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集下载

城建重点工程进度20190425

城建重点工程进度20190425
三、污水处理厂:
(一)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绿化完成,一期办理移交手续。
(二)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完成,正在运行。
四、东山四路引水工程:
引水管道完成M,累计完成M,占总量的。
五、驳岸工程:
左支段底板浇筑,累计;侧墙(≤)浇筑,累计,型驳岸素砼压顶;型驳岸土方开挖转运。
征迁情况

完成投资
当月完成投资:万元;
年度完成投资:万元;
累积完成投资:万元;
完成工程总投资的。
项目
推进
存在
问题
前期问题

资金问题

征迁问题
截污管网因征迁未完成,无法施工;引水工程宏伟砖厂未拆迁,引水管道无法施工。
管线问题

建设问题

其他问题

、峡州大道(柏临河路先锋路)市政工程项目:
项目
基本
信息
工程简介
宜昌市峡州大道(柏临河路~先锋路)市政工程起点为柏临河路,终点为猇亭区先锋路,道路全长,道路规划红线宽M,本次实施宽度;设计为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
城建重点工程进度
截止到年月日,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城区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港窑路(桔乡路~峡州大道):
项目
基本
信息
工程简介
快速路,长公里,红线宽~M。(一标段):包含高架桥座,其中跨桔乡路高架桥共长,跨三峡高速高架桥共长,高架桥共长,高架桥共长;(二标段):峡州大道互通主线高架桥共长,峡州大道互通含座匝道桥,共长,跨朝阳路中桥座,长。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包含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电力管沟等综合管线工程,附属工程(照明、交通及治安监控等)的管线预埋及设备基础,边坡防护,水土保持工程等。

宜昌控规

宜昌控规

大公公桥桥片片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宜昌市大THE REGULATORY PLAN OF DAGONGQIAO DISTRICT IN YICHANG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2)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2)第四章建设开发控制 (5)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7)第七章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10)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10)第九章园林绿地及空间景观系统规划 (11)第十章“四线”保护规划 (11)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规划管理规定 (12)第十二章附则 (13)宜昌市大公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大公桥片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了《宜昌市大公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并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宜昌市大公桥片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

是下层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建筑和市政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分图则、说明书和规划图纸四部分组成, 文本与分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得分割。

第四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本规划的范围为:东南方向以港窑路为界,西南方向以长江为界,西北方向以胜利四路—东山大道—胜利三路路段为界,东北方向以城东大道为界。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22.72公顷。

第六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为: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4.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6、《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6)7、本区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规范和法规第七条规划原则:本规划在《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指导下,结合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合理布局、功能明确、注重环境、完善配套、依托区位、发挥优势为总原则。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2013年03月03日05:39荆楚网-湖北日报唐宜贵我要评论(4)字号:T|T城市职能:●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15年 200万人2020年 226万人2030年 302万人生产总值: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015年 200平方公里2030年 302平方公里城市组团: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小溪塔组团、猇亭组团、白洋组团、坝区组团龙泉组团、鸦鹊岭组团、安福寺组团、顾家店组团、红花套组团、高坝洲组团解读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路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建在伍家岗解读20年后宜昌: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增七家医院市民就医更方便规划45处福利设施宜昌新增四处市级文体设施五处区级文化中心湖北日报讯(记者唐宜贵、通讯员淡争燕、蔡钧庭)昨日获悉,《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准。

到2030年,该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300平方公里以内。

获批的该市城市总规称,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

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

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

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以法律形式固定的宜昌城市总规,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

他说,宜昌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是通过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的城市格局。

未来5年宜昌将建成特大城市 城区人口达160万

未来5年宜昌将建成特大城市 城区人口达160万

未来5年宜昌将建成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达160万2011年02月18日08:07荆楚网-三峡晚报李仁玺期待之一现代产业装备制造、化工和食品要迈入千亿级产业俱乐部宜昌要真正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离不开经济实力作基础,而经济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产业作支撑。

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是宜昌未来五年必须直面的一个重大课题。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宜昌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板块。

