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热力学拓展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热力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热力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热力学知识点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

高三物理中的热力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热量、温度、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定律等。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热力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阐述。

一、热量和温度热量指的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是一种宏观量。

我们常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描述热量的守恒性,即热量的增加等于物体内能增加和对外做功两部分。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度量。

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0℃=273K。

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常见的有摄氏度计和气压温度计。

二、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基本关系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称为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摩尔数),R是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

该方程适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高的气体。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热量的增加等于系统对外做的功与系统内能的增加之和。

该定律可以表示为:ΔQ = ΔU + ΔW其中,ΔQ表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Δ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根据正负号的不同,可以判断热量的流动方向以及对外做功是由系统做还是对系统做。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另一个基本定律,也被称为热传导定律或熵增定律。

它表明孤立系统内部的熵(或称为混乱度)总是增加的。

这意味着能量在不可逆过程中会逐渐转化为无用的热能,而无法再次转化为有用的能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热机的效率公式:η = 1 - Q2/Q1其中,η表示热机的效率,Q1表示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2表示热机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的结论。

热学物理高中知识点

热学物理高中知识点

热学物理高中知识点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量、温度、热容量、比热容、热平衡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表现形式,即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能转换的方向性,即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等。

5. 理想气体: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其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分子体积忽略不计。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参量(压强、体积、温度)之间关系的方程,即PV=nRT。

7. 热力学温标: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温度计量标准,如开尔文温标和摄氏温标。

8.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由于内部分子运动加剧而引起的体积变化现象。

9.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碰撞和摩擦而传递的现象。

10. 热对流: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度差引起的密度差而导致的流动现象。

11.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形式向外传递热量的现象。

12. 相变:物质在不同相态(固、液、气)之间的转变,如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

13. 临界点: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的极限状态。

14. 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态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的压强。

15.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以表示空气的湿度。

16.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返回初始状态的过程,如卡诺循环、奥托循环等。

17. 热力学效率:热力学循环中,有用功与投入热量之比,用以评价热机的性能。

18. 熵:描述热力学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密切相关。

19. 焓:热力学系统中,与系统压力、温度有关的热力学势,用于描述系统的能量状态。

20. 吉布斯自由能:描述热力学系统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

物理中的热力学知识点

物理中的热力学知识点

物理中的热力学知识点热力学是研究热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热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很多基本概念和重要定律。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物理中的热力学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理想气体定律等。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

根据热传导的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热导率是描述物质传导性能的物理量,单位是热导率每秒每米每开尔文(W/(m·K)),最常见的例子是热传导在金属中的传播。

二、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升温时增大体积或长度的现象。

物体的热膨胀系数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通常用线膨胀系数、表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来描述。

对于线膨胀来说,线膨胀系数α定义为单位长度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的长度变化比例。

热膨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随温度变化引起的铁路、桥梁等建筑物的晃动和变形问题。

三、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是研究气体行为的基本规律,包括Boyle定律、Charles定律和Avogadro定律。

Boyle定律表明,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Charles定律表明,压强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Avogadro定律表明,压强和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所含粒子数成正比。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普遍适用于大多数气体的方程式。

它表示为PV = 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热力学的其他重要知识点包括热容、热功和热效率等,它们在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循环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结:物理中的热力学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热膨胀和理想气体定律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力学原理。

热力学在工程领域、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热力学的原理和定律,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出贡献。

物理热学高考知识点汇总

物理热学高考知识点汇总

物理热学高考知识点汇总在物理学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涉及到能量传递、热力学定律以及热传导等内容。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热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汇总一些物理热学的高考知识点。

一、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在物体间传递和转化。

公式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热,W表示做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然界中任何一个孤立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而是不断增加。

熵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即趋向于热平衡。

二、热传导1. 热传导的基本规律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传向低温区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能以及温差。

热传导速率公式为:Q = k * A * ΔT / d,其中Q表示传导热量,k 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面积,ΔT表示温差,d表示距离。

2. 热传导的应用热传导的应用广泛,例如电器的散热设计、建筑物的保温设计、隧道的通风降温等。

对于电器来说,良好的散热设计能够保证电器的正常运行,防止过热造成损坏。

在建筑物保温设计中,热传导的减少能够降低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热容和热量计算1. 热容的概念热容是指物体吸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 = Q / ΔT,其中C表示热容,Q表示吸热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2. 热量计算热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可以通过热容计算得出。

