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论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论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 踝关节损伤机制分析
2.1 解剖特点 踝关节由趾骨上方的滑车关节面及两侧的内踝、外踝关节 面与胫骨、腓骨下端关节面借关节囊连结起来构成,属滑车关节。 由于践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伸屈时,较窄的部分未能填 满关节窝,此时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内踝韧带比外侧韧带 坚固,此时如果跳起时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就会使足的前外侧 着地,使足内翻,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1]。 2.2 踝关节损伤机理 踝关节的损伤机理是由于由于三个原因:关节囊及韧带钙 化、躁关节过度活动及扭伤、跺关节过度屈伸。常见的是运动 中起跳后,踝关节由于解剖特点制约使足自然下垂跖屈内翻位 着地,造成跟腓韧带损伤或断裂。如果踝关节背伸外翻位足着 地,可造成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如果外力使足 猛力外旋,可使胫腓前韧带损伤。 3 踝关节损伤治疗
4.1 加强踝关节柔韧和灵活性练习 柔韧和灵活关系到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跳起落地时的各
种应变能力。柔韧和灵活素质不仅取决于关节软骨、韧带的弹 性和伸展性等方面的改变,而且也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收 缩、放松的调节。恢复踝关节柔韧和灵活功能,通常采用的练习 有:①绕踝运动;②主动牵拉和被动牵拉练习;③快速屈伸练习;④ 快速用脚互拨足球练习;⑤较轻负重的两腿交换跳等。踝关节柔 韧和灵活性训练,方法很多,可根据踝关节功能恢复积蓄确定运 动量与强度[5]。
3.1 治疗原则 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按软组织损伤治疗进行,伤后立即进行 冷敷。用冷水直接淋伤处 5 分钟,有条件可用氯乙烷喷洒于伤 处或将受伤部位外垫棉花,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冰敷 15 分钟,切忌继续运动或手法处理。局部肿痛消失后,要进行损 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辅 以物理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止瘢痕挛缩。 3.2 治疗方法 使用冷热交替式水疗,先将扭伤部位浸在38—40℃的热水 中,在不痛的情况下活动4-6分钟,之后立刻改浸在10—16~C的 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然后将扭伤部位抬高,活动5分钟,再绑上弹性绷带。每天做2-3 次,约1-2周可完全消肿[2]。推拿按摩运动扭伤后如何按摩治疗 是有学问的,运动损伤分为三期—— 急性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因此,疗伤也应分期而行。踝关节比较全面的治疗方法是:主 动的康复训练、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采用Watson—Jones法手术 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食疗[3]。用中医“ 辩证施治” 原 则施行“ 补虚泻实” 按摩治疗躁关节一般性软组织运动损伤, 是在已经确定诊断并初步掌握按摩手法后, 对不同部位的损伤 再予以辩证的按摩治疗手法, 使受伤的软组织恢复生理功能。中 医伤科按摩常以“ 人有胖疲、证有虚实、其治愈之迟速及遗留、 残疾与否, 皆取决于手法是否得宜” 。由此可见,按摩治疗躁关 节一般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只要辩证准确, 手法得当, 则不难取 到预期疗效[4]。 4 功能恢复的训练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朱晓俞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9-13T01:16:10.78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肖秋艳[导读] 目的探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60例为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 (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肖秋艳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150010【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60例为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

结果 B组功能障碍低于A组,康复时间短于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疼痛评分少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表现,并缩短康复时间,同时避免康复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快速康复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nkle sports injury and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nkle sports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n = 30) and group B (n = 30) by computer after admission. They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time of the study was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Results the dysfunction of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the rehabilit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pai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is helpful to alleviate the pain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rehabilitation time,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ysfunction after rehabilitation.[Key words] ankle; Sports injury;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现踝关节运动损伤以后,不仅需要展开及时制动保护及治疗,同时还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及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并提升康复速度【1】。

运动中出现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

运动中出现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

运动中出现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都经常也很容易受伤,特别是在一些激烈的对抗、快速的跑动、腾空踊跃、急停急转等动作中,在所有受伤中踝关节受伤就是更多见的了下面就有关踝关节损伤方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很多最新理论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踝关节的结构原理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

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

此外,胫骨远端后缘也有一突出部分,叫做后踝。

因为后踝有跟腱等组织遮盖,下能象内外踝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胫骨远端和内、外、后踝构成一个方形的深窝,称为踝穴内,构成整个踝关节,俗称“脚脖子”。

胫腓骨下端有内外踝和侧副韧带连接,这样的结构,使人的身体能站得稳稳当当,并且使踝关节只能向背屈和跖屈两个方向活动。

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和腓距前、后韧带,此韧带比较薄弱,作用为限制足的内翻活动。

在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

它起自踝尖端,向下呈扇形分开,分别连在舟状骨、距骨和跟骨的载距突上。

它坚强有力较少受伤。

在外侧有外侧副韧带。

它起自外踝尖端,分成三束。

前后叫做跟腓韧带。

外踝韧带比较薄弱,容易受伤,尤其是在踝关节跖屈时。

所以,踝关节扭伤,大多是距腓前韧带受伤。

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特别是内外两侧更是如此。

踝关节既负重,又活动,韧带又多,相对的关节面也多,容易发生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或关节软骨损伤。

