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辅导: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工作流分析及设计

(完整word版)工作流分析及设计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及设计业务过程描述: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

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准备需求过程设计并形成模型I模型发布并开始使用I对业务运转过程进行管理、监控和统计业务模型描述: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可执行>>流程定制工具<<可执行>>客户端系统功能划分: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系统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工作流服务接口1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打开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讲义.pptx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讲义.pptx

設定表單編號原則
設定 Super User 每一張表單皆可設定重量級 User, 給予特殊權限,豁免於繁複的流程。
設定表單執行狀況
設定表單執行程式 透過執行程式之設定,可將表單與其 他應程系統或資料庫進行整合(如請 假單與人事薪資、差勤系統)
設定表單使用流程
自訂查核點
針對每一段流程可從中選取簽核 角色設定為查核點或運用VB Script撰寫程式,指定符合需求 的查核點。
Product Introduction
Three-Tier
Client Tier
Client (Browser)
Middle Tier
Web Server
AP Server
ASP HTML XML
COM+ COM+ ODBC COM+
Data Tier
Files Storage Data Base
故宮博物院 台電維護處 保六總隊 台東縣政府 台北縣文化局 海巡署
企業自動化
結合 Status Power EIP 各項應用程式(電子佈告、檔案管理、法令規章、教育訓 練、電子郵件、客戶/廠商管理,會議管理、網路資源)進行企業自動化之流程 運作,達到「訊息傳遞」、「知識管理」、「行政管理」、「流程控管」、 「系統管理」、「系統整合」之目的。
使用者藉由單一入口登錄,即可 進入企業內部自動化管理系統。 透過個人化首頁,立即獲取最新 訊息與電子郵件;同時掌握表單 簽核狀況(待簽核文件及所申請 文件),提昇工作效率。
選擇適當表單進行申請 表單申請人員可為本人,亦可代他 人申請。(特殊表單可設定僅限本 人親自申請,他人不可代為申請)。
填妥表單進入簽核流程
Status Power Flow - 表單簽核功能

第六讲工作流管理系统架构PPT课件

第六讲工作流管理系统架构PPT课件
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业务过程建模、 分析和实施,适应全球市场的多元化趋势, 以及实现各种独自开发的工作流系统之间 的交互,需要对该类产品与技术建立相关 标准,从系统结构、术语使用、接口实施 方面提供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定义,并以此 为基础实现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 便于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
15
10
运行时期活动交互
工作流过程中的活动总是与人类的操作有关, 交互经常是在使用特殊的IT工具后,或者信息 处理操作需要一个特殊的应用程序来操作一些 信息时,交互才被意识到。 在活动间转移控制、确定过程的运行状态、调 用应用工具、传递适当的数据等,都必须与过 程控制软件进行交互。 制定标准的框架来支持这种交互,有如下好处: 在多工作流系统中使用一致的接口;可以开发 工作于不同工作流产品中的通用应用工具。。
17
工作流参考模型
1993 年,WfMC的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 术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为了实现 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WfMC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术语、体系结 构及应用编程接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 标准。
18
工作流参考模型是一个经验模型
工作流参考模型确定了工作流管理系统 的基本架构,该架构是开发工作流软件 时应当采纳的系统模型,当然,一个工 作流管理系统也可以不遵循这个模型标 准,或只实现这个模型的一部分,但事 实证明,这个模型结构是目前最为合理 的。
19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工作流引擎
该引擎是驱动流程流动的主要部件,它 负责解释工作流流程定义,创建并初始 化流程实例,控制流程流动的路径,记 录流程运行状态,挂起或唤醒流程,终 止正在运行的流程,与其他引擎之间通 讯等等工作。WfMC没有针对引擎的实 现提供具体的标准,因为对引擎做过多 的约束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系统分析辅导:工作流模型设计

系统分析辅导:工作流模型设计

系统分析辅导:工作流模型设计摘要:工作流模型是组织机构经营过程的模型表示,但由于工作流建模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现行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普通存在语义不够丰富、柔性不好、表示不直观等问题。

为此作者在开发UniFlow工组流管理系统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有向图理论的工作流模型,该模型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工作流模型理论出发向读者介绍了本模型的设计思想。

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工作流模型的定义和组成关系,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有向图理论的工作流模型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思想。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模型有向图过程1 引言工作流模型是对组织机构业务过程的抽象表示。

工作流模型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它的确定性保证了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交互的一致性,也决定了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从设计开发到运行实施的诸多环节。

不同的工作流模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相对工作流产品的实现技术和发展而言,工作流建模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在建模方法上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目前已有的建模方法主要有: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基于语言行为理论的建模方法、基于活动与状态图的建模方法和基于扩展事务模型的建模方法等。

