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食品保藏技术
7食品的化学保藏

介质的pH值<3.5时,杀菌防腐效果最佳。
杀菌作用随浓度增大和温度升高而增强。
亚硫酸及其盐类主要用于葡萄酒和果酒的防腐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
(二)无机防腐剂
2、过氧化氢(H2O2)
是活泼氧化剂,易分解成水和新生态氧;
杀菌作用: 3%的H2O2只需几分钟就能杀死一般细菌; 0.1%的H2O2在60min可以杀死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
3.丙酸及其盐 丙酸钠和丙酸钙,两者均为白色的结晶颗粒或结晶性粉 末,无臭或略有异臭,易溶于水。 抑菌谱:属于酸性防腐剂,对霉菌、需氧芽孢杆菌或革 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防止黄曲霉毒素 的产生有特效;对酵母菌几乎无效;对引起食品发粘 的菌类如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较好。 一般用于面包、糕点、干酪等制品; 安全性:丙酸盐类是一类安全的防腐剂,日本规定的 最大用量为5g/Kg。
当脱氧剂随食品密封在统一包装容器中时,能通过化学反应
吸除容器内的游离氧及溶于食品的氧,并生成稳定化合物,
从而防止食品的氧化变质;同时利用所形成的缺氧条件也能
有效防止食品的霉变和虫害。 脱氧剂不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
常用的脱氧剂:特制铁粉 组成:特殊处理的铸铁粉、结晶碳酸钠、金属卤化物和 填充剂;特制铁分为主要成分。褐色粉末; 脱氧机理:特制铁粉先与水反应,再与氧结合,最终生 成稳定的氧化铁 特制铁粉的脱氧量:1g铁粉完全氧化需要300ml或0.43g 的氧;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
第一节 概述
三 化学保藏剂的使用问题
•第一,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制品在用量上受到限
制。
•第二,化学保藏的方法并不是全能的,它只能在
保藏学第七章

糖渍 加糖腌制食品的过程常称糖渍,其制品可称为糖渍品或糖
藏食品。
腌制
非发酵性腌制品:腌制时食盐
用量较高,使乳酸发酵完全受到抑
蔬
制或只能极其轻微地进行,其间还 加用香料。
菜
腌
制
品
腌菜(干态、半干态和湿 态的盐腌制品)
酱菜(加用甜酱或咸酱 的盐腌品)
发酵性腌制品:腌制时食盐用量低,
同时有显著的乳酸发酵,并用醋液或糖醋 香料液浸渍而成,四川泡菜、酸黄瓜等皆 属于此类产品。
渗透
p0 ——渗透压(Pa或kPa); ρ1 ——为溶媒的密度(kg·m-3或g.L-1);
R ——气体常数;
T ——为绝对温度(K);
c ——溶质量浓度(mol.L-1); M2 ——为溶质的分子质量(g或kg)
渗透压与溶剂的密度、溶质的分子量、温度及溶质的浓度有 关,而和溶液的数量无关。
微生物细胞的扩散和渗透现象
细胞壁属于全渗透性,而原生质膜为半渗透性。它们的渗透性随微生 物的种类、菌龄、细胞内组成成分、温度、pH值、表面张力的性质和大 小等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微生物细胞处在浓度不同的溶液中,就会出现三种对微生物活动有影 响的情况: 此种浓度与细胞内容物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 细胞外溶液浓度和细胞内容物浓度相等。(最适宜) – 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可溶性物质的浓度。 – 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可溶性物质的浓度。
盐液浓度和微生物的关系
食盐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
注:①细菌在浓盐溶液中虽不能生长,但如经短时间盐液处理后, 再次遇到适宜环境时仍能恢复生长。
②非病原菌抗盐性一般比病原菌强。
食盐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
食盐的质量和腌制食品的关系
食Ca盐Cl常2和含Mg有Cl杂2的质溶,解其度中远含远超化过学N性aC质l的不溶活解泼度的,水而且和随不着溶温物度(的主升高, 要是沙其土溶等解无度机增加物较、多一,些因有此机,物若、食硫盐中酸含钙有和这碳两酸种钙成等分),,则会化大学大性降低其 质活泼溶的解有度钙。、镁、铁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等。
第7章—食品的辐照保藏林

水溶性维生素中以VC的辐射敏感性最强,其他水溶性 如VB1,VB2,泛酸,VB6,叶酸也较敏感,VB5(烟酸) 对辐射很不敏感,较稳定。 脂溶性维生素对辐射均很敏感,尤其是VE,VK更敏感。
7、食品包装材料
• 某此高分子材料对辐照作用很敏感,介质吸收辐照能 后,会引起电离作用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如发生降 解、交联、不饱和键的活化、析出气体(主要是氢 气)、促使氧化反应并形成氧化物(在有氧存在时)
水会形成高能自由基,间接影响或破坏其他成分
2.氨基酸与蛋白质
有机化合物因辐射而分解的产物也很复杂,取 决于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辐射条件,有的从高 分子--- 低分子,有的反而从低分子---高分 子。 射线照射到食品蛋白质分子,很容易使蛋白质
的次级键断裂,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三级、二级 结构,使蛋白质变性。
水分子就与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使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那么对微生物来说需要多大的辐射剂量才能杀死微生物呢?这取决于微 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2.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微生物(细菌)种类不同,对辐射的敏感性各不同,
因而D10也不同。见表1-4-8.
