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集下载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第⼀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城市⽤地分类共分为8⼤类,35中类,44⼩类。

1、框架2、控规的涵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地使⽤性质和使⽤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定性、定量、定位、定界: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和不同开发过程,应⽤指标量化、条⽂规定、图则标定等⽅式对各控制要素进⾏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⑴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⑵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⑶体现城市设计的构想⑷城市政策的载体第⼆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法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程序:①项⽬准备阶段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③⽅案设计阶段④成果编制阶段⑤上报审批阶段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⑴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⑵确定各地块的建筑⾼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⑶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⑷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红线、断⾯、交叉⼝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

⑸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程管线位置、管径和⼯程设施的⽤地界线,进⾏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具体要求。

⑹制定相应的⼟地使⽤与建筑管理规定。

3、控制指标:⽤地性质、⽤地⾯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度/层数、绿地率、公建配套项⽬、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后退⽤地边界、社会停车场库、配件停车场库、地块出⼊⼝⽅位、数量和允许开⼝的路段、建筑形体、⾊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

主要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中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度/层数、绿地率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1、区位关系**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

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

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1、**区基本情况。

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

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

**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

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

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A、区位优势。

**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

**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

**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2、不利因素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厢镇总体规划(2005—2020)》、《天全**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4、《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6、规划区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各种规划的内容与强制性内容汇总

各种规划的内容与强制性内容汇总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城镇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城镇发展定位及其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

4,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城市人口规模;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选择和空间发展方向;总体布局结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范围及其空间管制措施;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用地平衡表;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及其控制桁标。

6,综合交通规划对外交通:对外货运枢纽、铁路线路和站场用地范围、等级、通行能力;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航空港用地范围及交通联结;公路与城市交通的联系,长途客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管道运输位置。

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系统布局;重要桥梁、立体交叉口、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公共交通:公交政策、公共客运交通和公交线路、站场分布;地铁、轻轨线路建设安徘;客运换乘枢纽布局。

7.公共设施规划市级和区级公共中心的位置和规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市场、宗教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和范围。

8,居住用地规划住房政策;居住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分类、建设标准和布局(包括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人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居住人口容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和规模。

9.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发展目标;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

10.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原则、内容和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修整、利用和展示;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范围及保护措施。

11.旧区改建与更新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重要历史地段保护。

控制性详细规划讲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讲义
• 11、地块控制图则(1:1000-1:2000)
– 道路红线、地块界线、面积、性质、建筑密度、 高度、容积率等指标,地块编号
• 6、工程管线规划图
– 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三)文本要求
• 1、总则
– 规划目的、依据、原则、范围、适用范围、强 制性内容、执行主体、管理权限等。
•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 3、土地使用
1.中国特色的法定规划
借鉴区划技术,变革传统详细规划形成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规划类型,基本方法是“地块指标”加“图 则”;
城乡规划法明确的法定规划之一; 反映各个利益主体在城市建设中的利益关系; 地方政府控制和引导土地开发的依据,建设主管部
门做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法范 畴); 公众参与最具实效性的内容; 法律严肃性越来越高; 编制技术不断探索与进步。
– 重点地段建筑物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群体组合 控制与引导、历史文化遗传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 9、土地使用、建筑建造通则
– 土地使用规划、建筑容量规划、建筑建造规划等的控 制规定
• 10、其他
– 成果组成、附图、附表、附录等
(四)说明书要求
• 1、前言 • 2、概况 • 3、背景、依据 • 4、目标、指导思想、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 5、土地使用规划 •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各类用地界线、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公共 设施、等
图件成果要求
• 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
– 道路走向、线型、横断面、交叉口坐标标高、 停车场位置、地坪规划标高等
• 5、公共设施规划图
– 位置、类别、等级、分布、服务半径等
• 6、工程管线规划图
– 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分类及划分(第3讲)2012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分类及划分(第3讲)2012