到2015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企业2家,过100亿元企业5家,过50亿元企业10家,过10亿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新创中国名牌5个、省名牌50个。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努力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富有宜昌特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个千亿级产业,并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现代产业发展的第一位,装备制造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肩负的重托不言而喻。

到2015年,要使宜昌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这是宜昌定下的目标。

在装备制造业中,宜昌将目光瞄准了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设备、金属制品及深加工、电气电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7大产业上。

《规划》提出要加快特种商用车和城市SUV等乘用车发展,形成30万辆以上整车生产能力,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加快点军船舶工业园建设,到2015年,形成整船产能100万载重吨,船用柴油机年产能200万马力。

加快极薄涂镀板二、三期项目建设,构建涂镀板深加工产业集群。

宜昌市中心城区路网专项规划说明书0528

宜昌市中心城区路网专项规划说明书0528
第四章 道路分级体系与横断面规划设计 ............................................................................................................ 14 4.1 中心区道路分级体系及功能划分 ........................................................................................................... 14 4.1.1 划分原则........................................................................................................................................ 14 4.1.2 中心城区道路等级体系划分 ......................................................................................................... 15 4.2 中心城区道路横断面布置........................................................................................................................ 16 4.2.1 横断面设计原则............................................................................................................................ 16 4.2.2 横断面布置影响因素分析 ............................................................................................................ 16 4.2.3 道路建设经验总结 ........................................................................................................................ 17 4.2.4 中心城区道路典型横断面 ............................................................................................................ 17

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

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

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第一条慨况介绍湖北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宜昌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9月,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与猇亭经济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宜昌开发区,下辖东山园区、猇亭园区、白洋园区,总面积54.6平方公里。

第二条园区介绍(一)东山园区东山园区紧邻宜昌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现有杭州贝因美、宁波太平鸟、香港金宝乐器、武汉人福药业、中船重工海声科技、中南装备制造、宜昌黑旋风锯业等重点企业,中船重工七一○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单位15家,三峡大学等综合型院校11所。

已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工食品等主导产业,是宜昌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强市的改革实验区,是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点聚集区。

宜昌黑旋风科技园(二)猇亭园区猇亭园区位于宜昌市郊,面积22.4平方公里,一类空港——三峡机场、云池深水港座落于园区,宜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园区。

是全国一流的磷精细化工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猇亭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现已形成精细磷化工、船舶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正抓紧建设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是宜昌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重点区域。

园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企业——宜化集团,世界唯一研发出低品位磷矿石利用企业——三新磷酸公司,全国最大的有机盐生产企业——兴发集团,全国最大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生产基地——宜昌南玻公司。

规划到2015年实现产值过1000亿元。

通过区内的宜黄高速公路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三)白洋工业园白羊工业园地处枝江市境内,紧临长江,京湛铁路纵贯园区,2007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是集科研孵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

宜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年)

宜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年)

宜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第五章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一节公园绿地规划 .............................................................................................................................................................................................................................................................................................................................................................第二节生产绿地规划 .............................................................................................................................................................................................................................................................................................................................................................第三节防护绿地规划 .............................................................................................................................................................................................................................................................................................................................................................第四节附属绿地规划 .............................................................................................................................................................................................................................................................................................................................................................第五节其他绿地规划 ............................................................................................................................................................................................................................................................................................................................................................. 第六章城市绿地特色景观规划...................................................................................................................................................................................................................................................................................................................................................第一节城市特色塑造 .............................................................................................................................................................................................................................................................................................................................................................第二节特色公园塑造与旅游资源整合..................................................................................................................................................................................................................................................................................................................................第三节山体保护与利用..........................................................................................................................................................................................................................................................................................................................................................第四节水体保护与利用..........................................................................................................................................................................................................................................................................................................................................................第五节绿色廊道建设 .............................................................................................................................................................................................................................................................................................................................................................第六节道路绿化规划 ............................................................................................................................................................................................................................................................................................................................................................. 第七章树种规划...........................................................................................................................................................................................................................................................................................................................................................................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第十章防灾公园绿地规划...........................................................................................................................................................................................................................................................................................................................................................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第十三章附则............................................................................................................................................................................................................................................................................................................................................................................... 附录:主要相关各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护和改善宜昌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助推宜昌市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宜昌市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昌市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昌市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东山片区的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了宜昌市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宜昌市东山片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项目,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和原则进行。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东至城东大道,南至胜利三路,西至东山大道,北至西陵二路所围合的区域,东西长约1.8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用地面积为4.18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五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为:1、《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宜昌市近期建设规划》3、有关规定、规范第六条规划目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设需要,努力塑造景观,控制建设,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把东山片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具有一定地方特色风貌、环境优良的城市综合居住区。

