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的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
大豆根瘤菌剂应用技术培训

大豆根瘤菌剂土壤喷雾接种装置
根瘤菌剂容器
喷雾装置
根瘤菌产品使用方法之三 ——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将根瘤菌菌剂和粘着剂拌合后包在种子外面,然 后外面再拌上种子包衣材料,制成包衣种子。
常用的粘着剂有10%糖溶液、阿拉伯胶或40%羧甲基纤维素 溶液等。
阿根廷生产大豆根瘤菌
试验采用小区试验,三次重复,随机排 列,共设九个处理,每处理4垄,垄距 0.65米,垄长10米,第小区面积26平方 米,试验地总面积702平方米。
表2 长势调查表
单位:个、 克
项目 处理
大豆始花期单 株根瘤数 (15 株平均) 主根 侧根
大豆鼓粒期单 株根瘤数 (15 株平均) 主根 侧根
谢谢
谢 谢!
理由是:大豆根瘤菌种类很多,不同的大豆根瘤菌在同一大 豆品种上结瘤的数量、根瘤的质量、固氮能力差异相当大, 参见下图。
根瘤菌菌株形成的大豆根瘤
无效瘤
高效瘤
在上、下(根瘤剖面图) 二组照片中,左边为不 匹配的根瘤菌形成的无 效瘤;右边则是与大豆 匹配的根瘤菌形成的高 效根瘤。
(二) 大豆根瘤菌剂的使用
8
5.1
20.2 18.1 50.3 0.47 0.73 2.44 3.02
9
5.4
22.5 20.6 52.8 0.51 0.91 3.40 3.56
接种根瘤菌对根系和土壤剖面的效果:增加根瘤 数量,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大豆产量。
对照(未接种)
接种根瘤菌
经过一年的试验看出,大豆应用根瘤 菌可以促进大豆生长发育、表现为根瘤 数量、重量增加,植株长势健壮,单株 粒数增多,具有提高大豆抗逆性及显著 的增产增收作用。尤其是今年,在7-8月 份持续高温多雨季节,施用氮肥多的处 理表现出徒长、结荚部位增高等现象, 且有一定程度的菌核病发生,而应用根 瘤菌拌种的处理,植株生长健壮,结荚 部位降低,菌核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大豆根瘤菌HH103菌株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

大豆根瘤菌HH103菌株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肖亦农;徐琼【摘要】Quick-growing soy bean rhizobium (Rhizobium fredii) HH103 was used as a tested strain, and adopted single factor nitrogen source utilization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 to confirm the optimum medium and its formul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grew well on YMA, the optimum carbon source was sucrose, and the optimum nitrogen was yeast extract with the optimum medium formula as follows (in g/L) : sucrose 11, yeast extract 0.9, K2HPO40.5, MnSO4 0.005, CaCl2 0.1, KH2PO40.5, MgSO40.2, KNO30.77, (NH4)2HPO4 0. 33, FeCl3 0.005, andpH7.2.%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HH103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碳氮源利用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及其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在YMA中生长良好,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培养基成分配方(g/L):蔗糖11,酵母膏0.9,K2HPO4 0.5,MnSO40.005,CaCl2 0.1,KH2PO4 0.5,MgSO40.2,KNO30.77,(NH4)2HPO4 0.33,FeCl3 0.005,pH 7.2.【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培养基筛选;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作者】肖亦农;徐琼【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空气中约78%的氮气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只有固氮微生物具有将氮气转化成氨的能力,人们称为生物固氮。
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肥对大豆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肥对大豆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作者:赵念力谷维张俐俐夏善勇赵曦吴立成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1期摘要: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大豆高效根瘤菌配制的菌肥GF1、GF2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在大豆上的增产效果。
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肥后,单株鲜重、根瘤数、株根瘤鲜重都有增加的趋势,在生育后期百粒重增加,增产幅度均达13%以上,其中以根瘤菌肥GF2处理应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肥;产量中图分类号: S565.1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072-02收稿日期:2013-05-15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归国科学基金(编号:LC2009C06)。
作者简介:赵念力(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豆栽培生理。
E-mail:zhaonl513@。
通信作者:谷维。
E-mail:guwei_link@。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能将空气中的氮固定转化成为大豆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铵。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既能直接改善大豆的氮素营养状况,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明显提高蛋白含量),又能将更多的固定氮素释放到土壤中,从而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据文献报道,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是目前研究证明的效率最高的一种生物固氮体系,可以固定空气中分子态氮形成氮肥45~75 kg/hm2,能使大豆增产15%左右[1-2]。
俄罗斯对根瘤菌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具有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3-4]。