热量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四、理想气体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基本关系:PV = nRT,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2. 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绝热指数等温过程指气体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绝热过程指气体在隔热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物理高考知识点热力学笔记

物理高考知识点热力学笔记

物理高考知识点热力学笔记热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涵盖了能量与热量的转化关系以及物质的宏观性质研究。

在高考物理中,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热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一、二、三定律热力学研究的核心是热力学系统,它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物质或者多个物体和物质的组合。

热力学系统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温度、压强、体积等。

热力学基本概念中的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一个孤立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

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系统的自发过程方向定律,它表明自发过程的总熵增。

热力学中的第三定律是指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物体的熵趋于零。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温标的零点。

2. 系统的热平衡和热力学温标热力学中的热平衡条件指的是系统内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度梯度,即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热力学平衡对于研究热力学性质和相变等问题非常重要。

热力学温标是用热力学过程来定义的,例如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等容过程等。

常用的热力学温标有摄氏温标和开尔文温标。

3. 火焰的温度和热量火焰是高温气体的一种形态,它的温度可以通过火焰颜色来估计。

蓝色火焰代表着高温,而红色火焰则代表较低的温度。

火焰的热量可以通过热量计来测量,它可以用来研究燃烧的能量转化过程。

不同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也不同,这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4.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它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和传递来实现的。

热传导可以通过导热系数来表征,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不同。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而传递,它常见于气流和液流中。

热对流可以有效地加速热量的传递速度。

热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它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热辐射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这被称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5. 熵和熵增原理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它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熵增原理指的是孤立系统的熵在自发过程中不会减少,而是增加。

熵增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例如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水变为冰等。

物理热学知识点高考版

物理热学知识点高考版

物理热学知识点高考版高考版物理热学知识点一、热学基础知识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现象的物理规律。

在高考中,热学是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用摄氏度(℃)表示。

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2. 内能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体温度的函数。

3. 热传递热传递包括传导、辐射和对流。

传导是指物质中热分子通过直接碰撞传递能量的过程。

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二、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定律是热学研究的基础,研究了热力学系统在热平衡状态下的性质。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自发过程的方向性,也称为热力学箭头。

它阐明了热量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方向。

3.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经历一系列反复的热力学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和斯特林循环。

三、热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是指物质在热学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包括热容、相变和热膨胀等。

1. 热容热容是物质温度变化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热容包括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

2. 相变相变是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包括汽化、凝固、升华和凝华等。

3. 热膨胀物体受热时,由于热运动增加,分子间的距离扩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增大的现象。

热膨胀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设计中。

四、热力学的应用热力学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1.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是现代社会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和涡轮机等。

2. 制冷和空调制冷和空调是将热能从低温区域传递到高温区域的过程,常常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性质来实现。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热学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热学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热学高中物理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等内容。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

2. 内能的计算公式:ΔU = nCΔT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C表示摩尔定容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4.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5. 熵的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ΔS = Qrev/T其中,ΔS表示熵的变化,Qrev表示可逆过程中的吸收的热量,T表示温度。

热传导1. 热传导的热流量公式:Q/t = kAΔT/L其中,Q/t表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k表示热传导系数,A 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热长度。

2. 热传导的热阻公式:R = L/ (kA)其中,R表示热阻,L表示传热长度,k表示热传导系数,A 表示传热面积。

3. 热传导的导热方程:∂Q/∂t = -k∇²T其中,∂Q/∂t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k为热传导系数,∇²T表示温度在空间中的二阶偏导数。

热膨胀1. 线膨胀的计算公式:ΔL = αL₀ΔT其中,ΔL表示长度的变化,α表示线膨胀系数,L₀表示初始长度,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2. 面膨胀的计算公式:ΔA = 2αA₀ΔT其中,ΔA表示面积的变化,α表示面膨胀系数,A₀表示初始面积,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3. 体膨胀的计算公式:ΔV = βV₀ΔT其中,ΔV表示体积的变化,β表示体膨胀系数,V₀表示初始体积,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热辐射1.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P = εσA(T² - T₀²)其中,P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ε表示发射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面积,T为温度,T₀为参考温度。

