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
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

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
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
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危险等。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
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的。
4、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编号:XXX教学科目: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循环系统教学时长: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掌握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2.学生对于血液动力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课本、幻灯片或电子教案。
2.模拟病例、护理操作示范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的构成有哪些部分?二、讲授(30分钟)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结构: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
-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
2.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
-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
-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模拟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和对比。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归纳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2.案例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板书设计:循环系统-构成: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循环系统的学习主动参与。
《内科护理学》教案整理

《内科护理学》教案整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掌握内科病人的常见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等内容;3.学习内科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和护理处理;4.内科护理技术和操作技巧;5.内科护理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病例,让学生了解内科疾病的护理处理和操作技巧;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内科护理技术和操作技巧;4.讨论交流法: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教学流程:1.第一讲:内科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内科护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内科护理学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
2.第二讲: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内科护理的程序和操作要点;-内科病人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3.第三讲: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和护理处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处理;-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处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处理;-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处理。
4.第四讲:内科护理技术和操作技巧-静脉输液和注射技术;-心电监测技术;-呼吸机操作技巧;-胃管插入和护理技巧。
5.第五讲:内科护理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发热病人的护理处理;-休克病人的护理处理;-疼痛病人的护理处理;-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处理。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3.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4.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

【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提供正确有针对性的护理。
2、熟悉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定义。
2、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4、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
7、库兴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六节嗜铭细胞瘤【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要点,运用护理程序为嗜铭细胞瘤病人提供正确有针对性的护理。
2、熟悉嗜铭细胞瘤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嗜铭细胞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嗜铭细胞瘤的定义。
2、嗜铭细胞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嗜铭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4、嗜铭细胞瘤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嗜铭细胞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嗜铭细胞瘤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
7、嗜铭细胞瘤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七节糖尿病【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要点,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糖尿病病人提供正确有针对性的护理。
2、熟悉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糖尿病的分类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
2、1型、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3、酮体、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蠹的定义。
4、糖尿病酮症酸中蠹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5、糖尿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项目和临床意义。
6、糖尿病的诊断要点。
7、糖尿病的治疗要点。
9、糖尿病酮症酸中蠹与高渗性昏迷的治疗的异同点。
10、糖尿病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能够运用护理技能进行循环系统患者的护理。
能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沟通。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关注和热爱护理工作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2.2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2.3 循环系统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3 实践操作法演示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护理技能。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应用能力。
4.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内科护理学》教材,用于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2 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信息和护理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提高课堂参与度。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内科护理学教案

南华大学教案(完整教案)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授课时年 月 日第 周 第 节第 次课 授课时数 2学时间理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学课型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咳嗽、咳痰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常用的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2.熟悉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分型。
3.熟悉咯血的定义4.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其病因。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重点: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2.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难点:1.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请打√选择):讲授法□√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 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教学媒体(请打√选择):教材□√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多媒体□√幻灯□ 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1.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0分钟2.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10分钟3. 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0分钟4. 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0分钟5. 咯血、胸痛的评估要点 10分钟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有哪些?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有哪些?3.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症状护理中常用的护理诊断有哪些?4.“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护理措施有哪些?5.“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实践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 科新进展等方面):1. 介绍学科新进展的内容;2. 以临床病例启发学生的临床护理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进行护理评估,能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解释护理的依据等。
《内科护理学》授课计划

