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抽测要求
2006-2007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物理

北京市宣武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 三 物 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在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宣武区区期末统考《专用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
1.如图1所示,在一条倾斜的、静止不动的传送带上, 有一个滑块能够自由地向下滑动,该滑块由上端自 由地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 1,如果传送带向上以速 度v 0运动起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该滑块由上端 滑倒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 2,那么 ( ) A .t 1=t 2B .t 2>t 1C .t 2<t 1D .t 1和t 2的关系不能确定2.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回收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的一段时间t 内,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做匀速竖直下落运动。
若回收舱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为k ,回收舱的质量为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过程中回收舱的速率应为 ( )A .k mg /B .mg/kC .k/mgD .g t3.轻弹簧下端挂一重物,手执弹簧上端使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当手突然停止时,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A .立即向上做减速运动B .上升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C .上升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D .上升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4.甲、乙是两辆额定功率相同而质量不同的卡车,它们都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若卡车所受运动阻力等于车重的K 倍(K <1),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 ( )A .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 .有相同的最大动量C .有相同的最大动能D .速度相同时的加速度也相同5.如图2所示,在某一真空中,只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场,在竖直平面内有初速度为v 0的带电微粒,恰能沿图 示虚线由A 向B 做直线前进。
那么( ) A .粒子带正、负电荷都有可能 B .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D .粒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6.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三个可变电阻分别用R 1、R 2和R 3表示。
2006—2007学年度高三物理第一次检测

2006—2007学年度高三物理第一次检测物理试卷满分:150分 时刻:120分钟 (附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各种讲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速度专门大时,加速度能够为零C.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方向一定不能与加速度方向垂直2.如下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看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甲图所示的位置,通过5s 后指针指示在如乙图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 .5.1m/s2B .2.2m/s2C .1.6m/s2D .8.0m/s2 3.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不为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不计摩擦,则A 对绳的作用力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不为()A.mg ,(M-m)g2040 6080 100120 140160180200220km/h甲·| 02040 6080 100120 140160180200220km/h乙·/B.mg,MgC.(M-m)g,MgD.(M+m)g,(M-m)g4.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能够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讲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能够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刹车线长是12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A.6m/s B.12m/s C.14m/s D.20m/s5.S1和S2分不表示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 k2.a和b表示质量分不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体,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右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b在上B.S1在上,a在上C.S2在上,b在上D.S2在上,a在上6.在车厢顶部用两根等长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右图所示,车静止时细线均处于竖直方向,当车沿水平方向向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稳固后两球的位置是下图中的()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宿迁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物理

宿迁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 一 物 理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 .N B .kgC .m/sD .m/s 2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 .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东运动D .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3.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m 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 .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公交汽车在起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 4.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作用B .物体间只有相互接触,才可能有弹力作用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B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C .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 .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6.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a 出来的。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B O A 图16 O′
6重视课本中文字、图表、习 题等素材的运用和创新。