并且微生物所处环境不同,则辐射敏感也不相。
我国自1958年开始,70年代的研究工作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1984年11月国家卫生部批准7项(马铃薯、洋葱、 大蒜、花生、蘑菇、香肠)辐照食品允许消费。 之后又有20多种食品通过了不同级别的技术鉴 定。 80年代,一些省市建立了一起容量较大的辐射 应用试验基地,如北京、上海、天津、湖南、 四川、广东等地。
多糖类:熔点降低、旋光度降低、褐变、结构 和吸收光谱变化。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7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

苯甲酸
苯甲酸钠
图7-1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二的结构式
• 我国对苯甲酸及其钠盐的用量规定和应用的食品种类范围 见表7—2,苯甲酸的ADI值为0~5mg/kg。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
表7—2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使用标准
名称 苯甲酸 适用范围 酱油、醋、果汁、果酱、果子露、罐头、 果肉饮 葡萄酒、果酒 苯甲酸钠 碳酸饮料、配制酒 蜜饯凉果、腌制蔬菜 复合调味料 最大使用/(g/kg) 1.0 0.8 0.2 0.5 0.6 浓缩果汁不得超过2g/kg; 苯甲酸钠和苯甲酸同时 使用时,以苯甲酸计, 不得超过最大使用量 备注
表7—4 山梨酸及其钾盐的使用标准
名称 使用范围
最大使用量/ (g/kg)
1.0 0.5 0.075 0.6 2.0
备注
酱油、醋、果酱、调味糖浆低盐酱菜、面酱类、面 包、糕点 蜜饯凉果、果冻、饮料类、加工食用菌类和藻类、 山梨酸及其山梨酸钾 酱即将制品、风味冰 盐 熟肉制品、预制水产品、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 葡萄酒、果酒 浓缩浓蔬汁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
【知识目标】 • 1.了解食品化学保藏的定义及分类。 • 2.掌握常用化学保藏剂的种类,理解其防腐原理及应用 原则。 • 3.掌握常用的化学保藏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注意事 项。 【技能目标】 • 熟练掌握常用的防腐剂、抗氧化剂、杀菌剂及在实际生产 中应用。
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
• 二、食品化学保藏的分类
• 按照化学保藏剂保藏机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防腐剂、杀菌剂、 抗氧化剂和脱氧剂等,与之对应的就有食品防腐保藏、食品杀菌 保藏、食品抗氧化保藏以及食品保鲜保藏等。
• 三、食品化学保藏的应用与安全
食品工艺学-食品辐射保藏(全)

射杀死食品内除病毒以外的各种致病菌,如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 副溶血性弧菌等等。(杀死致病菌) 辐射灭菌是指采用较高的辐照剂量,杀灭食 品中全部的微生物,达到细菌总数、致病菌 为零。这种辐照产品在没有污染的条件下可 以长期保存不会腐败。(杀死全部微生物)
(3)抑制发芽
利用一定的辐照剂量使一些块根植物,如大
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辐照杀虫,可以分成: 杀灭危害粮食、干燥食品、中草药等的仓储 害虫,如玉米象、豆象、螨等等; 杀死进出口食品和其他产品中的有害昆虫, 如不同类型的果蝇、实蝇、线虫等等和未加 工食品肉和鱼等体内的寄生虫,如囊虫、绦 虫、旋毛虫等等。
(2)辐照杀菌
根据杀菌的目的分成三类:选择性杀菌,针对
原子电离而损失能量,所以它穿透物质的能力很小,易为薄
层物质(如一片纸)所阻挡;
β射线
本质是高速电子流
能量可达几兆电子伏特(MVe)以上。 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α射线强得多. 可由放射性同位素产生 也可由电子加速器产生
γ射线
是波长非常短(波长0.001~1.000nm)的电磁波束(或称
贝克Bq ,每秒中有一个原子核衰变为1贝克。 居里Ci,1Ci=3.7×1010Bq
α、β、γ等射线辐射的结果能使被辐射(辐照) 物质产生电离作用,因此常称为电离辐射。
二、辐照量单位与剂量测量
(一)放射性强度 (二)照射量
(三)吸收剂量
(一)放射性强度
放射性强度,也称放射性活度,是度量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单位
第一节 概述 二、食品辐照技术的特点
2、缺点:
①经辐射处理后,食品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从量上来
讲虽然是微乎其微的,但敏感性强的食品和经高剂 量照射的食品可能会发生不愉快的感官性质变化。 因此不适用于所有的食品,要有选择性地应用。
第7章食品的辐照保藏

