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_1_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3130e34afe04a1b071de88.png)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教学课题:苏教版[必修一]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物质的转化途径和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氧化还原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科学是美的。
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
”(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展示教材中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讲述];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那么如何来分类呢?[小组讨论]:大家看ppt,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同桌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学生答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学生答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
[学生答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为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有:空气、氢气;液态有:乙醇、食盐水;固态有:硫酸铵、铜、碘和石墨[学生答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易溶: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碘;难溶:空气、氢气、铜、石墨[学生答5]:.........[总结]:以上同学们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课时训练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四川攀枝花肖家湾煤矿曾发生矿难。
此矿难为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已知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下列各组物质可与甲烷归为一类的是()A.H2、O2、N2B.CO2、C2H6、C60C.C2H6、C3H8、C4H10D.乙醇、空气、汽油解析:C2H6、C3H8、C4H10和甲烷都是化合物(有机物)。
答案:C2.“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都是氮的氧化物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C.液氧是一种单质D.四氧化二氮中氧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1∶2解析:偏二甲肼不是氮的氧化物,A错;液氢和液氧都是单质,B错,C正确;四氧化二氮中氧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2∶1,D错。
答案:C3.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
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所示。
做“硫酸的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OH)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解析:首先分清图中所给试剂的类别,HCl、H2SO4属于酸;酚酞、石蕊属酸碱指示剂;NaCl属于盐;NaOH、Ba(OH)2属于碱,根据药品按规律摆放的原则Ba(OH)2应放在D处。
答案:D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
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解析:食品包装袋上关于食品的某些成分含量的说明均指元素含量。
答案:A5.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Na2OB.COC.CaOD.SO2解析:Na2O和CaO是碱性氧化物;CO虽然是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D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C.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D.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单质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如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等,A 错;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FeCl2与FeCl3相混合,C错;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的单质可以是石墨,也可以是金刚石,不一定是纯净物,D错。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时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基础梳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氧酸是指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酸,如HCl、CH4等B.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将碱分为难溶性碱和可溶性碱C.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有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化合得到相应的酸2.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常温常压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A.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氯化铜4.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7.对于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2FeCl2+Cl2==2FeCl3(化合反应) B.3CO+Fe2O32Fe+3CO2 (置换反应)C.2KClO32KCl+3O2↑(氧化还原反应) D.H2CO3CO2↑+H2O (分解反应)8.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课题【必修Ⅰ】§1-1-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2)教学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稳固我们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响类型2、理解物质的转化关系3、认识氧化复原反响及其与其它反响类型的特点才能目的1、通过关于往常学习内容的梳理,建立关于化学反响的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的归纳才能,知识的整合才能情感目的1、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培养师生感情2、让学生考虑、发言,表现,培养他们的求真科学素养和精神教学重点物质的转化途径、物质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氧化复原反响得认识教学方法归纳探究法教具准备回忆初中学过的化学反响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老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修正、备注引入:上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归纳物质的转化途径板书:物质的转化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咨询题处理:KOH属于碱,CO2、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与CO2、SO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评述:略2KOH + CO2 = K2CO3 + H2O2KOH + SO2 = K2SO3 + H2O过渡:关于化学物质的转化,我们首先来看不同的类别的物质的转化引导讨论:1、举例说明P4表1-1物质间的转化单质→化合物碱性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酸考虑书写:(2个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分组讨论、归纳小结写出每组的转化类型中化学反响方程式。
讨论归纳写出每组对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CaCO3CaO Ca(OH)2Ca CaCl2完成左图表格Fe + CuSO4 = Cu + FeSO4请大家分析,该反响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给出:二、氧化复原反响:但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响即为氧化复原反响。
非氧化复原反响:但凡化学反响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响即为非氧化复原反响。
组织交流讨论:教材P6 交流与讨论归纳:氧化复原反响:1、2非氧化复原反响:3、4氧化复原反响与四类根本反响类型的关系:阅读介绍:化学史话---无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给的化学反响哪些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哪些是非氧化复原反响。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参考教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学习目标: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
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学习重、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阅读P2图片,思考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强调]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新分子和新材料还在飞速增长。
展示]新分子和新材料的飞速增长过渡]世界上的物质如此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分类研究。
那么,我们是如何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的呢?板书]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水、硫酸铵、铜、碘酒、碘、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分类标准:(1)混合物和纯净物;(2)单质和化合物;(3)导体和非导体;(4)气体、液体和固体;(5)易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板书]1。
研究物质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分类研究.2. 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不同。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组成、状态、性能等。
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思考]下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提问]请说出上述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含义。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①钠(Na);②氯气(Cl2);③氯化铁(FeCl3)溶液;④硫酸(H2SO4);⑤碳酸钙(CaCO3);⑥氧化钙(CaO);⑦氢氧化钠(NaOH);⑧葡萄糖(C6H12O6)。