2021/3/16
6
3、调整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标准 按照气候、地域、城市规模等要素调整完善规划人均城
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标准以及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4、对相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
2021/3/16
7
适用对象与范围
城市中 设市城市的
总体规划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 所在地镇
”改为 “公园绿地”,将娱乐用地中的游乐用地定义为“绿地率小 于65%的大型游乐设施用地。
3、人均居住用地标准加强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的衔接,分为Ⅰ、Ⅱ、Ⅵ、Ⅶ以及Ⅲ、Ⅳ、Ⅴ 两类气候区,推导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
4、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标准加强与 《城市公共设施规 划规范》GB50442-2008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的衔接。
第三讲
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基础资料收集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划分
2021/3/16
1
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一、新标准的修订意义 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随着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编制 环境、规划管理环境的逐步改变,原标准在施行 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适应性。 体现2008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划法》的要求;
5、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标准加强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衔接。
2021/3/16
4
2021/3/16
5
新标准主要调整
1、增加城乡用地分类体系 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城乡用地市(县、镇) 域全覆盖通盘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将为区域服务的区域交 通设施、公用设施、特殊用地从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剥离, 纳入城乡用地分类。 2、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 将政府必须控制以满足基础民生需求的服务设施单独列为大 类;将市场调节的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服务设施单独列为大 类。按照政府与市场要求调整部分地类,适应政府职能转变

各类规划主要内容

各类规划主要内容

概述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域、县域)城市规划总体规划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镇、乡规划总体规划镇、乡域镇村体系规划镇区规划详细规划(针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一般专指新村规划)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包含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城市规划(节选自《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十八条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期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第三十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湖南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湖南恒创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现状概况 (2)1.1 区位条件 (2)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2.1 规划编制依据 (5)2.2 规划思想 (5)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6)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3.1 环境容量分析 (7)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3.3 人口规模预测 (10)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4.1 布局原则 (11)4.2 规划结构 (11)4.3 用地规模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3)5.1 交通规划策略 (13)5.2 道路网格局 (13)5.3 对外交通规划 (13)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4)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4)5.6 停车场规划 (15)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6)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6)6.2 居住组团规划 (16)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6)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6)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8)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8)7.2 商业用地布局 (18)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8)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8)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8)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9)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20)8.1 景观格局 (20)8.2 绿地系统规划 (20)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21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2)9.1 土地利用要求 (22)9.2 开发时序 (22)9.3 开发控制指标 (23)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5)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5)10.2 建筑设计 (25)10.3 环境景观控制 (26)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6)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8)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8)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8)11.3 旅游项目策划 (29)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0)12.1 给水规划 (30)12.2 排水规划 (30)12.3 雨水规划 (31)12.4 供电规划 (31)12.5 通信规划 (32)12.6 燃气规划 (32)12.7 环卫设施规划 (32)12.8 管线综合规划 (33)12.9 消防规划 (33)前言湖南省宁乡县灰汤镇因灰汤温泉而闻名遐迩。

新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新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一.规划背景 (2)二.上位规划回顾 (2)三.区域位置与规划范围 (2)第二章现状概况 (3)一.自然条件与环境 (3)二.现状土地利用和人口规模 (3)三.现状建筑概况 (5)四.现状基础设施概况 (5)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6)一.优势条件 (6)二.存在问题 (6)第四章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目标 (7)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7)一.城镇性质 (7)二.城镇规模 (7)第六章规划用地布局 (8)一.用地适应性评价 (8)二.规划布局构思 (8)三.功能分区 (8)四.用地规划 (9)第七章旅游规划 (11)一.旅游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1)二.旅游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4)三.游客环境容量估算 (16)四.新村镇区旅游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16)五.旅游线路安排 (17)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8)一.镇区道路交通现状 (18)二.道路系统规划 (18)第九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9)一.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9)二.镇区景观系统规划 ....................................................... 20 第十章重点城镇地区城市设计指引 (21)一.城市设计原则 (21)二.城市设计引导 (21)第十一章市政设施规划 (22)一.给水工程 (22)二.排水工程规划 (22)三.电力工程规划 (23)四.电信工程规划 (24)五.管线综合规划 (25)六.镇区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7)一.消防规划 (27)二.防风灾规划 (28)三.防潮规划 (28)四.抗震规划 (28)第十三章建设开发控制 (29)一.基本控制 (29)二.空间管制规则 (29)三.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30)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导言一. 规划背景《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2009-2025)》已于2009年10月15日通过审批,并于2010年07月由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山市黄圃镇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本次规划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入手,充分分析现状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黄圃镇中心区进行规划布局,使其更具特色,更富影响力。

