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理解讲义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教案标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一、引言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通过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
二、背景知识1. 理解题意阅读理解题通常以问题形式出现,学生需要细读文章内容,准确理解题意,注意关键词。
2. 获取关键信息学生需学会在文章中找到关键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3. 推断阅读通过阅读文章中的线索,学生可以进行推断,猜测相关事实和情节。
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细节。
4. 主旨理解学生需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即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帮助他们准确回答主旨相关问题。
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题意,准确回答阅读理解问题。
2. 学生能够获取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断,猜测相关事实和情节。
4. 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回答主旨相关问题。
四、教学材料1. 《小红帽》寓言故事2. 《朋友间的帮助》记叙文3. 《动物园之旅》说明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故事或图片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2. 学习《小红帽》阅读理解(教师播放故事录音或亲自朗读)- 学生阅读故事,并注意关键信息,如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等。
- 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推断答案。
3. 学习《朋友间的帮助》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记叙文,并寻找关键信息。
- 学生回答与记叙文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4. 学习《动物园之旅》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说明文,并学会找出关键信息。
- 学生回答与说明文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5.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阅读理解过程,分享他们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学习到的阅读理解技巧,例如理解题意、获取关键信息、推断阅读和掌握主旨等。
《语文乐园七》四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教案

本文是围绕着《语文乐园七》四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教案展开的,旨在探讨该教案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对于语文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案特点作为四年级下学期的阅读理解教案,该教案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该教案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设计好预习问题,并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能了解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和整理文章;该教案注重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在阅读中融入了一些数学和科学的知识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视角来理解和处理问题;该教案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设计了学生个性化发挥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所领悟和启示。
该教案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多样,既有小组合作的形式,也有个人思考和汇报的形式,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既有密集而紧凑的单元测试,也有自由而富有启发性的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提高。
二、教学内容该教案包括了《五十字之谜》、《胡萝卜的秘密》、《诡异的图画》、《秘密活动》、《生日会上发生的事》五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由具有一定难度的比较生活化的话题组成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锻炼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跨越多学科,提高综合能力。
以《胡萝卜的秘密》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和小老鼠偷偷潜入农场,想要找到女巫的秘密混合药材——象牙白胡萝卜,并最终成功寻找到了该物品的故事。
这篇文章不仅为学生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胡萝卜的分类、生长、采摘等相关知识。
在阅读的同时,教案也要求学生注意总结和归纳,例如在《胡萝卜的秘密》这篇文章中,教案引导学生从胡萝卜的类型、生长方式和采摘方法三个方面来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
这种类型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能够建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对语文教学的意义《语文乐园七》四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教案的编写,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

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理解,孩子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还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锻炼呈现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案中,阅读理解要做好。
一、重点讲解1、阅读技巧的讲解:四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讲解阅读理解时需要注重讲解阅读技巧。
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快速地找到关键词,如何使用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2、题目的注重: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需要注重题目的种类和难度,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和阅读水平来设计题目。
要让难度逐渐加大,让孩子们慢慢地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强求孩子们掌握所有的阅读技巧和知识点。
3、创新教学:阅读理解作为一种阅读能力的锻炼,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可以通过讲故事、传统文化的教育等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发现故事中的亮点、主题和深层次的意义,提高孩子们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过程1、理论讲授在讲解阅读理解之前,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快速地扫文,找到关键词和信息点,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
这个部分的教学需要注重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关技巧。
2、范文展示在讲解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选取相关练习题和范文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要点。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组讲解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交流。
在小组讨论中可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发言权,并通过适度引导的方式来开展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答案,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文化教育阅读理解还可以通过文化教育进行讲解,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意义,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通过引导孩子们讲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寓言等,让孩子们更好地融于文化之中,接受熏陶。
三、总结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最新四年级阅读理解讲义(教学设计)

四年级阅读理解讲义(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使用一般规律概括文章文段主要内容,做到语句连贯,语义通顺,字迹整洁,整体无错别字现象。
二、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句子摘抄法并掌握。
2.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要求概括段意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内容文章:方法一:标题扩充法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文章标题稍加扩充,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个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答出所提出的问精品文档题。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概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精品文档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四年级阅读理解讲义(教学设计)

