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案及课时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案及课时练

9、《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通过精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2、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条线可真长啊,从天上一直牵到人间。

在老牛的巧妙安排下,牛郎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人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二、体会美满。

1、齐读第6节。

2、解读:美满。

体会幸福的真谛。

美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牛郎织女美满生活的画面吗?3、牛郎织女恩恩爱爱,这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6小节。

三、感受人物形象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1)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坦白,诚实,不隐瞒。

(2)织女——勤劳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创设情景,学生表演劝“织女”不要留在人间,但是“织女”坚决留下,以体会织女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决心。

2019年最新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三

2019年最新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三

9.《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点: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探究感悟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

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

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

(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①牛郎勤劳。

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

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

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

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4、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

五、拓展活动,自选其一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爱好古诗词的你读读这首词: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一教案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一教案

牛郎织女〔一〕教课目标:1.独立文,能个故事。

2.理解文内容,领会作者牛郎女寄托的深切怜悯和封建家族治的揭穿和鞭。

教课程:一、入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我仰望天空,中不一条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看看,天河两有两最亮的星星,两星星就是“牛郎星〞和“女星〞。

民早就有对于牛郎和女的。

今日,我就来学牛郎和女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料。

1.个故事的作者是呢?叶圣陶,别名叶,江省州人,有名作家,像?在我国代少儿展史上拥有重要教育家,叶圣陶的童集?稻草人?和?古代英豪的石的意。

2.咱学他的作品?〔?陶罐和罐?、?登山虎的脚?〕三、理清文章脉,理解文意。

1.自己最喜的方式全文,着文分段。

2.学生。

文按次可分四局部:第一局部〔开到“那多好呢〞〕:牛郎的出身,他精心养牛,和牛成立了密关系。

第二局部〔“一年一年去〞到“就算安了个家〞〕:哥嫂只了牛郎老牛破便把他赶出家。

第三局部〔“一天夜晚〞到“牛郎高地回复〞〕:老牛了,告牛郎将有仙女成他的老婆。

第四局部〔“次日傍晚候〞到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夫妇。

3.再文,提出想一想解决的。

学生甲:牛郎是怎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度的?学生丙:大后他又是怎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和女走到一同生活的?四、同学着自己不理解或感趣的行自学。

〔一〕小内沟通。

〔二〕全班。

1、牛郎是个怎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度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同生活,哥嫂他不好,吃的是剩,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举目无亲,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风趣,哥哥嫂子本加地小牛郎每日干活,放牛。

个年无无地上学,而他却每日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牛郎的生活是风趣的,他的趣就是和牛在一同。

但通“两个一比〞,他也得跟牛一儿出去,一儿睡。

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同的。

通他牛照看得那周祥,直就是把它看作人来对待的,明牛郎是个心地和善的孩子。

他牛很好,无是春夏秋冬,每日都牛吃好的、住好的、舒畅,他不断地干活,明他是勤的孩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9课《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9课《牛郎织女(一)》(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9牛郎织女一ppt课件(2课时)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9牛郎织女一ppt课件(2课时)

三、善良的牛郎和美丽的织女成为了一家 人,但是,他们能够长久的在一起生活吗?
展开想象说一说并预习《牛郎织女(二)》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2.“嫂子”的“嫂”读sōu ,不读sǎo 。 (× )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嫩嫩的 漂亮的 灿烂的
云霞 青草 衣服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了在老牛 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终于走到了一起。 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过程,体 会各个角色的形象。
互动课堂
牛郎与哥嫂
照顾老牛
让牛吃嫩嫩的青草
让牛吃筛后的干草
照顾老牛
到小溪的上游喝水
照顾老牛
冬天,在山坡上晒太阳
照顾老牛
刷得干干净净
赶跑牛虻
照顾老牛
牛棚干干净净
牛郎: 善良 勤劳
想一想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把牛 郎看到的、听到的事详细地说一说。(课后 第二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 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 的手,怪有意思的。……两下一比较, 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 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 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 么对得起它呢?
与老牛的 关系:亲 密、相依 为命,照 顾老牛很
周到。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教学反思: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

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牛郎织女(一) 说课稿

2019年秋新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牛郎织女(一) 说课稿

《牛郎织女(一)》说课稿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朗朗上口。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我制定以下具体目标: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人物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情境表达。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说教法、学法。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谈对人物喜欢与否,角度开放,学生也敢于发言。

同时,进行将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训练,设置问题,讨论人物形象代表的意义,用情境表达延伸想象空间。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最大限度的解决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导入课文,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课文整体把握。

我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让学生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还利用拓展的环节,把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牛郎:勤劳善良织女:善良,向往自由板书设计虽然简单,但是总括了人物形象,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深了。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我让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点,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第9课《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

你知道吗?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1)哥哥嫂子牛郎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

再读(2)牛郎老牛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

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板书“舔”,教学“添”)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

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

)(板书:铺垫)(3)牛郎织女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

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

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

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

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二课时课前交流:《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

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板书:爱情故事)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板书:牛郎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牛郎生活在——人间,织女生活在——天上。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曲折、美丽、浪漫、悲惨、凄美……)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

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

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

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板书:追求幸福(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

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

牛的作用太大了。

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

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

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

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1)织女一边挣扎……(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

(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平淡无奇,太平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

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

(出示:高潮)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

(板书:叙事)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

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

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

(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

这是为什么?感人,哪里感人?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

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习,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八.推荐阅读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

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织女:心灵手巧伏笔追求幸福牛郎:勤劳善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