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论文——文化全球化

合集下载

文化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社会化——以新自由主义为个案分析西方政治文明扩张的模式

文化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社会化——以新自由主义为个案分析西方政治文明扩张的模式

以前所 未 有 的数量 、 速度 和频 率迅 速增 加 , 已经 成 为“ 二 根 构 成 全 球 化 的线 ” 1(3) 第 [ l 8 。称 这 P
种文 化 为 “ 国 家 文 化 ” h p rn t n u- 超 ( y e- ai s c l o
tr) 好 , 全 球 文 化” go a c l r) 好 , ue 也 “ ( lb l ut e 也 u 它 实 际上 表 达 的 是这 样 一 个 趋 向 , 就 是 文 化 那 的交流 与融 合 。 作 为 文 化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治文 化 的 全 政 球 化 愈 益 突 出 。当 代 新 自由 主 义 大 师 罗 尔 斯
士后 ; 津 天 3 0 8 034
苟 轶 (9 8 1 7 一) 女 , , 四川 攀 枝 花 人 , 津 师 范 大 学 政 治 与行 政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天 津 天

3 0 8 034
k本 文 为 国 家 社 科 基 金项 目“ 普遍 主 义 与 多元 文 化 ” 项 目文 号 0 B Z 2 ) 阶 段 性 成 果 。 ( 2 Z 05的
收 稿 日期 : 0 60 - 7 2 0 -4 0
理 论 中“ 治 社 会 化 ” 概 念 借 用 到 国 际政 治 政 的
的研 究 中 , 在 指 明 国 际 政 治 领 域 中存 在 的 意
政 治 文 化 之 间 交 流 与 影 响 的样 式 , 而 对 全 从
作 者 简 介 : 德 志 (9 2 ) 男 , 宁 朝 阳 人 , 津 师 范 大 学 政 治 与 行 政 学 院 副教 授 , 京 大 学政 府 管 理 学 院 博 佟 17一 , 辽 天 北
① 就 中 国 期 刊 网 专 题 全 文 数据 库 ( CNKI的搜 索 结 果 来 看 , 文 中含 有 “ 际 政 治 社 会 化 ” 论 文 仅 有 7篇 , 没 有 对 其 内 涵 ) 全 国 的 且 做 出 理 论 性 的 关 照 。 ( 据 来 源 : 国 期 刊 网专 题全 文数 据 库 统 计 方 法 : 算 机 检 索 ; 索 词 : 际 政 治 社 会 化 ; 索 方 式 : 字 段 数 中 计 检 国 检 全 查 询 ; 索 结 果 :6个 记 录 止 日期 : 0 6年 4月 2 日。北 京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的 刘 中 民 博 士 以 “ 际 政 治 社 会 初 探 ” 题 发 表 检 2 截 20 ) 国 为 了 一 篇 论 文 , 文 中 “ 际 政 治 社会 化” 指 内容 并 非政 治 文化 传 播 意 义 上 的 “ 际 政 治 社 会 化 ” 而 是 突 出 了 国 际 政 治 “ 呈 现 的 该 国 所 国 , 所 以一定的物质经济关系为枢纽 , 以共 同 的 利 益 目标 为 导 向 的竞 争 共 处 、 存 互 动 的新 趋 势 ” 依 。参 见 刘 中 民 ; 国 际 政 治 社 会 化 初 探 ) 《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 9 9年 第 3期 ) 实 际 上 , 政治 学 领 域 里 , 治 社 会 化 有 着 特 定 的含 义 。它 主 要 指 社 会 主 体 政 治 文 化 的获 得 《 19 。 在 政 过 程 。其 它 的论 文 有 两 篇 与 此 有 关 , 括 该 期 的 卷 首 语 以 及 一 篇 综 述 性 论 文 对 该 文 的介 绍 。参 见 胡 海 可 , 华 蓉 : 近 二 十 年 我 国 包 林 《 政 治 社 会 化 研 究 述 评 》《 东 社 会 科 学 } 0 2年 第 1期 ) 其 它 论 文并 没有 对 该概 念 做 理 论 性 关 注 。 (广 20 。