200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引进十几株高效大豆固氮根瘤菌,结合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特点和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应用,筛选出2株高效大豆根瘤菌,并研制出大豆高效根瘤菌肥GF1和GF2。
本研究就这2个大豆根瘤菌肥对黑农44大豆品种的增产作用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肥利用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研制的菌肥GF1与GF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
俄罗斯根瘤菌对大豆黑河17号的增产效果

俄罗斯根瘤菌对大豆黑河17号的增产效果张 雷(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 164300)摘 要 利用从俄罗斯引进根瘤菌2号及18号,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研究其在大豆上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肥后,单株鲜重、根瘤数、根瘤鲜重及其干重都有增加的趋势;在生育后期使百粒重增加,增产幅度均达10%以上,以根瘤菌18号应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产量俄罗斯全俄大豆研究所大豆根瘤菌研究室提供的根瘤菌在俄罗斯已广泛应用,用以提高大豆自身的固氮能力,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量,提高大豆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大豆是黑河地区主栽作物之一,而根瘤菌在生产上应用极少。
为此,于2001—20022号及18号,研究其在大豆上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1 试验材料根瘤菌2号,根瘤菌18号(俄罗斯提供)。
试验用品种为黑河17号。
112 试验地点试验于2001—2002年在黑河农科所试验地进行。
供试土壤为粘质中层草甸暗棕壤,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3176%、全氮为01185%、全磷为01148%、水解氮为6418mg/kg、速效磷为2410mg/kg、速效钾为128mg/kg,肥力中等。
113 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处理:根瘤菌2号,根瘤菌18号,对照(不拌根瘤菌)。
根瘤菌肥的使用剂量为3g/m2(即公顷施菌肥30kg)。
采用小区试验,随机区组,3次重复,5m垅长,4行区, 6617cm垅距。
114 根瘤菌培养模式培养基:蔗糖10g,甘露醇2g,K3PO4011g,KH2PO40137 g,MgSO4・7H2O0118g,NaCl0106g,(NH4)2HPO4011g,Ca2 SO4・2H2O0104g,CaCO30125g,酵母1g,加入1000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分装入8个250ml三角瓶中,加棉塞。
把上述8瓶培养基在高温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后,取出,凉至常温后,在接菌室内接菌,写上标记,在28~30℃的培养箱内培养5d。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大豆根瘤菌是一种对大豆生长有益的微生物,能够与大豆根系共生,固氮、供应植物所需的氮源,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由于大豆根瘤菌的种类繁多,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导致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
为了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2. 培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3. 建立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模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三、项目内容1. 大豆根瘤菌品种筛选: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大豆品种特点,筛选适应性强、固氮效果好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2. 大豆根瘤菌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3.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选择几个典型的大豆种植区域,开展大豆根瘤菌的示范推广工作,包括培训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等。
4. 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评估:对示范推广区域的大豆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分析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效果。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示范推广区域和参与农户:选择几个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作为示范推广区域,并与当地农民合作,确定参与项目的农户。
2. 大豆根瘤菌品种筛选:根据示范推广区域的土壤条件和大豆品种特点,筛选适应性强、固氮效果好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3. 大豆根瘤菌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4.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在示范推广区域开展大豆根瘤菌的示范推广工作,包括培训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等。
5. 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评估:对示范推广区域的大豆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分析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效果。
6. 项目总结和推广经验总结: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提炼出推广经验,为今后的大豆根瘤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五、项目预期成果1. 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2. 培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
大豆生产中使用根瘤菌是一项成熟的、广泛使用的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大豆生长期中的自身固氮能力,供给充足的氮素,供大豆生产所需。
大豆根瘤菌有液体、固体两种剂型。
固体型根瘤菌采用拌种或土施方式应用。
液体型根瘤菌采用浸种方式使用。
也可以在种子包衣时加入大豆根瘤菌剂,但是要注意包衣剂和根瘤菌剂之间应相互匹配,不能因种衣剂药效抑制根瘤菌的活性。
一、增产增效情况
根据大田示范结果,大豆应用根瘤菌,可以使大豆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提高2%、粗脂肪含量提高1~2%,每亩净收入增加40~50元。
二、技术要点