关键词:中心区一带两心两园五区两纵一横一核一带两轴多点多面
一、规划背景
黄圃镇地处中山最北部,是中山市的北大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三角”西岸都市圈发展核心板块,与广州、深圳、佛山、江门、东莞、珠海、香港、澳门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时生活圈内,镇域土地面积约83.6平方公里。

根据最新版黄圃镇总体规划,将黄圃镇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山市北部的经济重镇,位于广佛大都市圈边缘的连接广珠新兴工业发展轴与广州南拓轴的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业和物流
业基地。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推动镇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地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黄圃镇更具特色,更富影响力,编制符合黄圃发展的中心区规划势在必行。

二、现状概况解析
新中心区在现有建成区东侧,黄圃水道将用地分为南北两大块,
周边有规模、有特色的现状用地为马新工业区及住宅区、中山市第二中学、尖峰山及连片的村民住宅用地。

中心区目前大部分用地为农田与鱼塘,且多数用地为待开发用地。

部分行政办公用地位于中心区的南侧,兴圃大道北侧。

沿兴圃大道两侧有开发的比较好的工业厂房、物流园区、酒店等。

黄圃水道以北的沿河地带,为村民集中居住区域,以南有一所马新中学。

中心区现状用地主要以水体为主、未开发用地较多且占总用地面积的60.93%。

其中有少量的村民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等。

现状用地功能较为混杂,开发强度不高。

总体看来,目前规划用地范围内道路系统尚未形成体系,对外交通南北不畅,自然村内道路级别太低,交通不便,有成规模的物流园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沿南三公路一字排开,不能形成集中紧凑特色鲜明的中心区形象;中心区现有工业厂房基本以新建为主,建筑质量较好,建筑形态富有现代气息;现状生态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黄圃山美水秀的自然风光,是本次规划的特色。

三、规划目标及发展定位
目标利用独特的山水自然生态景观,建设集行政办公、特色旅游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并进的宜居的黄圃新中心区。

黄圃镇从不同方面对自身进行发展定位,包括致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新思维促进新发展,以新思路建设新黄圃的目标。

中山市西北组团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位于广佛大都市圈边缘的连接广珠新兴工业发展轴与广州南拓轴的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
重要工业城镇。

将黄圃建设成为中山市北部原材料工业中心、农业创汇中心和文化商业中心。

规划将中心区定位为黄圃镇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以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山水资源,构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区域。

四、规划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
本次规划的黄圃中心区总用地面积651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95%。

其中,居住用地208.2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3.6%;公共设施用地155.6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25.24%;工业用地10.2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67%;道路广场用地119.7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9.4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5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2.05%;绿地面积约101.4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6.45%;物流用地14.44公顷,占建设用地2.34%;水域及其他用地约30.85公顷,占规划用地面积5%。

2.功能结构规划
根据中心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联系、规划区现状路网、河涌、山体分布情况,结合规划路网,规划区形成“一带两心两园五区”的空间结构。

“一带”:主要为中心区中部黄圃水道结合周边绿地共同形成一个景观带,体现中心区一河两岸、依山傍水、田园风光、鸟语花香的风格。

“两心”:主要为行政办公商业中心和南部文化娱乐商业中心。

行政办公商业中心主要由政府办公大楼、国土、公安、国税、地税、司法、酒店等共同构成一个具规模的中心区域;南部文化商业中心主要由体育场、青少年文化中心、商业广场、健身广场等构成。