例如第35题.由于参照物选 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 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 它是静止的。请你举一个生活中 的实例加以说明。
四、试卷质量分析
1、得分情况
人数
平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差生率
60778
77.79 56.90℅ 83.90 ℅ 4.66 ℅
二.试卷结构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100分钟 2. 考试内容:苏科版教材 八年级(上)全部内容。 期中考试前内容占35分, 期中考试后内容占65分。
3.题型.题量及分值
题 型 选 择 题 填 作 探 简 计 合计 空 图 究 答 算 题 题 实 题 题 验 4 8 8 34 2 8 1 4 37 100
0.095 0.090 0.088
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
四、试题特点
2、试题选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注意创设生活气息,运用实际情境 考查物理知识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性 和时代性。
例如第2题:
2.以下温度最接近37℃的是( A.冰水混合物温度 )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南京冬天清晨的室外温度
2.各分数段百分比(样本人数:60778人)
百分比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百分比
00
~8
~7
~6
~5
~4
~3
~1
~2 20
80
70
60
50
40
90
30
0~
19
9
9
9
9
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物理答案

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三.实验题。
本题共有3小题,第13题5分,第14题7分,第15题6分,共18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13.0.30 ( 2分 ) 0.60 ( 3分 ) 14.(1)如右图所示 ( 3分 )(2)0.10 (0.08~0.12)( 2分) (3) C ( 2分 ) 15.(1)y =6.00 ( 2分 ), z =0.09 ( 2分 ) (2) 弹簧自身有重量 ( 2分 )四.计算题。
本题共有5小题,共41分。
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m 受力如图: ( 2分 )(2)053sin =-+︒mg N F由上式代入数据得 N N 60= ( 2分 )N N f 12==μ ( 1分 )(3)ma f F =-︒53cos代入数据得 2/8.1s m a = ( 2分 )m at s 6.3221== ( 1分 ) 17.解:(1)由题意得 mg 0=2R GMmM=g 0R 2/G (3分) (2)设“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的速度为v ,由h R v m h R Mm G +=+22)(,得v =h R GM += (3分) (3) “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的周期 T =vh R )(2+π 由以上三式得 T =2π(R +h )20R g hR + (3分) f18.解:(1)mm gt h AC 2.364.05221=⨯== (3分) (2)s m s m t BC v A /6/8.0/8.4/=== (2分)s rad s rad L v A /10/6.0/6/===ω (2分)(3)人撒手前小球运动到A 点时,设小球所受拉力为T ,则有:L mv mg T A /2=+ (3分) 所以N N mg L mv T A 30)106.06.0/66.0(/22=⨯-⨯=-= (2分)19.解:(1)对滑块B :Bm fm ma mg F ==μ (1分)所以 22/2.1/3s m s m g a Bm >==μ,滑块随木板加速N N ma F fB 6.02.15.0=⨯==,方向水平向右 (2分)(2)2/4s m a =2Ma mg F =-μ (2分)所以N Ma mg F 5.92=+=μ (1分)(3)2/3s m a M >时,滑块与木板脱离N Ma mg F 5.72=+>μ (3分)(4)滑块滑离木板的过程 :Lt a t a B A =-221221, 即s t 2)34(221=-∴s t 2= (3分)。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二.填空题16.频率 音色 17.0.8×103kg/m 31m 3酒精的质量是0.8×103kg 50 18.12.50cm 0.125 19.③ ②④ ①⑤ 20.A 短 21.酒精 水 22.25cm 400 23.①③⑤ 中央厚,边缘薄(或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②④⑥ 边缘厚,中央薄(或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4.①观察台秤的最大称量 ②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③将游码调零,调节调零螺丝使秤杆平衡 大 大 25.增大 下 26.变小 下调 27.1.75三.作图题28.每小题2分(略) 29.2分(略)四.实验与探究30. (1)大于2倍焦距(1分)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1分) 照相机(其它的应用只要对也可以得分)(1分) (2)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1分) 大于2倍焦距(1分) 投影仪(其它的应用只要对也可以得分)(1分) (3)二倍焦距(1分) 一倍焦距(或焦点)(1分) (4)大(1分) 大(1分) (5)B (2分) 31.(1)测量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1分) (2)ρ=m/v (1分) (3)E B A C D (2分)(4)(其它表格的设计只要合理也可以给分)(2分) (5)ρ=m/(v 2-v 1)(2分)五.分析与计算32.由公式v =s/t 得……………………(1分)t 普=s 普/v 普=75km/60km/h =1.25h =75分钟………………(1分)从开始等车算起乘普客到达上海的时间:t =20分钟+75分钟=95分钟…………(1分) t 快=s 快/v 快=80km/100km/h =0.8h =48分钟………………(1分)从开始等车算起乘快客到达上海的时间:t´=35分钟+48分钟=83分钟…………(1分)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乘普客到达上海的时间t大于乘快客到达上海的时间t´,所以应选则乘快客……………………(1分)33.根据公式v=abc得……………………(1分)碑心石的体积v=14.7m×2.9m×1m=42.63m3………………(1分)根据公式ρ=m/v得……………………(1分)m=ρv=2.8×103kg/m3×42.63m3≈1.19×105kg=119t………………(2分)34.设产品中含水恰为10%,总质量为m,则水的质量为0.1m,酒精的质量为0.9m……………………(1分)V酒精=0.9m/ρ酒 V水=0.1m/ρ水……………………(1分)此时,产品不得超过的密度ρ=m/v=m/(v酒+v水)=ρ水ρ酒/(0.1ρ酒+0.9ρ水)=0.82g/cm3……………(2分)故产品的密度范围在0.8 g/cm3与0.82g/cm3之间………………(1分)如果产品密度大于0.82g/cm3一定是含水过多。
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阅卷及成绩分析普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阅卷及成绩分析普查工作的通知各系部:试题命制、阅卷及成绩分析是考试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考试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检测和激励功能及改进教师教学工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决定对试题命制、阅卷及成绩分析等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时间:2007年1月29—30日。
二、检查范围: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所有考试试卷。
三、检查方式:1、以教研室为单位,2-3人为一组,按学校《考试质量分析表》(见附件一)的要求逐项检查。
2、试卷检查份数:(1)按每位教师任教的课程计算:一个教学班,25个学生以下的班级试卷及成绩登载学生数全部检查;30人以上的班级,检查试卷份数及成绩登载学生数不少于20份(人);(2)同一教师任教同一课程2个以上班级的试卷检查份数及成绩登载学生数不少于两个班40份(人)。
(3)同一门课程有2位以上教师任教的,每位教师任教的班级须检查1个班以上,不少于20份(人)。
3、检查的试卷应该学号连续,一般为最前面或最后学号的试卷。
4、填写《考试质量分析表》并签名。