服原子核的束缚,只能使电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即电子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会放出X射 线而跃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 散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由于核电场的作用粒子与 核发弹性碰撞而改变方向的现象,但总动能不变。
韧致辐射:当高速带电粒子掠过原子核时,在核库仑力
的作用下粒子产生加速度,其部分甚至全部动能转变 为具有连续能谱的电磁辐射,该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补充:食品辐照保藏的概念
其一: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 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 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 以及其它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 发芽、延迟后熟等的新技术处理。 其二: 利用γ、 X 、电子射线的辐射能量 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的保藏方法。
补充:食品辐照保藏
称为冷杀菌,又称为辐射杀菌或辐照杀菌。
辐照杀菌的优点:①杀灭菌效果好,可按目的进行剂量
调整。②低剂量(0.5Mrad,兆拉德)照射的食品感官上 没变化。③高剂量(>1Mrad)辐照,食品中的化学变化 也很小。杀菌时食品温度不升高,不会引起色、香、味 的变化。④没有外加非食品物质的残留,不会留下任何 残留物。⑤射线穿透性强,能瞬间、均一地到达内部杀 灭病菌和害虫。⑥节省能源,加工效率高。整个工序可
优点
缺点
操作简便易行、化学物质残留污 经济。 染、暂时性保藏。 处理简便、无 可能有异味、酶 残留,温度不 不一定完全失活、 升高,色、香、对操作人员有伤 味、营养等无 害。 变化,节约能 源。 风味独特,具 维生素C大量破 有地方特色; 坏,盐分含量高, 容易加工制作。可能含亚硝酸盐、 亚硝酸胺及其他 致癌物。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辐照加工研究所借鉴国外经
验,结合我国实际,以冷却肉为突破口,对屠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7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第2版)
• 5.脱氢醋酸及其钠盐 • 脱氢醋酸及其钠盐为白色、无味、无臭化合物。脱氢醋酸熔点109~ 112℃,沸点270℃,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700:1),但在碳酸氢 钠水溶液中易溶(3:1),遇光渐变黄色,有吸湿性,水溶液加入醋酸 和醋酸铜则产生沉淀。脱氢醋酸钠由脱氢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制成, 易溶于水、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对光、热较稳定。脱氢醋酸 钠用量按脱氢醋酸量计算,为其1.24倍。两者的结构式如下。
• 此外,还可从香辛料、中草药或是水果、蔬菜中分离出精 油,其成分现已知道的有香辛料中的羟基化合物和萜类, 葱、蒜、韭菜中的含硫化合物等。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第2版) 第三节 食品杀菌保藏
• 一、氧化型杀菌剂
• 1.氧化型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 过氧化物和氯制剂是在食品贮藏中常用的氧化型杀菌剂。 这两种杀菌剂都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地杀灭食 品中的微生物。过氧化物主要是通过氧化剂分解时释放强 氧化能力的新生态氧使微生物氧化致死的,而氯制剂则是 利用其有效氯成分的强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有效氯渗入 微生物细胞后,破坏酶蛋白及核蛋白的巯基或者抑制对氧 化作用敏感的酶类,使微生物死亡。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第2版)
• 食品防腐剂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三种:
• ①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 酶的活性; • ②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 • ③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使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 物逸出导致其失活。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第2版)