苏教版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讲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均匀混合物(溶液、空气)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泥土、矿石)物质金属(Fe)单质非金属酸纯净物碱无机化合物盐氧化物化合物氢化物有机物(CH4、C2H5OH)(2)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的分类无氧酸()是否含氧元素含氧酸()一元酸()一个酸分子中最多电离出氢离子数二元酸()酸三元酸()易挥发性酸()沸点高低难挥发性酸()可溶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难溶性酸()可溶性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难溶性碱()碱一元碱()根据碱在水中电离出氢氧根的数目二元碱()三元碱()含氧酸盐()根据酸根无氧酸盐()可溶性盐()盐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微溶性盐()难溶性盐()正盐()根据组成盐的阴阳离子不同酸式盐()碱式盐()金属氧化物()根据组成元素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根据化学性能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氢化物金属氢化物()氧化铁 FeOB.纯净物胆矾 CuSO4·5H2OC.酸盐酸 HClD.碱纯碱 NaOH例2.经测定:常温、常压下的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纯净的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D.两种单质的混合物例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知识点2:物质的转化1.化学反应的分类(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2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且为钙盐的是( )A.石灰石B.鸡蛋壳C.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D.CuSO4·5H2O2.想一想: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体)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①75%的酒精溶液②硝酸钠③碱石灰④豆浆A.①④B.②C.②③D.③④3.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5.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 H2CO3化合反应B.Cu(OH)2CuO+H2O 分解反应C.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D.Na 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6.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
苏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来源:学科网][来源:]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
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习题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糖水⑥硫粉⑦氨气⑧盐酸A.①②⑤⑦B.①②④⑥C.②⑤⑧ D.②③⑤解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空气、糖水也都是混合物。
答案:C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解析:①纯碱是Na2CO3,是盐类,属纯净物;②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③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④NaOH是碱类,属纯净物;⑤液态氧是单质,属纯净物;⑥KClO3是盐类,属纯净物。
答案:C3.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A.金刚石、干冰、SO2B.KCl、盐酸、NaOH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解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答案:C4.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胆矾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胆矾是一种( )A.氧化物B.盐C.碱D.酸解析: 该题属于物质分类的问题,做题时要明确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胆矾是CuSO 4·5H 2O ,是一种无机物,从酸、碱、盐的角度看是一种盐。
答案: B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D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A 的说法太绝对,因为有些化合物间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选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的反应,它既不是四种类型的反应,也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对C 而言,有盐参加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Na 2CO 3+CO 2+H 2O===2NaHCO 3;置换反应:Cl 2+2KBr===Br 2+2KCl ;分解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
答案: D6.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D .全部解析: 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H 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化合可得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答案: D7.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解析:据题意可知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故应选择二氧化碳。
答案: C8.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原子的数目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①⑤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也不变,②④正确。
故①②④⑤正确,选C。
答案:C9.实验室中药品均按某种方式分类摆放,既安全,又便于查找取用。
某学校化学实验室有4个药品橱,且已经知道以下几种药品及其摆放的橱柜:药品橱甲橱乙橱丙橱丁橱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红磷、硫铜、锌A.甲橱B.乙橱C.丙橱D.丁橱解析:甲橱、乙橱、丙橱、丁橱四个橱中的药品分别为酸、碱、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
碘属于非金属单质,所以应放在非金属单质的药品橱内。
答案: C10.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H 2SO 4 Na 2SO 4 NaOH NaCl B KCl K 2CO 3 KOH HCl C O 2 CO CuO C DFeCuCl 2AgHCl解析: A 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
D 中乙与丙、丙与丁均不能反应,故A 、B 、D 不符合题意。
C 中反应依次为:甲和乙:2CO +O 2=====点燃2CO 2;乙和丙CO +CuO=====△Cu +CO 2;丙和丁:2CuO +C=====△2Cu +CO 2↑;甲和丁:C +O 2=====点燃CO 2,丁―→乙:2C +O 2=====点燃2CO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11.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用X 表示): X +6NaOH===2Na 3AsO 3+3H 2O 。
(1)根据以上反应推断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__,砒霜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非金属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2)根据同类物质的性质规律判断,对不慎散落在河水中的砒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生石灰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原子个数守恒可得,砒霜的化学式应为As2O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应为酸性氧化物;As为非金属元素,As2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可将As2O3反应掉,故可用于处理散落的砒霜。
答案:(1)As2O3①②(2)能生石灰溶于水生成Ca(OH)2,Ca(OH)2可与酸性氧化物As2O3反应生成盐和水12.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3④I2O5;⑤Na Cl 五种物质中,属于酸类的有________种,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种。
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3)______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碘酸钾(KIO3)在受热时__________________。
(3)碘酸钾(KIO3)可以由HIO3与KOH反应制得,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五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其中KIO3属于盐,故属于盐的有②、⑤,属于酸类的是①。
(2)KIO3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KIO3受热易分解。
(3)HIO3与KOH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有水生成。
答案:(1)1 5 ②⑤(2)能易分解(3)复分解该反应有水生成13.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如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
(2) 物质 类别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化学式①HCl ②______③______ ④Ba(OH)2⑤Na 2CO 3 ⑥______⑦CO 2 ⑧Na 2O⑨NH 3 ⑩H 2O 2②③⑥后面的横线上。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常见的酸有H 2SO 4、HNO 3、HCl ;碱有NaOH 、KOH 、Ba(OH)2、Ca(OH)2;盐有NaCl 、Na 2SO 4、Na 2CO 3、NaNO 3、Na 2SO 3等。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 2(少量)+2NaOH===Na 2CO 3+H 2O 。
实验室制备O 2常利用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反应:2H 2O 2=====MnO 22H 2O +O 2↑,制备CO 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 3)与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气体是CO 2。
答案: (1)树状分类法(2)②H 2SO 4(或HNO 3或H 2CO 3均可) ③NaOH(或KOH) ⑥Na 2SO 4(或K 2CO 3或Na 2SO 3或NaNO 3或KNO 3或K 2SO 3) (3)CO 2+2NaOH===Na 2CO 3+H 2O(4)2H 2O 2=====MnO 22H 2O +O 2↑(5)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气体是CO 214.(1)现有碳、二氧化碳、氧化铁、石灰水、稀硫酸和纯碱溶液等6种物质。
①除稀硫酸外,试分别将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填入如图相应的5个圆圈内,使每个圆圈内的物质都能与相邻物质发生反应。
②用化学方程式将它们与相邻物质间发生的反应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