四、在普查基础上,各系部按考试课程门数的20%的比例推荐优秀试卷(考试质量优秀奖)。
评优条件:《考试质量分析表》中“好”≥9,“较好”≤4。
五、总结。
各系部于2月5日将普查工作总结及优秀试卷推荐名单交教务科研处。
六、复查。
下学期,学校将组织专家对普查情况进行抽查。
教务科研处2007年1月23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考试质量分析表系(部)200 —200 学年第学期本表一式二份,一份随试卷保存,一份交系办保存。
教务科研处制。
面对高考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学科评价与期末考试说明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学科评价与期末考试说明各县、市、团场教育局(科)、各学校教务处:国家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近几年来,我们对传统的期末考试从形式、内容、过程、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变化、新要求集中反映在“考试说明”中。
各教育局和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切实落实“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学校要督促检查落实,形成工作制度,一定要让全体教师和学生们都做到心中有数,万万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们希望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尽早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学期期末小学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期末试卷考试内容及方式(1)试卷形式试卷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改变单一的试题形式,试题答案不唯一。
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试卷。
试卷为水平性试卷,总分为100分。
(2)考试方式、时间、难易比例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一、二年级为60分钟;三、四、五、六年级为90分钟。
难易比例:8:1:1(3)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人教版教材为依据。
(4)试卷内容试卷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重视试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的掌握运用知识,培养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大致可分为识字与写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欣赏,语言表达,拓展与练习五个板块。
①识字·写字(约15分)(第一学段约15分,第二、三学段约10分)“识字”:学会的字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采用“听写词语”或“读拼音写词语”;“写字”:以书写正确、端正、匀称、整洁为标准;②积累·运用(第一学段约60分,第二、三学段约30分)积累与运用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
积累与运用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意思及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春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章 复习要求
s t
s t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的物质(真空中不能 、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的物质( 传声)声音可以在固体、 传声)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 ;(υ 播;( 固体>υ液体>υ气体) 3、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需要记住:声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需要记住: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4、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6、会使用公式 = s / t及其变形公式 t= s / υ 、 、会使用公式υ 及其变形公式 s=vt计算有关回声的问题(不设计单位换 计算有关回声的问题( = 计算有关回声的问题 算)
• F
•o
• F
规范性要求——作图题要求 规范性要求
正确画出书中要求的电路图符号 例:电源 电源——“一长一短” 一长一短” 一长一短
(不需要画短粗线) 不需要画短粗线)
实物连接图——连线不得交 实物连接图
叉
C S A
P
D
B
A
- 0.6 3
V
- 3 15
连接交叉的导线—— 连接交叉的导线 “丁子交叉”在交叉处要画实 丁子交叉” 丁子交叉 心点
各章考查所占分值
―――――约15分 第 1 章―――――约15分 ――――约30分 第2、3章――――约30分 ―――――约15分 第 4 章―――――约15分 ―――约40分 第5、6章:―――约40分
20 至 24
题型及分值
1.单选题(2分×14个题) 单选题( 14个题) 个题 25至 多选题( 个题) 2.多选题(3分×5个题) 34 填空题( 3.填空题(7分)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39分 4.作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与探究题(39分) 简答与计算题(11分 5.简答与计算题(11分)
关于电路图
规范性要求: 规范性要求:
规范性要求: 规范性要求: 计算题解题格式: 计算题解题格式: (1 )解 (2)公式 代数(单位) (3)代数(单位) 结果(数和单位) (4)结果(数和单位)
规范性要求: 规范性要求:
简答题: 简答题: (1)依据 (2)说明 (3)结论 ) ) ) 叙述完整,要回答题目的问题 叙述完整, 简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简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没有读懂题,所问非所答 )没有读懂题, (2)有说明,有结论,没有依据 )有说明,有结论, (3)有说明,有依据,没有结论 )有说明,有依据, (4)依据表述不正确 ) )
第二、 第二、三章 光学
1.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生活中有 1.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 光的直线传播 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 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5.光的折射现象 5.光的折射现象 6.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的焦点、 6.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7.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7.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8.凸透镜成放大 凸透镜成放大、 8.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9.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9.照相机、幻灯机、 照相机 10.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 )、知道太阳光是复 10.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知道太阳光是复 色光( 紫七色光) 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5) 计算能力
希望 以课表和课本为依据, 1.以课表和课本为依据, 落实双基,突出重点, 落实双基,突出重点,提 高优秀率,确保及格率。 高优秀率,确保及格率。 2.引导学生读书,落实书 引导学生读书, 后作业、区练习篇子。 后作业、区练习篇子。 注重能力培养。 3.注重能力培养。
说明: 说明:
规范性要求——作图题要求 规范性要求
a)求作反射光线
b)求作入射光线
4、凸透镜作图 、
a)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 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焦点。 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 F