高三物理热学选修知识点

高三物理热学选修知识点

高三物理热学选修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热量传递和热力学性质。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热学作为选修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热学选修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膨胀、理想气体等内容。

希望能为高三物理学习提供帮助。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能量在物体间的传递和转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量的变化,Q表示系统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表示系统所做的功。

根据正负号的不同,热力学第一定律还可以分为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学领域中的重要定律,它给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趋势,即热量只能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不会出现反向传递的现象。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卡诺定理和熵增原理等。

三、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材料,热膨胀可以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常见的热膨胀系数包括线膨胀系数α、面膨胀系数β和体膨胀系数γ。

四、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研究热学和动力学问题时常用的模型之一。

理想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PV = nRT。

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理想气体的其他热学性质,如热容、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

热力学过程中,关于理想气体的知识点较多,要掌握好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五、其他热学知识点除了以上介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膨胀和理想气体,高三物理热学选修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知识点,如热传导、热辐射、热功率等。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具体的物理现象和计算方法,需要在学习中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总结:高三物理热学选修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膨胀、理想气体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熵的由来:
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通常用符号S表示。在经典热力学 中,可用增量定义为dS=(dQ/T),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 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可逆”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 过程是可逆的。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dS>(dQ/T)不可逆。单位质量物 质的熵称为比熵,记为s。熵最初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一个反 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参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 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下述表述方式:①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 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②功可以全 部转化为热,但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接受的热量转 变为功(即无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③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 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 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热量d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 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 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 熵是增加的。
化学反应:aA + bB = yY + zZ
ΔS1= a {S*m(A,0K) - S*m (A, T) } + b {S*m(B,0K) - S*m (A, T) } ΔrSm(0K) = 0 ΔS2= y {S*m(Y, T) - S*m (Y,0K) } + z {S*m(Z,T) - S*m (Z,0K) } ΔrSm(T) = ΔS1+ ΔrSm(0K) + ΔS2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 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 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 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1)标准熵的求法(等压可逆, 0 ,无相变、化学反应) W
ST
T
Cp T
0
dT
(2)熵与物态的关系
Sm (s) Sm (l) Sm (g)
对同一种物质而言Leabharlann (3)熵与分子种类和构造的关系
组成分子的原子数愈多,结构愈复杂,愈松散,其熵值也愈大。
4. 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熵的计算

B
C p,m (B)d T T
298.15K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 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 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 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 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 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 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 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 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 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r S m (T ) B{S (B, T ) S (B, 0K )}
* m * m B
0 B B
B
S B SB


(1)298.15 K(常温)下标准摩尔反应熵 (2)任意温度下
r S (T) r S (298.15K)
m m T
T 0
普朗克说法:凝聚态纯物质在0K时的熵值为零。 路易斯和吉布森修正为:纯物质完美晶体在0K时的熵值为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完美晶体:组成晶体的粒子完全整齐地排列在晶格上,无任何 缺陷,质点形成完全有规律的点阵结构,而且质点 均处于最低能级。完美晶体只有一种排列构型 (晶型一般不只一种)。
宇宙模型表明:整个宇宙的演化是由均匀到不均 匀、由无序向有序、由无结构向有结构、由简单 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式的发展。
※ 宇宙由辐射和粒子组成,不存在平衡态 ※ 宇宙中存在引力场,宇宙是自引力系统
2. 热力学第三定律
T↗,则S↗ T→0,则 S→Smin
T↘,则S↘
Nernst热定理:在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等温反应过程 中体系的熵值不变,即 lim ST 0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 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 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 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 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 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 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 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 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 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 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 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 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熵的定义
dS
QR
T
S S B S A
B
QR
T
A
熵增加原理
Clausius不等式
S
Q
T
0
S孤立 S体系 S环境 0
宇宙热寂学说
自然过程演化的方向: 非平衡态→平衡态,温度不均→温度均匀, 有序→无序,低熵→高熵→最大熵
热寂说(热死论):整个宇宙最终将处于温度均匀的 状态……自此以后,宇宙将陷入永恒的静止状态。
S* (完美晶体,0 K)=0J/K
3. 规定熵与标准熵
基于绝对零度时物质的完善晶体的熵值为零的规定,而求得 该物质在其他状态下熵值,称为该物质的规定熵。
* Sm B Sm B,T Sm B,0K Sm B,T
Sm B, T Sm B, T
标准摩尔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