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案45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导学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导学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目标】: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学习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学习难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检查预习】1.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3.勒夏特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64页【交流与讨论】部分。
1. CH3COOH(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是______(可逆或不可逆)的.一、电离平衡:。
(请画出V--t图像)3.填写下表空白: HA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二、电离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质疑探究】: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下列物质,将对电离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 完【总结归纳】: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勒夏特列原理原理。
(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1)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填吸或放)热的,升温电离程度。
(2)浓度:稀释溶液,离子互相碰撞结合成发展的机会,电离程度。
(3)同离子反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将电离;(4)其它条件。
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将电离。
3.电离平衡常数: 叫做电离常数。
如:CH 3COOH CH 3COO — + H +K=)()()(33COOH CH c COO CH c H c -+⋅ 写出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意义 ①K 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
化学4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应用

第45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应用一、学习目标1. 掌握电解质及其分类的相关知识点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二、知识梳理1. 知识框架2. 电解质及其分类电解质:酸、碱、盐、金氧、水非电解质:其余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强酸H 2SO 4、HCl 、HBr 、HI 、HClO 4、HNO 3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碱、水、酸式盐的弱酸根)以弱酸为例:HA ⇌H ++A - 电离平衡常数)()()(HA c A c H c K -+⋅=电离度 )(/)(/)(α0HA c A c c A c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 温度 ② 浓度 ③ 同离子效应 ④ 化学反应三、例题解析1. 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越高。
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A. 0.01 mol/L 的蔗糖溶液B. 0.01 mol/L 的K2SO4溶液C. 0.02 mol/L 的NaCl 溶液D. 0.02 mol/L 的CH3COOH 溶液2. 已知醋酸、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及其对应的平衡常数:CH3COOH⇌CH3COO−+H + K1=1.75×10 −5ΔH1>0CH3COO−+H2O⇌CH3COOH + OH−K2=5.71×10 −10 ΔH2>0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混合,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混合溶液进行微热,K1增大、K2减小B. 混合溶液的pH>7C. 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 )D. 温度不变,若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则c(CHCOO−) 减小3. 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 mol/L CH3COOH ;②0.01 mol/L HCl;③pH=12 的氨水;④pH=12 的NaOH 溶液。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主要适用于高中化学必修二,以及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
2.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3.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4.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2.离子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3.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板书讲解,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在讲解后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五.教学内容:I.弱电解质电离1.电离平衡a.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b.离子浓度2.弱电解质的离解度a.离解度与离子平衡常数b.选定溶剂下离解度的量化表示3.离子浓度的计算a.简化离子平衡常数表达式b.表达离子浓度II.酸碱度量方法1. pH的定义和计算a. 酸碱指示剂b. pH计和pH的范围2. 酸碱中和反应a. 酸度计和电位计b. 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六.教学时序: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 | 时间---|---|---引入 |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线思路 | 5分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 20分钟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 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通过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计算pH值。
| 15分钟互动问答及讨论 | 加深理解与掌握,解决具体问题。
| 15分钟总结 |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相关理论的印象。
| 5分钟七.教学评估:1.出10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认知及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出5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解释酸碱度量方法的原理,并结合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
3.出2道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离子浓度的计算能力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完整word)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最全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
(2)本节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重难点。
(2)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理解外加物质、温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认识事物变化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四、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策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PPT)、学生平板电脑等。
八、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九、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设计意图以洁厕灵和陈醋的生活应用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十、板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等”、“动”、“定"、“变”。
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同离子效应、温度、电解质浓度等.4。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第一章: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作业布置:1. 复习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弱电解质。
第二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及移动原理。
2.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2. 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作业布置:1. 复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能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内容:1. 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各个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解质和⾮电解质练习:1下列物质中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_______ 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程式:NaOH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型的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电解质的强弱1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溶液的导电性⽆关2: 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没有必然的联系。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⒉电离⽅程式的书写⑴强电解质⽤号:弱电解质⽤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步电离远远⼤于第⼆步电离,如碳酸:、⑶多元弱碱分步电离⼀步写完,如氢氧化铁:。
⼆、弱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弱:只有才会存在电离平衡;②动:电离平衡是平衡;③等:V电离V结合(填﹥,=或﹤)④定:条件⼀定与的浓度⼀定;⑤变:条件改变,破坏,发⽣移动。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符合原理(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同离⼦反应:加⼊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的强电解质,将电离;④加⼊能反应的物质,将电离。
