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课件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
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
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背景分析:《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
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仅仅是用某一个感官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没有明确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
本课以水为载体,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
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运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
重点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初步掌握一些观察的`技能,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感官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过程与方法1.运用感官认识水的性状,能用准确语言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2.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快速地将多种液体中的水鉴别出来,体会运用感官观察是常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2.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3.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水的性状。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形状的器皿、白醋2.分组材料:透明塑料瓶、牛奶、白糖水、白酒、水、干净的筷子、记录表实验表感官方法现象眼睛看鼻子嘴巴我观察到的水的特点是: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出示一瓶白醋)猜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发言讲述:要想准确辨别出我们周围的东西,只靠看是不好下结论的,看只是观察的一种方法,你知道观察还有哪些方法?(课件出示:眼看、鼻子闻、嘴巴尝)(当学生说到“闻”的时候,及时演示“闻”的正确方法,提示学生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就去闻、去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 《水沸腾了》教学课件

思考:
1.图片里展示的是什么情 景?
2.你烧过水吗?如果我们 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 会出现什么情况?
思考: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这节课我们可以怎么做?
温度计
打火机
三脚架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套有塑料袋的漏斗
小组活动: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 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提示: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触摸。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时间 0 (分钟)
温度计 30℃ 示数
水的变 无 化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
象
上的现象
水面不停地翻滚 有热气上升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将带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 的水面下,观察到的现象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塑料袋里有水珠出现,这些 水珠是哪里来的呢?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比较蒸发和沸腾现象
1.两种现象都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2.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液体的各个地方 都在气化。
通过这节课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2
4
6
8
10
40℃
59℃
72℃
85℃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2.水沸腾了优秀课件

√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C.正确
新知讲解
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 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模拟实验
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 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新知讲解
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 石棉网、酒精灯、 烧杯、温度计的顺 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缓慢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剧烈程度
液体温度降低 液体温度不变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2、水的沸点是100℃。( √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
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
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 刀剪平。
新知讲解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 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 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新知讲解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 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 而炸裂。
新知讲解
猜猜气泡 出现时间
沸腾前
沸腾时
新知讲解
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秒)
温度 (℃)
90
93
97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最新资料推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序号课题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1 蜗牛分组实验蜗牛的颜色、身体构造及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放大镜、蔬菜、面包或馒头、洋葱、大蒜等。
2 观察我们的身体演示实验观察人体的外形特点人体挂图或人体骨胳模型、钟表、听诊器、尺子等3 我们在生长分组实验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每分钟心跳次数等。
软尺、秒表、肺活量计、体重计等。
4 一杯水的观察演示实验水是什么形状的各种装水的容器5 各种各样的液体演示实验沙和水的水平面以及沙和水的流动的比较沙、水、各种常见的液体、烧杯或玻璃杯等6 比较水的多少分组实验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学会用量筒来测量液体。
每组 3 个形状、大小不同而且装水也不同的瓶子,各种容器、弹簧秤、塑料袋、漏斗、量筒等。
7 不同用途的纸分组实验认识不同的纸在吸水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和承受弯曲的性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各种纸、玻璃片、瓶盖、红墨水;大头针(或回形针)等。
8 寻找淀粉踪迹分组实验运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性质,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 / 10淀粉、腆酒、滴管、米饭、馍馍、蔬菜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序号课题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1 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分组实验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有哪些现象。
小苏打和醋、火柴(每组若干)、小匙(每组两支)、玻璃杯(每组 3 只) 2 研究土壤分组实验土壤是混合物吗?土壤、放大镜、透明塑料瓶、筛子、烧杯、空易拉罐、白纸、水等。
3 了解空气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科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课件(附目录)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
√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 √ 4.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变。( )
× 6.用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二、选择。
C 下列哪个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 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 中都要吸收热量。
解释现象
1、为什么洗澡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有些冷? 2、夏天,为什么地面洒水后会感觉凉爽?
活动四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 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 发越快
水在0℃时会结冰。
2.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使水发生了变化 。
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增加。
你认为水结冰时,热量增加了, 还是减少了?说说你的看法。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4、冰融 化了
猜谜语
远看白亮亮, 近看玻璃样, 越冷越坚硬, 遇热泪汪汪。
将袋中的食盐 放入盛水的玻璃杯 内,又会怎样呢?
实验前提示
①做这个实验用的材料是标有红点的食 盐袋,红点的烧杯。 ②把全部食盐倒入烧杯内,先轻轻搅拌 观察,再充分搅拌观察。 ③各个组员明确分工,注意合作。 ⑤严格按要求实验,及时记录刚才的实 验现象。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好材料。
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随着水温的升高,水 不断的汽化成水蒸气,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也会升高,这样食物容 易煮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 和动物比本领
教学目标
• 1.用感官细致地观察物体,并正确选择 观察方法,判定物体;能正确使用观察 测量工具,体会工具的作用;能仿照给 定格式,书写研究报告。 • 2.知道噪声的危害,具有初步的环境意 识。 • 3.知道人体感官的重要作用和局限性, 了解仿生技术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 1.用感官细致地观察物体,并正确选择 观察方法,判定物体。 • 2.能正确使用观察测量工具,体会工具 的作用。 • 3.能仿照给定格式,书写研究报告。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上册全套PPT课件
用什么方法找到蚂蚁?
用面包屑和白糖作为诱饵,放在蚂蚁窝 的周围,把蚂蚁从窝中引出,在蚂蚁搬 运食物的过程中,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 身体。
如果找不到蚂蚁的窝怎么办?
把食物放在寻找食物蚂蚁的面前,然后 跟着蚂蚁的路线,找到蚂蚁的窝,再在 窝边上放些食物,引出一批蚂蚁。
红白琉金
红白和金
黑狮头
鹤顶红
红高头珍珠鳞
熊猫龙晴
红寿星
红白兰寿
红水泡眼
红白朝天眼
我观察到的金鱼的特点如下: • • • • 有头部、胸腹部、尾部 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身体有有鳞片 用鳍划水 这些形态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关系呢?金鱼是怎么呼吸、怎么进 食的呢?
观察金鱼的活动,数一数鱼鳃一分 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涨 破肚子吗?
怎么办?
1.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察到 蚂蚁,又能不伤害蚂蚁,又不让 蚂蚁乱爬? 2. 选择好你要使用的工具。
•
通过观察,你觉得可以将 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哪些部分 呢?
• 1、蚂蚁的身体构造
触角 头
胸
腹 脚(足)
互通信息的蚂蚁
蚂蚁是靠她们的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