1、选择合适的大豆根瘤菌品种采集大豆生产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土壤、根瘤菌匹配试验,筛选活性强、效果好、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2、采用适宜的施用方法根据大豆根瘤菌的剂型,固体菌剂采用拌种或造粒后随大豆种子、肥料穴施;液体菌剂采用
浸种方式使用。
也可以在种子包衣时加入大豆根瘤菌菌剂,但是要注意包衣剂和根瘤菌剂之间应相互匹配,不能因种衣剂药效抑制根瘤菌的活性。
3、合理用量菌剂拌种时每亩用量0.5千克,菌剂造粒
后随大豆种子、肥料穴施时每亩用量1~2千克;液体菌剂浸种时用量0.5千克;种子包衣时用量根据包衣剂要求的用量。
大豆根瘤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在储藏、运输、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同时不能与杀菌剂类农药混用。
三、适宜区域和范围
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黄淮海的大豆主产区,均可广泛使用大豆根瘤菌。
2002~2004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大豆生产区示范推广800万亩,取得很好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工艺方法——大豆根瘤菌接种及配套施肥技术

工艺方法——大豆根瘤菌接种及配套施肥技术工艺简介大豆根瘤菌是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进行生物固氮的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
通过接种大豆根瘤菌及科学合理施肥,能够增强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培肥地力。
一、大豆根瘤菌剂要求选用取得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的大豆根瘤菌剂产品,产品质量符合《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要求,已按《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1735-2009)》完成质量评价,在保质期内、包装完好。
二、接种方式(一)拌种适用于现拌现用的小规模种植农户。
1、拌种剂量及时间根据播种量,按大豆根瘤菌剂产品说明书确定用量。
应在大豆播种前12小时内进行根瘤菌拌种作业。
2、拌种器械根据用种量和当地生产条件,使用干净的盆、桶、袋子等容器或拌种机械进行拌种。
拌种容器或机械进行过农药种衣剂作业的,应用水清洗3次以上。
3、拌种作业拌种地点应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将适量根瘤菌剂与大豆种子混合,轻轻搅拌至所有种子表面都附着根瘤菌剂,种子阴干后播种。
拌种时应避免碰破种皮。
(二)喷施适用于使用带喷施设备播种机具的种植农户。
1、菌液配制根据喷施面积和大豆根瘤菌剂产品说明书确定根瘤菌剂和水的用量。
使用自来水配制菌液时,提前将自来水接入容器静置1-2天。
将根瘤菌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喷施菌液应现用现配。
2、喷施设备用喷施设备在大豆播种时将根瘤菌液喷洒在大豆种子表面及周围土壤。
使用过抑菌或灭活作用药剂的喷施设备,应用清水将容器、管路和喷头清洗3次以上。
3、喷施作业喷施作业前应检查喷施设备的压力部件、控制部件、喷头和接口,保证喷施设备正常运行。
喷施时,作业人员应注意观察喷头是否堵塞、各接口是否有滴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三)种子包衣适用于种子企业对大豆种子包衣操作。
1、包衣剂要求包衣剂所用材料应对根瘤菌、大豆植株、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并能保证包衣1个月后每粒大豆种子根瘤菌存活数量在1×104以上。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作者:张欣,李玉文转贴自:本站原创(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2.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将选取的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 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5 个大豆品种(垦农18号,垦鉴豆25号,合丰25号,疆丰21-1381号,绥农4号)进行最佳共生匹配双瓶筛选试验,测定了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共生固氮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HLJN1001和HLJN 1003。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大豆品种;共生匹配;筛选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10—0125—03根瘤菌(Rhizobium)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形成氨,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独立存在时,不能利用大气中的N2,而当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并在其中迅速增殖后,可产生类菌体,并在根瘤内出现豆血红蛋白,同时具备类菌体和豆血红蛋白的根瘤便具有固氮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的根瘤菌与大豆品种间的共生固氮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2] 。
因此,筛选与豆科作物品种匹配、固氮能力好、竞争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是提高根瘤菌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3]。
现选取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与5个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大豆品种进行共生匹配性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良菌株,为大豆育种材料的选择和共生固氮作用的发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菌株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共10株,由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进的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
作者:赵念力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3期
摘要:将引进的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GF菌株在YMA、TY、PA、BSE、SM 5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相关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YMA培养基中生长较快。
在YMA 培养基中进行的碳源利用试验表明,在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根瘤菌生长得最好。
按L9(34)正交设计表对YMA培养基中的4个组分比例进行优化,对结果进行分析可得最优的培养基配方(1 L)为:10.0 g葡萄糖+0.8 g酵母粉+0.2 g MgSO4·7H2O+0.8 g K2HPO4+0.1 g NaCl+0.01 g CaCl2,去离子水补足至1 000 mL。