• 食品防腐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第2版)
• 2.氧化型杀菌剂的种类和特性 • (1)过氧醋酸 过氧醋酸又称为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76.05,过氧醋酸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鼻气味,熔点-0.2℃, 沸点110℃,易溶于水,性质极不稳定,尤其是低浓度溶液 更易分解释放出氧,但在2~6℃的低温条件下分解速度缓慢。 结构式为:
第七章食品腌渍和烟熏

四、食品的腌制
盐渍
糖渍
盐渍
(一)食品腌制的方法
(二)腌制过程的控制
(一)食品腌制的方法
干腌法 湿腌法 注射腌制法 动脉注射腌制法 肌肉注射腌制法 混合腌制法
1、干腌法
干腌法又称撒盐腌制法,它是利用干盐
或混合盐,涂擦在制品的表面,然后层 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各 层间还均匀地撒上食盐,依次压实,在 外加压力或不加压力的条件下,依靠外 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由于 开始腌制时仅加食盐不加盐水,故称干 腌法。
第七章
食品腌渍和烟熏保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目标
掌握腌渍、发酵与烟熏对食品保藏的作用,
常用的腌渍、烟熏和发酵方法,常用腌制剂 的种类及作用,烟熏的成分及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食品的腌渍保藏 食品的发酵保藏
第四节
食品的烟熏保藏
第一节
概述
腌渍就是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织内, 降低食品组织的水分活度,提高它们的渗透压, 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保持它们食用品质的保藏方法,又称为腌制。
在我国用食盐腌制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书 中记载甚多。《周礼》中有“醇人掌共五齐、 七菹”和《诗经》中有“田有庐,疆场有瓜, 是剥是菹”的记载,菹者酸菜,即腌菜;《齐 民要术》中也记载了制酱和制腌菜的方法。这 些经过腌渍加工的食品称为腌渍食品或腌制品。
长期以来,人类观察到微生物导致食品的 自然发酵并不是完全有害,有些却是有益的, 如果汁发酵后会带有酒味且可久藏,牛乳发酵 后酸味可口且有利于贮藏。在长期实践的基础 上,人类逐渐学会了在有效的控制下让食品自 然发酵,并向着有利于改善风味和耐贮藏的方 向发展,成为一种食品的保藏方法。由微生物 发酵得到的产品为发酵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食品保藏技术 第一节 食品的化学保藏 化学保藏不仅局限于防止或延缓由于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还包括了防止或延缓因氧化作用、酶作用等引起的食品变质。 一般来说按照化学保藏剂的保藏原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3类,即防腐剂、抗氧化剂和保鲜剂。 一、食品化学保藏原理 (一)防腐剂作用机理 杀菌剂作用机理:氧化型杀菌(强氧化性能,如双氧水、次氯酸盐等);还原型杀菌(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等);其他(醇 类等)。 抑菌剂作用机理: 有机酸及盐类(山梨酸、苯甲酸、丙酸、亚硝酸盐) 其他小分子有机物(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酯、香草酚、愈创木酚等) 螯合剂(EDTA) 多肽类(抗菌肽、溶菌酶、鱼精蛋白) 抗生素类(那他霉素等) 多糖类(壳聚糖等) 天然植物提取物(百里香、迷迭香等) 乙烯氧化物(烷化剂) (二)抗氧化剂和脱氧剂作用机理 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主要与其还原性有关。 食品脱氧剂作用机理:活性铁粉、连二亚硫酸钠、碱性糖制剂。 (三)保鲜剂作用机理 针对微生物或调节食品(植物)的生理周期。 保鲜剂原料分为: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多糖、树脂。 二、食品化学保藏技术 (一)化学防腐保藏 氧化型杀菌剂: 过氧化氢 器皿和某些食品(袋装豆腐和鲜乳)消毒。 过氧乙酸 车间、工具及容器消毒。 次氯酸盐 车间、工具及容器消毒。 还原型杀菌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 醇类: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浓度)。 (二)抗氧化保藏 (三)食品化学保鲜 保鲜剂作用:①减少食品的水分散失;②防止食品氧化;③防止食品变色;④抑制生鲜食品表面微生物的生长;⑤保持食品的风味;⑥保持和增加食品,特别是水果的硬度和脆度;⑦提高食品外观可接受性;⑧减少食品在贮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保藏 一、生物保藏技术的概念 生物保藏技术是将某些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的天然物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通过浸渍、喷淋或涂抹等方式应用于食品中,进而达到防腐保鲜的效果 生物保鲜技术的一般机理包括抑制或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隔离食品与空气的接触、延缓氧化作用、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以及相对湿度等 二、涂膜保鲜技术 涂膜保鲜技术是在食品表面人工涂上一层特殊的薄膜使食品保鲜的方法 由于新鲜果蔬采收后仍进行着旺盛的呼吸和水分蒸发,采用果蔬涂膜,可适当地抑制果树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以及减少病原菌的浸染而造成的腐烂损失 1.涂膜保鲜的发展历史 早在12~13世纪,我国就用蜂蜡来装桔子和柠檬,16世纪开始用脂类涂膜保鲜水果 2.涂膜保鲜的机理 涂膜是人为形成的一种有一定阻隔性的膜,可阻止果蔬失水 果蔬的呼吸作用使膜内O2浓度下降,CO2浓度上升。当膜内O2和 CO2浓度符合果蔬贮藏的适宜气体条件,可起到自发气调作用,抑制果蔬呼吸延缓衰老 涂膜对气体的通透性是影响涂膜保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涂膜对气体的通透性可用膜对气体的分离因子(α)来表示 一般地,含有羟基的分子所形成的涂膜,其α (CO2/O2)<1,对果蔬保鲜的效果较好。对于α(CO2/O2)<1的涂膜,其适宜保鲜的果蔬种类依其分离因子不同而异 3.涂膜保鲜的特点 ①发挥气调作用 ②保水防蔫,改善食品的外观品质,提高食品的商品价值 ③具有一定的抑菌性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表皮的机械损伤 ⑤可发挥保鲜增效作用 4.涂膜的种类、特性及其保鲜效果 理想的涂膜剂有以下要求: ①有一定的粘度,易于成膜 ②形成的膜均匀、连续,具有良好的保质保鲜作用,并能提高果蔬的外观水平 ③无毒、无异味,与食品接触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多糖类 ①壳聚糖类 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属氨基多糖,有良好的成膜性、通透性、保湿性和广谱抗菌性,不溶于水,溶于稀酸 影响壳聚糖涂膜保鲜效果的因素有: 1. 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的效果较好 2. 表面活性剂:可改善其黏附性 3. 脱乙酰度 :脱乙酰度越高,膜抗拉强度越高,通透性越差 4. 增塑剂种类和浓度 :浓度的增加,透氧性明显上升 ,对膜的透湿性无显著影响 5. 分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为20万和1万左右防腐效果最好 6. 衍生化反应:N,O-羧甲基壳聚糖所形成的膜对气体具有选择通透性,特别适合于果蔬保鲜 7. 金属离子:保鲜效果优于无金属离子的壳聚糖膜 ②纤维素类 羧甲基纤维素(CMC)、甲基纤维素(MC)、羧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丙基纤维素(HPC)均溶于水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纤维素类膜透湿性强,常与脂类复合以改善其性能,制MC膜时,溶剂种类和MC的分子量对膜的阻氧性影响很大,环境的相对湿度对纤维素膜透氧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当环境湿度升高时,纤维素膜的透氧性急速上升 ③淀粉类 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所成膜呈透明状 可食膜成分中脂类和增塑剂对膜透过性有显著影响 淀粉经改性生成的羟丙基淀粉所成膜阻氧性非常强,但阻湿性极低 ④魔芋葡甘聚糖 所成膜在冷热水及酸碱中均稳定 膜的透水性受添加亲水物质或疏水物质的影响,添加亲水性物质,则透水性增强,添加疏水性物质,则透水性减弱 改性后魔芋精粉的保鲜效果将得到明显改善 ⑤褐藻酸钠类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阻湿性有限 膜厚度对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透湿性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交联膜的性质明显优于非交联膜,环氧丙烷和钙双重交联膜的性能最好 环境湿度高于95%时,仍能显著地阻止果蔬失水 脂质可显著降低褐藻酸钠膜的透水性 ⑥微生物多糖类 A.