历史小论文示例:从文明史观上谈经济全球化

历史小论文示例:从文明史观上谈经济全球化

历史小论文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作物,诸如茶树、柑摘、櫻桃等输入美洲。

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

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

―――一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从文明史观上谈对全球化的认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联系,互相渗透现代政治、物质、精神文明。

(1)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2)物质文明的交流,如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烟草、陆地棉西方作物的引进,同进也有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输入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3)精神文明的交流,特别是中国与欧洲思想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长;在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世界各地联系也进一步加强,全球化不断发展。

春节与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700字议论文

春节与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700字议论文

春节与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700字议论文春节与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挑战。

在这篇议论文中,我们将探讨春节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化对春节习俗和文化的影响与挑战。

1. 全球化对春节习俗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居到世界各地。

他们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同时也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带到了异国他乡。

通过在国外庆祝春节,他们保持了与祖国的联系,并传承了春节的习俗。

这一现象使得春节习俗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继承。

然而,全球化也给春节习俗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外国的中国人可能会面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与家人共度春节,无法参与家乡的庙会和赏花灯等传统活动。

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家人团聚,以弥补无法亲身体验传统习俗的遗憾。

2. 全球化对春节文化的影响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

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知。

各国的人们通过传媒、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了解和感受春节文化,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春节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商业化的影响使得春节的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少见。

各种商业广告和活动在春节期间充斥着市场,过度追求功利和娱乐化,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模糊。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春节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春节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时间上接近,因此很多中国人也开始在春节期间采取西方的庆祝方式,如用圣诞树代替灯笼,参加跨年晚会等。

这种文化融合的趋势使得春节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改变。

3. 春节与全球化的互动与融合尽管全球化对春节习俗和文化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同时也为春节的传统和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积极参与春节的庆祝活动,了解中国文化。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接受和融入一些全球化的元素,创新春节习俗和文化。

例如,在春节期间,不少外国人会学习煮汤圆、挂灯笼和包饺子等中国传统习俗,以此庆祝中国的新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现代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中华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同时让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探讨,引进不同的观点,总结出适合中华文化传承和现代转型的方案,并指出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点。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精深的文化内涵,都成为全球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如何将这些独有的文化特质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华文化的传承。

1.1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

应该在学校课程等各种途径中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传承。

以传统文化课程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们逐步了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

此外,建议在相关政策下,将中华文化的教育内容贯穿在各级教育课程中。

由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文化内涵不同,因此建议站在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断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为文化教育打下基础。

1.2 举办文化活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举办文化活动。

针对不同文化传承的特长,每个季节可以推进各种元素的展览、比赛、庙会、座谈会等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同时还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体,借助互联网、流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1.3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中华文化人才的培养,构建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人才。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推进中华文化的跨学科前沿研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支撑。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现代转型随着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中华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的当下进行着现代化转型。

从“新时代运动”——说起未来亚洲电影的文化合作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可能性

从“新时代运动”——说起未来亚洲电影的文化合作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可能性
该 运动鼓 吹 人们 要 “ 叛现 代 性及 其基 反
础— — 西 方 基 督 教 文 明 和 资 本 主 义 生 活 方 式 。
持续引发了近 3 年的星战热潮。在六部 曲中贯 O
维普资讯
▲r J un f ,北 影 院 报 , B ra t o o 京电 常 学
维普资讯
J a fof 匕 电影 学 院 学报 our n 柬 fm g F f A c ad e m y
。。 。
焦点研究 : 电影研究 亚洲
从“ 时代运动’ 新 ’ 说起
未来亚洲 电影的文化合作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可能性

