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能够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能够储存水分,实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假如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但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能够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

(对)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资料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育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一、生物学
1. 植物:包括植物的结构、吸水与输送、光合作用等知识点。

2. 动物:涵盖动物的分类、结构、饮食性、生存环境等内容。

3. 人体:重点介绍人体的组成、器官功能和保健常识等。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知识点。

2. 食物与营养:介绍食物的分类、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3. 能量:讲解能量的转化、来源、利用等相关知识。

三、地理与环境
1.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四季变化等基本知识。

2. 气象:讲解气象现象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3. 环境保护: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相关知识。

四、实践技能
1. 实验方法: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观察与记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研究以上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将对科学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注:本文中所提到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鸡、鸭、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因为它们都有(两足)和(羽毛),都善于(飞翔)。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形,都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身体都有(头)、(身)、(翼)、(足)、(尾)五个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3.我们在观察鸟时,发现身体表面都覆盖了(羽毛)。

还发现鸟的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其中(翼)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关系。

4.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树里的昆虫);绿头鸭的喙扁平,足间有蹼,生活在(水里),适于捕食(鱼虾)。

所以鸟的身体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是(有关系)的。

5.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6.哺乳动物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7.我还知道(鸵鸟)、(绿头鸭)、(雕)、(企鹅)也是鸟。

8.我还知道(蝙蝠)、(鲸)、(河马)、(海豚)也是哺乳动物。

还知道能飞的哺乳动物有(蝙蝠),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有(鲸),能滑翔的哺乳动物有(鼯猴)。

第2课动物的分类1.动物可以分鸟类、(虫豸类)、(鱼类)、(哺乳类)、(匍匐类)、(两栖类)和其它动物。

2.鲤鱼和鲨鱼属于(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都有(鳞片),用(鳃)呼吸,用(尾部的摆动、鳍:)游行。

3.蝗虫和蝴蝶属于(虫豸)类,它们的身体都有(腹部)、(胸部)、(头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腹部有(三对)足。

4.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发现它们都有(脊柱)。

脊柱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是身体的支柱,但并不是每种动物都有。

5.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鸟、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一单元1.自然界的声音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2.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能说话,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吹竖笛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4.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5.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7.(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称为(分贝),用字母( dB )表示。

8.噪声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噪声主要造成听力受损、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9.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健康要做到哪5点?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④远离噪声;⑤避免耳朵进水。

10.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①居民区附近的高速公路建立声屏障;②深夜把电视机的音量近可能的开小;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或捂住耳朵;④公路两旁种植绿化林;⑤安装双层隔音窗。

二单元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食物中还有(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它们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以下是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延展性等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自然物质、人工物质等
2.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色、占据空间、有重量等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流动性、可溶解物质等
3. 动物和植物:
- 动物的特征:可以移动、有呼吸、需要食物等
-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类、哺乳动物等
- 植物的特征:不能移动、有光合作用、有根、茎、叶等
-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水生植物等
4. 太阳系和地球: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流星等
- 地球的特征:有大气层、有水、有陆地、有生命等
-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倾斜度等
5. 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 动物的生长过程:出生、长大、繁殖等
- 生物的变化:生活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等
这些只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内容之一,复习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12.在铝箔、木尺、尼龙线、棉线这几个物体中,传播声音能力强到弱依次是铝箔、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廓收集声音。

15. 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棉花、用手紧紧捂住、包上厚棉布、摇的力量轻一些、慢慢摇等。

16. 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17.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18、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19、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20、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21、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22、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23、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24、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四、《我们的身体》单元一单元、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学案(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一、填空题。

1、气温是指在阴凉、通风的室外测出的温度范围。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速、风向。

4、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5、测量天气的工具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等。

6、一天当中,清晨气温最低、正午气温最高、傍晚气温偏低。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史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可用直筒、透明的玻璃杯来制作。

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0、气象学家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1、人们常说降雨就是降水是不正确的,降水指的是降雨、下雪、下冰雹、下雾等。

12、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3、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4、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点测量。

(√)5、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中,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但周末和假期可以不记录。

(×)6、我们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

(√)7、某地测24小时降水量是26毫米,这是中雨。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A、风向B、风向标2、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气温最高?(C)A、早上8:00B、中午12:00C、下午2:00D、下午4:003、我们可以使用一些(A)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A、天气符号B、天气日历C、风向标4、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B)个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我们所吃的食物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来自动物、来自植物、来自微生物)。

2、(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所吃的食物直接或者间接的来自(大自然)。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或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这7种。

4、怎样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素?答: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2)淀粉有遇碘变蓝的性质(3)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5、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哪些营养信息?答:蛋白质、维生素、水、脂肪、矿物质(钙、铁、)、淀粉等。

6、人体所需的营养素都主要有什么作用?答: (1)蛋白质、水、盐类: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

(2)淀粉、脂肪:给人体提供能源。

(3)维生素:需要的量不多,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

(4)维生素: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7、怎么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答: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8、每个人因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9、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答:(1)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2)要注意营养的搭配(3)吃东西要定时定量(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第二单元1、(1)把食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水变咸了,这种溶液叫做食盐溶液。

(2)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发现食盐不再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现象,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把高锰酸钾放在水里:(1)颗粒由大变小(2)由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均匀分散(3)由看得见变为看不见。

3、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4、易溶解的物体例如:小苏打、盐、糖、味精、洗衣粉、醋、酱油等5、不溶解的物体例如:铁片、食用油、砂石、土、面粉、木屑等6、可以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7、设计实验验证哪些因素可以加快溶解。