茁霉多糖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是理想的果蔬保鲜剂 不同分子量的茁霉多糖都有较好的保水作用,尤其以高分子量的茁霉多糖效果更好 茁霉多糖不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但同杀虫剂共用具有良好的杀菌、防病毒侵染和防腐防病作用 B. NPS多糖 在果蔬表面成膜后无色、无味,肉眼很难看出,光泽性明显增强,有打蜡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果蔬涂膜保鲜剂 (2)蛋白质类 ①小麦面筋蛋白 小麦面筋蛋白膜柔韧、牢固,阻氧性好,但阻水性和透光性差 当小麦面筋蛋白膜中脂类含量为干物质含量的20%时,透水率显著下降 小麦面筋蛋白制膜液的pH值应控制在5 ②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制膜液的pH值应控制在8 大豆分离蛋白膜的透氧率低、透水率高,因而常与糖类、脂类复合后使用 ③玉米醇溶蛋白 所形成的膜具有良好的阻氧性和阻湿性 (3)脂质类 ①蜡类 成膜性好,对水分有较好的阻隔性。其中石蜡最为有效,蜂蜡其次 已商业化生产的蜡类涂膜剂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紫胶涂料、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京2B系列膜剂、北京化工研究所的CFW果蜡 ②天然树脂 醇溶性虫胶成膜性好、干燥快、有光泽、在空气中稳定、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碱性溶液,适合作为涂膜保鲜剂使用 我国云南玉溪产的虫胶品质好,杂质少,易溶解,成膜后光泽自然 ③油脂 油脂具有油腻性,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溶于水 借助乳化剂和机械力作用,将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制成乳状液体制剂,涂覆果实,可以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 (4)复合膜类 复合膜是由多糖类、蛋白质类、脂质类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经一定处理而成的涂膜 涂膜保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 研制出不同特性的膜以适用于不同品种食品的需求 ② 准确测量膜的气体渗透特性 ③ 准确测量目标果蔬的果皮与果肉的气体及水分扩散特性 ④ 分析待贮果蔬内部气体组分 ⑤ 根据果蔬的品质变化,对涂膜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5.涂膜保鲜的方法 (1)浸涂法 将涂料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将果实浸入,蘸上一层薄薄的涂料后,取出晾干即成 (2)刷涂法 用软毛刷蘸上涂料液,在果实上辗转涂刷,使果皮上涂一层薄薄的涂膜料 (3)喷涂法 用机器在果实表面喷上一层均匀而极薄的涂料 三、生物保鲜剂保鲜技术 生物保鲜剂保鲜是通过浸渍、喷淋或混合等方式,将生物保鲜剂与食品充分接触,从而使食品保鲜的方法 生物保鲜剂也称作天然保鲜剂,是直接来源于生物体自身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且一般都可被生物降解,具有无味、无毒、安全等特点 1.植物源生物保鲜剂 许多植物中都存在抗菌物质,主要是醛类、酮类、酚类、酯类物质 (1)茶多酚 能抑制G+菌和G-菌,属于广谱性的抗菌剂 最小抑菌浓度随菌种不同而差异较大,大多在50~500mg/kg之间,符合食品添加剂用量的一般要求 (2)大蒜提取物 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是大蒜中的主要抗菌成份 大蒜辣素的抗菌机理: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菌中半胱氨结合使之不能转变为胱氨酸,从而影响细菌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大蒜对多种球菌、霉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是目前发现的具有抗真菌作用植物中效力最强的一种 2.动物源生物保鲜剂 (1)鱼精蛋白(protamine) 鱼精蛋白是一种特殊的抗菌肽,是存在于许多鱼类中的成熟精细胞中的一种球形碱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大约为4000~10000,由3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精氨酸占其氨基酸组成的2/3以上,加热不凝固,等电点在10~12之间,带正电荷 ①抑菌机理 A.鱼精蛋白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破坏了细胞壁的合成以达到其抑菌效果 B.鱼精蛋白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质膜,通过破坏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来起抑菌作 (2)溶菌酶(lysozy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