【 要】 摘

目前 “ 新时代运动”的影响早已渗透到全
球众 多艺术 与传媒领域 :在音 乐界 。以恩雅 、 雅尼、班德瑞、喜多郎等人为代表的 “ 新时代” 音乐大量使 用电子合成器模 拟特殊人声特殊音 效 ,追求宁静 、环保 、空灵 、有能量 ,标榜用
【 关奠词】
亚 洲 电 影 文 化 台 化 学 全 球 化 语 境
穿始终 的 “ 力”概念 ,以及 “ 原 原力”之光 明 面与黑暗面的斗争 ,这正是古老异教中二元论 20 0 3年美国一期 《 时 杂志的封面文章 思想的 当代翻版 ,为星战影迷所津津乐道—— 题为 《 冥想的科 ,报道说冥想成为美国人的 时尚——科学家研究冥想 ,医师推荐冥想 ,无
这一切都形成了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
自上世 纪 6 年 代 、7 O O年 代 开 始 。西 方 文
论在学校 、医院、律 师事务所 、政府机 关、公
司还是监狱——现今 有几百万 的美国人每天都 在练习冥想。① 这一情景不禁令人回想起乔治 ・
化世界 自发地兴起一股反传统的宗教文化思潮 。 席卷全球政治 、经济 、文化领 域的各个 角落 , 直到今天已极具影响力。这股潮流有别于主导

国际文化主题活动

国际文化主题活动

国际文化主题活动导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许多国际文化主题活动也应运而生。

这些活动以不同形式和方式展示着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国际文化主题活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国际文化交流的现状和意义。

一、国际文化主题活动的概念和意义国际文化主题活动是指以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为主题的活动。

这些活动一般会包括文化展览、文化表演、文化艺术交流等内容,旨在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国际文化主题活动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文化交流。

国际文化主题活动为各国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不同国家之间能够进行文化交流与互动,增进了解和友谊。

2.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

国际文化主题活动有助于推广和保护各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使得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提升全球文化认知。

通过国际文化主题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范围,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二、国际文化主题活动的种类国际文化主题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国际文化主题活动:1. 世界遗产日活动世界遗产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3年设立的一个全球性文化主题日,目的是为了弘扬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加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每年的4月18日,各国都会举办各种世界遗产日活动,包括文化展览、文化讲座、文化表演等内容。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人们关注并珍惜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动。

2. 国际民俗艺术节国际民俗艺术节是一个以展示各国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文化活动。

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办,会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艺术家和表演团体进行艺术表演和交流。

浅谈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浅谈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浅谈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的论文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关系密切,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经济全球化都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一主题:首先,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其次,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最后,讨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1.市场开放和贸易增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和市场开放的进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进一步发展经济。

2.外资流入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实现技术转移的机会。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例如,在中国,外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扩张。

3.劳动力市场和国际劳动力流动:经济全球化使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国际劳动力流动也增加了跨国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

举例来说,印度的IT行业从外国公司吸纳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为印度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影响1.政治改革和民主发展:经济全球化促使发展中国家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加强民主发展。

在全球化的压力下,政治权力更加需要合法性和透明度,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加强了民主制度和实行政治改革。

2.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在发展中国家中产生了文化融合和多样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人更加接受新的文化和观念,这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经济依赖和失业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赖性加大,会使其更加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

精选最新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1500字

精选最新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1500字

经济全球化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1500字目前,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十分注意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

高科技的运用,使西方的文化产品更具刺激性,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

高校学生直接面对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多元化的生存环境和思想文化。

在社区里,学生们往往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比班级里更多的来自其他班级其他院系的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到多元文化从而开阔眼界,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学生社区的开发。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区学生的不固定性造成的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学生容易迷失在多元的价值观中,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

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学生社区的教育者按照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学生社区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从其表现的内容上的功能来看,即从“动词性的功能”,它由“动词+功能”组成,分别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育人功能、调节功能、开发功能、转化功能。