第七条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2、以人为本的原则3、生态景观特色建设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八条本规划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应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章性质和规模第九条确定东山片区性质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设施、居住为主的城市综合区和城市景观特色区。

第十条东山片区规划总用地417.82公顷,规划控制居住人口规模4万人以内。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第十一条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主要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用地分类中中类和小类规定。

第十二条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原则上符合本规划所规定的使用性质。

并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东山四路片区的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了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项目,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和原则进行。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图则、说明书三部分组成,图则与文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第四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东南方向以发展大道为界,西北方向以规划的晓溪环路为界,西南方向以宜黄高速为界,东北方向以规划的唐家湾路为界,总用地面积477.66公顷。

第六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七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为: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6、《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八条开发策略1、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实现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土地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加大经济开发力度,配合西陵经济发展园区的需要,促进宜昌市的经济发展建设。

3、优化用地结构,形成一个符合东山四路片区实际和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功能。

4、完善配套设施。

一方面以城市功能要求为基础,提高城市内部服务环境,另一方面以形成集中居住生活区为目标,完善相关居住服务设施建设。

5、塑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宜人的文化娱乐和居住生活环境。

6、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规划原则:1、现实性原则2、超前性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第十条建设目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设需要,把东山四路片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安全舒适、具有一定生态景观特色、环境优良的高品质经济发展新区。

第十一条本规划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确定东山四路片区性质为:东山四路片区是以发展居住、商贸和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第十三条东山四路片区规划总用地477.66公顷,规划控制居住人口规模2.5万人。

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十四条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主要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用地分类中中类和小类规定。

第十五条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原则上符合本规划所规定的使用性质。

并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实施。

第十六条控制要求:1、图则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图则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图则规定的用途相符。

2、图则所确定的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设施,若是安排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的地块上,规划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

3、图则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4、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性质和开发原则上以道路划分的街区为基础规模成片进行,并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土地使用的不确定性,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弹性,按《用地性质适建表》(表四)满足土地性质的兼容性,但须保持总用地的相对平衡。

第十八条开发过程中对于需要改变原地块使用性质的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及有关规定,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第十九条结合东山四路片区现状用地情况,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宜昌市城市发展要求,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为原则,充分考虑各种用地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置东山四路片区土地利用。

第二十条规划目标:1、合理规划,优化用地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2、完善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居住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3、发展高科技产业,建设经济发展新区。

4、优化环境,构建生态新区。

5、发展旅游商贸,提高发展大道沿线经济效益。

第二十一条可建设用地量本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可建设用地的总量为331.63公顷,占规划总用地477.66的69.43%。

第二十二条规划结构:本次控规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三轴六组团”。

“一心”是指服务本片区的文化娱乐和产品研发中心,位于片区的几何中心;“二轴”是指东山四路、长江路、西陵二路三条片区发展轴线;“六组团”是指公山坡工业组团、沙河工业组团和唐家湾居住组团、龙家湾居住组团及发展大道以北的两个经济商贸组团。

第二十三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规划以合理布点,统一协调,完善用地结构为原则,设有商业金融用地、科技文化用地、教育研发用地,总用地为59.6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99%。

2、规划学校用地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合理设置。

规划设置小学、中学各一所,幼儿园两所,主要分布在东山四路与长江路交接处。

第二十四条居住用地规划:1、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在保留原有村民居住住房的基础上设置了三处村民居住用地。