(1)实验材料:冰糖、水杯、锤子、镊子、冷水、热水、玻璃棒、(2)实验记录单:8、水里有什么:砂石、杂质、细菌。

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9、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消毒。

煮沸是最常见的消毒方法。

10、经过消毒的自来水,为什么煮沸后才能喝?答:自来水一般用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等物质,水中还有余氯,对健康不利,但余氯受热或者见光后会分解或挥发掉,所以自来水要煮沸才能喝。

11、物质在热水中溶解总是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多吗?答:不是。

对于大部分可溶的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多越快,但是石膏在冷水里反而溶解的比在热水里溶解的多。

12、水中有一些杂质悬浮在水中,请设计一个实验清除这些杂质。

(1)实验名称:过滤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杂质(3)实验材料:铁架台、漏斗架、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待过滤的水。

(4)实验过程:1、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烧杯放在漏斗下方,紧靠漏斗管。

2、将滤纸对折两次置于漏斗中紧贴,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3、将待过滤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水位低于滤纸,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滤纸上有黄色或暗色的物质,过滤后流入烧杯中的水变得清澈透明。

5、实验结论:通过过滤能除去水中的杂质,使水得到净化。

第三单元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30多万种。

2、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3、可食用的根:红薯、萝卜、胡萝卜、人参、山药等(有主根和侧根)4、地下茎:土豆、莲藕、芋头、大蒜、姜等(有侧芽或节)5、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很毛越多,洗水越多。

6、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7、叶子的蒸腾作用有什么好处?答:(1)使空气变得湿润(2)让根不断的吸收水分和养分(3)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不被晒伤8、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答:叶子越多越大,蒸腾作用越快,于是根吸收的水分越多。

9、观察气孔:把叶子的下表皮撕下一小片,贴在玻璃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0、设置叶子蒸腾作用的实验答:(1)设计方案:准备一盆有叶的植物,浇足水,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枝叶罩起来,将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处,注意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出现许多小水珠(3)实验结论:说明植物的叶子有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这种现象叫做蒸腾。

)11、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12、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提供的。

13、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14、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5、光合作用的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16、分离叶绿素的实验:(1)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烧瓶、酒精、水、棉花、绿叶、镊子。

(2)试验过程:1、倒适量酒精在烧瓶中,把绿叶放进烧瓶,用棉花堵住烧瓶口。

2、烧杯中盛适量的水,把烧瓶放在烧杯里。

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3、点燃酒精灯后把酒精灯慢慢推到三脚架下方,让绿叶在酒精中煮。

(3)实验现象:酒精慢慢变成绿色,用镊子夹出叶子,发现叶子变黄变白了。

(4)实验结论:绿叶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有叶绿素,除去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17、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试验名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试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3)实验过程: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

2、将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

3、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

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1/2的时候取出试管,取试管时用大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4)试验现象:卫生香重新燃烧(5)实验结论:氧气能使卫生香复燃,说明叶子在阳光下产生了氧气。

18、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养料):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19、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答:环割后,叶子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使这个树枝上的果实长得又多又大,从而增产增收。

第四单元1、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

(热气体会上升)2、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中国是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907-960年),在欧洲,人们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3、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答:热气球、油烟机安在燃气灶上方、排气扇安在油烟机上方、暖气片安在房间下方等。

4、在一只小碟子内倒入少量酒精并点燃,将一个不漏气的大塑料袋套在上面,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答:(1)会看到大塑料袋慢慢鼓起来,松手后塑料袋会上升的现象。

(2)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会上升。

5、把硬纸剪成螺旋状(小纸蛇),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答:(1)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2)解释这种现象:蜡烛加热了空气,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3)实验说明了:热空气会上升。

6、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7、反冲现象: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8、利用反冲原理的例子:喷气式飞机、火箭、放烟花、子弹射出等9、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充气的?为什么要充气?答:(1)充气的物品:球、轮胎、汽艇、蹦蹦床、救生圈、游泳圈等。

(2)充气的原因:1、球充气是为了弹起来2、轮胎、蹦蹦床、救生圈、游泳圈充气是为了减震缓冲。

3、汽艇充气是为了能浮在水面上。

10、我国在三国时代就发明了火箭。

11、火箭的制作方法:(1)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1/4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将瓶塞鼓开,水在气的压力下会喷出,从而推动火箭升空。

(2)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动力。

(3)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火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12、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3、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水泵、吸盘、拔火罐、钢笔吸墨水、针管吸药水等。

14、说说瓶“吞”鸡蛋的秘密是什么?答:把点燃的火柴放入瓶里,空气受热膨胀跑出瓶外。

盖上鸡蛋后,火柴慢慢熄灭,瓶内的氧气被消耗,瓶内的空气逐渐降温,体积缩小,压力变小,外面的大气压力把鸡蛋压入瓶内。

15、想办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

答:想办法给瓶子加热,例如放在热水里,瓶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把鸡蛋推了出来。

16、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位高低、水流速度、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17、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就越大。

18、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9、利用易拉罐、剪刀、细铁丝、胡萝卜、吸管制作一个小水轮。

答:(1)把易拉罐剪成金属片,利用金属片制作水轮架,钻好轴孔。

(2)用金属片剪成6个叶片。

(3)将胡萝卜中心插入10cm的细铁丝,把叶片插在胡萝卜上。

(4)借取适当长度的吸管两根,套在细铁丝上。

(5)将细铁丝穿入水轮架轴孔,制成小水轮。

20、说一说你了解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答:(1)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中段,能够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之间的航通条件,满足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

(2)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造的最大的利用水利发电的设施,位于河南省孟津小浪底,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工程。

21、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举例。

22、设计压缩空气的实验和气球的反冲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