•o
• F
b)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 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 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 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
第四章 热现象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 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 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 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 并会查熔点表 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晶体的熔点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 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 象 画图象或根据图象解释有关问题 7. 会画图象或 画图象或
第五、 电路、电流、电压、 第五、六章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9.会根据串、 9.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会根据串 分析电路结构,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会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表测 量的是哪两端的电压 会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 (3)会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按照题目 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或电压 给定的条件, 10.记住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记住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1.5V; 10.记住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 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220V; 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的安全电 压不高于36V 36V) 压不高于36V) 11.电阻及其单位 11.电阻及其单位 1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不考)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不考) 13.滑动变阻器:(1)构造;(2)原理;(3)用途(改 13.滑动变阻器:(1 构造;(2 原理;(3 用途( 滑动变阻器:( ;( ;( 变电流);( );(4 连接;( ;(5 变电流);(4)连接;(5)注意
电学作图题 1、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正确设 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 计并画出电路图 2、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能根据实物连接图画出电路图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验能力: (1) 实验能力:
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会选择器材 ⑥会处理数据 ③知道实验原理 ⑦结论 ④能写出实验步骤 ⑤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
1.若题目中没有说明, 1.若题目中没有说明, 若题目中没有说明 对除不尽的数, 对除不尽的数,要求小 数点后保留两位。 数点后保留两位。 2.作图题可以用铅笔 作图题可以用铅笔。 2.作图题可以用铅笔。
祝大家 取得好成绩! 2006.12 .14
35至37
难易程度
70分 1. 易: 70分 较易: 20分 2.较易: 20分 较难: 10分 3.较难: 10分 难易比例: 难易比例: 7:2: 1
命题想法 命题想法
1.依据课标新教材,在注重考查“双 依据课标新教材,在注重考查“ 的同时, 基”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能力 题型与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卷相同, 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卷相同 2.题型与2006年北京市中考试卷相同, 分值略有不同 3.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实践 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 注重理论的同时, 4.注重理论的同时,更注重实际应用
(2)作图能力 能根据题目所 给条件, 给条件,正确设计 并画出电路图。 并画出电路图。
观察能力: (3) 观察能力:
有目的的观察, 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 征及其出现的条件。 征及其出现的条件。 例如: 例如 : 水沸腾前后气泡 的情况; 白汽” 的情况;“白汽”
(4)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现象分析其中的物理道 理 根据图象分析其中的物理道 理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其中的物 理道理
重点复习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实验和基本仪器 六个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 六个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折 透镜、 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射、透镜、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一个定律(反射) 一个定律(反射) 需要记住: 需要记住: 声音在空气(15℃) (1)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常见的一些电 压值 会看并会分析几个表
气态
汽化 液化 放热化 吸热 升华化
气态
熔化化
液态
液态
凝华 凝固
固态
固态
图1
第五、 电路、电流、电压、 第五、六章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1.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两种电荷 负电荷) 2.能区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能区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3.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 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 4.通路 短路和断路的区别及短路的危害, 通路、 4.通路、短路和断路的区别及短路的危害,电流的形成及电 流方向的规定 5.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5.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能 说出生活、 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6.电流的概念 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 ),常用单位毫 电流的概念、 6.电流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 不考查)、 )、电压的单位及 mA)、微安(μA)、 )、微安 安(mA)、微安(μA)、I=Q/t不考查)、电压的单位及 换算 7.会用电流表 电压表(使用、量程、读数、使用规则) 会用电流表、 7.会用电流表、电压表(使用、量程、读数、使用规则)测 电流、电压; 电流、电压; 能比较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点 8.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8.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