四年级阅读理解讲义(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使用一般规律概括文章文段主要内容,做到语句连贯,语义通顺,字迹整洁,整体无错别字现象。
二、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句子摘抄法并掌握。
2.研究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要求概括XXX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内容文章:方法一:标题扩充法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文章标题稍加扩充,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个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概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早晨,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衣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缓慢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2.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水平。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和组织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细节的观察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活动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逐渐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理解的话题。
Step 2 预测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篇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先看题目和图片,预测文章的主题。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猜测和推测。
Step 3 阅读理解(30分钟)教师让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引导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关键词,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答案。
Step 4 理解问题(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要求学生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并逐个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章,找到相关的依据,进行分析和解答。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答题技巧,并与学生分享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
Step 6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目,提供更多的阅读理解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阅读理解教学,学生通过观察、预测、阅读、问题解答等环节,全方位地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短文中的主要内容;2.能够根据短文回答问题;3.能够发展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能够准确理解短文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短文中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提取。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教具:课件、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2)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展开(1)阅读理解技巧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短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帮助理解和解答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解答:根据短文内容,对问题进行示范回答,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个别辅导: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课堂练习(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小组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发表回答结果,并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对阅读理解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回答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解困难的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交流和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积极的阅读兴趣,强化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本节课引导孩子从读懂短文、理解短文的大意、领会文中信息和培养仿写思想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预期结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语言文字,从而快速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首先形成读书兴趣并且将其转化为良好的阅读惯,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研究的热情。
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师生密切配合,充分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研究《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一、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们观看一段蝌蚪在水中游的视频,并且询问学生们知不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新课呈现
1、课前预(让学生们有个大致了解与准备)
2、教师决定教哪几段,哪些词语,需要去哪些学生词汇方面帮助。
3、教师根据篇章特征和语言环境读短文。
4、教师导读段落,并引导学生理解短文主题,理解短文段落大意,领会短文信息。
三、分组合作
根据固定分组方法,学生分组,自行阅读文章,并在组内进行小结和交流。
教师可帮助学生们整理并总结研究的经验,帮助学生体验特定的阅读策略:猜字谜、联想记忆、翻译和延伸阅读等。
总结: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及品味短文,让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获得提高,并形成好奇心、探究心和学习自觉性。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教学让学生对读懂文章、组织文本能力、提高竞争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为以后更进一步的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阅读理解讲义(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使用一般规律概括文章文段主要内容,做到语句连贯,语义通顺,字迹整洁,整体无错别字现象。
二、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句子摘抄法并掌握。
2.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要求概括段意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内容文章:方法一:标题扩充法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文章标题稍加扩充,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个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概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儿向画片伸出手去。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儿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sāi)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小女孩儿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出相关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怎样了呢?回答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加以完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冻死在街头呢?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事。
点拨:1、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2、要紧扣文题提出相关问题方法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具体操作:先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例:《我爱湖》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的温柔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是活的,层层粼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象一幅迎风飘舞的绸。
湖是硬的,象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
我想,湖里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金鱼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活?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又或放一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啊,织出湖面绿色的“锦”。
“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象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
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听,“轰轰”礼炮响了,联欢会就要开始了。
等大雨一下,联欢会马上开始,你就会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那是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
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不用焦急,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不是最好的说明吗?湖是美的,我深爱着湖。
各段段意:1、我爱湖,因为湖很美。
2、静静的湖很可爱,雨中的湖更动人。
3、湖是美的。
主要内容:静静的湖和雨中的湖都很美。
方法三:要素串联法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注意: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要内容: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事。
方法四:句子摘录法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答题步骤:步骤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步骤二:认真分析文章,从词、句、段、写作特点等多方面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步骤三:检查是否抓住了主要内容。
步骤四: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
易错点归纳:1.不要太简单:简单到内容都残缺了,就不是文章的“缩影”。
2.不要太啰嗦:主要内容,顾名思义要概括出主要的,不要把可要可不要的话也写上。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文章的特点运用的方法段意合并法从几个方面描述,把每段的段意连层次清晰的文章起来,修改、删除、综合。
题目扩充法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的内容的文章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并加以完善。
句子摘录法结构上有总起句、摘录这些概括性的总结句、过渡句、语句,有时需要稍中心句,而这些句加改动。
子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的文章。
要素罗列法叙事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文段:(1)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PS: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2)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
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
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PS: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1.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可以分为几层意思4.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PS: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第一,段意应该是一段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而不应该是思想内容的概括。
第二,段意一般我们用陈述句表达。
每段段意连起来应当反映出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认真读懂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概括出段落大意。
四、练习(一)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
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当时赵大爷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风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
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
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1.把上边的这段话分成三层,用“||”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