“两园”:主要指南部的马新物流园;由马新中学、技工学校及配套居住构成文化教育园。

“五区”:主要是指市政配套区、北部居住区、高档公寓区、中部居住区和综合居住区,这五大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区四周。

3.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预测
黄圃镇中心区位于黄圃镇中部,其用地范围东到横石路与纵四线指奎路,南到横一线兴圃大道,西到鳌新路,总用地面积651公顷。

在对用地条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扣除黄圃水道水域面积,可进行建设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620.55ha,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95%。

本次中心区规划主要为集行政办公、商贸、居住、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区域,对用地及开发强度控制要求较高,尤其注重与环境相协调。

黄圃镇中心区城市建设用地620.55公顷,参照国标,按人均建设用地为100~200平方米/人的标准,预测规划区容纳人口规模约为6.0万人。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公共服务设施是本次规划的核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
施体系,为规划区内高品质的居住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增强中心区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规划区的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完善。

(2)规划布局
a.中心集中布置
在各居住区中心集中布置。

该方式服务半径小,便于各居住区内居民使用以及内部景观组织,但是内向布点,各居住区之间缺乏关联,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过路顾客,可能会影响经营效果。

b.沿路带状布置
沿联系各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布置。

该方式可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以及过往顾客服务,经营效益好,且有利于街道景观组织,把相邻居住区有机联系起来,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干扰,当沿路分布距离过长时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c.分散点状布置
在居住区内各居住组团中心,道路主要出口或沿道路四周分散布置。

该布局方式,居民使用方便,可选择性强,经营效果好,但布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形成有凝聚力的公共活动中心。

本规划采用中心集中布置与沿路带状布置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规划区的空间形态、河涌水系和居住人群结构等因素,形成两大公共服务中心,一个为北部行政办公展览商业中心,一个为南部休闲娱乐文化商业中心。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中心区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道路网格
局为“两纵一横”,两纵是指奎路、鳌新路;一横是兴圃路。

中心区内规划了三处广场,总用地面积为13.39公顷。

因本次规划主要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发为主,以及从用地经济性考虑,配建停车场的建设将优先考虑社会停车场的建设,规划3个社会停车场,占地约5.74公顷,可提供约1900个车位。

6.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以黄圃水道、尖峰山、马鞍岗山、耕地等自然生态要素,结合整体功能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点多面”的空间绿地系统。

规划强调景观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强调重点绿化与普遍绿化相结合,为中心区提供“健康、安全、活力、发展”的绿色生态服务环境。

7.城中村改造安置规划
(1)城中村的整改与城市发展相并行,冲突和矛盾也在所难免,特别是城镇中心区的高标准建设,与现状城中村的环境脏、乱、差,及散乱的布局、旧破的房屋、交通不畅、市政缺乏等冲突也越发突出。

因此处理好城中村与中心区的关系,是中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次规划将新中心区内的几个自然村的特性,城中村的改造、安置规划极力做到兼顾现状综合发展。

五、开发建设原则
1. 基础设施先行原则;
2. 生态原则;
3. 土地利用集约发展原则;
4. 村民安置优先原则;
5. 弹性建设原则
六、实施策略
1. 交通带动发展策略
近期以修建主干路网,推动主干网沿线用地的开发,在逐步推进次干道路网的建设,由外向内发展
2. 完善配套带动发展策略
以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吸引力,如体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广场等的建设带动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

3. 特色公园景观带动发展策略
通过建设黄圃水道一河两岸特色的滨水公园与生态公园推动周边用地开发,提升环境质量。

4. 大型集中商业设施、展览中心带动发展策略
通过大型集中的商业设施、酒店及特色商业步行街,以及展览中心的建设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形成真正服务中心集中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