韧带、软骨本身血运营养差,损伤后不易愈合,易形成肿胀和慢性疼痛,影响踝关节负重,行走困难。

因此出现踝关节损伤后切忌疏忽误治,延误病程,遗留一些慢性症状。

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出现。

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2、踝关节结构特点导致损伤的常见原因往往由于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急停急转、疾跑落足或踩空或从高处坠落时,足外缘着地,足跖猛然内收,使踝关节被迫跖屈,踝关节在跖屈位,再向内翻,使外侧副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所致,或者跳下时足跟受阻,前足内翻引起。

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

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

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以运动损伤快速恢复技巧为标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快速恢复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运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扭伤扭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踝关节、膝关节等。

当扭伤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提高,以减少肿胀。

然后,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腕固定受伤部位,以保护受伤组织。

同时,要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疼痛和肿胀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二、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肌肉组织中。

当肌肉拉伤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保持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用弹性绷带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以保护受伤组织。

同时,可以进行适量的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如果拉伤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三、韧带损伤韧带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等。

当韧带损伤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保持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用弹性绷带或护具固定受伤部位,以保护受伤组织。

同时,要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疼痛和肿胀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四、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腰部。

当腰肌劳损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将受伤部位保持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可以使用热敷或热水袋热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下来,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和拉伸,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同时,可以使用腰带或腰托固定腰部,以减轻腰部负担。

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踝关节损伤是指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或骨骼结构的受损,如扭伤、骨折、半脱位等。

踝关节损伤的康复过程中,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动作能力和功能。

以下是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疼痛控制踝关节损伤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需要进行适当的疼痛控制。

可以用冰敷、物理治疗、局部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注意不要长时间使用止痛药物,以避免依赖和副作用的发生。

2. 恢复关节运动关节的运动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踝关节损伤后,应及早进行关节活动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

刚开始可以进行简单的主动活动,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以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外旋和内旋练习,以及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

3. 加强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康复训练的另一重要内容。

在踝关节损伤后,肌肉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需要通过锻炼来加强肌肉力量。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力量练习,如单腿蹲、纵跳等。

选择适当的训练强度和次数,以避免对受伤部位的二次伤害。

4. 增加平衡能力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平衡能力是康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练习单腿站立、单腿闭眼站立等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

适当增加训练难度,以提高平衡能力和防止再次受伤的发生。

5.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踝关节损伤后,应避免过于激烈的体育锻炼,但适当的锻炼对康复也是有益的。

可以参加一些低强度、低风险的运动,如游泳、打羽毛球等。

注意避免爆发性的运动,以免影响康复进程。

总之,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需要科学合理、有计划、渐进式地进行。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坚持训练,并及时进行疼痛控制和反馈,才能加快康复进程,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普遍的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会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康复训练是恢复踝关节功能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1. 冰敷:在受伤后24至48小时内,每日三次冰敷10至20分钟,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2. 保护和支撑:使用踝关节支撑或者绷带来保护和支撑受伤的踝关节。

3. 恢复运动范围:进行简单的踝关节转动运动,如向内、向外转动,以恢复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4. 加强肌肉:进行肌肉训练,加强足踝周围肌肉的力量,以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

5. 平衡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倒立等,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6. 恢复跑步和跳跃:在康复期后,逐渐恢复跑步和跳跃等高强度运动,但需注意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以上是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但需注意在康复期间避免过度活动和受伤部位的再次受伤。

如果疼痛或不适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 1 -。

扭伤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扭伤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扭伤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踝关节扭伤是学生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

在体育运动中,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因某种原因使身体失去重心并向一侧倾斜或者跳起落地时踝关节不稳造成足部外侧,足背先着地,或者场地不平等情况下导致扭伤,尤其是平时打篮球、踢足球、跳跃或者跑步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关节面比髋关节和膝关节小但是所承受的体重比髋关节和膝关节大,受力无法得到有效缓冲,扭伤后会有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的症状表现,严重时甚至造成脱臼或者骨折,有明显的功能障碍。

踝关节的稳定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重大,所以对于踝关节扭伤,我们体育教师要引起重视。

一、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分析踝关节扭伤现象这么常见,我们就要对扭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主要从踝关节本身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天气原因及不良心理状态、场地器材和服装等不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剖析,从源头上进行遏制,达到预防目的。

1.踝关节本身力量不足。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时期,骨骼的发育主要以纵向发展为主,正常情况下身体形态基本上以细长的豆芽型为主,个别肥胖的学生,体重过大对踝关节的压力更大,主要是缺乏踝关节力量的锻炼。