这六项功能都是通过影响人、发展人来发挥作用,能直接说明了功能的实际内容和意义。

如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效果是由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而共同产生的,因此必须探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何发挥最大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学生社区的组织机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

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机构与后勤部门应密切配合,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队伍的配制上予以充分保证。

通过构建新的社区组织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制度和明确工作职能,强化学生社区工作的服务职能,增强学生社区工作的育人作用。

学生社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院系为单位,按规模大小分别设立社区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职政工干部或优秀辅导员具体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活动认知报告
题目: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学生姓名:
学院专业:物流学院物流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经济危机使文化的全球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均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本文在分析中国文化环境和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建设
目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状 (4)
2、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 (4)
2.1占领华尔街——地球村文化效应 (4)
2.2跨出国门客自来 (4)
2.3文化全球化 (4)
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
3.1收 (6)
3.2放 (6)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状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如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高度的民主性、深广的群众性、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态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群众对本土文化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然而,中国在大环境下是要不断与世界各国进行各种交流的。

交流之中,有利亦有弊。

2、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
2.1占领华尔街——地球村文化效应
美国民众于2011年9月17日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活动,号召2万人通过和平静坐等形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

示威活动很快就蔓延至全球81个国家951个大城市。

国内部分城市出现小规模的示威活动。

地球村文化效应,显示出全球文化的同一、同步现象。

2.2跨出国门客自来
“国人跨国血拼:买奢侈品像抢大白菜”——腾讯网,2009年02月19日。

“2011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已超过30万人,有望达到33万人左右,增长速度将再次超过20%,这已经是连续4年增长比例超过20%。

”——中国新闻网,2011年12月14日。

节日有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穿衣风格有欧美学院风、韩风、日风。

在外国节日、生活方式如秋风般吹向中华大地时,本土“原产”节日却显得有几分凄凉。

2.3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发展,是全球文化的一个分支。

文化具有流动性,是随着人和物的流动而传播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不
断掠夺资本的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是新的社会财富创造形态。

文化产业最终将形成一个现实生活层面上的“全球文化”。

这就是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

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著名现代艺术家,丁绍光先生在讲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时指出:“世界上已经没有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是纯粹的,一定会受到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

”是的,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他国影子。

同时,丁绍光先生又指出:“采取一种抵制的态度就没办法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文化。

”所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3.1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

他国的节日、服装在中国为何能够为人所接纳?从人的最本质的角度来说,人并不是为痛苦而活着的,能够忘怀一笑的时候为什么要愁眉苦脸呢?人也是求美的。

美,从最浅显的层面来说就是令人从视觉上感到舒适。

所以,与其说人们忘本,倒不如说大家已经在想更多的法子使自己快乐。

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现在已经向更高层次的问题发展。

尽管外国文化有诸多不适合中国的地方。

可是,事物的存在有其存在的理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是为了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了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为了建设现代化事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方针。

在吸收全球多样的文化过程中,需要以上面三个“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3.2放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

所以,中国文化必然属于全球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必将参与其中。

在异国文化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对世界各国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而在文化影响的各种因为中,语言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汉语的使用率也日益提高,以致于出现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

在欧洲部分销售高档产品的商店更指出招聘懂汉语的销售人员。

因此,吸收西方文化精华时,中国需要大方走出去,将自己文化中的优秀一面展示给世界友人。

参考文献
[1]杜斌.关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哲学思考[J].兰州学刊,2011,(06):195-197.
[2]刘燕波.从全球化视角看中西方文化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12-14.
[3]巨东红.文化全球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34-36.
[4]张秋红.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趋势与途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3):80-81.
[5]李贵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4(4):42-46.
[6]丁绍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N].新华日报,2009-06-17(B07版).
[7]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百度百科.占领华尔街.
[9]腾讯网. 国人跨国血拼:买奢侈品像抢大白菜[N].2009-02-19.
[10]中国新闻网.2011年出国留学井喷增长人数超过30万[N].2011-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