但这些工作流模型普遍都存在以下问题:(1)模型语义不够丰富,表示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2)模型的柔性不好,不容易处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3)表示方法不够直观等。

在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环境下,工作流模型必须采用简单、直观、又具有较强描述能力的面向组织用户的模型。

因此,作者设计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时,在参照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ngement Coalition 简称:WfMC)工作流理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建立了基于有向图理论的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模型,该模型有效的解决了工作流模型中普通存在的问题。

下文主要向读者详细介绍这一模型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思想。

2 工作流模型概要企业、政府机关等组织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用过程的观点来看待这些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组成元素就是过程,过程的组成元素就是活动;工作流模型就是对这些业务过程的抽象表示。

工作流管理系统讲解

工作流管理系统讲解

调用子 流程
流程结 束节点
路由
双击节点, 可以修改 节点名称
共同成长 智慧同行
节点类型
节点类型
流程的节点是指具体的某个工作环节。通过开发工作室的工具栏, 将节点添加到画板上去。节点有四种类型: 开始节点 一个流程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开始节点。开始节点表示整个流程的 起点,所有流程都是从开始节点开始流程的。开始节点的办理人 属性在工作发起时为流程启动者 活动节点 流程的具体流程环节,一个活动节点表示一个流转环节 调用子流程节点 该节点表示调用另一个流程的节点。 结束节点 用来标识流程正常结束的节点。表示流程正常结束
共同成长 智慧同行
流程属性》允许重办、撤办、退回
允许重办
在工作提交后,办理人员可以将工作拿回重办,工作的重办有一 个前提:下一办理人未将工作提交。流程属性设置了允许重办, 节点属性也会控制某个环节是否允许重办。
允许撤办
是否允许流程管理员将本工作撤办。撤办工作必须由流程管理员 来完成,流程管理员在流程控制中,选择撤办流程,进行流程的 撤办。流程撤办后,所有的待办工作将撤办,流程将无法进行流 转,所有映射数据将被删除。节点属性中也有是否允许撤办属性, 表示当流程流转到某个环节是是否允许流程管理员将工作撤办
流程属性》流程号、流程名称
流程号:
流程的标识号,在整个系统中不可重复。流程一旦创建,该流 程的流程号就不能修改
流程名称
流程的名称,在实际开发时,应该将流程名称规范化,因为在 工作发起时,要进行流程的选择,流程名称就出现在流程列表中
共同成长 智慧同行
流程属性》流程表单
流程表单
流程流转内容的记录表单,即实际运行的工作流程的内容表单。 本项内容必须选择,在发起工作时,要发起表单,供记录工作内 容之用。

工作流系统详细设计

工作流系统详细设计

第一章系统详细设计1.1系统界面设计1.1.1应用系统主界面设计应用系统主界面分为页眉、滚动式功能导航菜单、任务处理区域和辅助工具等四个部分,才用典型的三列式网格布局。

页眉:包括设为主页、返回首页、退出系统等操作;滚动式功能导航菜单:包括个人工作台、文档查询和系统维护等三个滚动切换的菜单项。

其中,个人工作台包括起草裁判文书、收件箱、在办箱、发件箱、已办工作等图形化操作按钮;文档查询包括按时间查询、按庭别查询、按案件类型、按承办人员查询、按办理状态查询、组合查询等图形按钮,用于在多种查询视图中切换;系统配置包括流程配置(仅系统管理人员可见)、人员组织机构维护(仅系统管理人员可见)、系统参数维护(仅系统管理人员可见)、个人信息维护和个人页面定制等功能按钮。

1.1.2业务处理表单设计业务处理表单包括页眉、操作按钮和呈请批示表及正文等三个部分。

操作按钮:包括保存、退出、编辑正文、上传附件、填写处理意见、提交下一步处理、打印呈请批示表、打印正文等操作,操作按钮可以按照流程环节的业务处理需要进行灵活的配置与权限控制。

呈请批示表及正文:呈请批示表及正文区域的页面布局以及主要的录入项目如下图所示:1.2裁判文书审核流程设计裁判文书审核流程包括承办人处理、审判长审核、合议庭审核、审委会审核、庭长审批、院长审批、校对室校对和文印室打印等八个业务处理环节,整个流程以案件的承办人员作为各项任务发起和推动的核心。