2、居住区主要分布在Ⅲ、Ⅳ区,居住用地总占地面积为58.86公顷,占分区内建设用地的17.75%。

主要以居住区、居住组团形式沿长江路与西陵二路之间分布。

3、公共服务设施配置1)居住区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50000人左右,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20000人左右,组团人口规模一般为2500人左右。

居住区配套公建建筑面积为1668-3293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为2172-5559平方米/千人。

居住区配套公建建筑总面积与居住区住宅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为18%,居住区配套公建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为15%-25%。

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居住区级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和文化体育(运动场除外)等配套公建宜集中布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形成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中心菜场和集贸市场应设在室内,宜设在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要有一定的间隔,避免干扰。

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中心菜场、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

按照《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08-7-96)的规定,就近配建公共停车场(库)。

3)小区和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幼儿园、托儿所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分布,设于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

幼儿园、托儿所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其建筑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

中学、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小学生穿越城市干道。

中小学教学楼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

学校运动场与邻近住宅要有一定的间隔。

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可设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宜与居民的出行路线相吻合。

组团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均匀分布在各组团之间。

4)小区级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必须安排小区级公共绿地,新建和改造的居住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

各片区公共绿地主要布置在滨水地区及片区中心,小区及组团应配置健身活动场地、图书阅览室、小型超市、医疗诊所及文化娱乐设施,少年儿童游戏、老年人室外健身设施设备与场地。

第二十五条工业用地规划:本次规划以二类工业为主,总用地面积78.36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23.63%。

主要分布于长江路以西、西陵二路以东的Ⅰ、Ⅱ地块。

第四章建设开发控制第二十六条容量控制规划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利用效益,同时也注重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既可以满足实际操作要求,又可满足控制的科学性、灵活性要求,适应现代城市开发、管理要求。

第二十七条根据城市规划管理要求,以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为原则,选取了规定性和指导性指标两类指标,规定性指标必须遵照执行,指导性指标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包括: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6)交通出入口方位;7)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指导性指标包括:1)人口容量(人/公顷);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其他环境要求。

第二十八条按照“片区——地块”两级划分用地,根据东山四路片区干道网骨架和用地功能结构,规划将东山四路片区划分为六个片区。

每个片区根据城市干道、土地使用性质和各类规划控制界线划分为149个地块。

居住地段细分地块以住宅组团的规模为依据,建议采用以组团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宜采用传统的由居住小区构成居住区的模式。

建议以组团为单位构成居住区,避免由于封闭管理对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对道路交通组织的舒畅性造成破坏。

建议居住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较小的可以将周边相关区域纳入整体规划范围,各种设施统一考虑。

第二十九条建筑容量控制规划对各片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开发强度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居住人口容量等。

1、居住用地东山四路片区居住用地均以多层为主,容量控制为:多层住宅容积率不大于1.6,建筑密度不大于30%;住宅区内中、小学的建筑应按地方教委的有关规定,中学按容积率0.5~0.8,建筑密度20%以内控制;小学按容积率0.6—0.9,建筑密度20%以内控制。

住宅区内幼儿园按容积率0.8~1.0,建筑密度40%~50%控制。

注:特殊地段另行处理2、公共建筑类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要求办公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尽可能多的留出公共活动空间,尽量避免办公机构的大院形式。

办公建筑的容积率控制在1.0-1.8,建筑密度控制在20-30%。

2)商业服务用地商业建筑容积率控制在1.0-1.8,建筑密度控制在30%-35%。

3)文化娱乐用地文化建筑包括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和电影院。

容积率控制在:1.0-1.2,建筑密度控制在25%-35%。

3、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东山四路片区的市政公共设施包括变电站、水厂。

容积率控制在:1.0,建筑密度控制在15%-30%。

4、城市绿地容量控制:绿化景观区为绿化为主,仅建少量游乐及服务设施.控制其建筑密度在5%以下,绿化率在70%左右。

第三十条居住建筑间距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采取较好朝向(南偏东15°——南偏西15°),避免东西向布置。

住宅间距严格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建筑退让控制:1、人流、车流较少地段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无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