关键词:俄罗斯大豆根瘤菌;培养基;优化
中图分类号: Q93-3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069-02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能形成共生的固氮体系,在自然界中,这个体系不但具有最高的固氮效率,而且具有最多的固氮量[1]。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可以形成根瘤,能将空气中的氮固定转化成为大豆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铵。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既能直接改善大豆的氮素营养状况、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又能将更多的固定氮素释放到土壤中,从而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2]。
目前,接种根瘤菌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豆科作物增产、减少化肥施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在许多国家都有大规模商品菌剂的生产和出售,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
随着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接种高效大豆根瘤菌将产生更显著的社会与环境效益[3]。
俄罗斯对根瘤菌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4-5]。
200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引进了十多个高效大豆固氮根瘤菌株,并结合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应用。
大豆根瘤菌通常选用YMA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但其生长较慢,不适合在生产上加以应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改良培养基配方,选择最适合俄罗斯大豆根瘤菌生长的培养基配方,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培养速度。
本研究主要通过优化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根瘤菌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实现高密度发酵培养提供基础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试验菌株为引进的俄罗斯大豆根瘤菌GF菌株,为大豆快生根瘤菌,由俄罗斯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提供。
1.2 培养基
试验用培养基有YMA、SM、TY、PA、BSE 5种,配方如下。
(1)YMA培养基(1 L):10 g甘露醇/蔗糖,1 g酵母粉,0.2 g MgSO4 ·7H2O,0.5 g K2HPO4,0.1 g NaCl,0.05 g CaCl2 ·6H2O,4 mL Rh 微量元素液(将5 g H3BO3、5 g Na2MnO4溶解于1 000 mL去离子水中制成),加去离子水至1 000 mL,调节pH值6.8~7.0。
(2)SM培养基(1 L):10 g甘露醇,0.5 g K2HPO4,0.2 g MgSO4 ·7H2O,0.1 g NaCl,0.5 g KNO3,0.1g CaCl2 ·6H2O,4 mL Rh微量元素液,1 mL混合维生素液(将10 mg硫胺、10 mg烟酰胺、10 mg泛酸钙、1 mg生物素溶解于100 mL去离子水中制成),加去离子水至1 000 mL,调节pH值6.8~7.0。
(3)TY培养基(1 L):5 g胰蛋白胨,3 g酵母粉,1.3 g CaCl2 ·6H2O,加入去离子水至1 000 mL,调节pH值为7.0。
(4)PA培养基(1 L):2 g蛋白胨,0.5 g MgSO4 ·7H2O,加入去离子水至1 000 mL,调节pH值 6.8~7.0。
(5)BSE培养基(1 L):10 g甘露醇,0.2 g MgSO4 ·7H2O,0.5 g K2HPO4,0.1 g NaCl,0.1 g CaCl2 ·6H2O,4 mL Rh微量元素液,加入去离子水至1 000 mL。
1.3 试验方法
1.3.1 根瘤菌菌种的活化、传代、接种将根瘤菌在斜面培养基上28 ℃的条件下培养2 d后接种到YMA培养液中,再置于28 ℃、150 r/min的摇床中振荡培养4 d,制成接种液。
1.3.2 根瘤菌的培养将培养好的接种液按照体积比1%的接种量接入5种液体培养基中,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100 mL,在28 ℃、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
1.3.3 培养基的比较在600 nm下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吸光度,绘制大豆根瘤菌在5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1.3.4 不同碳源的筛选试验在培养基选择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生长较好的培养基上进行碳源的筛选试验。
用等量的甘油、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替换YMA培养基中的甘露醇,同时保持其他成分不变。
接种根瘤菌于液体培养基上,接种量为1%,于28 ℃、150 r/min 的条件下振荡培养,分别在培养12、24、36、48h时测定D600 nm。
1.3.5 培养基的优化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大豆根瘤菌的培养基进行进一步优化。
进行碳源筛选之后,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对培养基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优化,正交设计见表1。
3 结论
通过对5种培养基的筛选表明,YMA培养基较适于俄罗斯大豆根瘤菌GF菌株的生长。
碳源利用试验表明,葡萄糖为最优碳源。
正交试验得到GF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10.0 g 葡萄糖+0.8 g酵母粉+0.2 g MgSO4 ·7H2O+0.8 g K2HPO4+0.1 g NaCl+0.05 g CaCl2+4 mL Rh微
量元素液,加水补至1 000 mL。
优化的根瘤菌YMA培养基在避免资源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根瘤菌的大量、快速生长,为根瘤菌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6]。
参考文献:
[1]刘保平,周俊初. 根瘤菌菌剂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57-61.
[2]谭娟. 接种俄罗斯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7(4):36-37.
[3]李阜棣,胡正嘉. 微生物肥料在持续发展农业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
[4]张武. 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J]. 作物杂志,2010(3):54-55.
[5]李艳杰. 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50-53.
[6]吴红慧,周俊初. 根瘤菌培养基的优化和剂型的比较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