裁判文书必须经过庭长审核或院长审核才可以交付校对室进行校对以及进行后继的打印印刷工作(即在呈请批示表中必须有庭长或院长同意签发的意见)。

业务处理流程分解为“环节”和“路径”两种对象,每种对象由多个属性进行描述,涉及到权限、行为、操作(方法)等。

流程配置采用多流程穷尽叠加的表达方式,加之对路径的权限划分,使不同角色的人员在完成当前工作并“提交下一处理”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当前处理人的权限和可选择的路径,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流程控制得以规范,同时也为不同角色人员提供可定义的灵活性。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工作流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1993年,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WfMC)的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术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为了实现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WfMC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术语、体系结构及应用编程接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工作流管理联盟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指整个或部分经营过程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广泛地把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都称为工作流。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

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一个简单的工作流模型根据所实现的业务过程,工作流管理系统可分为四类:1)管理型工作流(administrativeworkflow):在这类工作流中活动可以预定义并且有一套简单的任务协调规则,例如,大学里的课程选修,完成论文后的学位申请等。

2)设定型工作流(adhocworkflow):与管理型工作流相似,但一般用来处理异常或发生机会比较小的情况,有时甚至是只出现一次的情况,这与参与的用户有关。

3)协作型工作流(collaborativeworkflow):参与者和协作的次数较多。

在一个步骤上可能反复发生几次直到得到某种结果,甚至可能返回到前一阶段。

工作流管理技术与系统分析

工作流管理技术与系统分析

工作流管理技术与系统分析工作流管理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管理工作流程的方法,通过对工作序列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建模,实现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自动化控制。

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实现工作流程管理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工作流程建模、任务分配和流转、资源调度和监控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透明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

工作流管理技术的核心是对工作流程进行建模和分析。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将工作流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通过定义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执行条件,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流转。

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理清工作流程,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生产制造领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并提供实时的生产数据分析和反馈,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在服务行业,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协调各类服务工作,提供任务调度和分配功能,确保服务的及时性和质量。

在行政管理中,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文档审批、差旅报销等常规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实现工作流程管理的关键工具。

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建模、配置和管理,并实现对工作流程执行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任务分配、流转和追踪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任务的高效分配和协调,并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此外,工作流管理系统还提供了资源调度功能,可以自动分配和调度所需的人力、物资和设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工作流管理系统还具有更高级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实现流程的并行执行和串行执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执行方式。

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的业务需求和运行情况,动态调整工作流程的执行顺序和执行路径,提供灵活的流程控制能力。

工作流管理系统也可以提供任务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管理功能,确保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得到优先处理。

总之,工作流管理技术和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高效、透明和可控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师辅导: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摘要: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

作者在深入研究了工作流管理联盟提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功能全面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本文主要从该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该系统结构。

关键词:工作流管理系统、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体系结构、业务建模1、引言在一个组织内部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信息。

在组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往来信息。

如果这两种信息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前一种属于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后一种属于B2B电子商务系统。

目前对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

对业务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于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难度大,因此发展还不成熟。

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代组织实现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为组织的业务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个从模型建立、管理到运行、分析的完整框架。

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通过一套集成化、可互操作的软件工具为这个框架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持。

Thomas Koulopoulos曾预言: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Windows NT)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它将带来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

但是目前工作流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都还不够完善,要实现Thomas Koulopoulos的预言可能还需有一段路要走。

本文主要介绍了由作者独立设计一套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供工作流技术爱好者参考。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顾名思义,工作流就是工作任务在多个人或单位之间的流转。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流转实际上表现为信息或数据在多个人之间的传送。

工作流管理联盟(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

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规则传递的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管理一序列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关人员、资源、信息技术资料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

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

她的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

当然这种管理可能会在不同的信息及通信环境下实现,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小至一个只有几人的工作组,也可以大到政府、企业组织各个机构之间。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资源、信息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等)整和成一个整体。

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用来收容业务逻辑的业务知识仓库,并给予业务逻辑一个易操作易控制的界面。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具体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的分离,实现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模板来改变系统的功能,完成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业务或全部业务的集成管理,有效的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组织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

3、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工作流建模阶段,工作流模型实例化阶段和工作流执行阶段,如图1。

在工作流建模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在模型实例化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例化,为具体业务流程办理流转提供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控制数据,并为业务流程的办理提供所需要资源(如人力资源和物料、设备资源等);工作流执行阶段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执行,重点是完成人机交互和系统内部应用或外部应用程序的调用。

图1、实施的三个步骤根据工作流的三个阶段的分工,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可以分为过程设计定义功能、运行控制功能和运行交互接口三个层次的功能,如图2。

4、过程设计定义功能过程设计定义功能主要作业务处理流程的计算机定义,她提供了一种分析、建模、系统定义技术,将一个现实世界的业务处理过程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定义;最终的定义叫作工作流模型、过程模版或过程定义,她可以用图形符号进行表示。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这一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组织管理、资源管理、内部应用开发工具、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工作流定义等功能。