下⾯以0.1mol/LCH讨论与探究:⒈弱电解质加⽔稀释时,离⼦浓度_____ _? (填变⼤、变⼩、不变或不能确定)⒉画出⽤⽔稀释冰醋酸时离⼦浓度随加⽔量的变化曲线。
最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导学案

太师庄中学高三年级化学基本理论导学案编制:许文新审核:高金苹时间: 11.10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重点】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概念,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难点】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回顾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和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方法突破。
2.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不会的先空着)。
【学习内容及要求】自主学习电解质强、弱与其结构的一般规律一、概念辨析1. 电解质:(1)概念:在中或状态下,能够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类别:。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填写在3+2书75页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填写在3+2书75页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W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的速率等于的速率时,电离程度就达到了平衡。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1)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填吸或放)热的,升温电离程度。
(2)浓度:稀释溶液,离子互相碰撞结合成发展的机会,电离程度。
(3)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的组成离子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4)其它条件。
3.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CH3COOH)合作探究1、有如下物质:①铜、②二氧化硫、③氨水、④浓硫酸、⑤硫酸、⑥氨气⑦盐酸、⑧水、⑨碘化氢、⑩硫酸钡。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2、强弱电解质比较:3、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H2CO3②NaHCO3③NaHSO4④HClO4.在0.1mol/L CH3COOH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下列各项将如何变化?见3+2书76页5.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比较:如HCl和CH3COOH(2)相同体积、相同PH的HCl和CH3COOH的比较课堂检测:.学后反思:【学习目标】落实了吗?作业:导学案管事部主管直属上级:餐饮部经理督导下级:管事员岗位职责:负责管事部的日常管理和餐饮部的财产管理工作,确保餐具和厨房环境的清洁卫生,努力降低物耗。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知道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电离平衡的概念,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强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引入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讲解弱电解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3. 讲解电离平衡的原理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4. 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计算讲解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等。
2. 实验演示:进行弱电解质电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并进行交流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电离平衡原理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案4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________里或________状态下能导电的________;(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______不能导电的________。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概念(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________化合物及某些________化合物。
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________化合物。
问题思考1.(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吗?(2)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2.强电解质一定易溶于水吗?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吗?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用______,弱电解质用______。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__________的速率和______________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如下图所示:2.特征3.外界条件的影响电离平衡是一个吸热过程,主要受温度、浓度的影响。
(1)浓度: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增大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________。
(2)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______移动,电离程度增大;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________。
问题思考3.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吗?离子的浓度一定增大吗 ?知识点三 电离常数1.表达式对一元弱酸HA :HAH ++A - K a =____________。
对一元弱碱BOH : BOH++OH - K b =______________。
2.特点(1)电离常数只与__________有关,升温,K 值________。
(2)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a1≫K a2≫K a3,所以其酸性主要决定于第一步电离。
3.意义电离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估算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
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或碱)性越强。
如相同条件下常见弱酸的酸性强弱: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问题思考4.为什么说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K a 或K b )增大?5.为什么多元弱酸的K a1≫K a2≫K a3?一、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以CH3COOH3COO-+H+平衡体系为例,填写下列表格。
加水加热加少量NaOH(s)加少量CH3COONa(s)加少量HCl(g)加少量冰醋酸平衡移动电离程度n(H+)c(H+)pH溶液导电性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
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演练1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的比较以盐酸和醋酸的电离为例,用“>”、“<”、“=”或相应汉字填写下表。
典例导悟2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听课记录:变式演练2(2011·吉林月考)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D.若1<a<4,则A、B都是弱酸题组一强、弱电解质1.(2011·全国理综,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2.(2009·海南,6)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H=4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3.(2008·北京理综,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2-4)>c(NH+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增大题组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判断正误(1)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1,(原因是)CH3COOH CH3COO-+H+()(2010·北京理综-10A)(2)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2010·福建理综-10C)(3)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2010·全国理综Ⅱ-8C)(4)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2010·全国理综Ⅰ-9A)5.(2011·课标全国卷,10)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 B.K a(HF)C.c(F-)c(H+)D.c(H+) c(HF)6.(2011·福建理综,10)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D.提高溶液的温度7.(2011·山东理综,14)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8.(2010·重庆理综,13)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1)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 x、V y,则() A.x为弱酸,V x<V y B.x为强酸,V x>V yC.y为弱酸,V x<V y D.y为强酸,V x>V y题号 1 2 3 5 6 7 8 答案a31.8×10-5,K 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CaF2)=1.5×10-10。
②25 ℃时,2.0×10-3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5 ℃时,将2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 mL 0.10 mol·L-1 HSCN溶液分别与20 mL 0.10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________c(SCN-)(填“>”、“<”或“=”)。
(2)25 ℃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 a≈________,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平衡常数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