《内科护理学》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内科病人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内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知识;3.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内科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内科护理工作。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内科护理学概述、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周: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心脏生理、血压、心电图等方面;介绍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周: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周: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讲解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周: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介绍血液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等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介绍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知识。
第六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介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知识。
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2、结合内科疾病具有病程长、带病生存等特点。提高护理操作的可操作性,展示国内外临床护理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特点
教材分析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
2.掌握各种护理措施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5.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教学方法
1、课件演示教学2、示范操作教学3、行为模拟训练
本节选自人卫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的内容,本书共有九章,包括概述、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本教材紧扣临床护理与护理教学实践,结合护士的专业特点,系统阐述了护士应掌握的疾病知识及护理操作。
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奠基性的临床专业课,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各门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和关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个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目标、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
2.熟悉各个系统疾病病人的发病原因。
(二)能力目标
能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卫版第3版内科护理学教案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
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
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危险等。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
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的。
4、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一、慢性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掌握治疗原则、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治措施。
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2、了解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型、分期。
【教学内容】1、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
2、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
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4、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原则。
5、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6、“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计划。
7、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二、阻塞性肺气肿【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
4、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实验室检查特点: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动血气分析。
2、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要点。
3、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要点。
4、阻塞性肺气肿的常见并发症。
5、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6、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阻塞性肺气肿的保健指导。
三、肺源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1、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2、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3、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4、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5、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
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
4、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认识其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1、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诱发因素。
2、支气管哮喘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
5、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7、“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护理计划、护措施,尤其是药物的合理选择、雾化吸入器的正确使用。
8、支气管哮喘保健指导:缓解期避免诱发因素、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技术、全身锻炼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目的要求】1、掌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措施。
2、掌握体位引流的护理、大咯血窒息的病情观察和抢救。
3、熟悉治疗及护理过程。
4、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教学内容】1、支气管扩张症的的病因、常见并发症。
2、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
3、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
4、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机制5、支气管扩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症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七节肺炎【目的要求】1、掌握肺炎的护理。
2、熟悉各种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各种因素与肺炎的关系【教学内容】1、肺炎的病因分类。
2、肺炎的诊断要点。
3、肺炎的治疗要点。
4、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表现。
5、各型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重点说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
6、各型肺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7、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8、肺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八章肺脓肿【目的要求】1、掌握肺脓肿的护理。
2、熟悉肺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肺脓肿的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1、肺脓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2、肺脓肿的临床表现。
3、肺脓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3、肺脓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6、肺脓肿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九节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预防。
2、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
3、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
4、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
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与各型特点。
6、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7、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8、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
9、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
10、为“营养失调”病人提供饮食护理。
11、肺结核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2、熟悉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张引起的症状、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癌的肺外表现。
3、熟悉肺癌的治疗原则。
4、了解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临床分类和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1、了解肺癌的流性病学概况。
2、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3、肺癌的病理分类,包括解剖分类和细胞学分类。
4、肺癌的诊断要点,尤其是肺癌的早期信号。
5、肺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评价。
6、区别肺癌的各种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症状、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和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7、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适应证与选择。
8、肺癌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9、肺癌出院治疗病人和肺癌高危人群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一节胸腔积液【目的要求】1、掌握胸腔积液的护理。
2、熟悉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胸腔积液产生于吸收机制。
【教学内容】1、胸腔积液产生与吸收机制。
2、胸腔积液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3、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4、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
5、胸腔积液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胸腔积液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胸腔积液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二节自发性气胸【目的要求】1、掌握自发性气胸的护理,重点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熟悉临床症状与体征,常用治疗方法。
3、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1、自发性气胸的病因。
2、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特点。
3、自发性气胸的X线特征。
4、自发性气胸一般治疗、排气治疗、胸腔粘连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5、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
6、气胸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气胸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三节呼吸衰竭【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症状评估和综合护理措施,重点是氧疗护理、呼吸兴奋剂用药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的护理。
2、熟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常见病因。
【教学内容】1、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
2、呼吸衰竭的病因。
3、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
4、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6、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
7、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氧方法。
8、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9、酸碱失衡的血气改变和实验室变化。
10、呼吸衰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11、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康复护理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五节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适应症、护理。
2、掌握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及护理。
3、熟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护理。
【教学内容】1、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适应症。
2、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护理3、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4、胸腔穿刺术的护理。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护理。
【教学方法】实验、讲授。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3、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组织结构、传导系统和血液供应。
2、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循环系统3方面的诊断,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特点。
2、掌握“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和“焦虑”等护理诊断的护理措施。
3、熟悉上述5个症状的病因。
【教学内容】1、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晕厥的定义及其病因。