1771-1858);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 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
近一百七十年来没有一个学说 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 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 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 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 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 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 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 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 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 动——宪章运动; 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 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 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 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 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 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 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 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一名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第二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科学 家) 第三名艾萨克·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第四名查尔斯·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第五名圣托马斯·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第六名史蒂芬·霍金(英国科学家) 第七名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哲学家) 第八名雷内·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第九名詹姆斯·麦克斯韦尔(英国物理学家) 第十名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原理涉及哪些基本问题?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 立足点和出发点,即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 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对规律的科学认识,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 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如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 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等。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 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 法。如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历史分析、群众路线 等方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
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 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 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 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 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一方面,他们把 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
延长劳动时间 廉价雇佣女工 资本家 增大劳动强度 廉价雇佣童工 降低工人工资
捣毁机器
工人 烧毁工厂
罢工 自发、零散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 出,开始成为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纺织厂里的童工
被压榨的煤矿童工
被压榨的童工
被压榨的煤矿童工 工厂里的女工 被廉价雇佣的女工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 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 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 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 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 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 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 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 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和列宁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 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 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