相对成年人来说,中小学生踝关节周围的肌肉没有力量,肌腱比较薄弱,韧带比较松弛,踝关节稳定性差,这样稍有重心倾斜,就容易发生扭伤。

2.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充分是踝关节扭伤的主要内在原因。

很多中小学生不清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在体育活动或者比赛前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就直接参加体育比赛活动,由于身体机能本身具有惰性,像机器一样需要慢慢进入状态,所以一下子适应不了激烈比赛的强度需要,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踝关节扭伤现象。

3.自我保护意识差。

由于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学生协调性、反应和灵敏度差,体育运动中碰到一些紧急情况,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应急反应,重心一偏,就会导致发生踝关节扭伤。

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探析

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探析

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探析作者:刘玲陈永洪雷小明任鹏来源:《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4年第03期摘要:文章旨在研究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

通过分析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结合预防和康复理论,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康复训练方案。

研究发现,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并加快损伤后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康复训练1研究背景由于羽毛球运动的高强度和高频率,以及其运动技术特点,运动员常常面临着各种运动损伤的风险,其中踝关节运动损伤是羽毛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踝关节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和竞技水平,可能导致的慢性损伤和复发问题也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研究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定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但整体研究对象案例较少,有待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训练和带队训练经历,探讨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为羽毛球运动员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2.1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1)踝关节扭伤:在训练和比赛中,因为快速变向、跳跃或落地时姿势不当等,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踝关节扭伤。

这种损伤会导致运动员踝关节韧带和肌肉组织的拉伤或撕裂,严重时可能造成关节脱位。

(2)踝关节骨折:在剧烈运动或不慎摔倒时,羽毛球运动员的踝关节骨头可能会受到直接冲击或扭曲,从而导致骨折。

(3)踝关节软组织损伤:除了韧带和肌肉损伤外,羽毛球运动员还可能出现软组织(如滑膜)受损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2T12:18:37.88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刘小平刘进炼(通讯作者)周耀东张叶松周青[导读] 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

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MBI评分,其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快速康复
【中图分类号】R5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10-01
踝关节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外在表现为踝关节肿胀、淤血以及行走不便等现象,若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加重病情,给患者留下后遗症。

但是传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研究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取得良好的进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9岁~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
2.73)岁,病程为4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为(6.2±1.7)个月,该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1.96)岁,病程为4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为(6.1±1.3)个月,本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模式。

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现象。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任何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单纯的康复训练进行临床治疗。

具体方式为:站立训练,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每天单腿闭眼站立20min;慢跑锻炼,每天患者需进行一次1000m的匀速慢跑,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能;负重提跟训练,患者每天两手各提一个10kg左右的沙袋,绷紧双脚,以前脚掌为支点。

保持动作为1min后,进行下一组动作,每组20个,每天三组。

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手法配合训练,一天一次,连续坚持五天。

具体为采用患者的仰卧位,将圆枕垫放置到患者的跟腱部位,将患者膝盖以下的肢体完全展露出来,并在踝关节四周用自制的药膏进行涂抹润滑,大约五分钟后,采用揉法沿着患者踝关节筋络走向进行理筋、松膜。

1.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踝关节能自由活动;显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踝关节的疼痛、肿胀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具有显著的改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对患者的正常行走、活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无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推拿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趋向[2]。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该组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6例。

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总有效率为96%,痊愈患者有例12,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踝关节主要是指胫骨下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之间形成的关节窝。

由于关节囊的前后比较容易松弛,加之胫骨落在了距骨隆起突出的位置,内踝关节以及外踝关节包裹在距骨的两侧,这样才能使人足可以进行背屈和跖屈运动,但是其活动能力在各个侧方运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

此外人的距骨上关节面是前宽后窄的关系,在做背屈运动时,踝关节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做跖屈运动的话,踝关节的稳定性相比而言就会差一些,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踝关节运动损伤位置大部分都是在外侧的副韧带,腱鞘等一些软组织处。

因为从踝关节解剖构造方面来看,外侧副韧带容易损伤的原因是它比其他部位更加的脆弱。

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来看,人的足部在进行跖屈运动时,若是用力不当会造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牵拉,一旦该力度超出踝关节的最大承受力,就会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

其次,人的足部于外翻位也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此外,外力因素也是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外部的旋转拧力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本身对踝关节的健康运动知识了解不足,加之踝关节的运动量过大,进而造成了踝关节运动损伤[4]。

比如,从未涉及体育运动方面的人员没有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训练,直接进行篮球、跳高、长跑等运动,造成踝关节骨折。

在上述试验中,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传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则是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手法联合训练模式。

两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6例。

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总有效率为96%,痊愈患者有例12,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结果与谢筱晞,曹桢斌,徐莉萍等[5]以及李绍玲,王远,李绍波等[1]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比之一般的常规康复训练,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恢复速率更快,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绍玲,王远,李绍波等.运动处方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保健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3-64.
[2]陈晓彬.踝关节运动损伤成因与快速康复方法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4,(6):35-40.
[3]燕鹏,赵少波.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6):47-48.
[4]张菁,周春英,张爽等.Watson-Jones法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13-614.
[5]谢筱晞,曹桢斌,徐莉萍等.3.0T磁共振成像评价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5):113-116,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