来源:考试大-软件水平考试4.1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业务流程是由各业务环节连接而成,而每一个业务环节都由多个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

在业务建模时可自顶向下的将业务流程中各个业务环节最终分解成一系列的原子任务。

所谓原子任务,即将有可能发生的每笔业务进行原子化分解,细分到不能再分割的操作单元,每个操作单元即是一个原子任务。

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结也将最终转化为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

这样各个原子任务的控制连接,就成为了工作流模型。

因此,工作流是企业中过程流、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等各种流的综合集成。

业务建模工具主要提供流程定义开发人员便捷的与数据流图工具或活动图等流程描述工具类似的业务流程分析工具。

业务模型是信息模型的出发点。

信息模型说明了业务处理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说执行具体功能的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信息建模工具可提供使用E-R图方法构建信息系统的逻辑数据模型;根据实际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适用于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理数据模型,同时可生成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创建脚本。

信息模型是个两层次的建立过程,先建立逻辑模型,再建立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支持数据的概念模式,它从抽象的层次上反映内部数据间的关联,不管具体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存储方式等等。

物理模型支持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它与具体选定的数据库类型密切相关。

4.2组织管理在组织单位中组织结构是信息决策、任务执行和监督管理等重要活动的载体,组织结构揭示了组织单位人员管理的层次,反映了人与工作、决策、责权之间的联系。

因此,组织结构对于一个组织单位中如何完成业务流程的建模和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结构、工作流、过程建模等概念的提出,为描述组织单位业务流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使过程到组织的映射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组织管理功能,用于定义业务单位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职责分配等工作。

为工作流模型的定义和工作流的实例化、执行提供人力资源约束和支持。

4.3资源管理资源是进行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资因素,在工作流的执行过程,必须得到企业资源的支持,相应的组织实体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

同时,工作流要保证将正确的信息和资源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送给正确的小组或成员。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资源管理功能,用于建立组织单位的资源模型,表示组织单位的资源结构和配置情况,描述组织单位各种资源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为工作流模型提供资源约束和支持。

4.4内部应用开发工具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应用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图形化设计方法,开发出动态页面应用,其结果可保存为html或jsp或其他可直接调度执行的运用程序。

这些内部应用程序具有数据库访问能力,能够访问或存储工作流相关数据和控制数据。

在流程定义时流程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设计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

运行时用户可以在任务列表中直接调用,执行所需完成的工作。

它的最大的优点是让开发人员避免了复杂业务处理应用程序的开发。

4.5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设计复杂报表页面的能力,可设计任意复杂的报表,并可画出各种统计分析图并能够使用多种形式输出。

在流程定义时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就像内部应用开发工具一样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

当流程实例运用到指定节点时,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该数据窗口以用户所需要的形式展现相关信息内容。

4.6工作流建模工具工作流建模工具以工作流元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采用有向图的方法对现实的业务活动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业务过程到工作流模型的映射机制。

对于建模工具而言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建立规范的业务过程的接口,另一方面,所建立的工作流过程可以存储于工作流库中作为工作流引擎的输入,投入运转、执行并接受监控。

建模工具的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提供建立工作流模型所需的各类基本元素,比如活动、子过程、连接弧等;支持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操作,比如鼠标的点击与拖动;提供用户定义各模型单元属性的对话框;模型的保存与读取;支持多层次建模;与外部自动应用的接口;4.7工作流模型库工作流模型库主要用于保存和管理已定义完成的工作流模型。

在工作流程启动时工作流引擎将直接加载并将其实例化,同时为工作流的流转提供基础模板。

5、运行控制功能运行控制功能主要对工作流模型的定义进行解释,创建并控制过程的运行实例,调度过程的各种行为步骤,调用适当的人力、资源和应用程序以完成任务的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工作流管理控制软件——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在这一层次的主要包括:工作流引擎和工作流监控管理2部分。

5.1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可以说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心脏。

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不同工作流引擎通过协作共同执行工作流程。

工作流引擎实际上是经营过程的任务调度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资源的分配器。

在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持经营过程中,工作流引擎可以看成是一个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

业务过程在她的管理、监控之下运行,因此工作流引擎的性能和可靠性就直接决定了业务过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5.2工作流监控管理系统管理与监控是工作流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工作流系统管理与监控工具能够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部的流动状况进行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建立、设置和优化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各个软件。

2)对过程模型进行实例化。

3)将过程模型中的角色实例化。

4)将运行中的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和数据分发到各个工作流机中。

5)启动、挂起、恢复和终止过程实例。

6)管理正在执行的过程实例,并对正常结束或异常退出的过程实例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